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富汗看美國「輸出民主」的悖論2006年09月08日 09:30

從阿富汗看美國「輸出民主」的悖論2006年09月08日 09:30分享到:更多曾經是布希政府向穆斯林國家「輸出民主」成功典型的阿富汗,塔利班勢力正在捲土重來,「民主改造」前途未卜。《紐約時報》新近的社論《輸掉阿富汗》,以及英國《衛報》報道阿富汗北約駐軍司令、英軍中將理查茲(David Richards)近日承認: 「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在這裡可能真的失敗」,都彰顯這一「民主樣板」岌岌可危。阿富汗局勢惡化,固然與塔利班的頑強宗教信仰和巴基斯坦境內宗教勢力的大力支持密切相關。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說到底是白宮一手扶立的卡爾扎伊「民主政權」未能獲得廣大民眾的認同和支持,而始終被看成是華盛頓的傀儡,號令不出西方重兵駐紮的有限城市地區,以至卡爾扎伊總統本人經常被人蔑稱為「喀布爾市長」和「美國大使助理」。而卡爾扎伊「民主政權」不得人心的根本原因,正如《紐約時報》社論指出,是新政府普遍和深刻的腐敗:上至政府大員,下到小小警察,無不濫用權力謀取私利,法院和法官也未能例外。親西方的代理人唯利是圖根據德國《明鏡》周刊新近披露:就連卡爾扎伊總統的小弟、掌握南方要區暨塔利班根據地坎大哈省行政和「救濟」大權的阿赫邁德,竟然也涉嫌捲入鴉片販賣,獲取巨額「保護費」。以筆者之見,阿富汗新政權的腐敗決不是偶然現象,也不能全部怪罪政治生命眼看來日無多的卡爾扎伊,而代表了布希政府向穆斯林國家「輸出民主」的一個必然和根本的悖論。美國要在穆斯林世界扶植親西方的「民主政權」,必須先摧毀當地反殖運動以來的左翼民族主義,埃及故總統納塞爾和伊拉克、敘利亞等地的復興社會黨代表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是其例子。此後華盛頓要堅決打擊更為險惡的死敵——宗教勢力主導的「政治伊斯蘭」運動。一旦實現「政權更易」,扶立了中意的西方代理人,美國「輸出民主」的下一步便是推行利潤第一的美國經濟模式。這便是「輸出民主」的基本悖論所在。這是因為這些親西方的代理人既無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崇高精神,又缺乏嚴格的宗教信仰和道德約束,唯一剩下的「信仰」便是唯利是圖的拜金主義。當然拜金或曰「利潤第一」是市場經濟的主要原則,也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在原則上與民主制度並非不可調和,在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可以說是並行不悖。可是關鍵是西方社會數百年來經過痛苦的過程,發展和完善了制約政治腐敗的社會機制和環境。這是大部分穆斯林世界,尤其是飽受戰亂的國家完全不具備的社會條件。於是從上到下的全面腐敗,成為華盛頓「輸出民主」的必然結果。華盛頓選擇親西方代理人的條件,也加速了這一腐敗過程。就以卡爾扎伊為例,他與美國有很深的淵源,許多親屬早已移民美國。法國《世界報》首先揭露,卡爾扎伊本人旅居美國期間,也曾經為企圖在阿富汗鋪設輸油管的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也即中海油企圖競購而被美國國會阻撓的石油公司)作過諮詢服務。自己親弟弟涉嫌保護鴉片販運之外,卡爾扎伊領導的政府缺乏廉潔無私的道德權威和獻身精神,因此毫不稀奇。關鍵在於防止政治腐敗阿富汗新政權的迅速腐敗,與美國佔領伊拉克之後扶植的臨時政府如出一轍。華盛頓當時急急要將伊拉克大批國有企業私營化,為衣錦還鄉的「民主鬥士」混水摸魚創造了良好條件。例如五角大樓原先奉為「伊拉克的喬治·華盛頓」的查拉比,本是在約旦開設銀行後侵吞巨額存款潛逃、被缺席判決17年徒刑的巨貪。臨時政府其他成員也都不是省油的燈,包括私運數千萬美元現金去國外「購買軍火」的某國防部長。直到今天,伊拉克「民選政府」仍然腐敗公行,非宗教背景的世俗官員尤甚。世俗的巴解組織和哈瑪斯宗教組織的力量消長,是這一現象的另一例子。據法國《費加羅報》,這一現象也在黎巴嫩戰後重建過程中再演:真主黨在重建和救援工作中的效率和廉潔,與世俗政府的顢頇遲緩形成鮮明對比。而西方許諾的大筆重建和救濟資金,即使真正到位,也難免中飽腐敗官員的私囊。總之,布希政府急忙要在穆斯林世界現有社會條件下建立西式民主,就像毛澤東要通過「大躍進」,使得「一窮二白」的中國一步跨入共產主義社會一樣荒唐。最後必須指出,市場經濟和發展民主社會之間的矛盾,是許多轉型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尤其是防止政治腐敗。在這一方面,新加坡可以說是為數很少的成功例子。相比之下,意識形態幻滅和精神道德約束弱化之後出現惟利是圖的嚴重腐敗,在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和蘇東巨變以來十分明顯,令人擔憂。以筆者之見,當務之急是儘快建立各種制約腐敗的機制和環境,諸如政企界限、輿論監督和公民社會,而不是徒勞無功的過時「精神教育」。(鳳凰視點)於時語 作者在北美從事科研工作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裸體:10個充滿悖論的法規及事實
人生悖論之——愛欲之行
費米悖論揭示外星人之謎
男女平等」的提法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TAG:美國 | 悖論 | 阿富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