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典籍之一

太極拳論王宗岳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彌高,俯之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秤准,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太極拳論 武禹襄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後,有左則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掤、捋、擠、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擠按』,即乾坤坎離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兌艮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拳經總歌 (陳王廷)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 劈打推壓得進步,搬擱橫采也難敵。 鉤掤逼沉人人曉,閃驚取巧有誰知, 佯輸詐走誰雲敗,引誘回沖致勝歸。 滾拴搭掃靈微妙,橫直劈砍奇更奇, 截進遮攔穿心肘,迎風接步紅炮捶。 二換掃壓挂面腳,左右邊簪庄跟腿, 截前壓後無縫鎖,聲東擊西要熟識。 上籠下提君須記,進攻退閃莫遲遲, 藏頭蓋面天下有,慣心剁脅世間稀。 教師不識此中理,難將武藝論高低。 楊澄甫注《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

不動為無極,己動為太極。空氣磨動而生太極遂分陰陽,故練太極先講陰陽,而內包羅萬象,相生相剋由此而變化矣。太極本無極生,而陰陽之母也。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練太極,心意一動則分發四肢,太極生兩儀四象八卦九宮,即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靜本還無極心神合一,滿身空空洞洞,少有接觸即知。

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無論練拳對敵無過不及。過,逾也。不及,未到也。過與不及皆失中心點,如敵來攻順化為曲,曲者彎也。如敵攻未呈欲退,我隨彼退時就伸,伸者出手發勁也。過有頂之敝,不及為丟,不能隨曲為抗,不能就伸為之離。謹記丟頂抗離四字,如功能不即不離,方能隨手湊巧。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

比如兩人對敵,人力剛直,我用柔軟之手搭上敵之剛直上,如皮鞭打物然實實搭在他勁上,他想摔開甚難,他交就是膠皮帶纏住他能放能長,如他用大力,我隨粘他手腕往後坐身,手同時不離往懷收轉半個圈為之走化也,向他左方伸手使敵身側不得力,我為順,人為背,黏他不能走脫矣。昔有一軼事,有不法和尚善頭者,與一人較,人知其用羊抵頭之法無敵焉,甚懼。其人見和尚新剃頭,忽想一法,去屋用濕毛巾一條仿焉。和尚施其法,此人用濕毛巾摔搭頭上往下一拉,和尚隨倒,是即以柔克剛之理也。

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今同志知其柔化,不知急應之法,恐難與外功對敵。急,快也。緩,慢也。如敵來緩則柔化跟隨,此理皆明。如敵來甚速,柔化烏能取哉?則用太極截勁之法,不後不先之理以應敵。何為「截勁」?如行兵埋伏突出截擊之。何為「不後不先」?如敵手已發未到之際,我手截入敵膊未直之時,一發即去,此為迎頭痛擊。動急由急應,此非真傳不可。

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

與人對敵,如推手或散手,無論何著數,有大圈,有小圈,半個圈。陰陽之奧妙,步法之虛實,太極之陰陽魚,不丟頂之理,循環不息,變化不同,太極之理則一也。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著者,拳式也。今同志專悟懂勁,故不能發人。先學姿勢正確,次要熟練,漸學懂勁。古人云:「不揣其本而其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此句先求姿勢後悟懂勁,不難而及神明。神明言拳精巧。豁然貫通,即領悟得拳奧妙,能氣行如九曲珠,太極理通焉。非久練久熟,何能及此境耶?!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

頂者,頭頂也,此處道家稱為「泥丸宮」,素呼「天門」。頂勁非用力上頂,要空虛,要頭容正直,精神上提,不可氣貫於頂。練久眼目光明,無有頭痛之病。丹田在臍下余,即小腹處,一身元氣總聚此地位。行功如氣海發源,環流四肢。氣歸丹田身與氣不偏倚。如偏倚,猶磁瓶盛水瓶歪倒,則水流出矣。丹田偏倚,則氣不能歸聚矣。此說法佛家稱「舍利子」,道家稱「練丹」,如此練法氣壯多男,工夫外有柔軟筋骨,內有堅實腹臟,氣充足,百病不能侵矣。

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隱者,藏也。現者,露也。隱現之法,與人對敵,猶神明難測之妙。如敵來擊至我身,我身收束為忽隱,使敵不能施其力;如敵往回抽時,我隨跟進為忽現。敵不知我式高低上下,無法敵當我手。練太極如河中小船,人步臨其上,必略偏忽隱,又裹步必隨起,忽現,猶龍之變化,能升能降,降則隱而藏形,現能飛升太虛與雲吐露。此理言太極能高低,隱現即忽有忽無之說。重者,不動也。與人對敵,不動可乎?如用拳必以身體活動,手腳靈捷,然後可以迎敵。敵如擊我左方,我身略偏虛無可逞;擊我右方,我右肩往收縮使其拳來無所著,我體靈活不可捉摸,即左重左虛,右重右杳。

