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春秋五霸」都是哪些人?為什麼會有九種版本、爭議如此之多?

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蕩,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并,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把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主要人物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出處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鄭莊公,宋襄公。還有人說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更有人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另有人認為,所謂「五霸」,應是一種虛指,並非實指五位國君。其一:僅晉國一國前後稱霸百年之久(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在這段時間晉國基本享有領導諸侯之權:其二:晉文公玄孫晉悼公政治韜略過於出眾,才能、成就、品行都首屈一指,他讓後世對此爭議極大;其三:鄭、宋、秦、吳、越構建區域霸權,其規模、影響、成就難以與齊桓、晉文、楚庄、晉悼之霸業相比擬。

人物介紹

齊桓公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第一個稱霸的諸侯,姜姓,名小白。齊僖公的孫子、齊襄公的兒子。春秋五霸之首。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身死不葬,蟲流出戶」。

齊桓公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齊國強大起來。由於齊桓公率兵擊退戎族、狄族的進攻,又率齊、魯、宋等八國之師破蔡伐楚,阻止楚軍北進,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會諸侯於葵臣(今河南考城),訂立盟約,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接著稱霸的是晉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於率領楚、鄭、陳等國軍隊圍攻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採納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秦國參戰,壯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後,又改善了晉同曹、衛的關係,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於宰相)子玉大怒,發兵進攻晉軍。

晉文公

晉文公,生於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或周惠王六年(前671年),前636年即位,卒於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晉獻公之子,姓姬名重耳,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在位九年,在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輔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在前666年,晉獻公派重耳守護蒲城。

晉文公

前656年,重耳之兄申生被驪姬害死,重耳遭到也驪姬之亂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蒲城,他父親晉獻公派勃鞮謀殺重耳,勃鞮割斷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牆僥倖逃走。重耳的母親是戎族,他決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跑。

前651年,晉獻公逝世,荀息當國相,驪姬立他兒子奚齊為國君,里克殺了驪姬和奚齊,荀息自殺,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國即位,重耳辭謝。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位自立,是為晉惠公。

前644年,晉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殺重耳,重耳沒死,決定不能在翟族地區多留。他聽說齊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決定去齊國給齊桓公效勞,他同時希望得到齊國的幫助和保護。重耳在齊國過安逸的生活,放棄了恢復君位的願望。齊桓公送了他20輛馬車,並許配了宗族之女齊姜給重耳。

前639年,趙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樹下商量如何離開齊國,一個女奴在桑樹上聽到他們的對話,回宮以後偷偷的告訴了重耳的妻子齊姜。齊姜因為害怕女奴泄露秘密,不但沒有給她獎賞,而且馬上把她給殺了。齊姜也勸告重耳趕快離開齊國,但是重耳不肯。因此,趙衰等人讓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馬車上離開齊國國都臨輜。重耳醒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憤怒,拿了戈追殺狐偃,幸虧沒有成功。

前638年,楚國打敗宋襄公軍隊不久以後,重耳到了宋國。宋襄公款待他,並送他20輛馬車。

西元前637年(魯僖公23年、周襄王15年、鄭文公36年),重耳路過鄭國,鄭國大夫叔瞻勸鄭文公要以禮待重耳,鄭文公卻以「諸侯亡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為由,不聽叔瞻勸告,對重耳不予禮遇接待。

前636年秦穆公護送重耳回晉國。重耳即位,稱晉文公,即位後他在諸侯中威信很高。侍奉晉惠公的舊臣呂省和郤芮害怕遭到晉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謀殺他。他們計劃放火燒他的宮室。

勃鞮聽到了他們的陰謀,想預告晉文公,但是文公拒絕讓他覲見,因為他曾經試圖刺殺文公兩次。勃鞮回答他當時奉命行事,提醒他「過去齊桓公沒有記恨管仲向他射箭」,晉文公聽了,便接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呂省和郤芮的陰謀。呂省和郤芮逃走,但是秦穆公把他們俘獲,並殺死了。

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發起動亂,周襄王逃到鄭國並向晉文公緊急請求援助。同時,秦國正準備去救周王。晉文公想當霸主,他乘這個機會顯示他的權利和威力,所以不顧晉國剛剛才安定,決定在秦國行動之前,拯救周天子,不讓秦國得到功勞。因此,他答應了周襄王,打敗了王子帶,並護送周襄王回京城。為了感謝晉文公的恩惠,周王把河內、陽樊等地區賞賜給了晉國。

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

前632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晉文公命令部隊向後撤退九十里。古代軍隊行軍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晉軍「退避三舍」,後撤到衛國的城濮(今山東省憋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很方便,又便於會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晉楚兩軍開始決戰。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春秋五霸

