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回歸與燈謎傳承創新

上圖左一南通燈謎學會王棟臣會長,左二謎師秦向前,左三揚州謎史研究學者顧斌,右一南通首屆燈謎大會冠軍陳建平。

傳統文化回歸與燈謎傳承創新 揚州 顧 斌傳統文化在《漢語大辭典》中的定義是:「在一個民族中綿延流傳下來的文化。任何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是在歷史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既體現在有形的物質文化中,也體現在無形的精神文化中。如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特性、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等。」燈謎起源於古代的廋辭、隱語,到了南宋已見其濫觴,周密《武林舊事·燈品》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謎語粘於燈上,發展為燈謎,至今已有超過700年的歷史。漢字是不同於西方的獨有的文字,因此燈謎也決定了是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燈謎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面臨著如何傳承與創新的問題,有的地方成立燈謎組織,有的地方的燈謎(謎語)已被列入國家、省市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燈謎活動在不同地區開展的也很不均衡。筆者試圖就傳統文化回歸與燈謎傳承創新這個主題談談自己的認識:一、傳統文化回歸與燈謎發展的時代背景二十一世紀的文化全球化,作為處於發展階段的中國,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本國的傳統文化開始進行否定,盲目的接受西方文化。在全球化影響之下,一方面我們的傳統文化遭受到衝擊,思想西化、唯洋是用。另一方面,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之下,也有部分國人意識到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可貴性,意識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發出「弘揚傳統,傳承傳統文化」的呼聲,反對經濟強國的文化殖民,形成當前的「傳統文化回歸現象」。即如當下國人呼籲不過洋節,過中國人自己的節日一樣,呼籲的也是傳統文化的回歸。燈謎從一開始就被賦與諷諫的功能,如伍舉刺荊王以「大鳥」,齊客譏薛公以「海魚」,庄姬託辭於「龍尾」,一字多義,一語雙關,執政者接受諫言則可立國興邦。但也有其另一面,明代因一則「淮西夫人好大腳」的畫謎,而遭滿門抄斬,清代徐駿因「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詩句,而判死刑,大興文字獄。文革期間某謎家因「血手印」一謎而受牽連,談虎色變,燈謎一度被打入冷宮。改革開放以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燈謎興盛,回歸傳統文化已是大勢所趨。201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xzx表示了認真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他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這些都是燈謎傳承與創新的理論依據,也是新形勢下燈謎發展的時代要求。二、傳統文化回歸與燈謎的傳承傳統文化的內容很多,有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文化回歸後,需要人們去接觸它,去體會它。燈謎屬於漢字漢語類。「謎雖小道,然擴而充之,宇宙間一名一物,無所不包,此所謂語小天下莫能破,語大天下莫能載者也。(張起南語)」燈謎包羅萬象的特點,註定了它與國學結緣。國學是什麼?國學是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的,國學是中國固有的文化學術。謎雖小道,卻也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一些國學大師同樣也是燈謎大師,如俞樾等人。國學大師劉師培,加入過竹西後社,雖然沒有留下謎作,但他在《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宋齊梁陳文學概略·總論》一文中,對「諧隱」研究頗深。還有胡樸安、胡寄塵昆仲,燈謎對他們來說也是駕輕就熟。國學與燈謎融會貫通,都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而通過典故謎知曉歷史,重溫經典,以詩詞作謎面、謎底則有助於人們更多的了解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燈謎與其它門類的傳統文化又相互交織在一起。以燈謎為工具,讓人們來學習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傳統文化回歸與燈謎傳承之間存在相互聯繫。中國有很好的文化傳統,需要有人來研究,要培養懂得我們傳統文化的人。