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彌長,退之則愈促,

仰為上,俯為下。敵欲高攻,吾即因而高之而不可及;敵欲押吾下,因而降使敵失其重心。與己說,仰之彌高眼上看,心想將敵人擲上房屋;俯之彌深,想將敵人打入地內。班侯先生有軼事,六月某日在村外(即北方收糧地方)場乘涼,突來一人拱手曰:「訪問班侯先生居處。」答:「吾即楊某也。」其人疾出大食中三指擊之,班侯師見場有草房七尺高,招手說:「朋友,你上去罷。」將其擲上,又言:「請下罷,速回醫治。」鄉人問曰:「何能擲其上?」曰:「仰之彌高。」鄉人不解其說。北方有洛萬子從學焉,習數年,欲試其技。班侯師曰:「將你擲出元寶式樣可乎?」萬笑曰:「略試之。」較手如言,兩手兩腳朝天,右胯著下如元寶形,入地不能,將胯摔脫矣。醫好,至今腿略顛跛。此人拳甚好,其人至今還在,常曰:「俯之彌深,利害極矣。」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練工久感覺靈敏,稍有接觸即知。猶如一鳥毛之輕,我亦不馱,蠅蟲之小亦不能著落我身,即便著落琉璃瓶內,光滑不能立足,我以化力,將蠅蟲分磋矣。如此可謂太極之功成矣。昔班侯先生有一軼事,六月行功時,常卧樹蔭下休息。或有風吹一葉落身上不能存留,隨脫流而落地下。自常試己功,解襟仰卧榻上捻金米(即小米)少許置於臍上,聽呼一聲,小米猶彈弓射彈一樣,飛射瓦屋頂相接。班侯先生之功可為及矣,同志宜為之。

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與人對敵,不出有一定架式,使敵無處入手。如諸葛用兵,或攻或守,敵莫能預測。諺云:「不知我葫蘆賣的是什麼葯。」敵不知我練太極有審敵之法,如搭手素熟懂勁,我手有靈動知覺,敵手稍動我早知來意,隨手湊巧以發即出。如離遠用審敵法,以望即知其動作。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此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

雖拳類繁多,各門姿式用法不同。總而言之,蓋注重手快力大則一也。此種說法,人生就有,非學而得也。各拳著名人亦甚多,但未有太極之理之精微奧妙也。

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

聖人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學藝能無力打有力,手慢勝手快,以巧治敵,能使人實地心服,亦不愧學藝之苦心矣。練太極能引進落空,雖千斤力無所用矣。能靈活才有落空之妙,能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之妙得矣。昔有一軼事,京西有富翁庄宅如城,人稱為「小府張宅」。其人愛武,家有鏢師三十餘人。性且好學,聞廣平府楊祿禪名著,托友武祿青者往聘。及請至,張見其人瘦小,身未五尺,面目忠厚,身衣布衣,遂招待其禮不恭,宴亦不盛。祿禪先師會意,遂自酌自飲不顧其他。張不悅曰:「常聞武哥談先生盛名,不知太極能打人乎?」祿禪知謙不成,遂曰:「有三種人不可打。」張問:「何為三種?」答曰:「銅鑄的,鐵打的,木作的。此三種人不容易打。其外無論。」張曰:「敝舍卅餘人,冠者劉教師,力能舉五百斤。與戲可乎?」答曰:「無妨一試。」劉某來式猛如泰山,拳風颼聲。臨近,祿禪以右手引其落空,以左手拍之,其人跌出三丈外。張撫拳笑曰:「先生真神技矣。」遂使廚夫,從新換滿漢盛宴,恭敬如師。劉力為牛,不巧安能敵手。由此知彼顯非力盛,之能為功也。

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七八十歲為耄耋,能御眾人,指練拳言。不練拳,即年壯,敵一二人難矣。用功人自學拳日起,至老未脫功夫,日久筋骨內壯,氣血充足,故七八十歲能敵眾人。猶戰定軍山,老黃忠言:「人老馬不老,馬老刀不老。」其言甚壯。練太極拳人老精神不老,能敵多人,概此意也。昔建侯太師遺事,有日天雨初晴,院泥水中一小路,可容一人行,門生趙某立其間觀天,不知老先生自屋出,行趙後焉,欲為戲,伸右膊輕輕押趙右肩上,趙某覺似大梁押肩,身彎曲側坐,移出路。老先生笑而不言,行出。又一日,足立院中,言與眾捕為戲。有門生八九人齊擁上來,見老先生幾個轉身,眾人齊跌出,有丈余的,有八九尺遠的。老先生年近八十,耄耋御眾,非妄言也,快何能為?此快字言無著數之快謂之忙亂,忙亂之快無所用矣。非快不好,快而有法然後可用矣。

立如平準,活似車輪,

立如平準,即立身中正不偏,方能支撐八面,即乾坤坎離巽震兌艮,即四正四斜方向也。活似車輪,言氣循環不息。古人云:「得其環中以應無窮。」腰如車軸,四肢如車輪,如腰不能做車軸,四肢不能動轉,自己想使車軸轉,可多澆油腰軸,油滿方好。同志細細體會,自得之,勿須教也。

偏沉則隨,雙重則滯。

前說有車輪之比,猶如用一腳蹬輪偏,自然隨之而下。何為「雙重」?猶如右腳蹬上右方,左腳蹬上左方,兩力平均自滯而不轉動。此理甚明,勿須細說。

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

最淺解說,同志得許多宜處。譬如有幾人練太極日日用功五六年,與人較,反被敵制。同志問曰:「你用功五六年,可為純工矣。何其不勝?請表演十三式觀之。」見其練法騎馬坐襠握拳怒目咬牙,力大如牛,氣也未敢出,此為雙重練法。同志笑曰:「尊駕未悟雙重之病耳!」又一人曰:「我不用力練五六年,為何連十歲頑童也打不倒?」同志請演十三式,見其練法毫不著力,浮如鵝毛,手足未敢伸,眼亦未敢開大。同志笑曰:「尊駕為雙浮誤矣。雙重為病,雙浮亦為病。」眾笑曰:「卻實練法,何能得之?」

