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10--18章 熊春錦

第十章 知天下(47)不出於戶,以知天下①;不規於牖,以知天道②。其出也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遠,其知也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少③。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爲而成④。①句義:常道知天下以意識而有爲,經眼耳鼻舌身而知。聖人知天下以思識而無爲,心感體悟、慧觀心觀而知。所以聖人力求天人合一,通達至道,則可實現無所不知的境界,而不必徒費腳力,奔走遠方。②規:《說文》:「規,有法度也。」古與「窺」亦通。通行本作「窺」。 知:《說文》:「詞也,從口從矢。」用口陳述,由心意辨識會意。「以知」通行本作「見」。③也:乙本和通行本無此字。甲本前句明顯有,後句全句缺。 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與彌近義,屬修真學選用字,字義用一元四素方法解析。彌:《說文》:「彌,馳弓也」。有遍、滿、廣、久、遠、更加、越發等義。宋玉《對楚王問》:「是以其曲彌高,其和彌寡」。「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據《隸辨》同「彌」。句義:聖人之道提倡慧性無爲思識爲用,而不局限於廣見博聞,重在修真明德,以求徹悟宇宙根本道理。若是遠求於身外,見識廣博,則所知局限於膚淺。④聖:參見第十二章註①。 見:《說文》:「視也」。古同「現」,示也。《易·乾卦》:「見龍在田」。 名:參第七章《立戒》註①。 聖人不行睹而能名物,不示現卻能被人知。此即感應萬物,亦被萬物所感應。 弗:參見第三章(41)註②。弗爲,亦即無爲,參見下章註。〖註音〗牖:yǒu音有;彌:mí 音迷;弗:fú 音服;規:kuī 音盔。【繁簡對照】於(於),戶(戶),規(規),彌(彌),遠(遠),聖(聖),見(見),爲(為);窺(窺),說(說),詞(詞),從(從),陳(陳),識(識),會(會),據(據),隸(隸)。第十一章 無爲(48)爲學者日益①,聞道者日損②。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③。無爲而無不爲④。將欲取天下者恆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⑤。①益:《說文》:「饒也。從水、皿,皿益之意也」。譯文:益,富饒有餘。由「水」在「皿」上會意,表示「皿」中滿溢出水來的意思。有增加,好處,更加,有益等義。②聞:《說文》:「知聞也」。耳在門內,專心聽也。聞與聽不同,重在強調靜默細聽。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甲本殘缺,通行本與楚簡本作「爲」。 損:《說文》:「損,減也」。《墨子經》:「損,偏去也。」《易·系辭》:「損,德之脩也。」《易·雜卦》:「損益,盛衰之始也。」老子甲本在此處用損而不用「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即說明兩字含不同之義。句義:後天有爲意識的學習,是覺悟德和道的過程,是一個善知識日積月累逐步豐富的模式;聞道而修真明德,則是一個逐日減少私心和貪欲,淨化清理稟性和習性,開發無爲思識使心中明亮的過程。③爲:俗作「為」,簡體作「為」,今之解釋造、作之義也。根據《說文》記載甲骨文的「爲」是兩母猴直立相對,後演變爲「爪」下有一母猴。《字彙》:「母猴好其爪,故從爪。」「爲」有造作、作爲之義,帶有貶義,即有所企圖、自私目的的作爲。此「爲」逐漸演變,中性化後,有爲了、爲事、爲生、爲人、以爲等義,仍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無爲」本義是道性行爲,沒有自私慾望、沒有企圖野心的境界,並非無所事事的意思。身國內外的治理都必須摒棄個人慾望,去除雜念、妄念,按自然規律辦事,這樣才是「無爲」。修五德而歸於上德「一」,五歸於一也就是淳德,無善無惡,就能復歸道的無態「○」態中生活,居道「無」而用德「一」生活處世,就是無爲。