標籤:

親子時間家長可以做的5件事

1.做孩子的心理輔導員環顧四周,我們經常發現有的人似乎總是樂樂呵呵的———雖然他工作很辛苦,「大房子、好車子、高位子」一樣也沒有。同時還有的人似乎怎麼著都不快樂,雖然我們擁有的他都有,我們沒有的他還有。其實快樂只是一種意識表現,只有你自己是快樂的真正製造者。如果你不快樂,就問問自己:你要快樂嗎?你做了什麼?「無論發生什麼天翻地覆的事情,我都要下決心快樂地生活」,這樣的認知和思維方式真的不是一天兩天可以養成的。如果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得到的評語總是「你不行」,我們就很容易真的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工作能力、交往能力等等都不行。而最初對我們能力最有權威的評判者就是我們的父母。所以,作為父母的成年人,是否可以不要總把眼光的焦點放在孩子還欠缺什麼,說出的話不要總是否定和指責,多發現、多傾聽、多引導———關注孩子的心靈,看看你能給他們什麼,並且受益終生。2.傳染「樂觀」如果你的小孩拿著只考了65分的成績單給你看,他的臉上充滿了沮喪和愧疚,也許還有些恐懼。你是否會毫不留情地指責他成績大幅度下降,並且提出「告訴我最近你究竟在做些什麼」之類的問題?你是否會選擇另一種方式———以很平靜的態度告訴他「我很想知道你自己的感受」,耐心地傾聽孩子宣洩因失誤而帶來的不快,等待他的平靜,幫他一同分析低分背後真正的原因。最後,真誠地祝賀他獲得一種新的能力———敢於面對失敗,且有勇氣繼續往前走。樂觀是一種性格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結果。心理學家發現樂觀思想是可以培養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備樂觀品質,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實現。要培養孩子樂觀的品質,父母首先必須有樂觀的思維方式。教育學家指出:父母批評孩子的方式正確與否,顯著地影響著孩子日後性格是樂觀還是悲觀。父母在處理自身問題和家庭問題時的樂觀態度,對孩子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逐漸養成樂觀品質。當孩子遇到不利事情而悲觀時,父母應帶領孩子對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和衡量,並讓孩子明白他的思想中存在的邏輯錯誤。要知道,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父母對他們的評價之上的。很多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很愛他們,但很少有孩子認為他們與父母是平等的。孩子相信父母可以為他獻出生命,但同時也認為父母並不拿他當回事兒。3.身體親近作為家長,你有多長時間沒有親吻或擁抱你的孩子了?是從他上小學開始,還是從他上幼兒園開始?總之,可能已經遠得記不起來了吧?你大概在另一方面花了很大的工夫———從很小就讓孩子自己睡一張獨立的床或單獨的房間;跌了跟頭努力自己爬起來;整理自己的房間;管理自己的零用錢等等。對,這些都培養了孩子的獨立精神。但你是否容易忽略孩子另一方面的需求———對親密的需要?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孩子有強烈的情感需要和追求肌膚刺激的需要,只有滿足了這些需要,孩子才可能獲得安全感,才可能開心,才可能樂於接受你的引導或教育,才可能健康地發展。你對孩子表示愛的行為,就能滿足孩子的這些需要。但現實生活中,當孩子長大一點的時候,雖然父母仍然一如既往地愛孩子,可是出於種種原因,家長往往選擇越來越含蓄、越來越隱藏的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感情,與孩子之間的親密行為開始減少。實際上,孩子是非常感性的,孩子成人一樣需要知道有人愛他、有人關心他、在乎他。愛使孩子產生自我價值感,這是自信心、自尊心發展的基穿他們需要親密的肌膚接觸,需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來感受你愛他、他愛你。親吻孩子、擁抱孩子,撫摸他的小臉、頭髮等等,用這種方法,會使孩子每天都很開心,你對他的教育更容易進行,也使孩子們更大膽、更開放、更健康。4.