欲避此病,

雙重雙浮之病。欲避此病,現今易耳。有此拳書容易知之。此書閱法先閱一遍,拳理甚多,不能一閱就全懂。日後可練十日拳閱一日書,慢慢此書功效大著矣。如有一節悟明料難,可問高明老師可也。

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陰陽即虛實,總而言之,粘連走化懂敵之來勁。前解甚多不必多敘。

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能懂敵之來勁,加以日日習練,即久練久熟之意。揣摩就是悟想老師教的使用法,極熟,出手心想即至,從心所欲得之矣。

本是捨己從人,

與敵對手,知要隨人所動,不要自動。吾師澄甫先生常言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便得落空之妙。由己不能由己,能從人就能由己。此理極確實,極奧妙。同志功夫練不到此地位,恐不易知耳。此說極明顯,佛經云:「我說牛頭有角,」即明顯之意也。

多誤捨近求遠。斯謂「差之厘毫,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與敵對手,多是不用近,而用遠。靜以待動,機到即發為近;出手慌忙,上下尋處擊敵為遠。太極之巧,分寸之大,厘毫之小,所以不可差也。如差厘毫,如千里之遠。練拳對手同志不可不注意焉。

十三勢歌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滯。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示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遺。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功夫貽嘆息。

十三勢行功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 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頭頂懸也。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 發勁須沉著松靜,專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氣遍身軀之謂)。 運動如百鍊鋼,無堅不摧。 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 靜如山嶽,動如江河。 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後發。 力由脊發。步隨身換。 收即是放,斷而復連。 往複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 能呼吸,然後能靈活。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 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 勁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 腹鬆氣斂入股。神舒體靜。刻刻在心。 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 內固精神。外示安逸。 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 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 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太極拳九訣 楊班侯  

全體大用訣

太極拳法妙無窮,綳捋擠按雀尾生。 斜走單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著封。 海底撈月亮翅變,挑打軟肋不容情。 摟膝拗步斜中找,手揮琵琶穿化精。 貼身*近橫肘上,護中反打又稱雄。 進步搬攔肋下使,如封似閉護正中。 十字手法變不盡,抱虎歸山采捩成。 肘底看捶護中手,退行三把倒卷肱。 墜身退走扳挽勁,斜飛著法用不空。 海底針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架功。 撇身捶打閃化式,橫身前進著法成, 腕中反有閉拿法,雲手三進臂上攻。 高探馬上攔手刺,左右分腳手要封。 轉身蹬腳腹上占,進步栽捶迎面沖。 反身白蛇吐信變,採住敵手取雙瞳。 右蹬腳上軟肋踹,左右披身伏虎精。 上打正胸肋下用,雙峰貫耳著法靈。 左蹬腳踢右蹬式,回身蹬腳膝骨迎。 野馬分綜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 搖化單臂托肘上,左右用法一般同。 單鞭下式順峰入,金雞獨立佔上風。 提膝上打致命處,下傷二足難留情。 十字腿法軟骨斷,指襠捶下*為峰。 上步七星架手式,退步跨虎閃正中。 轉身擺蓮護腿進,彎弓射虎挑打胸。 如封似閉顧盼定,太極合手式完成。 全體大用意為主,體鬆氣固神要凝。

十三字行功訣

十三字:綳捋擠按采捩肘*進退顧盼定。 下為口訣: 綳手兩臂要園撐,動靜虛實任意攻。 搭手捋開擠掌使,敵欲還著勢難呈。 按手用著似傾倒,二把採住不放鬆。 來勢兇猛捩手用,肘*隨時任意行。 進退反側應機走,何怕敵人藝業精。 遇敵上前迫近打,顧住三前盼七星。 敵人逼近來打我,閃開正中定橫中。 太極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十三字用功訣

逢手遇綳莫入盤,粘沾不離得著難。 閉綳要上采捩法,二手得實急無援。 按定四正隅方變,觸手即佔先上先。 捋擠二法趁機使,肘*攻在腳跟前。 遇機得勢進退走,三前七星顧盼間。 周身實力意中定,聽探順化神氣關。 見實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體全。 操練不按體中用,修到終期藝難精。

八字法訣

三換二捋一擠按,搭手遇綳莫讓先。 柔里有剛攻不破,剛中無柔不為堅。 避人攻守要采捩,力在驚彈走螺旋。 逞勢進取貼身肘,肩跨膝打*為先。

虛實訣

虛虛實實神會中,虛實實虛手行功。 練拳不諳虛實理,枉費功夫終無成。 虛守實發掌中竅,中實不發藝難精。 虛實自有虛實在,實實虛虛攻不空。

亂環訣

雙環一套十字生,十字四端皆弧形; 唯有當中是實點,還要圍繞環邊行; 十字交點一錯位,四兩千斤亦可乘; 掌中亂環橫豎找,亂環法術在於通。 亂環術法最難通,上下隨合妙無窮。 陷敵深入亂環內,四兩千斤著法成。 手腳齊進橫豎找,掌中亂環落不空。 欲知環中法何在,發落點對即成功。