④無不爲:實現了「無爲」也就天人合一相融了,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瞭然於胸,智慧大開,靈感萬方,一切合於自然的行爲無所不能達到。⑤通行本前句作「故取天下常以無事」。 恆:通行本爲「常」。 句義:成就和獲得身國中的道治,應當運用無爲思識對境處事。及至落入後天有爲意識心智對境,就難以實現「爲道者」獲得道治身國的目標。〖註音〗恆:héng音橫。【繁簡對照】損(損),爲(為),學(學),於(於),恆(恆);殘(殘),聞(聞),與(與),簡(簡),無(無)。第十二章 德善(49)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爲心①。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②。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③。聖人之在天下,翕翕焉,爲天下渾心④,百姓皆屬其耳目焉,聖人皆咳之⑤。①聖:從耳,呈聲。甲骨文字形。左邊是耳朵,右邊是口字。既善用耳,又會用口。本義:通達事理。《說文》:「聖,通也」。即雙耳通順。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耳順之謂聖。」又引申爲無所不通,又引申爲精通一事。參證: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契文的聖字,象人上著大耳;從口會意。聖之初宜爲聽覺官能之敏銳;故引申訓通;聖賢之義,又其引申也。聽、聲、聖三字同源,其始當本一字」。 ② 「善者」後通行本多一「吾」字,下幾句「者」字後亦同。 善:好,美好等義。《說文》:「譱,吉也」。譱,吉祥的言詞。吉言爲善。「譱」字今惟見於《周禮》,其他皆作善。善之,即好好相待。德善也,有德是善。句義:聖人居道「無「而用德「一」,無私無欲,唯德是從,以百姓心中的真性復明爲己任。雖然百姓因爲離道失德而對德和道的理解以及表現各不相同,但聖人一視同仁,善良的人善待之,不善良者也善待之。這是因爲德是上善的,沒有分別性,不受陰陽「二」的制約。③信:從人,從言。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本義:真心誠意。《說文》:「信,誠也。」相信、信任、信用、真實等義。句義:對德和道誠信的人以忠信相待,對那些並不誠信的人也同樣以忠信相待,因爲德「一」之內是豐富淳厚的真信。④翕:義爲閉合、收攏、聚集、和諧、合順等。《詩·小雅·常棣》:「兄弟既翕,和樂且湛。」從甲本原件影印本看應爲此,《馬王》甲本作「歙」,義同。《道藏》甲本辨爲「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據《正字通》義亦同。通行本作「怵」。翕翕焉,爲了和諧而辛勤聚攏的樣子。 渾:《說文》:「混流聲也」。《玉篇》:「渾,水噴湧之聲也」。渾,據近聲同源與魂通假爲用。爲天下靈魂和核心之意。通行本「渾」後多一「其」字。 句義:聖人爲了天下的和諧合順,遵循自然規律,爲百姓復歸德道而默默無爲地、無私無欲地奉獻,成爲民族的靈魂。⑤屬:《說文》:「連也,從尾從蜀」。蜀,《說文》曰:「葵中蠶也」。尾與蜀皆說明「屬」的連帶、附屬、歸屬等義。通行本作「注」。 咳:通「孩」,甲乙本皆缺,乙本補作「咳」。通行本作「孩」。《說文》中無「孩」字,僅有「咳」,釋爲小兒笑也。又釋其古從「子」,即「孩」。張舜徽《說文解字約註》:「小兒笑曰咳,因之小兒亦稱孩,用引申義也。後世謂兒爲孩,借咳爲咳嗽,分爲二字矣。」句義:聖人以百姓之心爲心,以引領百姓復歸德和道爲大任,將天下百姓視爲自己的耳朵和眼睛,一樣地愛護和關心。不論百姓能否理解和實踐德與道,他都一視同仁地關心愛護,對於百姓的各種認識,只報以孩童般稚雅的笑容。既不因百姓的難以德化而抱怨,也不因百姓的無知而鄙視。〖註音〗翕:xī 音西;焉:yān音淹;渾:hún音魂。【繁簡對照】聖(聖),恆(恆),爲(為),渾(渾); 幾(幾),後(後),義(義),從(從),應(應),據(據),處(處),補(補),嬰(嬰),殼(殼)。第十三章 生死(50)出生,入死①。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②。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③。