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出改編自張愛玲的話劇 切中了人性的最深處 杭州日報
2017-05-31
分享到:
首席記者 張磊
《金鎖記》是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的代表作,翻譯家傅雷曾稱其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金鎖記》曾被各種藝術形式以各種版本演繹,2009年,由海派作家王安憶編劇、金馬金像獎導演許鞍華執導,香港舞台劇女王焦媛主演的粵語版話劇《金鎖記》一經問世,迅速收穫極佳口碑,一度創下香港舞台劇演出場次紀錄。
該劇將於7月2日在杭演出,日前焦媛來杭,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也坦言,每個人身上都或深或淺映射著曹七巧的影子。「渴望愛、對金錢的追求、安全感的缺乏」,這些人性的共通點,與時空、社會無關。
覺得自己就是《金鎖記》里的曹七巧
「我不是『張迷』,對她了解並不多」,在張愛玲成名作改編的舞台劇《金鎖記》演出的第8年,女主演焦媛這樣說。但曹七巧是焦媛鍾愛的角色。在她眼裡,張愛玲把人性看得通透,筆下這個「愛過恨過怨過」瘋狂到底的女人發泄得酣暢淋漓。
曹七巧是誰?《金鎖記》講了什麼?在西溪印象城莫奈時光映跡展展館現場與觀眾互動時,焦媛說這是一個「麻油姑娘變成瘋狂老太」的故事。
在焦媛看來,每個人身上都或深或淺映射著曹七巧的影子。「渴望愛、對金錢的追求、安全感的缺乏」,這些人性的共通點,與時空、社會無關。
直率、潑辣、多疑、刻薄、專橫、冷酷,粵語版《金鎖記》把曹七巧刻畫得近乎瘋狂,充滿了對情慾的掙扎和人性的扭曲。焦媛以極強的舞台表現力為觀眾塑造了曹七巧的舞台形象,在男權社會的壓力下,她從一個原本平凡的年輕女性一步步蛻變為內心扭曲、追逐情慾和金錢、蠻橫毒辣的婦人,繼而幾乎成為一具被抽空的軀殼。
粵語的話劇能看得懂么?
「確定要排演這部戲的時候,對於導演這件事,我沒有任何別的想法,就是想一定要請許鞍華導演來拍,因為我是她的粉絲,我太愛她的電影,而且我也知道,她拍過兩部由張愛玲作品改編的電影,所以我相信,她也一定是很愛張愛玲的作品的。」
此次粵語版《金鎖記》在舞台處理上,許鞍華選擇了簡約「留白式」的舞美呈現,整個舞台幾乎沒有用寫實方法呈現舊上海的場景。異常簡單的舞台,白色的藩籬留給觀眾無盡的想像。許鞍華說,沒有了布景、環境的限制,舞台上的自由度可以更大——從實到虛再到實,「有著更自由的空間」。
在許鞍華的剪裁之下,《金鎖記》顯得精練,場景切換常有蒙太奇之感,空間轉換十分寫意,簡單的幾個景片通過來回移動,就變換了時間和空間。對此,編劇王安憶大加讚賞:許鞍華她太好了,不強調排場,但非常現代,整個戲的激烈性更強烈。
粵語版的《金鎖記》,內地觀眾看字幕,不擔心效果不好嗎?焦媛說,其實來看舞台劇的觀眾,他們對故事有了解,來看的是表演。因為粵語有9個音調,說出來非常好聽,對內地觀眾是一種新鮮的聽覺感受。有上海觀眾甚至覺得,曹七巧長篇的罵人那一段話,用粵語聽起來都非常好聽。「下半年,我們還有計劃把王安憶的《長恨歌》改成粵語版。」
推薦閱讀:
※浙城浙湖
※杭州西溪尋梅
※超121萬港人簽名支持政改方案·杭州日報
※沒能勸回的「小姐妹」成了他的遺憾·杭州日報
※杭州西湖新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