陰陽訣

太極陰陽少人修,吞吐開合問剛柔。 正偶收放任君走,動靜變化何須愁。 生克二法隨著用,閃進全在動中求。 輕重虛實怎的是,重里現輕勿稍留。

十八在訣

綳在兩臂,捋在掌中, 擠在手背,按在腰攻, 採在十指,捩在兩肱, 肘在屈使,*在肩胸, 進在雲手,退在轉肱, 顧在三前,盼在七星, 定在有隙,中在得橫, 滯在雙重,通在單輕, 虛在當守,實在必沖。

五字經訣

披從側方入,閃展無全空, 擔化對方力,搓摩試其功, 歉含力蓄使,粘沾不離宗, 隨進隨退走,拘意莫放鬆, 拿閉敵血脈,扳挽順勢封, 軟非用拙力,綳臂要圓撐, 摟進圓活力,摧堅戳敵鋒, 掩護敵猛入,撮點致命攻, 墜走牽挽勢,繼續勿失空, 擠他虛實現,攤開即成功。

打手歌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粘隨不丟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雅軒論太極拳

(一) 在初練功時,架子是宜下的大點,如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伸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點緊湊含虛收藏才行。 (二) 在練功時,不要一定要架子多麼大,多麼低下,主要仍還是練 出手上的拳意來,有了靈感為第一,進一步要這種靈感練的充實起來,養這種靈感主要的練法,是在穩靜上練功,如不穩不靜,那就絕對練不出靈感來,如手上身上腦筋里沒有靈感,那就不能算太極拳的功夫。(六五年四月一日悟) (三) 練太極拳,心裡要平靜舒適泰然,把氣息調的舒舒服服的去練,不要滿身帶勁,滿臉的神氣,只是身心放鬆放穩放靜就行了,如是滿身帶勁;滿臉的神氣,這是練外功拳的形態。練太極拳的人,看來只是平淡無奇,就是對的,如是滿臉神氣,滿身勁頭,這就錯了,如這樣就一輩子也找不著拳意,拳意不上手,是一輩子瞎糊鬧。 (四) 練太極拳主要是找拳意,如找著拳意就算人了門了,拳意如何找?在鬆軟穩靜上去找,放清醒,放靈感,放舒適去找,穩穩的,靜靜的,日子久了,拳意自會到了手上,如滿身帶勁的去硬找,必致愈找離拳意愈遠,這句話很要緊,要好好相信,如不相信這句話 ,那就練不好拳了。 (六五年四月五日) (五) 功夫有了基礎之後,應在藏神養氣上用功,不宜專在肉體上苦求,如崔某之拳,專在柔勁上苦下功夫,發勁上死找,這證明他不是高手,李某某是崔的老師,這證明李崔皆不是好手也。 (六) 有人練太極拳如其它門拳一樣,弄些著法招法,想些用法,這是大錯特錯的,因為練太極拳的,胸中是混然一氣的,是無所為的,是泰然的,不能專想某一手一勢的作用。如一想每手每勢的作用,那就用意不均勻了,那拳意也就始終不會上手了,不會發現了,拳意不上手,靈感沒有,將來在用的時候,就不能聽勁,聽不了勁,也就取不了勝。 (六五年八月九日悟) ( 七) 按我今日之練法,是松凈的運動,心想內部,心裡才感覺有些 意思,如往日練功,多在表面上用功,未往內心裡去體會,那是不對的o (八) 在初練功時,一定要按規矩,每練必須頂起頭來,拔起背來,蹋下肩去,垂下肘去,周身布滿意思,五指貫上意思,氣勢充滿布勻,日子久了,就可打下基礎,李香遠就這樣練出來的。第二步的練法,是注意周身關節的放鬆放軟,無論是腰膝或肩肘,甚至指節,腕節。脊骨的每一節部,都要以思想之力慢慢的將其鬆開了來,這步功夫不易作到,但如日子久了,以思想力慢慢灌輸,是絕對可以作到的。 (九) 每練功務要以腰脊為軸,帶領著四肢而動,如感覺兩臂、兩手鬆軟軟沈甸甸的,才是練對了,在這個時候,兩腳兩腿是很柔彈的,很紮實的蹋在地面上,這樣子才對 o (十) 在練時要隨時體會腰脊上的源動力,它是如何的勁帶動,挑動著兩臂兩手而動轉的。是柔勁,還要有彈力。 (十一) 楊師打拳,推手練功的一切神氣動態細微的味道,要平時多多 的想想,多多的悟會,功夫就會大大進步。 (六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十二) 練功夫第一要緊是提起虛靈的神氣來,一身的神氣要充滿,但又要收藏在內心不使外露鋒芒,又要以靈機灌注,不能呆板,神氣極穩,渾身是意,這才是好的練法o (六六年七月二十六 日) (十三) 一定要在大松大軟上,兩臂如在掉下來一樣沈甸甸重砣砣的一 手一勢去練,否則就練不出好的身勢來。 在練時 ,氣宜鼓盪,神宜內斂,舒舒暢暢的去用功,如長江大河之水滔滔的不絕之勢,如不如此 ,練不出好身法來,此道理要好好想想。 (十四) 最上乘的練法,是練神,練意,練氣,練虛無,不能死死的 練筋骨肌肉為主也o (十五) 如發勁不入內,這是未放鬆的關係。