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軍不被甲兵④;兕無所椯其角⑤,虎無所昔其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⑥,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⑦。①岀:長出。 生:象草木生出土上。 死:《說文》:「凘也,人所離也」。即精氣窮盡,人們形體與魂魄相離之謂。句義:萬物及人的生與死是自然界的宏觀規律,在一定的階段上是平衡的,也就是說有生必有死,有死才又有新的生。生死互爲因果,所以要想長生,必先斷死。擺脫這一對陰陽的制約,復歸於德「一」。第五十一章《無私》:「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②通行本作「人之生,動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徒:《說文》:「步行也」。又爲黨徒,同一類或同一派別的人。《孟子·滕文公下》:「聖人之徒也。」此處指修真徒眾中的現象。十:《說文》:「數之具也」。即圓滿之數。 三:道之數。參第五章註①。 生生:重復衍生,繁衍生命。句義:道生德養的萬物,向富有生機的方向發展者十之有三;向衰老死亡的方向發展者十之有三;而人們繁衍後代,在生命出世的那一刻即走向死亡的亦十之有三(包括母、子)。三生萬物,精、氣、神之三生人,陰、德、陽之三生物,生於三而死於三,是爲出生入死。生與死一對陰陽,歸一則離三,並且不受陰陽制約而無生無死。修真徒眾中,能成功地斷死而長生者,大約只佔十分之一。③也:通行本作「之厚」。句義:何故如此呢?只因三生萬物,生生不息,有生必有死!④執:象形文字,右邊是人,手被銬住。本義:拘捕、捉拿。《說文》:「執,捕罪人也。」《廣韻》:「執,持也,守也,操也,攝也」。引申義爲固執、堅持,掌握、治理等。通行本作「攝」。陵:丘陵。通行本作「陸」。 辟:甲本缺,乙本作「辟」。通行本作「遇」。 兕:如野牛而青,象形。此處甲本缺,據乙本補作「兕」。句義:生死互爲因果,要想長生,即要效法天地之不自生也。此即斷除死産生的內在本因。善執生者,必然深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這個「生」的真實含意,必能洞察「○、一、二、三」的生化原理,居○用一而把握生,提前化解可能産生惡果的惡因,以此防患於未然。所以雖走在山間也不會遇到兕虎,雖參軍打仗也不會受兵器所傷。⑤兕:甲本爲「矢」。 椯:揣度,割取、剟削,剌等義。通行本作「投」。⑥昔:與「措」通。此處因含修真學內證白虎之意,故用「昔」。 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甲本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屬修真學專用字。乙本作「蚤」,丟失修意。《干祿字書·上聲》稱其爲「蚤」之俗字。蚤,通「爪」,亦通「早」。「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當按修真專用之意解釋。⑦句義:這是什麽原因呢?因爲對於善執生者來說,死因早已化去,脫三離二而歸一,所以沒有他可死之處了。〖註音〗徒:tú 音途;陵:líng音零;辟:bì 音必;兕:sì 音四;椯:duǒ 音躲;焉:yān音淹。【繁簡對照】動(動),蓋(蓋),聞(聞),執(執),軍(軍);攝(攝),陸(陸),祿(祿),據(據),補(補),應(應),無(無),獸(獸),亂(亂),難(難),爲(為),書(書),聲(聲)。第十四章 尊貴(51)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①。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②。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而恆自祭也③。道生之、畜之④;長之、遂之⑤,亭之、毒之⑥,養之、覆之⑦。生而弗有也,爲而弗寺也,長而弗宰也⑧。此之謂玄德⑨。①畜:養育、營養、扶生等義。形:帛書作「刑」,含雙重義,物可刑傷於心志。通「形」(據《金石文字辨異》)。《彙音寶鑑》:「形,體也,象也,狀也,現也。」通「型」,模型。此處作形成解,如磚坯出於模型,如孩子出於母胎。 器:《說文》:「皿也。」通行本作「勢」。句義:宇宙萬物皆是虛無的道所化生,是德「一」所畜養而形成。