楚莊王

楚莊王(-前591年),又稱荊庄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呂、侶)。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中國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時期,先後有五位君主稱霸,其中以楚國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產最豐,文化最盛。庄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楚莊王

楚莊王於公元前613年登基,即位之初,沉迷聲色,荒於政事,並下令拒絕一切勸諫,違者「殺無赦」。大臣伍舉冒以隱言進諫,稱楚國高地有一大鳥,棲息三年,不飛不鳴,不知是什麼鳥,當時庄王即位已經第三年,庄王知道伍舉在以大鳥諷喻自己,於是回答說,大鳥三年不飛,飛則衝天;三年不鳴,鳴必驚人。然而此後數月,庄王依然如故,仍舊以淫樂為好,大夫蘇從冒死再次進諫,庄王終於聽從勸告,奮起圖治,誅殺小人,任用賢良,使得楚國國力日益強盛。

隨後庄王奮起圖強,先後任用伍參、蘇從、孫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將,整頓內政,厲行法制,百姓安居樂業,兵力日益強盛,使楚國出現一派國富兵強的景象,為庄王取得霸業奠定了基礎。由於庄王日後取得豐碩業績,確應驗其所言「三年不鳴,鳴必驚人」,後世稱為「一鳴驚人」。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轉而向東吞併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齊國宏落後,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又成為中原霸春秋五霸主。

宋襄公(說法一)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本名子茲甫(—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為宋國君主,在位於前650年至前637年。

周惠王三十一年立,以其庶兄目夷為相,行「東宮圖治」,核心有弦高、華元、華椒和樂祁。前642年齊桓公病逝,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裡應外合,擁立齊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氣。

宋襄公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前638年宋與楚戰於泓水之戰(今河南柘城西北),當時楚兵強大,大司馬子魚勸襄公趁楚人渡水之時截殺之,此時襄公卻大講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才攻擊之;當楚軍上岸時,子魚又勸宋襄公趁楚軍此時陣列尚未成形時襲殺之,襄公再拒絕。結果宋師大敗,襄公被射中了大腿,次年因重傷而卒,其子宋成公王臣繼位。

秦穆公(說法一)

秦穆公是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謚號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王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秦穆公是秦德公之少子,成公之弟,他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芮兩國。扶持晉文公,實現秦晉聯盟。晉文公死後,聯盟瓦解,秦晉對抗。後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戰(今河南三門峽東南)、前625年彭衙之戰(今陝西白水東北)兩次被晉軍大敗,秦東進的路被晉牢牢地扼住。

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穆公親自率兵討伐晉國,渡過黃河以後,將渡船全部焚毀,表示誓死克敵的決心。秦軍奪得王官(今山西聞喜西)和郊。晉軍拒不出戰,秦軍從茅津渡過黃河,到南岸崤地,在當年的戰場為戰死的將士堆土樹立標記,然後回國。轉而向西方發展。

秦穆公娶晉太子申生的姊姊穆姬為妻。秦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於雍(今陝西鳳翔東南),殉葬的人數達一百七十七人,其中還包括三名大臣。

吳王闔閭(說法二)

闔閭(—前496年),一作闔廬,姓姬名光。春秋時吳國第24任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光乃吳王諸樊之子,前514年,派專諸刺殺吳王僚,奪取吳國王位,改號「闔閭」。又使要離刺殺吳王僚之子慶忌,以絕後患。

前506年,闔閭重用大臣孫武、伍子胥等為將,聯合唐、蔡二國攻楚,破楚國首都郢(今湖北江陵北),楚國幾乎滅亡。此時,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其父兄伍奢、伍尚之仇。

前505年,越國趁吳軍在楚,國內空虛,伐吳;秦國出兵救楚;闔閭弟夫概自立為王。闔閭退回吳國。

前496年,闔閭攻越,戰於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越軍採取偷襲戰術,闔閭中箭,傷腳大姆趾,傷重不治,死前囑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

越王勾踐(說法二)

勾踐(又寫作句踐;在出土文物「越王勾踐劍」里寫為鳩淺;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紀年》作菼執),是中國春秋時代後期的越國君主。有關他的先世,有說「其先禹之苗裔」,亦有說「先世無所考」,也有說他是「祝融之後」並且是楚國的羋姓,眾說紛紜。父親則是越侯允常。生年不詳,前496年至前464年在位。

稱霸標誌

諸侯大國爭霸,說明了周朝王權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雒邑(今河南洛陽)以後,周朝王室更加衰微。從前是天子統帥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這些權力都落到諸侯手裡,「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甚至於「陪臣執國命」。新興地主階級紛紛起來奪權了。周朝奴隸制處於「禮壞樂崩」的境地