如在對手時拳不管用,這是動作無變化的關係。 (十六) 在練功時,要時常想當先老先生是如何一個練拳的神氣,今多久不想這些事,所以練拳不進步。 楊師練拳時,其全身及兩臂是如何松沉的樣子 ,要時常多想想。他是如何的又穩又靜又松又沉,又軟又彈,又靈動的樣子,要時常多想o (十七) 在老先生與人推手時,對方感覺尋 」 常恐懼,時時有驚心動魄之感 ,這是如何一回事,要時常想想,如此功夫久了,就會大進步的。(六五年五月十八日晚) (十八) 無論練拳或推手,總要以腳下松沉穩固踏實為第一,否則一切全談不到。千要緊,萬要緊,是身勢鬆軟,腳下有根為最要緊。 (十九) 太極拳也要有些基本的力量,但這種力量是柔的力量,而不是僵的硬力。有了基本上的力量,再有柔軟,再有松沉,再有靈巧再有輕妙,這才夠完全,如是腳下浮漂的,那就練不出實用的功夫來。 有了基本上的力量,然後注意練靈感,一步一步的把靈感充實起來 ,然後在推手時才能作到蠅蟲不落,寸草不粘的地步。 (二十) 太極拳的功夫,還不能死死的在沉勁上下功夫,因為有沉勁,只可是用於友誼的推手沾粘,如是用之於對付比斗,是非有蠅蟲不落、寸草不粘,輕妙絕倫、變化神奇的功夫才行。所以說太極拳總要在輕靈變化,神氣靈感等方面下功夫才對。 (二十一) 練柔是初步的功夫,然這種初步的功夫的練法很要緊,因為柔是練筋骨上的力量的,這是根本上的東西,有了這種東西,然後才能練大松大軟,以達到輕靈虛無等上層的功夫。 (二十二) 如是再深進一步的練法,是找緊要,不宜在大伸大展找了,因為緊湊才能含蓄,才有收藏,才長內勁。松是緊湊的松,不是以放大、放長、放伸、放遠叫松,切記。 (二十三) 每練功一定要把勁沉在丹田,如能丹田沉下勁去,人的氣度一切就要改變,如沉不下去,那一切的神態氣度都是浮的,所以練功須練到氣沉丹田這一步。 (二十四) 無論如何說,練拳的功夫是在鬆軟沉重,舒適大方上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勢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的練法上下功夫才行。 (二十五) 練功夫必須刻刻留意在腰隙,也要刻刻留心是在用意不用力,如到了最上乘的功夫,是要純以神行。 (二十六) 練功以松沉軟彈為對,每練時要細細的思悟這個味道。李某某的練法,我認為沉著有餘而軟彈不夠 ,他是柔而不靈的功夫。以這種功夫練出來的手,只可對付初步或中乘的功夫人,而不是以對付高手上乘功夫的人,因為上乘功夫的人,其動作是用神,用神的動作才來的快,才能打人於不知不覺之中,靈機的動作,是用神意修練出來的,如只是用氣用柔,就練不出輕快靈機的功夫來。 (二十七)在練功時,全身各部如松的均勻舒適了 ,便會感到掌心指肚之間發泡發脹,泡鬆鬆、脹鼓鼓的感覺,靈覺無比,清醒無比。如此天天用功 ,把這種靈感清醒充實起來,以後在推手打手之中,它這種靈感就會發揮極好極妙的作用。 (二十八)當然老論上所說的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這是練太極拳功夫的至理名言 ,不過要參加上每練功細細的體會掌心指肚之間的這種松泡泡 ,脹鼓鼓的靈感味道,其功夫的進步當更迅速些。 以上這些道理 ,是要靜下心來練功,才體會得到,如粗心浮氣的著手是體會不到的。 (二十九)練太極拳其最重要的 ,是要穩靜在靜極默篤之後,才能體會到很多的道理,如粗心浮氣,多動妄動,那就錯了,怎樣才能作到靜?一要身樁中正,二要呼吸舒適,三要心性放穩,四要一身松凈,松勻。如能長久持此思想,就能一點一點的作到真的穩靜了。太極拳是內功,什麼是內 ?筋骨肌肉統統是外,人的性靈才是內,人穩靜著練拳,就是為了培養這個性能,如忙練,快練多動妄動是不能培養人的性靈的。人的性靈培養好了,就一切修身致用皆有之。 (三十) 練拳要空空的摸。空空的摸,才容易捉著拳意,萬不可在手法上去找,蓋太極拳是個虛無的,是靈通的,是個玄妙的,須空空的去找 ,不可以手法去找也。其妙處全在虛無 ,如用實質手法去找,必致愈找離太極拳愈遠也。有形的功夫不是高手,無形無蹤的功夫才是上乘。 (六四年六月四日星期四悟 ) (三十一)虛靈頂勁往上擔 ,松沉穩固座下盤,腳下沉穩,是以氣沉于丹田,注力於兩腳兩腿,達於地下,如地下有電吸著於兩腳兩腿,使腳腿地三者成為一個整體也。就在練拳的時候,頭腦里思想中也要常想著這個問題,使頭腦神意虛靈上頂於空中,與空中電子分子合為一體,使腳腿注於下層,透於地宮,同地球黏成一體,如這樣子才能叫整個的一身體在宇宙之間。總之 ,是氣意要往下沉,神意要往上頂,一身完整,這才是練太極拳的味道。又須有含藏,有收斂,不能用明勁,不能太敞太放散,此太極拳之所以很難也。 (三十二)楊澄甫先師每練拳推手時是個什麼樣子,要時常想想進步才快 ,每練時,穩靜方面是如何,沉著方面是如何,丟松方面是如何 ,是如何的沉甸甸的,是如何軟彈彈的,掌心是如何的松泡泡的,指肚方面是如何的鼓脹的 ,是如何神意顧到全身,是如何的靈機含藏,楊師在推手時,其氣勢是如何虛無的,如何巧妙的,如何有靈機的。在找勁方面,他雖是輕輕的一摸,我就感覺抵抗不行,不抵抗不行,使大勁不行,使小勁不行,動不行,不動也不行,如這點奧妙究竟是如何有的,我平時要多用腦筋思悟思悟,在攻擊人時,令人不能躲掉,其冷快絕倫處,人如放電樣崩出,令人驚心動魄,以上這種精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以後要時常想想。修練功夫,最要緊是在靜上多多用功。如能作到靜極默篤的時候,好象是頭腦中有一種靈感,這種靈氣好象是要出離軀殼,起於空中,與宇宙萬物合體,未來未見之事,若有所知,恍然若明,如這種情形,不知是什麼道理,是人的靈機充實了之後,自然而產生的嗎?是以已往情形事迹而推斷出來的嗎?不得而知,我說不出它的所以然:然而,我既有這種感覺,今也大膽的寫下來,以便將來證明其是對還是不對。每練功意念要想到腹下丹田的部位,意思要使靈機出現在手上o ( 三十五 ) 立志要把太極拳練好 , 不能以現在的成就為滿足,一定要練出神妙的粘粘手法來,如只是一般的功夫,那就稱不起什麼專家。要有一與對方接觸就使其跑不了 , 在幾跟幾隨之中 , 內勁一鼓 , 則透進彼身,使其外面不見什麼情形,而內里已熟爛矣。要想達到如此境界的就必須天天思想老師當先練功的情形。 (三十六)太極拳穩靜鬆軟著練功,可以練成五種功夫。 1. 穩靜鬆軟著練拳,可以長靈機,練到蚊蟲不能落,寸草不能粘。 2. 鬆軟著練拳,可以練成一身柔軟,百折若無骨,無論對方如何來,我都能毫不抵抗的隨機應變的給走化過去,乾乾淨淨地將其化掉,絕不拖泥帶。 3. 松著勁練拳,可以使腳下松沉穩固,腰腿上有彈性的力量,無論對方用多大的勁衝來,我可以柔動之力給其化掉,我的兩腳是有根的,絕不會被衝動。 4. 鬆軟著練拳,可以有丹田的沉著之勁,可以無論在任何形勢之下,我的氣意始終是沉著的,絕不會使氣意浮起。 5. 松沉著勁練功,可以使膽力充實,無論在任何情形之下,我的心膽是堅強有力的,無論對方多麼兇惡,我總有辦法將其降伏的。我有沉著之心勁,有冷狠快准,入里透內之心勁,一定可以將其打服,將其摧毀。 (三十七)如真的沉下心氣練功夫 ,其身勢就特殊的莊嚴偉大,其五官面目就顯見一種非常莊嚴的氣派,正大的神氣,有令人感到神聖不可侵犯之威勢,此所以自古以來,練武的人士多有忠直俠義之風也。假如說功夫到了上乘是講究輕靈虛妙,如沉著勁穩重去練功,這不是矛盾嗎 ?不,因為輕靈虛妙的功夫,是穩重沉著的功夫,出來的自然輕靈虛妙,而不是初練時就找輕靈虛妙的。如是沉著穩重的功夫尚未練到成功就找輕靈,那就成了浮漂而不是真正的輕靈了。 (三十八)老論雲,極柔軟然後極堅剛,這就是說在不發勁時是百無所有,也就是極柔軟也,在發勁時 ,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集中所有之勁打來,這就是所向無敵,極其堅剛也。 (三十九)練太極拳的功夫,如能每早晚靜坐一下以養虛靈,是最好的,在練功時,一定要摒除雜念 ,松腰坐胯,沉氣頂頭,塌肩垂肘,動以腰帶領,這雖是初步的規矩,然無論功夫進步到如何階段,也是要刻刻注意的。 (四十) 太極拳修練歌:心要清 慧要澄 良知良能藏胸中 身心悟覺如明鏡 體察事物有智明 神清骨爽無限美 修身致用妙無世人不知其中樂 道在有為無為中。 (四十一)每練功,一手一勢要作到好處,要作到優美,這樣子就進步快,如偷工減料的練法,是自欺欺人也。如能練到優美,別人看見也感覺一身舒適 ,精神愉快可愛,否則看的人也感覺不舒服,感覺討厭。 (四十二)初學時 ,其呼吸是要舒適自然,不必注重配合動作,否則必致周身不安,甚至胸部痛,氣受拘束,久之面黃肌瘦。在初學時,只是身放鬆軟,心放穩靜 ,呼吸任其自然足矣。以後架子找順打熟,其呼吸自然就會自己找配合了去,如以水潑在地上,水自然的就會低處流去也。斯時若不自然的呼吸配合動作開合,就不舒適不自然,不順勁,故不要去注意。 呼吸配上了動作是一個什麼情形呢 ?在姿勢的放大開展伸長時,是呼出氣的時候,在姿勢的收回縮小時,是氣吸入的時候。說沉氣,不是用壓制的辦法,將氣壓到丹田去,而是將身勢放鬆,使氣自然而然的自己落下去到丹田的。不但如此,就算是精神意思也要安定於丹田,蓋腹部全身的發力源動處 ,所有各種的發動全賴於腹部的氣的鼓盪,如腹部丹田的源動力不鼓動,身上便無力量發出也。然而注意是注意,又不可以拘束,否則,一身動作不靈。 總之 ,將精神放在丹田,又要由丹田發佈於全身各部,不過以丹田為主宰也。