形而下之器物的生成,物能具形,器能成物,全都因爲道生德養。②通行本「萬物」後多「莫不」二字。是:《說文》:「直也」。按,十目燭隱曰直,以日為正曰是。以:《說文》:「以,用也」。句義:萬物光明正確的生存發展之路,是運用尊道貴德的原則自律,修養和實踐道德。③莫:不、沒有、不要。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爵字之修真學異構漢字,取爵字盛酒禮器的象意,而言人體內丹田方寸似爵器。此字修意一明,整句即可破解。專指修真學中「內證性命用丹田」的意義。據《字彙補》與「爵」同。爵盛酒的禮器,在亦爲祭器。祭:《說文》:「祀也」。乙本與通行本作「然」。參見《校勘說明》附註。自祭,即眼觀鼻,鼻觀心,內觀丹田,「自神而神」之修義。句義:道尊德貴,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所以,對道德的祭祀,只要有德是不需要擺放祭器也會自然得到的。在體內真實實踐尊道貴德,才是最根本的方向。④畜:飼養、養育。通行本「畜」前多一「德」字。⑤長:此處應爲增長、延長之義。 遂:《說文》:「亡也」。亡,本義逃也,引申之爲死、亡、失、無等。《廣韻》:「遂,達也,進也,成也,安也,止也,往也,從志也。」又義爲「育」,見《廣雅·釋言》。通行本作「育」。此處應爲自然消亡之義。⑥亭:《說文》:「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樓。」古代設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另有養育、適中、均衡等義。 毒:《說文》:「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甲本只有「亭」字,後三字有殘缺,依乙本補。通行本作「成之熟之」。⑦覆:翻轉、傾倒、覆滅等義。段義:道生萬物而德養育萬物,恆順眾生。但是萬物卻會因爲各自離道失德的程度不同,從而産生不同的結果。例如:因合德而長生壽久,因失德而短促壽夭;因喪德而發展中止休歇,因乏德而中毒,損害發展;因重德而獲得扶養壯大成熟,或者因爲德性品格的缺失與德「一」能量的枯竭而徹底敗亡覆滅等,各種不同的歸宿。⑧弗:矯枉、糾下。又同「不」。通行本作「不」。 寺:甲本用字,乙本缺。通行本作「恃」。《說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一切經音義》:「寺,治也,官舍也。」治理,管理,又官名,如大理寺(掌管刑獄)。官舍;廟宇。又通「侍」。此處義管治。宰:《周禮·目錄》:「宰者,官也」。宰相、主宰、宰殺等義。句義:道生萬物卻不視爲己有,行施其化生職能卻不專權管治,長養萬物卻不會因之而隨意主宰。⑨玄:《說文》:「玄,幽遠也。」玄,又弦也,太極之弦線,跨弦而通達至微,故曰玄妙也。 玄德:太極黑境中無爲自燃的德行作爲,奇妙無比而常人難以知曉之德。〖註音〗畜:xù 音蓄;爵:jué 音絕;祭:jì 音計;遂:suì 音碎;弗:fú 音服;寺:sì 音四;宰:zǎi音載。【繁簡對照】貴(貴),萬(萬),恆(恆),養(養),爲(為),長(長),謂(謂);勢(勢),彙(匯),顯(顯),釋(釋)。第十五章 守母(52)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①。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②,復守其母,沒身不殆③。塞其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閉其門,終身不堇④。啓其悶,濟其事,終身不救⑤。見小曰明,守柔曰強⑥。用其光,復歸其明⑦。①始:初也。此處指先天虛無一炁「⊙」的德能,參見第五章註①。 句義:形而上者爲炁,形而下者爲器。炁爲器母,器爲炁子。無相爲母,有相爲子。參第六章註①。②通行本此處多「既知其子」句。句義:德(得)一,即明其母而全知其子的一切。③沒:沉也。通「歿」,死亡。沒有、不曾等義。 殆:危險、危殆。句義:復返先天無爲而知白守黑,抱元守德「一」之母,淳德歸道,回復其先天本來面目,那麽即使身雖亡喪,亦沒有什麽危險可言。④塞:《說文》:「隔也」。阻隔、堵住之義。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甲本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修真學異構字,象喻後天系統之竅。