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清朝帝陵(六)清東陵之裕陵
上一站去了清西陵的泰陵,根據輩份這站又回到清東陵,看看乾隆的裕陵及妃園寢
裕 陵
位於清東陵的孝陵西側一公里的勝水峪,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清高宗乾隆帝的陵墓。神道在七孔橋南與孝陵神道相接,西行後北折。
同葬的有:5人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13年在隨高宗南巡時病逝於德州,生皇2、7子,均被秘立儲,早夭)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嘉慶帝生母,乾隆時為皇貴妃,乾隆40年病逝,嘉慶元年追封皇后)
慧賢皇貴妃高氏(乾隆10年去世,追晉皇貴妃)
哲憫皇貴妃富察氏(雍正13年逝世,追晉皇貴妃)
淑嘉皇貴妃金氏(乾隆20年去世,朝鮮人,生皇8、9、11等四子,追晉皇貴妃)。
在建陵問題上乾隆碰上天大難題:
自順治親自相度,在河北遵化開建清東陵區,孝陵、康熙的景陵相繼建成。但到雍正皇帝,卻又另卜墓地,在河北宜縣開建清西陵,這樣一來,清朝就有東、西兩個陵區。到乾隆要卜建自己萬年吉地時就凡難了!是跟父親雍正呢?還是跟爺爺康熙?
乾隆真乃顧大局之人,經過思慮,為了平衡東、西陵區,終於想出了「昭穆相建」的制度。嘉慶元年十二月,乾隆喻「--本欲於泰陵附近相建萬年吉地,因思--萬萬年後,我子孫亦思近依祖父,俱選吉地京西,則與東路孝、景陵日遠日疏,---是以朕萬年吉地既建在東陵界內---嗣皇帝萬年吉地自應在西陵界內卜擇,--至朕孫--其吉地又當建在東陵界內。---承承繼繼,各依昭穆次序,迭分東西,---云云」
乾隆打破子隨父葬之傳統,確定在自己東陵卜吉建陵,又下令在西陵區為嗣皇帝預先卜吉擇地。
裕陵建築構成:
---聖德神功碑亭(碑文是清代設法家、高宗第11子成親王永瑆手筆)
--神道繞過一個土丘,為五孔橋一座
-- 橋北有望柱一對、石像生(獅、狻猊、象、駱駝、麒麟、馬、武將、文臣)共八對
-- 北面是衝天牌樓門
-- 再向北是單孔橋
--經過一段較長的蜿蜒神道,抵達神道小碑亭、下馬碑
-- 西側有神廚庫院一座,院牆南有井亭, 神道正北為東西相對朝房各一座
-- 朝房北為三路三孔石橋,橋北東西相對各有布瓦卷棚頂值班房一座
-- 正北為面闊五間的隆恩門,前出月台,門北燎爐兩座,保存完好
-- 東西配殿與孝陵同, 隆恩殿內東側設為佛樓,此後帝陵皆效仿
-- 隆恩殿後有單孔拱橋三座,望柱為龍鳳頭,橋頭抱鼓刻成蹲龍
-- 往北為三座門、二柱門、石五供
--再往北就是方城、明樓、月牙城、寶頂
清高宗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在養心殿逝世,享年89歲。1928年地宮被軍閥孫殿英盜掘破壞。裕陵地宮由於被盜,國家1975年清理並對外開放。
地宮九券四門式:九券分別是隧道券、閃當券、罩門券、頭道門洞券、明堂券、二道門洞券、穿堂券、三道門洞券和金券,其中罩門券、名堂券和金券上方建有琉璃瓦屋頂;四個石門分別是罩門、頭道門、二道門和三道門。金券位於最後,是安放帝後棺槨的地方,內有須彌座寶床。清代帝後的遺體是頭沖北的,模擬生前坐立時面南背北姿勢躺下,與百姓喪葬頭沖南的習俗不同。地宮的雕刻精美絕倫,頭道門洞券東西兩壁刻有四大天王,四個石門門扇上都刻有菩薩。
裕陵的創新:
一、石像生設置8對,比其祖父康熙帝的景陵多了麒麟、駱駝、狻猊各一對,種類與孝陵一樣。
二、裕陵大殿東暖閣闢為佛樓,供奉各式佛像及大量珍寶。以後帝陵紛紛效仿,成為定製。
三、裕陵最大的突破是地宮,地宮內布滿了精美的佛教雕刻:三世佛、五方佛、八大菩薩、四大天王、二十四佛、五欲供、獅子、八寶、法器、佛花。又有三萬多字的藏文、梵文經咒,雕法精湛、細膩,造型生動傳神,布局嚴謹有序,堪稱地下佛堂、石雕寶庫。
裕陵的這些特徵既體現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篤信佛教,也反映了處於鼎盛時期的清王朝綜合國力。
至今諸謎令人不解:
1、不腐的皇后?