燈謎雖然不象一些古老的手藝、工藝那樣容易瀕臨滅絕,但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愛中華傳統文化,喜愛燈謎,卻是我們這一輩謎人的最大願望。現如今娛樂的多元化,有些年輕人沉迷於遊戲而不能自拔,培養他們對燈謎的興趣,有助手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漢語水平等,終身受益。燈謎的傳承方法有很多種。一種是政府層面的,如文化館(宮)等單位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確立非遺傳承人。另一種是社會層面的,如學校開展燈謎課程。2017年1月,我參加完澄海謎會,沿途拜訪汕頭謎友,看到古燕順老師所辦的潮風藝社燈謎培訓中心,面向社會招生,開有門麵店,令我腦洞大開,超乎想像。由此可見,潮汕地區燈謎發展程度竟然如此之高,其他燈謎落後地區望塵莫及。三、傳統文化回歸與燈謎的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承,並不是一味的將原有的傳統文化原封不動的照搬,而是與時俱進的將傳統與現在結合,變化後的產物才更具生命力。古代的燈謎,多局限於四書五經,現已無所不包,這是謎作範圍的創新;古代的謎格,多至上百種,令人無所適從,現已刪繁就簡,去蕪存菁,並新增探驪、游目等謎格,這是謎格的創新;還有花色謎品種的增加,燈謎的類別已趨於多元化。當然,傳統文化的回歸,並不是強調要過多的去引用古人的成句,唯成句謎是論。燈謎的創新,也不是要去做造目、造底謎,結果弄得面目全非,連謎人都看不下去,更何況普通群眾?這就是燈謎的創新要有一個度的問題。哲學上講「道法自然」,燈謎的創作同樣也要遵循「自然而然」的規律。燈謎的創新還包括活動形式的創新,藉助網路、媒體無疑是宣傳燈謎的最快最好的方法。以往報刊猜謎,燈謎徵稿,都是鴻雁傳書,現在通過電子郵件快捷方便;謎會不僅可以在現場舉辦,也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辦網路謎會;從原來的懸謎掛猜,到筆試,已經發展到電控競技,燈謎的活動形式也趨於多元化。傳統與創新是對立的統一體,燈謎作為傳統文化,已不僅僅是逢年過節消遣的活動,已越來越離不開高科技的技術支持。四、燈謎傳承創新策略探討狹義的傳承是指師徒間的傳授和繼承,燈謎(謎語)是非遺項目的一種,非遺傳承人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責任。燈謎的傳承方式主要是社會傳承,但象吳仁泰老那樣正式收徒的,在燈謎界並不多見。應當鼓勵燈謎非遺傳承人導師帶徒,收幾位對燈謎感興趣的好苗子進行培養,而不是躺在功勞薄上,無所作為。謎人在社會上搞燈謎活動,也是一種燈謎傳承方式,「縱飲以墨水三升,亦無由鑿開一竅」者畢竟是少數,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接觸得多了自然就懂了。同學、同事之間的燈謎愛好也可以互相影響,就象當年的郭少敏與李戈文,還有廠礦企業的燈謎協會。因此說,廣義的傳承是社會不同層面上對燈謎的傳播和繼承。古人就曾告誡「師古而不泥古」,其本意是不要拘泥於成規而不知變通,要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充分展開思路,創新文化,讓中國化統文化搭上現代化的這班列車。既然是創新,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曲折。傳統文化回歸,帶來了國學熱,《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引發全社會的關注,《中國謎語大會》也同樣如此。但在我看來,漢字、成語、詩詞那些都是死記硬背的東西,是對人的記憶力的考量,而燈謎(謎語)卻不同,它不僅是對人的知識儲備的考量,而且是對智力、反應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考量,燈謎(謎語)相對於漢字、成語、詩詞那些比賽,不可同日而語。我想,如果有機會再辦《中國謎語大會》的話,應當在策划上再下些功夫,如增加與現場觀眾的交流互動環節,把解說詞交給評委,等等。五、結語傳統與創新,回歸與傳承,燈謎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更深層次的推動和發展。如何提高燈謎在民間文藝界的地位?如何進一步普及大眾化燈謎,而不是在小眾化道路上越走越窄?如何制定統一的佳謎評分標準,而不取決於評委的個人好惡?這些都是擺在謎人面前亟待解決的課題。這裡,我姑且把傳統謎稱為傳統,網路謎(造目造底)稱為創新,傳統與創新存在矛盾,傳統謎人與網路謎人之間口舌不斷,燈謎在要不要回歸傳統上存在分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群眾能夠接受的好謎才是真正的好謎,誰也不想燈謎變成面目可憎的怪物,造目造底之風會逐漸回歸理性。燈謎正迎來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黃金期,值得我們這一輩謎人去努力!註:本文榮獲詔安首屆「詠梅杯」全國燈謎大會優秀論文獎。


推薦閱讀:

行氣玉佩銘一
驚蟄到!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
從古裝劇中看中國服飾文化——漢朝
陌上君子人如玉 千秋大業一壺茶
立冬有哪些圖片和都有什麼習俗?

TAG:創新 | 文化 | 傳統文化 | 傳統 | 傳承 | 回歸 | 燈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