下段「啓其悶」則直用「悶」。悶,本義不暢通,煩悶。又《玉篇》:「悶,患也。」乙本爲「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牆墮。見《集韻》。通行本作「兌」。堇: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象兩臂交縛的人形,爲獻祭之人牲。」據劉熙《釋名》的語音通假,「堇」與「殣」通假。殣:死,餓死之意。「不死」與「不救」相對仗。通行本作「勤」。句義:六根不漏,不放任後天有爲意識之心主宰六門(眼、耳、鼻、舌、身、意),則不會因過度消耗德能而過早地因神性饑殣而死亡。⑤啟:通行本作「開」。 悶:通行本作「兌」。參上註。濟:幫助、救濟,無濟於事;濟濟;濟水等義。 救:《說文》:「止也」。《廣雅》:「救,助也。」有解救、治療、糾正等義。句義:打開六門,放任後天陰我心意識主宰六根,沉溺於世俗名利場中,非德性地消耗德能,那麽終身將不得解救。⑥句義:形而上之炁的特點爲微、細、柔、弱,存在的狀態爲氣態、光態,她是形而下之器母。故察微方能識妙,守柔即守母,粟米之明就會逐步增強。⑦光:參十九章註。句義:運用粟米之光,就能修真明德,復歸於心明、性明、命體大光明的境界,沐浴光中而光明無礙,照見大千世界。本章到此章義完整,通行本此句後有「毋道(無遺)身殃,是謂襲常」一句,現根據此句與後章的意思,應歸於下章。〖註音〗殆:dài音代;堇:jǐn音錦;毋:wú 吾;殃:yāng音央;襲:xí 音席;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dùi音兌。第十六章 盜桍(53)毋道身殃,是謂襲常①。使我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有知也,行於大道,唯施是畏②。大道甚夷,民甚好解③。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④;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齎財有餘⑤;是謂盜桍⑥。盜桍,非道也!①本段通行本在上一章。 道:乙本及通行本作「遺」。殃:帛書作「央」,通「殃」。漢《故民吳仲山碑》:「年壽未究,而遭禍央(殃)」。 謂:通行本作「爲」。 襲:《說文》:「左衽袍也」。古時外族人衣名左衽,中原人衣名右衽。左衽,爲蔑稱,貶謫。 常:《說文》:「下帬也」。帬,即裙,後引申爲經常、有規律。 襲常:沿襲常人之道,常人往往習以爲常。句義:離道失德者的生命必然存在著禍患,就是沿著後天常道中錯誤的方向走向迷失和死亡。②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玉篇》:「束縛也」。音結。乙本作「介」,通行本作「介然」。介,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著鎧甲形。本義鎧甲,介胄。《說文》:「介,畫也」。畫(劃)界之義。引申義爲介紹、介於、介入等。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介此處均爲斂藏之義。 知:通「智」。 施:施布、傳布、施予、實行等義。句義:這使我覺悟和警惕而斂藏後天有爲智識,全力實踐大道。弘道雖然令人敬服卻也艱難。③通行本作「而民好徑」。 好解:指用有限的後天智識進行曲解。句義:大道自然平易、簡而易行,但是人們卻自以爲是地曲解它,致使大道難以暢行,修德難以正確。④朝:甲骨文字形,從日在草中,從月。字象太陽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隱沒形。早晨省親,向父母、公婆請安。《說文註箋》:「晨見曰朝。」《禮記·內則》:「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視父母)。 除:去除。朝甚除:即朝視之禮被廢除。 蕪:荒蕪,沒有耕種。 倉:糧倉。句義:有的人將修真明德歸道的實踐方法,錯誤地與生活、家庭、社會對立,離家出走而喪失仁孝地亂尋錯覓;放棄工作和事業而盲修;丟失生活經濟來源而瞎求。這是一類曲解的現象。⑤采:同「彩」,指衣服華麗。 厭:甲本作「猒」,古同。厭食,指貪圖厚味敗壞了胃口,不思茶食而專好獵食珍奇怪異之物。 齎:攜帶、持之義。《荀子·大略》:「齎盜糧」。