九種說法

網上盛傳「春秋五霸」共有兩種說法,其實不對,從古至今,關於「五霸」至少出現過九種說法,此外還有一些說法是將夏商時代的一些驍將也算進來,那些已經超出了春秋時代的範圍。

這九種說法如下:

⒈「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史記》

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闔閭、勾踐」——《荀子·王霸》

⒊「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闔閭」——《白虎通·號篇》

⒋「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⒌「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夫差」——《漢書·諸王侯表序》

⒍「齊桓、晉文、晉襄、晉景、晉悼」——《鮚崎亭集外編》

⒎「鄭庄、齊桓、晉文、秦穆、楚庄」——《辭通》

⒏「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夫差、勾踐」——大部分中學課本

9. 「鄭莊公、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 ——南懷瑾 《論語別裁》

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兩位全票通過,沒有爭議。楚莊王也以高票通過,秦穆公則勉強過半,這兩位同樣獲得相當的認可率。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不失為一時之雄,但問題是,「五霸」的說法,早在這二人之前就已經有了,故以上的各類觀點中,第2、第3、第4、第5、第8,這五種可以排除。第6種觀點太過於偏袒晉國,而且將楚莊王排斥在外,也顯得不合理。

剩下的只有第1和第7這兩種了,兩者的成員相似,差別只在「鄭莊公」和「宋襄公」這一個名額。而在南懷瑾所著的《論語別裁》中,更特別指出鄭莊公是五霸中第一個稱霸的。毫無疑問,鄭莊公遠比宋襄公更有資格被列入霸主的排列,宋襄公名不符實,這點不必多說了,司馬遷將他視為「五霸」之一,原因只在於他講仁義,但實際上,宋襄公也干過不仁義的事情,比如當年他囚禁滕子嬰的事就飽受非議,當然也有人對這事表示懷疑,司馬遷就沒有將此事載入《史記》裡頭。鄭莊公之所以經常受到古代史家的排斥,原因就在於他挑戰皇權,這點嚴重違背了後世儒家學者的觀念,而儒家們卻愛賣弄「春秋筆法」,經常粉飾野心家們的「勤王」行為,卻不解釋他們吞併鄰國大肆搶掠的事實,他們行使厚黑權謀時,卻又要給他們的臉面塗上一層「仁義道德」的潤滑油,還有諸如晉楚之戰中晉文公的「避退三舍」,其性質明明是「誘敵深入」,儒家們硬是要說成是「知恩圖報」,包括《東周列國志》也採用了這一觀點。換句話說,由於鄭莊公是曹操、孫權式的梟雄,只顧壯大自己而不「勤王」,故儒派史家們也就看不上眼,乾脆讓「講仁義」的宋襄公取代他的霸主地位了。

其實拘泥於所謂「五霸」的說法,本身就很不切實際,可以說,足智多謀的鄭莊公、尊王攘夷的齊桓公、制霸中原的晉文公、獨霸西戎的秦穆公、問鼎中原的楚莊王、復興霸業的晉悼公、縱橫江淮的吳王闔閭、稱雄東南的越王勾踐,這八個人串聯起了整個春秋時代,他們見證了這數百年的興衰榮辱。

如果一定要排出一個五霸的話,綜上所述,比較有公信力的說法應該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齊晉秦楚太強,遠超各國,因此春秋實際上只有這四大霸主,第五個小霸主只是安慰獎,你喜歡誰就給誰就行了。

鄭、宋

鄭莊公主要是保家衛國,無意爭霸,雖然實際上成了霸主,但當時還沒有霸主的說法,人家鄭莊公自己都不爭,我們爭什麼。霸主的交椅是在齊桓公九合諸侯,威震天下時,才讓諸侯國都羨慕,眼饞著去爭位的,這方面宋襄公最積極,實際上也和鄭莊公一樣成了小霸主,給個虛名也無傷大雅。

吳、越

春秋五公先後爭霸,戰國七君同時稱雄,而在五霸轉衰,七雄未定之間,吳越趁機逐鹿中原,這樣理解就不用那麼糾結了。

春秋霸主介紹

鄭莊公

姬姓,名寤生(前757年─前701年),為中國春秋時代鄭國君主,號稱「春秋小霸」。《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記載,生年在鄭武公十四年(前757年)。

