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今日第1745期:恐怖分子為何「卯上」法國

恐怖分子為何「卯上」法國? 分享:

導語:距離法國查理周刊襲擊事件還不到一年,法國首都巴黎再次遭到大規模連環恐怖襲擊。當地時間11月13日晚,巴黎市區至少六處公共場所發生槍擊或爆炸事件,死亡人數超過120人,並且還在不斷上升。法國總統奧朗德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首都巴黎實施了1944年來首個宵禁。那麼,恐怖分子為何「卯上」法國? 都是「總統的錯」?

  恐怖分子採用自殺式爆炸和槍擊等多種手段,對巴黎市區多個地點發起連環襲擊,這顯然是一起有組織有預謀的行動。這次恐怖襲擊的性質更嚴重之處在於,不是針對某一群體(例如今年初對查理周刊的襲擊),而是對平民進行無差別地屠殺。據報道,事發時在巴塔克蘭音樂廳內,後來趁亂逃出的的歐洲電視一台記者朱利恩?皮爾斯稱,「當人群被AK自動步槍打倒後,兩位槍手以行刑的姿態對受傷者殘忍地補槍,全程一言不發……」這是純粹的濫殺無辜,在民眾中製造極端恐怖氛圍。

 據法國媒體11月14日報道,目前尚沒有組織或個人宣布對巴黎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負責,但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為頭號嫌疑人。「伊斯蘭國」支持者在網路上稱,要法國人記住11月14日,並稱法國人永遠忘不了11月14日,就像美國人忘不了9月11日一樣。另據報道,有目擊者稱,發動恐怖襲擊的恐怖分子曾高喊「為了敘利亞」,並提到了法國在敘利亞對ISIS進行打擊的軍事行動。還有目擊者證實,音樂廳內的一名恐怖分子曾高喊:「所有這一切都是你們總統的錯。」

法國積極打擊「伊斯蘭國」

  為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美國聯手多個國家組建了「國際聯盟」。在這個聯盟中,除美國以外,數法國最為「賣力」。據分析,或許是不想讓中東地區的衝突輻射到其「後院」非洲,法國一直積極打擊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

 據法新社報道,自查理周刊遭襲以來,法國戰機在伊拉克開展1285次空中行動,進行了271次空襲。今年9月,法國加入美國帶頭的聯軍空襲行動,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除了參與空襲,法軍還擔負起了偵察與情報搜集任務,同時向庫爾德武裝提供武器。

 法國對「伊斯蘭國」的打擊力度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法國《星期天日報》於今年9月公布的一份民調結果顯示,56%的受訪者支持法國參與可能進行的向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發起的地面軍事行動。法國總理瓦爾斯上個月在約旦表示,法國在敘利亞及伊拉克展開的打擊「伊斯蘭國」行動針對其所有成員,不分國籍,其中也包括法國的「聖戰」分子。本月5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宣布,法國將部署「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到波斯灣,協助打擊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伊斯蘭國」極端組織。

 法國上下對「伊斯蘭國」的高壓打擊態勢,或是招致後者報復的直接原因。

極端分子隱藏法國內部

  儘管法國政府開展了一系列的反激進行動,但這並未有效阻止法國的穆斯林群體轉向暴力激進分子和聖戰分子。據估計,在所有歐洲國家中,法國為「伊斯蘭國」「輸送」的「兵力」最多。法國參議院早前出具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已知的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為「伊斯蘭國」效力的3000多名歐洲「聖戰分子」中,有至少1430名是法國人。另據法新社報道,法國情報部門監視了1570人,當局認為他們與敘利亞「聖戰」組織有聯繫,另有7000多人被評估為有同樣風險。

  法國國內潛在的激進分子,以及從「伊斯蘭國」迴流的「聖戰分子」,共同構成了對法國的恐怖威脅。

不容迴避的宗教問題

  根據2010年10月估算的數據,法國有500萬至600萬的穆斯林人口(有學者認為已到達800萬),約佔法國總人口的10%。這方面的精確數據實難獲得,因為政教分離禁止官方詢問和收集人們宗教信仰方面的數據。但不可否認的是,伊斯蘭教已經成為法國繼天主教之後的第二大宗教。

  法國穆斯林人口組成複雜。他們有的是二戰後為「建設戰後美好法國」而來,有的是阿爾及利亞戰爭結束後拖家帶口而來,有的是從法國前殖民地來「宗主國」打拚,還有的是從中東躲避戰爭逃難而來。這些來源混雜的「非主流」人群正成為法國社會不穩定因素滋生的土壤。而致使法國穆斯林走向邊緣「非主流」的,是在「9.11」之後迅速膨脹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與法國宗教政策之間的抵牾。

  由於法國實行政教分離,堅持政治和社會的世俗化,而將宗教信仰和活動限制在私人領域。在對待外來移民時,也奉行「共和同化」的原則,積極倡導來自不同宗教、種族的民眾融為一體,從而構建多元混成的「法蘭西民族」,實現對國家的共同認同。落實到法律法規的層面,就是「法國所有公民,不分籍貫、人種和宗教,一律平等。」根據這一原則,外來移民在語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不得保留。持不同信仰的人不得因其自身信仰而享有冒犯他人、侵犯他人權利或具有侵害他人權利危險性的特權。「禁袍令」就是基於這一原則發布的,2010年,《禁止在公共場所掩藏面部法》草案在法國眾參兩院皆以壓倒性優勢獲得通過。分析指出,該法令一方面是為了加快穆斯林移民真正融入法國社會,消除面紗背後的穆斯林移民在文化、宗教和心理上的隔閡,另一方面也是基於公共安全和反恐的考慮。法國政府這些禁令不可避免地招來了穆斯林人群的反彈和抗議,同時也在無形中滋長了他們與非穆斯林人口間的對立情緒。法國一些「無節操」媒體的「信口雌黃」(比如查理周刊),更是火上澆油,加劇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人群間的矛盾。

  法國穆斯林要固守自己的宗教習俗,就難以融入主流社會。如果宗教信仰屬於形而上的層面,那麼還有更現實的問題接踵而至,比如教育、就業,等等。大多數法國伊斯蘭恐怖分子的典型軌跡分為四步:先是疏離於主流文化,這部分歸因於瀰漫在破敗街區的失業和歧視;接著開始因小偷小摸而入獄,然後是更頻繁的犯罪和坐牢;第三步,宗教意識「覺醒」,轉向激進化、極端化;最後,啟程前往敘利亞、阿富汗等穆斯林國家,受訓成為「聖戰組織」成員。

法國國內反恐措施不力

  從查理周刊遭襲,到如今的巴黎連環恐怖襲擊,法國國內反恐戰線接連失守,法國政府方面也需要做出檢討。恐怖分子如此規模的行動,顯然需要複雜和漫長的準備,從人員到武器以及信息溝通,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露出蛛絲馬跡,然而在法國反恐氛圍最嚴厲的時期,情報部門竟對此一無所知,這決不是簡單的「失誤」或者「失職」所能解釋的。

  巴黎無辜平民在恐怖分子槍口之下成為犧牲品,血的教訓也給世界各國敲響了警鐘。

推薦閱讀:

觸樂夜話:恐怖故事
生氣時超恐怖的星座,千萬別靠近
都市傳說:探尋格勒諾克「貓人」的背後真相
靈擺亂談之細思極妙

TAG:恐怖分子 | 法國 | 恐怖 | 點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