亦可通「資」。通行本作「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句義:另一類曲解現象是滿口道德的華麗詞藻,貪戀舒適的生活環境,追求名望而招搖過市,吃喝玩樂並且希圖藉信仰道德的虛名而發財致富。這是常見的、失卻中道的兩種極端性曲解。⑥謂:同註①。 桍:修真學選用表意字,通行版本作「誇」,甲本缺,乙本亦只有「木」旁,補作「桍」,據《正字通》:「木名,又空也」。句義:這兩大類對修真明德歸道的曲解,在身外心外覓道的行徑,都是假道頑空,都是欺世盜名,嚴重影響大道行世,道德復興。〖註音〗遺:yí 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jiē 音接;夷:yí 音移;蕪:wú 音無:齎:jī音機;桍:kū 音枯。【繁簡對照】蕪(蕪),倉(倉),帶(帶),劍(劍),厭(厭),齎(齎),財(財),餘(余),謂(謂),盜(盜);處(處),徑(徑),幾(幾),體(體),攜(攜),戰(戰),齊(齊),飲(飲),書(書),誇(誇),補(補),韓(韓)。第十七章 善觀(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①。修之身,其德乃真②;修之家,其德有餘③;修之鄉,其德乃長④;修之邦,其德乃豐⑤;修之天下,其德乃博⑥。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⑦。吾何以知天下然茲?以此⑧。①建:《說文》:「立朝律也」。《廣雅》:「建,立也」。建基立業之義。 拔:拔起。 絕:斷也。通行本作「輟」。句義:善於建基立業者,基礎穩固,不能動搖;善於堅守事業者,孜孜不倦,不會鬆懈。所以子孫延綿,祭祀永續。此處所指的基業、事業,即修真明德歸道的事業,緊承上一章而敘。②通行本「之」字後多一「於」字,後幾句「之」字後均多「於」字。 真:《說文》:「仙人變形而登天也」。《黃帝內經·素問》中將人的道德修養分爲庶人、賢人、聖人、至人、真人五大類。乃真,即達到和實現真人修爲的上乘層次。句義:以德修身的實踐,既能真實地改變人生,預防和減少疾病的困擾,擺脫厄運的糾纏,提高生命的質量。還可以系統地再造性命,明德歸道而成就爲真人。③通行本「有」作「乃」,與其他句統一。 餘:《說文》:「饒也」。即富足之義。亦有多餘、剩餘等義。句義:全家修身明德,其德的能量就富足有餘,全家幸福,還能夠福蔭子孫後代。④長:《說文》:「久遠也」。以德治鄉,其德恩及久遠。⑤邦:乙本和通行本作「國」,後句同。豐:草木豐盛。本章甲本殘缺多,乙本作「夆」,楚簡本作「奉」,按象形通假原則,應通「豐」。通行本作「豐」或「豐」,二字近同。除豐富等義外,豐還有丰姿、丰采之義。句義:以德治國,其德的能量就會極爲豐富,而使民族壯大強盛。⑥博:甲本缺,乙本作「愽」,古同「博」,博大。通行本作「普」。句義:以德治天下,其德的能量就會博大,普惠於萬物眾生而自然和諧。⑦觀:形聲。從見,雚聲。本義:仔細看。《說文》:「觀,諦視也」。諦,審也,詳細仔細之義。觀的目的在於能察。聖人居無馭有,以簡察繁,唯德是觀。⑧茲:草木滋盛。有這個或此的意思。甲本缺,通行本作「哉」。句義:我如何能知道整個天下的事理呢?就是以這種居於道無,用於德一的唯德觀,用小而知大的反觀類同方法。〖註音〗祭:jì 音計;祀:sì 音四;愽:bó 音博;茲:zī 音資。 【繁簡對照】觀(觀),脫(脫),孫(孫),絕(絕),餘(余),鄉(鄉),長(長),豐(豐),茲(茲);輟(輟),處(處),數(數),義(義),個(個)。第十八章 含德(55)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①。蜂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地弗螫②,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鳥猛獸弗搏③。骨弱筋柔而握固④。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精之至也⑤。終日號而不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和之至也⑥。和曰常,知和曰明⑦;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⑧。