鄭莊公繼承其父鄭武公出任周平王的卿士,後來周平王寵信虢公,鄭莊公與周朝關係開始轉壞。在鄭莊公在位期間,鄭國國勢強盛,並曾發生多次戰事,包括由庄公之弟太叔段發動的叛亂,以及擊敗周桓王率領陳、蔡、虢等聯軍的繻葛之戰。特別是後者,確立了鄭國的「小霸」局面,使周天子威信掃地,鄭莊公聲威大振。宋、衛、陳等宿敵都來求和,鄭國成為當時中原最強盛的諸侯國。

鄭、宋之爭是鄭莊公一生遇到的重要大事之一。鄭國東鄰宋國,北鄰衛國。鄭與宋、衛兩國都有矛盾,隨時有遭宋、衛夾攻的危險。公元前719年,宋國糾集了包括衛、陳、蔡、燕、魯在內的多國聯軍,先後兩次圍攻鄭國,大有剷平鄭國之勢。在這種情況下,鄭莊公冷靜沉著、毫不屈服。他一方面在軍事上加強防禦,頑強抗敵;另一方面在外交上處理好與列國的關係,不計前嫌,化敵為友,儘可能聯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比如,陳國雖曾與宋國一起侵鄭,但鄭莊公在擊敗陳師之後主動與陳和好。魯國曾在伐鄭之役中出兵援宋,但鄭莊公並未因此忌恨於魯,而是主動向魯示好求和,直至結為同盟。齊國當時是諸侯中強國,鄭莊公很注意密切與齊的關係,以利用齊國勢力來牽制宋人。此外,與周交惡,也很注意策略。雖大敗王師,而又夜使祭仲勞王;既恨周王棄己,又用周王之權威以打擊宿敵。前713年,借聲討宋殤公不朝周天子之罪,鄭莊公聯合齊、魯之師,以天子之命伐宋。齊、魯軍隊敗宋軍於菅(今山東成武縣東北),鄭軍先攻佔宋國郜(今山東成武縣東南)、防(今山東成武縣東),後又打敗宋、蔡、衛三國聯軍,最終使宋國屈服。

鄭莊公英雄一世,但也有兩個重要的政治失誤。一個重要失誤是生前沒有對太子忽(即鄭昭公)之位作出妥善安排,以致自己一死,鄭國立即陷入鄭昭公和鄭厲公(公子突)之爭,使鄭國形成兩君並立的混亂局面,為害甚久。另一重要失誤是重用高渠彌,這為鄭國留下了嚴重後患。庄公想立高渠彌為卿,時為太子的昭公反對,庄公不聽,執意用高渠彌任大臣。及昭公為君,高渠彌害怕昭公藉機殺己,便乘跟昭公出城打獵之機,射殺昭公,並與權臣祭仲合謀改立昭公弟子亹為君。

鄭莊公在位四十三年,於公元前701年與齊、衛、宋等大國諸侯結盟,儼然已是諸侯霸主。然而僅幾個月後就病逝了,鄭國亦由盛轉衰。

齊桓公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第十五位君主,姜姓,名小白,齊襄公幺弟,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稱霸中原的國君。

齊襄公是一個暴虐的君主,國內怨聲載道,人人憤恨。小白進宮勸諫,襄公不聽。他在鮑叔牙的勸說下,出奔到莒國。公元前685年,襄公的族弟公孫無知與大臣連稱、管至父串通發動政變,殺了襄公,篡奪了君位。一個多月後,齊人殺死公孫無知,迎接出奔在魯國的小白的兄長公子糾回國即位。而國內的高氏、國氏等貴族支持小白繼位。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齊都臨淄,當上了國君,即齊桓公。他重用管仲,不計前嫌,任命曾輔佐公子糾的管仲為相國。在管仲的主持下,齊桓公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別是因地制宜,發展漁業,使齊國富強起來,為最後稱霸奠定了基礎。

為了擴大影響,他興兵伐魯,大獲全勝,滅掉了附庸於魯的遂國。後又歸還戰爭中奪取的土地,各國諸侯認為他是一個可信的賢德之君,願和他同盟,使他聲名鵲起。齊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剛繼位的周僖王,贏得了周天子的歡心。他召集各國諸侯到北杏開會,被推舉為盟主,後又在幽地與宋、魚、衛、曹等八國歃血為盟,齊國稱霸的局面終於確立,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首」可以解釋成「首先」,也可以說是「最傑出」)。

管仲、鮑叔牙去世後,齊桓公重用了易牙、豎刁等小人,讓他們掌握了國政。在位43年後,齊桓公於公元前643年病死。他的5個兒子因爭位而忙於內戰,屍體於死後67天才下葬。這時的齊國,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他創下的霸業也就衰落了。