董英傑注《太極拳論》

1,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不動為無極,已動為太極,無極生太極。太極分陰陽,由陰陽演義變化萬象也。 2、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凡練太極,心意一動則分發四肢。太極生兩儀、四象、八卦、九宮,即堋捋擠按采挒肘靠中定也。靜則返本還元,復歸無極,心神合一,滿身空空洞洞,稍有接觸即能知覺。 3、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不論練拳對敵,毋過毋不及,過與不及皆失重心耳。如敵來攻我順化為曲,曲者彎也。如敵來攻不逞欲退,我隨彼退時就伸,伸者出手發勁也。過有頂之嫌,不及有丟之弊。不能隨曲謂之抗,不能就伸謂之離。謹記丟頂抗離四病而去之。功到不即不離,方能隨手湊巧,運用自如。 4、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 與人對敵,如對方出力剛直,則我用柔軟之手搭上,緊緊纏在彼勁上。能放能長,對方意欲摔開甚難。譬如彼出大力,我隨粘其手腕往後坐身,但手仍緊搭不離,往懷收轉半圈謂之走。走為化,以化其力。向其左方伸手使敵側身不得力,則我為順,人為背。粘之使不能走脫也。 5、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此理甚明顯,如敵來勢急則柔化能應付哉?需用太極截勁之法,不後不先之理以應之。何謂截勁?如行兵埋伏突擊截擊也。何謂不後不先?於敵手已發未到之際,我手於敵膊未直時截入,一發即去,此為迎頭痛擊法。然欲能動急則急應者,非得真傳不可。 6、隨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 與人對敵,推手或散手,無論何著法,有大圈、小圈、半圈之巧,有陰陽之奧妙,有步法之虛實,有太極陰陽魚不丟頂之理。循環不息,變化雖有千萬,太極之理則一也。 7、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著者拳式也,先學姿勢正確,次要熟練,方能懂勁。今之練拳者專談懂勁,忽視練拳功夫,捨本逐末,安能懂勁?更何能有發人之勁?古語云:"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故欲階及神明,必先求懂勁;欲求懂勁,必先求著熟。功夫由下而上,由低而高,不能跨越也。 8、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拳愈練愈精,功夫既到,則如水到渠成,一旦豁然貫通。然非久練久熟,只尚空談,不能達此境也。 9、虛靈頂勁,氣沉丹田 頂者頭頂也。此處道家稱為泥丸宮,素呼天門。頂勁非用力往上頂,乃空虛而頭容正直,精神上提。但不可氣貫於頂。練久眼目光明,無頭疼之病。丹田在臍下寸余,即小腹處,一身元氣總聚於此。氣歸丹田,以意行之,流通四肢。氣不能沉于丹田,則滯塞於一處,不能分運於四肢也。 10、不偏不倚,忽隱忽現 不偏者守中土也。不論偏向何方,即易失重心。偏前則易拉到,偏後則易推到,偏左偏右,其弊相同。不倚者亦守中土也。例如用手按人,對方突然縮後或閃避,己身即踉蹌前仆,失去重心,予人以可乘之機。此倚之弊也。行功論云:"立身須正中安舒,支撐八面,"即不偏不倚之意。隱者藏也,現者露也。設敵向我身擊來,我身收縮為隱,使敵不能施其力。如敵手往後回抽時,我隨之跟進為現。敵不知我式之高低上下,無法擋卸我手。例如河中小艇,人步行氣上,必略低沉為隱,又裹步必隨起為現。又猶龍之變化,能升能降,降則隱而藏形,現則飛升太虛興雲弄霧。此理言太極能搞能低,忽隱忽現,有神機莫測之妙.

