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腧穴在針灸臨床中的運用
十二經脈從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滎、輸、經、合五個特定穴,總稱「五腧」。古人以水流的大小來形容各經脈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特點。「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輸也。」(《靈樞·九針十二原》)意指經氣自四肢末端向上作用於頭面軀幹,象水流一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經氣初出,如水的源頭,所以稱「井」,多位於四肢爪甲之側。經氣稍盛,如水成微流,所以稱「滎」,多位於指(趾)掌(跖)部。經氣漸盛,如較大水流灌注,所以稱「輸」,多位於腕(踝)關節附近。經氣充盛,象水流之長行,所以稱「經」,多位於腕(踝)或臂(脛)部。經氣統盛深入處,宛如水流匯合,所以稱「合」,多位於肘(膝)部附近。
五腧穴都是重要腧穴,在臨床上有三種取穴形式:
一 按主病選穴。井穴開竅醒神,多用於昏迷急救、心下煩悶;熒穴清泄邪火,多用於身體各種熱病;輸穴多用於肢節酸痛;經穴多用於喘咳和咽喉等症;合穴多用於腸胃等六腑病症。《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所說:「病在藏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於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以及《難經·六十八難》所作的補充解釋:「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歸納為:「滎輸治外經,合治內府。」意指各經的滎穴和輸穴主治外行經脈所過處的病症,合治六腑病症(這個合是指六腑下合穴而言)。手三陽經在上肢的合穴,只治本經經症,不治本經腑症。手三陽經在下肢各有一合穴,和足三陽經的三個合穴,總稱「六腑之合」,即「胃合於(足)三里,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上巨虛),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下巨虛),三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於委中央,膽合入於陽陵泉。」這是因為「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故其合穴同在足陽明胃經上;三焦水道,出於膀胱,故其合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六腑下合穴是「陽脈之別入於內,屬於府者」,臨床上治療「腑症」有顯著作用。其他滎、輸等穴則以治療各經的外部病症(外經病)為主。
二 補母瀉子 。《難經·六十九難》提出「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 」的觀點,將五腧穴配屬五行,然後按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的原則。實症取子穴,虛症取母穴。
井(木) | 滎(火) | 腧(土) | 經(金) | 合(水) | |
肺經 | 少商 | 魚際 | 太淵 | 經渠 | 尺澤 |
脾經 | 隱白 | 大都 | 太白 | 商丘 | 陽陵泉 |
心經 | 少沖 | 少府 | 神門 | 靈道 | 少海 |
腎經 | 湧泉 | 然谷 | 太溪 | 復溜 | 陰谷 |
心包經 | 中沖 | 勞宮 | 大陵 | 間使 | 曲澤 |
肝經 | 大敦 | 行間 | 太沖 | 中封 | 曲泉 |
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所有陰經的五腧穴都依次對應 「木火土金水 」。以肺經為例,肺屬金,根據五行生剋的原則土生金,那麼肺經的母穴就是太淵。金生水,尺澤就是肺經的子穴。肺經的虛症就補太淵,實症就瀉尺澤。在這裡有一點我們要注意,心包經在今年的夏至到今年的冬至是屬火,母穴為中沖,子穴為大陵。而在本年的冬至到來年的夏至,心包經則屬水,那麼母穴應為(金)間使,子穴為(木)中沖 。鑒於井穴在四肢末端,不便於做補瀉手法,所以當井穴為母穴時,改為補合穴。當井穴是子穴時,改為瀉滎穴。這就叫做 「補井當補合,瀉井當瀉滎」。
井(金) | 滎(水) | 腧(木) | 經(火) | 合(土) | |
大腸經 | 商陽 | 二間 | 三間 | 陽溪 | 曲池 |
胃經 | 厲兌 | 內庭 | 陷谷 | 解溪 | 足三里 |
小腸經 | 少澤 | 前谷 | 後溪 | 陽谷 | 小海 |
膀胱經 | 至陰 | 通谷 | 束谷 | 崑崙 | 委中 |
三焦經 | 關沖 | 液們 | 中渚 | 支溝 | 天井 |
膽經 | 足竅陰 | 俠溪 | 足臨泣 | 陽輔 | 陽陵泉 |
所有陽經的五腧穴都依次對應「金水木火土」。同理,大腸和肺相表裡屬金,土生金,金生水。那麼曲池為大腸經的母穴,二間為大腸經的子穴。補母瀉子,大腸經虛症補曲池,實症瀉二間。本年的夏至到冬至,三焦經屬火,母穴是中渚,子穴是天井。但本年的冬至到來年的夏至,三焦經又屬水,則其母穴又變為關沖,子穴為中渚。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在上肢的合穴,不治本腑腑症,只治本經經症。他們在下肢的合穴,才治本腑腑症。上面已經敘述,不再重複。
為方便記憶,古人將上述五腧穴內容編成歌訣記憶如下: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
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泉要知,
厲兌內庭陷谷胃,沖陽解溪三里隨。
少沖少府屬於心,神門靈道少海尋,
少澤前谷後溪腕,陽谷小海小腸經。
湧泉然谷與太溪,復溜陰谷腎所宜,
至陰通谷束京骨,崑崙委中膀胱知。
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澤,
關沖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索。
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於肝,
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
三 按時取穴 五腧穴按時取穴法,又稱子午流注。是按照時辰進行選穴治療的一種針灸取穴方法。其學術思想來源於?內經?,具體方法則形成於宋金元時代。應用按時取穴進行治療時,除一般針灸原則外,需遵循按時選穴的原則。選穴的時間單位為時辰(一個時辰為2小時),一天為12個時辰。且以干支紀日紀時,選穴前首先推算出日干支和時干支。這種方法比較麻煩。現在市面上有刻好的子午流注金屬盤賣,買來就可以對照用了,比較方便。子午流注 納甲法 ,納子法,養子時刻注穴法三種形式,均出自?子午流注針經?,有興趣的可以閱讀研究。在此就不一一講述。
推薦閱讀:
※《千金翼方》 >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取孔穴法第一
※備急千金要方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 針灸上(凡七類) 明堂三人圖第一唐 · 孫思邈2
※先睹為快:梁慕周內經刺法真詮(針灸學講義選摘六)
※針灸「特定穴」歌訣(1)五輸穴、原穴、絡穴【資料轉載】
TAG: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