晉文公

姬姓,名重耳,第二十四位晉國國君。齊桓公之後,中原沒有真正的霸主,直至晉文公(前636年~前628年執政)時才重舉「尊王攘夷」之旗幟。文公早年曾因「驪姬之亂」,在外流亡十九年,飽嘗艱辛。即君位後,他任用狐偃、趙衰等賢良,整頓內政,改革政治,發展經濟,整軍經武,取信於民,安定王室,和好秦國,國力大盛。方文公即位之時,周室發生內亂,襄王蒙難出奔於鄭。趙衰向文公指出:「求霸莫如入王尊周。……方今尊王,晉之資也。」文公乃於公元前635年獨力勤王,匡扶周室,迎襄王複位,於是晉之聲名大噪。周襄王二十年(前633),楚軍包圍宋國都城商丘。次年初,晉文公領齊、宋、秦之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與楚軍交戰。

由於楚國立國至此,從未有敗戰記錄,甚至齊桓公也不敢與楚人開戰,因此當時所有人都以為晉國必敗無疑。

而晉文公為了回報昔日流亡時楚成王的接濟之恩,堅持先退讓三舍(約45公里)才接戰。敵前退兵形同不戰而逃,為此晉文公承受極大壓力,甚至晉軍內傳出他夢到了被楚成王打倒在地、吸食腦髓,所以才嚇得想放棄決戰之傳聞。但這場戰役最後晉國贏了。晉國的山戎大軍打破了楚國荊蠻大軍的不敗神話。

晉文公歸途中大會諸侯於踐上(今河南鄭州北),天子遣人封其為「伯」(霸)。後來,晉文公又會諸侯於河陽(今河南孟縣西),周襄王亦被召與會。晉文公因戰勝楚國而稱霸於諸侯。文公死後,晉國之霸業猶維持百年之久。

楚莊王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國君,羋(mǐ)姓,熊氏,名旅(一作侶),楚穆王商臣之子,公元前613 年~前591年在位。

楚國原是一個南方小國,經過文王、成王的發展之後,到穆王時已漸漸出現停滯狀態。庄王即位時年齡尚不足20歲,國內矛盾重重,爆發了他兩位師傅公子燮與子儀發動的叛亂。叛亂雖被及時平息,但對他這個幼主來說,卻是一次不小的考驗和不利的開端。在複雜 的形勢下,他採取了以靜觀動的對策,表現出沉湎於聲色犬馬、不問政事的狀 況。

三年後,他對楚國的政局和各類人物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攻滅了前來進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展。他任用孫叔敖為令尹,虛心聽 取孫叔敖對治理國家的意見。庄王在位期間,君臣上下和睦,一致對外。他帶頭執法,重視社會生產,發展經濟,充實國力。他務實的統治使楚國社會安定,民風儉樸,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楚國要北進中原,爭霸諸侯,首先就要拉攏與其相鄰的鄭國。楚國在北林打敗晉國軍隊後,鄭國開始聽命於楚國,但仍然搖擺不定。為了爭當霸主,楚晉之間進行了長時間的戰爭,最後楚軍大獲全勝,聲威大震,國勢日強,而晉國在中小國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們的能力。不久,楚莊王滅掉了蕭國,又連續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自己稱霸的願望。

楚莊王連年用兵,但他盡量做到不違農時,對百姓安撫體恤,從而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 這是他的高明之處。他對外戰爭也是採取威德並用的策略,並不只是著眼於某一塊土地的得失,而更注重於以德取勢,號令天下,這使他的霸業最終取得了成功。

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春秋時期宋國的國君(前650~前637),宋桓公之子,子姓,名茲甫,於公元前650年即位。宋國原本是周初商代貴族微子啟的封國,領地為現今豫東及蘇、魯、皖接壤地區,都城為商丘(今河南商丘)。到宋襄公之時,國勢漸盛,而其稱霸中原的慾望也愈加強烈。

公元前645年和643年,成就了齊國霸業的管仲、齊桓公相繼病死。桓公死後,他的五個兒子為爭奪君位發生內訌,易牙勾結宮中權勢作亂,立公子無虧為君。齊國也因內亂而國力漸衰,徹底喪失了霸主地位。公元前642年,野心勃勃的宋襄公趁機聯合曹、衛、邾等國出兵討伐齊國,並扶持逃到宋國避難的公子昭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孝公)。宋襄公此舉受到了各諸侯國的稱讚,宋國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而一心想繼承齊桓公的地位的宋襄公自恃定齊有功,野心越來越大,妄圖稱霸中原。公元前639年,宋襄公發起鹿上(宋地,今安徽阜陽南)之盟。對此,宋國的重臣公子目夷(宋襄公的庶兄)曾多次勸諫宋襄公說:「小國爭盟,禍也。宋其亡乎!」(《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但正做著霸主之夢的宋襄公並沒有接受目夷的規勸,他再次邀請各國在宋國開會,商議會合各諸侯國訂立盟約,想以此來抬高自己的聲望。同年秋,宋襄公又約楚、陳、蔡、鄭、許、曹等國之君會盟於盂(宋地,今河南睢縣境)。赴約時,宋襄公不聽目夷的勸告,執意不帶兵馬,而楚國卻設伏兵於盂,抓獲宋襄公。隨後楚國起兵伐宋,但遭到了目夷所領導的宋國軍民的頑強抵抗,楚軍久圍宋都數月而不能攻克。後經魯僖公的調解,宋襄公才被楚國釋放。