物壯即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⑨。①含:包含,容納。 赤:《說文》:「南方色也」。即火色也。有裸露,赤身等義。赤子,初生嬰兒私無欲的先天狀態。此處指修真達到無私無欲並且德「一」能量充沛者。②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甲本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據《中華字海》同「蝲」。蝲蛄,蝦類,多產於淡水,是肺吸蟲的中間宿主。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則是修真異構字,其意包括人的惡行在內。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即水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蟲。 地:各本註通「蛇」蜂蝲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地,皆毒蟲之類,乙本作「蜂癘蟲蛇」。通行本簡作「毒蟲」。 螫:毒蟲或毒蛇咬刺。此處卻主要是指修真者身國之內,心修不純所容易出現的各種異常現象。句義:心如赤子且德的品格與能量厚足時,就不會招來毒蟲侵襲。③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甲本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同「攫」,也含有雙重義在其中。(據《說文》)。搏:搏擊,搏鬥。「攫」以爪抓取之義。攫鳥,即鳥之烈者。 此句通行本作「猛獸不據,攫鳥不搏」。④握固:握拳狀。初生嬰兒之手勢即是握固形。修真明德實踐者常以此訣法作固體衛身等用。⑤牝牡:即雌雄。合:甲本缺,乙本作「會」,似保留著原意,楚簡本與通行本作「合」。朘:男子之外陰。朘怒,外陰勃起。朘怒:甲本缺,據乙本補。句義:德能淳厚者如赤子,精炁充足旺盛而外陰常自然地勃起,但卻並無陰陽交合的淫慾之念。⑥號:哭號,痛。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甲本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楚簡本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即「憂」之修真學異構字,象意心與「文」訣之間的關系。簡體爲「憂」。乙本缺字,通行本作「嗄」。 和:和諧、詳和。句義:如赤子精氣神充沛,體內陰陽平衡,水火既濟,即使整天在痛苦的逆境中,也還是愉悅快樂,無私無欲無憂,和樂融融之至也。⑦和曰常:甲本與楚簡本同此。乙本及通行本作「知和曰常」。後句之「和」,通行本作「常」。句義:知道先天後天陰陽的平衡、煉精化炁而水火既濟,把握「中氣以爲和」之態的規律和方法,則是真正明白修真明德的理論和方法。⑧益生:有益身心向先天無爲轉化。心使氣:心爲身國之君,心藏神。氣爲血帥,心能驅之,則真君也。一身之內君臣團結,各施其道,則真強國也。⑨已:止也,完畢,逝去。句義:煉精化炁,貴在明火候知法度,恰在其時,時過即疲,也就化爲後天濁物。失去後天物質向先天德能轉化的機遇。由壯而老,是失機錯緣者的必然結局。不修真明德歸道就意味著過早地完結自己的生命歷程。〖註音〗蝲:là 音辣;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0--18章 <wbr> <wbr>熊春錦:wēi音危;螫:shì 音式;攫:jué音訣;牝:pìn音聘;牡:mǔ 音母;朘:zuī 音咀;弗:fú 音服;憂:yōu 音悠。【繁簡對照】鳥(鳥),獸(獸),終(終),號(號),憂(憂),氣(氣),壯(壯),謂(謂);蝦(蝦),類(類),産(產),蟲(蟲),癘(癘),義(義),據(據),會(會),補(補),陰(陰),異(異),體(體)。
推薦閱讀:

[轉帖]老子的道與西方神哲學比較
王中江:道與事物的自然:老子「道法自然」實義考論
老子有哪些經典語錄?
老子指微 -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一章、老子的宇宙觀

TAG:釋義 |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