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帶山東老鄉心聲上會:期待學前教育實現免費

  莫言提案帶來家鄉父老的聲音

  期待學前教育納入免費教育體系

  莫言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已是第三個年頭。繼去年在全國政協會上首次發言後,這回莫言在文藝組分組討論會上又「開言」,記者見狀蜂擁而上,錄音筆、話筒迅速堆滿桌前,鎂光燈頻閃(上圖)。

  談提案:廣泛地徵求了家鄉百姓意見

  像他的作品一樣,莫言的提案也帶著濃濃的泥土氣息。

  去年,他帶到兩會上的是《關於提高獨生子女和失獨家庭待遇問題的提案》,根據小說《蛙》創作採風過程中了解到的問題,將關注的目光投向農村失獨老人。今年,他的提案聚焦在農村學前教育上,帶來的是家鄉父老的聲音。

  「這兩年我跟家鄉的聯繫比較密切。這個提案比較廣泛地徵求了家鄉朋友和老百姓的意見。」莫言說。

  提案中說:最近十幾年來,農村幼兒園建設有了很大發展。過去只是城裡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去,現在在廣大農村學前教育的普及率很高。但在發展的同時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園舍建設不達標,教學設施缺失不配套,幼教老師資質不全,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幼兒教學的教育理念也不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等。

  莫言提出了解決建議:首先要從立法層面上給學前教育、農村的幼兒園建設給予關注。其次全社會要高度關注學前教育,因為這是全部教育的基石。最後他建議,「國家進一步富強之後是否可以考慮把學前教育納入到免費教育的體系中去。我期待這一天!」

  談家鄉:憂心茂腔傳承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否知道,我的家鄉高密有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叫茂腔。」莫言的發言不離家鄉。

  莫言回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濰坊一帶,高密茂腔影響非常大。尤其是縣裡的劇團到鄉里來演出時,鄉親們下午就要去佔座位。也曾有一些名角的演出,一票難求。

  莫言的作品也曾見茂腔的印記,《檀香刑》在創作時就充分考慮了茂腔的元素。他曾與高密當地有關部門多次交流座談,了解到家鄉為讓茂腔「後繼有人」,專門投入資金培養了50個茂腔小學員,以期在年輕人中獲得傳承。「我個人也為他們修改完了一個茂腔的劇本。」

  「客觀評價,無論是從舞美、服裝、道具、音樂、演員的演出水平來說,都比幾十年前茂腔的演出水平要高,但是觀眾卻對茂腔沒興趣了。從上座率來看,茂腔再也無法再現當年的輝煌了。」莫言感嘆,他這個年齡段的人想重現當年的情景,但年輕人就不一樣了,現在的文化娛樂生活太豐富了。

  與其他全國政協委員交流中,莫言意識到,這是全國的很多地方劇種都面臨的問題:地方政府很重視、投入了大量資金,傳承人都很努力。「但是這樣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要有人看、有人捧場,才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如果只是劇種保留住、把傳承人留住,而依然沒有演出、沒有觀眾,那麼它本身有什麼意義呢?」莫言對家鄉茂腔的傳承,憂心忡忡。

  談創作:講好中國故事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外界一直很關注莫言什麼時候能再出新作。對此,莫言回應:一個偉大的作品的誕生,需要各方面條件的「湊巧」。

  「怎樣創作出無愧於這個時代的優秀作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寫小說的,誰不想寫出《紅樓夢》來?美術家裡,誰不想成為齊白石?音樂家,誰不想成為貝多芬?但是個人主觀的追求怎樣體現出來?最後還是要變成作品。一個偉大的作品的產生,需要各方面條件的湊巧配合。」

  3月4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提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莫言認為,藝術工作者,就是這樣一群專業講故事的人。

  「怎樣講好中國故事?我作為作家,是用寫小說的方式來講中國故事,戲劇家用戲劇的方式來講中國故事,每個藝術工作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莫言形容,創作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光靠重視不行,藝術家有個人的風格。

  「無論如何,藝術工作者要跟時代密切相連,要深入生活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握住時代發展最重要的信息。要靠個人的努力,沉下心來搞創作。」           (本報北京3月4日電)

推薦閱讀:

迅雷刷樹助手 2.0b3 簡體中文綠色免費版
為什麼傳統手刷頭會被淘汰?新mpos為什麼要扣押金?
一款漂亮的QQ空間免費播放器

TAG:教育 | 免費 | 學前教育 | 山東 | 莫言 | 期待 | 老鄉 | 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