縱觀宋襄公一生所為,他實乃一志大才疏之人。齊桓公死後,諸侯中以楚國最強,楚成王實際上已稱霸中原。而宋國本是一弱國,國小力單,原本無力稱霸,但宋襄公卻自不量力,一意孤行,妄圖與楚爭霸。宋國在與楚國的政治較量中,始終處於下風,一敗再敗。而在決定其命運的泓水之戰中,他又大講仁義道德,死守古代「不鼓不成列」的決鬥式戰法,不肯乘敵「半渡」、「未陣」而擊之,結果兵敗身死,為天下人所恥笑,毛澤東評之為「蠢豬式的仁義」。宋襄公的爭霸實際上是在為楚國確立其霸主地位搭橋鋪路,「正所謂『宋襄霸業』,實為楚成霸業。」舊史稱宋襄公為「春秋五霸」之一實屬名不副實,而最務實的《左傳》中也並未以霸許他。

秦穆公

秦穆公,嬴姓,名任好,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長達39年,是秦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內修國政,外圖霸業,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秦國開始崛起。

秦國原是居住在秦亭(今甘肅張家川)周圍的一個嬴姓部落。因秦襄公護送平王東遷有功,封為諸侯,賜給岐以西地,正式建國。經文、憲、武、德、宣諸公,秦的疆土不斷東移,到穆公繼位時,已佔有大半個關中。

秦穆公即位後,胸懷大志,奮發圖強,銳意進取。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良臣,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依靠他們修明政治,發展軍事,獎勵生產,使國家實力大大增強。秦穆公選拔人才,能夠打破尊卑貴賤界限,選拔貴族以外的人,選用別國前來投奔的人,比如百里奚曾是個奴僕,他用五張羊皮把百里奚從楚國換了回來。當七十餘歲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國時,秦穆公親自為他打開桎梏,與他商談國事。穆公又在百里奚的推薦下將蹇叔請來秦國,任命他為上大夫。秦穆公廣納賢才的做法充分表明他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國君。

人才有了,要完成霸業,還一定要得到民心。秦穆公很重視民心的向背,所以實行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減輕百姓的負擔。他強調取信於民。晉國鬧饑荒,向秦國求援,他不計過去的恩怨,把大批糧食運到了晉國,說不能讓百姓受罪。晉國臣民都稱頌他的大德,他的威信大大提高。這使他深受下層群眾的支持和擁戴,有了爭霸的基礎。在外交上,秦穆公也很有謀略。為了打開通道,爭霸中原,他利用聯姻與晉國結成同盟,以與中原諸強抗衡。他娶了晉獻公的女兒穆姬做夫人,又把自己的女兒懷嬴嫁給晉文公,並幫助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戰勝了楚國。晉文公死後,秦穆公認為時機已到,想取代晉成為霸主。為穩定後方,他全力進攻西戎。西戎泛指秦國西邊散佈於廣大地區的戎族國家。他通過投奔來的由余了解了西戎各國的山川形勢、兵力部署,採用離間計、美人計等策略,突出奇兵,發動全面攻擊,征服了這些國家,擴地千里。這樣,東從陝西、山西交界的黃河起,一直到遙遠的西方,都為秦國所控制,秦穆公終於成為西方的霸主。這對中國社會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加速了民族融合,發展了秦國經濟。秦穆公開創的霸業,為戰國末年秦統一整個中國打下了基礎。

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於雍(今陝西鳳翔東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輿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國人對此悲痛萬分,賦《黃鳥》之詩,唱道:「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意思是,青天呵,怎麼將這麼善良的人給殉葬了?如果可以贖命,我們寧願出一百條命將他們換回來!