11,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重者不動也。試思與人對敵而不動可乎?用拳必須身體活動,手腳敏捷,方能應敵。敵如擊我左方,我身略偏虛使彼不能得逞;如敵擊我右方,我右肩往後收縮,使其拳來無所有。我體靈活,不可捉摸,即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也。 12、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 仰位上,俯為下,敵欲高攻,我即因而高之,使不可及。敵欲壓我下,我即因而降之,使敵失去重心。此守法也。設自己主動進攻,仰之彌高則眼上看,心想將敵人擲上屋頂。俯之彌深,則心想將敵人打入地里。昔班侯師夏日在村外場內乘涼,突來一人。拱手問班侯老師居處,答曰吾即楊某也。其人突出大食中三指襲擊,老師見場內有草房高七八尺,招手曰:"朋友請上去",遂將其人擊上屋頂。又曰:"請速下回家覓醫",其人狼狽逃去。鄉人問何能擊之使上,曰仰之彌高也。有洛萬子曾從班侯老師習技數年。欲試師技,班侯老師曰,將汝擲出元寶形好否。萬笑曰且試之。及交手,果如所言,萬手腳朝天,右胯著地如元寶形,將胯摔脫矣。醫療數月方愈。萬功夫甚好,至今尚健在,常曰俯之彌深利害極矣。 13、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向敵進攻或追擊時,我進身跟步,步步逼之,使不能逃脫,故我手能愈進愈長也。如不能跟步,則手短不能及矣。退讓敵人時,或虛身以化之,或退步以避之,隨機應變,以其力不能及為度。故我能退而愈促也。總言之,即粘連粘隨之妙,去丟頂離抗之病也。 14、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練功既久,感覺靈敏,稍有接觸,即能感覺而應之。一羽毛之輕,我亦不駝,蠅蟲之小,亦不能落我身。蠅蟲附我身,如著落琉璃瓶,光滑而不能立足。蓋我以微妙之化力將蠅蟲足分蹉也。能如此則功成矣。昔班侯老師於夏日行功時,常卧樹蔭下休息。偶或風吹葉落其身上,隨落隨脫滑落地,不能停留。又常試己功,解襟仰卧榻上,捻小米少許置肚臍上,但呼一聲,小米猶彈弓射彈丸,飛射屋頂瓦面。班侯老師之功誠不可及,同志宜勉之。 15、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與人對敵,不用固定方式。如諸葛用兵,或守或攻,敵莫能預測。諺雲不知我葫蘆買什麼葯。此人不知我也。自己能懂勁,則感覺靈敏。敵手稍動,我即知覺,隨手湊巧應之。如非進身搭手,亦可離遠觀察敵之意圖,此我獨知人也。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16、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呼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慢。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 拳術種類甚多,各門姿勢不同。注重力大手快以取勝則一。然此只應用天賦之本能,與所學之技藝無關也。太極之理,則精微巧妙,非徒恃力大手快取勝,別與凡技也。 17、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 太極功深,有引進落空之妙,千斤無所施用,所謂四兩撥千斤也。昔京西有富翁,壯宅如城,人稱小府張宅。其人好武,家有鏢師三十餘人。慕廣平府楊露禪之名,托友武祿青往聘。及至,張見楊太師身軀瘦小,衣服樸素,貌不驚人,心輕之。因執理不恭,設宴亦不豐。楊太師知其意,遂自酌自飲,略不旁顧。張不悅曰:"常聞武兄言先生盛名,但不知太極果能打人乎?"楊太師曰:"有三種人不可打"。張問為何三種,答曰:"銅鑄者、鐵打者、木作者,此外足論。"張曰:"敝舍鏢師三十餘人,為首者劉教師,力能舉五百斤,與戰可乎?"答曰:"無妨"。及起勢,劉髮式猛如虎,拳風有聲。臨近,楊太師以右手引其落空,以左手輕拍之,劉跌出三丈外。張撫拳笑曰:"真神技也。"遂使廚人從新換滿漢盛宴,敬奉如師。劉力大如牛而不能勝,蓋無巧也。由此可知顯非力勝矣。 18、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七八十歲為耄耋。耄耋能御眾人,指練拳者言。不練拳,雖壯年,欲敵一二人難矣。戰定軍山之老黃忠言,人老馬不老,馬老刀不老,其言甚壯。練太極者,筋骨內壯,血氣充足,功夫至老不脫。人老而精神不老,故能御眾人也。昔建侯老師與八九人較,眾一擁而前圍攻之,但見老師數個轉身,眾人俱已跌出。有八九尺者,亦有遠至丈余者。老師時年近八十,耄耋御眾,非妄言也。快何能為之快字。指無著數之快,此忙亂耳,非真快也。焉能應用?快而不失法度為真快,斯可應用矣。 19、立如平準,活似車輪 立如平準,即立身中正,支撐四方八面,不偏不倚也。活似車輪,言氣循環不息,環行全身,不稍遲滯,如車輪之轉動也。 20、偏沉則隨,雙重則滯 何謂偏沉,前說車輪之譬。猶用一隻腳偏踏車輪,自然隨之而下。何謂雙重,猶右腳踏右上方,左腳踏左上方,兩方力量均衡,則滯而不能轉動。其理甚明。 21、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語耳 常有數人練太極拳,勤習不懈。用功五六年,與人較,則平日所學,全不能運用,不能制敵。有旁觀者曰,汝用功五六年,可謂純功矣,何以不能勝?請演練十三勢觀之。見其練法怒目切齒,奮力如牛,筋絡盡露。旁觀者笑曰,此為雙重練法,尊駕未悟雙重之病耳。另一人曰,我不用力練五六年,為何連十歲頑童亦不能打倒。又請演十三勢觀之,見其練法毫不著力,如風吹楊柳,飄搖浮蕩。旁觀者笑曰,此為雙浮練法,尊駕為雙浮練法誤矣。雙重為病,雙浮亦為病也.

推薦閱讀:

陳式心意混元24式太極拳(十四)
太極中篇
想要學好太極拳,把握精髓是關鍵(下)
練太極拳的七階段

TAG:太極拳 | 太極 | 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