情緒輔導如果你小孩的老師告訴你,孩子在學校經常欺負同學,而你也發現孩子在家會做一些故意的「破壞」———媽媽正忙著炒菜,孩子卻偷偷往燉好的湯里放很多的鹽;爸爸加班回家一身疲憊,孩子卻拆了電腦的主機,並告訴你今天晚上還要用……作為家長,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惱怒和無奈,你是否能明白孩子這樣做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情緒是一種防禦本能,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獲得的一種生存競爭能力,遭遇危險是「戰」或「逃」,關乎生死存亡,這在遠古時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關鍵,但在當今文明社會,該防禦本能的過分運用會導致人際關係緊張甚至衝突。情緒是一種本能的能量,情緒作為一種能量是有積蓄效應的,積蓄到一定程度就需要發泄。父母在工作中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孩子也需要照顧,顧此失彼也是難免。但當孩子需要的關愛常常得不到時,他們就會缺乏安全感,感覺被忽略,還會通過做一些反常行為來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上述情況,不要一味指責他們淘氣,在照顧好孩子正常的飲食起居以外,最好能找出專門的時間與孩子溝通,不妨介紹一些家長的工作和想法,傾聽孩子的需求,達成相互間的理解。5.參與交往貝貝快從幼兒園畢業了,她似乎是小朋友中的「頭頭」———經常組織小朋友的生日會。但參加的名單不是由小壽星定,而是由貝貝根據小朋友與自己的親疏遠近挑雪貝貝的父母知道這些,但他們認為那都是小孩子之間的事,大人沒有干預的必要。孩子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和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兒童的意識只能停留在自己的觀點中,不能接受別的觀點,衝突在所難免。孩子之間的衝突是有正面意義的。同伴關係就是他的人際關係,這種關係構成兒童社交能力發展的重要背景。在同伴交往中,孩子進行著合作與幫助,也經歷著衝突與敵意。合作和感情共鳴,使孩子們獲得了更廣闊的認知視野;衝突和敵意,讓孩子逐漸不再限於注意問題的一個方面,而能注意幾個方面,他們的世界裡不再只有自己的觀點和喜好了。因此同伴交往及其交往中的衝突,能促使兒童學習有效的社交技能,獲得熟練成功的社交技巧。同時,在解決衝突建立友誼的過程中,兒童獲得了安全感和群體歸屬感,有利於其情緒的社會化。需要注意的是,父母應當作為孩子與同伴交往的管理者而存在,但並不是保護者、救生員,並不意味著什麼都管,什麼都干預,代替孩子解決人際衝突。 暴露牢騷性情比較靦腆的孩子往往怕見生人。家裡來了客人,家長都希望孩子出來與朋友打個招呼,如果孩子扭扭捏捏的,家長會覺得沒有面子,甚至經常當著客人的面批評孩子———這孩子就是沒出息,連話都不敢說,你們家的寶貝大大方方的多好呀!但家長是否知道,你光顧著自己的面子了,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不是天才,不是一生下來什麼都會,成人會的東西孩子不一定要會。如果家長覺得很簡單的事情,孩子不會就毫不留情地否定他們,說多了,原本孩子願意嘗試的事情他也不敢做了。上述事例中,家長的言行很容易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心裡會產生陰影。家長應花時間去了解孩子的能力,做之前,把事情與孩子的能力進行對照,如果孩子能做而不做,媽媽應進行勸導。如果超出孩子的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勉強,小心適得其反。掌握孩子的個性與特點,並非別人會的東西,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會。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並根據他的特點培養自己獨有的能力。即使孩子有能力但沒有做好,家長也要耐心指導,而不能一味責罵。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做錯事情,及時幫他糾正錯誤是家長的責任和使命,如果孩子糾正了,家長還應給予及時的稱讚。

推薦閱讀:

多吃烏雞筍可預防睾丸癌
蒙台梭利遊戲如何在家玩?|ki媽蒙氏數學啟蒙系列1數棒遊戲
啊,黏住了!一起來做瘋狂的史萊姆黏液
093.與喵共舞46~開始幫廚
自我經歷—— 順產 日記

TAG:親子 | 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