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宇宙結構的學說

( 周易五行2009-06-09 03:31:07)

  關於宇宙結構的學說,漢代出現了渾天說與蓋天說的爭論。在秦漢之前,蓋天說比較盛行。自古以來,人們看見蒼天籠罩著大地,產生了天圓地方的蓋天說,而春秋時的曾參就曾提出疑問:「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①後來蓋天說又認為天不與地相接,而像圓頂涼亭那樣由八根柱子支撐著。詩人屈原曾問道:「斡維焉系,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公元前一世紀成書的《周髀算經》中提出「天象蓋笠、地法復盤」的新蓋天說,認為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蓋,二者都是圓拱形,中間相距八萬里,日月星辰隨天蓋旋轉,近見遠不見,形成了晝夜四季變化。  漢代,另一種學說渾天說興起,認為「渾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以著名天文學家張衡為代表的渾天派提出天是一個整球,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日月星辰有時著不見是因為它們隨天球轉到地下面去了,天球繞軸轉一圈就是一晝夜,地面上的人就看見天上的星星轉了一周天。這種看法成功地解釋了晝夜的交替、天體的東升西落和其他許多問題。同渾天說一致的渾儀又能很準確地測定天體位置,渾象能演示天象的變化,這一切對曆法的推算既有用又方便,所以渾天說得到很快的發展並為大多數人們所接受,成為我國天文學思想中長期占統治地位的體系,直到明末西方天文學體系進入我國才開始改變。  值得提到的還有一種宣夜說。宣夜說打破了渾天說認為天象雞蛋殼式的有限概念,蘊涵著宇宙無限的思想。東漢時代的郗萌記道:「天了無質,仰而瞻之,高遠無極,眼瞀精絕,故蒼蒼然也。……日月眾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順或逆,伏見無常。進退不同,由乎無所根系,故各異也。」①這是元氣學說在天文學上的運用,反映了宇宙無限思想和樸素唯物主義認識論。

  關於宇宙生成和天體演化學說

  關於宇宙生成和天體演化學說,在秦漢時期也產生了比較系統的理論。《淮南子·天文訓》和張衡《靈憲》都認為,天地還沒有形成的時候是一片渾沌,而「道」始於虛廓,虛廓生宇宙,宇宙生氣;在天地形成過程中,元氣中的「清陽者」稀疏向上成天,「重濁者」凝滯向下為地,於是形成上天下地或外天內地;天地精氣分為陰陽,陰陽精氣形成四時、水火,繼而產生日月星辰和萬物。這種虛物創生的觀點和宇宙萬物是物質的和運動變化的思想,在中國古代思想界和科學界有著長期的影響。

  ① 名稱是:晨明、胐明、旦明、蚤食、晏食、隅中、正中、小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懸車、黃昏、定昏。  ② 閻林山、全和鈞:《論我國固有的百刻計時制》,《天文參考資料》1977年4期。  ③ 李鑒澄:《晷儀——現存我國最古老的天文儀器之一》,《科技史文集》第一輯,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年版。  ① 《初學記》卷二十五。  ①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  ① 見《晉書·天文志》。

分享:


推薦閱讀:

到底要放多少茶?!一個關於投茶量的吶喊
關於命理之災
關於親情、友情、愛情
關於做人與處世的經典語錄
5條關於愛情的句子:懂得放下自己的心,才懂真正的愛情

TAG:宇宙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