1928年軍閥孫殿英大盜東陵後,末代皇帝派遺臣到東陵處理善後,當清理
裕陵地宮時發現,五具骸骨亂成一堆,獨一女屍皮肉不腐、面目如生,考證,此女屍乃嘉慶帝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150年不腐,何解?
2、棺槨會漂?
乾隆的棺槨安放在金卷的棺床上,棺槨四個角均用數百斤的巨石以「L」形卡壓,使棺槨牢牢固定棺床上,不能移動。但1928年被盜時,棺槨卻不在棺床上,何解?
3、棺槨會跑?
1928年被盜時,前罩門、頭道門、二道門能順利打開,但到金卷的第三道門怎也開不了,只好採用爆炸破門,竟發現原來是被一副大棺槨頂著大門。遺臣清理時把乾隆棺槨放回原來之位,關閉三道石門,填砌隧道。1975年國家清理裕陵,前二門輕鬆打開,到第三道石門時怎樣用力也推不開,最後動用千斤頂,打開一看,又是乾隆的大棺槨頂著石門,兩次都是乾隆棺槨頂住石門,難道它會跑?為什麼?
4、金卷歪斜:
當人們站在第一道石門正中往裡看,看到乾隆棺槨總是歪斜的,真奇怪,一開始人們以為是視覺的問題,後經勘測竟發現,天呀!裕陵地宮的中軸線(風水線)與金卷的中軸線有10度的夾角。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工程失誤?或是風水需要?謎也!
裕陵妃園寢:
是乾隆皇帝的妃園寢,位於裕陵西旁。內葬乾隆皇帝的一位皇后、二位皇貴妃、五位貴妃、六位嬪、十二位貴人、四位常在、共計三十六人。
其中有:烏喇那拉皇后、純惠皇貴妃、慶恭皇貴妃陸氏、容妃(傳說中的香妃)。
裕陵妃園寢初稱妃衙門,建有一孔拱橋及平橋、東西廂房、東西值班房、大門、燎爐、享殿、琉璃花門、寶頂,環以紅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因乾隆帝的寵妃純惠貴妃薨,乾隆帝下令改建妃園寢,增建了東西配殿(各五間)和方城、明樓、寶城;把三座園寢門及兩過的面闊牆拆除,改建到享殿兩旁。改建工程於乾隆二十攻(1762年)告竣。
--裕陵妃園寢宮門
--裕陵妃園寢享殿
--裕陵妃園寢方城明樓
--裕陵妃園寢地宮
--裕陵妃園寢容妃棺
裕陵妃園寢從乾隆十七年(1752年)葬入儀嬪起至道光三年(1823年)葬入晉妃止,前後達七十一年之久。
裕陵妃園寢室是清代妃園寢中規制較高的一座,顯現了有清一代鼎盛時期的特色。
下一站,又回清西陵看看嘉慶皇帝的昌陵。
推薦閱讀:
※清朝貴族們交流時是說滿語還是北京話?
※薩爾滸之戰後金損失多少人?
※清朝--梁景星本地庚《尋龍訣》--不是書上的
※世界史上有哪些幫助異族佔領自己的國家,然後成為本國英雄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