吳王闔閭

又作「吳王闔廬」。姬姓,名光,公元前514年~前496年在位。吳國是春秋時期長江下游的一個國家,原本是楚的屬國,吳君壽夢時吳國開始崛起。晉國為與楚國爭霸,採取聯吳制楚之策,派楚國亡臣屈巫帶著一隊戰車來到吳國,教吳人乘車、御射、列陣,吳軍由此學會了車戰。此外,吳國與晉國交好後,經濟、文化也得到發展,國力逐漸強大起來。於是,吳君壽夢慢慢萌生了走出國門的意圖,自號吳王,欲與南方大國楚國在疆場上一試身手。公元前584年,吳軍新編水陸大軍齊出,一舉攻下楚國淮河重鎮州來。此後近70年間,雙方先後發生過十次大規模的戰爭,幾成世仇。在這十次戰爭中,吳軍全勝六次,楚軍全勝一次,互有勝負三次。公元前515年,吳國公子光奪得吳國王位,稱吳王闔閭。闔閭即位後,立志稱霸天下。

具有政治膽識的闔閭大力搜羅人才,採納良策,聽取民聲。楚國亡臣伍子胥輔佐闔閭,本採取了伍子胥提出的強吳建議。他修建城郭,設置守備,積聚糧食,充實兵庫,為稱霸諸侯作準備。經過幾年的努力,吳國不斷發展壯大,百姓豐衣足食,樂於為國家而獻身。為了給楚國點顏色看,他一舉滅亡了楚的附庸徐國,楚國對此也無可奈何,眼睜睜地看著他在徐國稱王。

具有了強大的經濟實力,闔閭開始整軍經武,把重點轉向軍事上的發展。他任用伍子胥幫他訓練吳國的士卒,以適應與中原諸侯國作戰的需要。又重用軍事家孫武,提高戰術素養;加緊製作鋒利的寶劍,以供戰爭之用。一切準備就緒,闔閭首先把矛頭指向了強大的楚國。公元前506年,吳國聯合唐、蔡兩國,對楚國大舉進攻,楚軍瓦解敗退,主帥令尹子常狼狽逃竄,吳軍大獲全勝,又經過幾次戰鬥,進入了楚都城郢。楚昭王驚慌出逃,後在秦哀公的幫助下才重返國都。戰勝楚國後,闔閭的鋒芒轉向了越國,開始了對越的攻戰。公元前496年,在兩軍交戰時,他不幸被越軍射來的箭擊中,受傷而死。

越王勾踐

又作「越王句踐」。姒姓(一說羋姓),越氏(一說騶氏),名勾踐,公元前496年~前465年在位,越王允常之子,是春秋時代的最後一位霸主,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勾踐即位。由於其父允常不肯幫助吳國攻打楚國,又支持闔閭弟夫概自立,兩家結下了怨仇。吳王闔閭趁越喪亂之際興兵伐越,勾踐起兵抵抗。吳軍戰敗,闔閭受箭傷死於回國途中。其子夫差即位後,時時不忘殺父之仇,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練兵。公元前494年,吳越夫椒之戰中,勾踐一敗塗地,被困在會稽山。

打了敗仗的勾踐聽取了臣下大夫文仲、范蠡的意見,答應卑辭向吳國求和,等待時機以再圖大業。大夫種通過吳臣太宰嚭說服吳王接受了越國的求和,勾踐夫婦入吳為奴。

勾踐抵達吳都,夫差有意羞辱他,要他住在闔閭墳前的一個小石屋裡守墳喂馬,有時騎馬出門還故意要他牽馬在國人面前走過。勾踐忍辱負重,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順,勝過夫差手下的僕役。夫差生病,勾踐前去問候,還掀開馬桶蓋觀察夫差剛拉的大便,了解夫差的病情。時間過去3年,由於勾踐盡心服侍,再加上吳太宰嚭不時接受越大夫種派人所送之禮而在夫差前為勾踐說好話,使夫差認為勾踐已真心臣服,決定放勾踐夫婦和范蠡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卧薪嘗膽,勵精圖治。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吳國多年災荒又遇大旱,倉廩空虛,百姓飢餓,多就食於東海之濱,勾踐乘隙攻吳。越軍以兩翼佯動、中央突破、連續進攻的戰法,大敗吳軍於笠澤(今蘇州南)。夫差見大勢已去,就自殺而死。勾踐率得勝之師,北渡淮河,與齊、晉等國會於徐州(今山東滕縣)。周元王派使臣送來祭肉,封勾踐為「侯伯」。自此,越軍橫行江淮一帶,諸侯盡來朝賀,勾踐的霸業完成。

當勾踐剛剛滅吳稱霸時,其手下最大之功臣范蠡被封為上將軍,然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故功成立即隱退,「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傳其改名陶朱公,後以經商而致富。范蠡曾遣人致書大夫種,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大夫種未能聽從,不久果被勾踐賜劍自殺。

吳王夫差

姬姓,名夫差(?-前473),春秋時期吳國君主(前496-前473),吳王闔閭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共23年。為遵從敗於越王勾踐的父王闔閭的遺訓,即位當年就以伯嚭為太宰,與老將伍子胥操演軍隊,以圖復仇。次年在夫椒大敗越國,攻破越都(今浙江紹興),使越屈服。公元前486年,開邗溝,連接長江和淮水,開闢出一條通向宋、魯的水道,進逼中原。此後,又在艾陵(今山東泰安)打敗齊國。公元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會諸侯,與晉爭霸,適逢晉室內亂,夫差一度奪得霸主地位。連年的興師動眾,造成國力空虛。越王勾踐不忘會稽之恥,國力逐漸恢復。趁夫差率精銳赴黃池之會、只有太子與老弱留守之機,越軍乘虛而入,並殺死吳太子友。夫差匆匆趕回與越議和。吳長期窮兵黷武,民力凋敝,難以與越抗衡。公元前473年,越再次興兵,終滅吳國,夫差自殺。

晉襄公

(?—前621年)。姬姓,名歡,晉文公之子,春秋時晉國君主。

前628年,晉文公逝世,晉襄公即位。前627年,晉襄公以先軫為帥,於餚山大敗秦軍,生俘秦軍白乙丙、孟明視、西乞術「三帥」,旋再敗秦復仇之師於彭衙。秦穆公傾國復仇時主動避讓其鋒。在位時舉賢任能,為政寬仁,保持晉國霸業。襄公嫡母文嬴請放「三帥」歸秦,襄公從之。先軫因之大怒,「不顧而唾」,襄公以袖掩面稱謝,未治其罪。後先軫在與狄人作戰時孤身「免胄」直入狄人陣中,戰死謝罪。前622年,晉大夫趙衰、狐偃、欒枝等人去世。前621年,晉襄公崩,趙盾攝政。

晉襄公是一位有作為的少年君主,不過史家普遍更為認同他的宿敵秦穆公才是這一時期的霸主,畢竟秦穆公對秦國的建設使後人完成了統一。

晉景公

姬姓,名據,《左傳》名獳,是中國春秋時代諸侯之一晉國的一位君主,前599年至前582年在位。其父為晉成公,晉成公即位後七年就死了,由其子繼位,是為晉景公。晉景公曾攻敗楚國,使楚國霸業結束,晉景公亦曾攻敗齊國。前581年,晉景公吃飯前感到腹脹,便上廁所,但卻掉到糞坑中死亡。

晉景公也是著名的「趙氏孤兒」故事中晉國的君主,他信佞臣,聽讒言,無辜殺了趙盾的後代趙朔、趙同、趙括全族。他是個知人善任、有所作為的君主,但是他設立六卿制度卻為後來晉國的分裂打下基礎。

總之,晉景公是典型的有大功和大過的歷史人物,與同時期的楚莊王相比略顯遜色,大概和吳王夫差是同一級別的。

晉悼公

(前586年-前558年),姬姓,名周,一作糾,其祖父桓叔捷為晉襄公的小兒子,即位時年僅十四歲。悼公雖然年幼,但自登基那一刻起,便顯示出與年齡完全不相符的成熟。他任用魏犨之子魏絳為中軍司馬,掌管軍法。魏絳執法嚴明,不阿權貴,協助晉悼公改革內政,懲亂任賢,整頓內政,推行法制和軍事改革。同時調整對外政策,推行「和戎狄」的策略,使魏絳北和戎狄,穩定後方,聯宋納吳,脅齊服鄭,疲楚伐秦,在執政的十五年中,「九合諸侯」,將晉國地位再次推至巔峰,一時間又稱霸於整個中原。

楚莊王去世後到吳王闔閭崛起的這幾十年之間,基本上沒有哪個國君能夠獨領風騷,但晉悼公堪稱這一時期的佼佼者,常言道「打江山難,坐江山更難」,他雖並非晉國霸業的締造者,卻是霸業的再造者。所謂的「守成」根本不是世人所偏見的那麼簡單。遺憾的是他在晉國霸業的巔峰之時,猝然辭世。終其一生,可以說他成功地讓日益衰落的晉國霸業再度起死回生。


推薦閱讀:

{|ihower.tw| blog } | Git 版本控制系統(2) 開 branch 分支和操作遠端 repo.
破軍在辰戌宮坐命(令東來編寫,新版本)
《蘇菲的世界》中文版是否有刪節?
百姓常用風水100條,條條占理,收藏版本
封神榜拍了好幾個版本,哪個版本最好看呢?

TAG:爭議 | 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