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告訴你內蒙美食特色!看著都流口水!

內蒙美食

作者 | 師娜

內蒙的飲食文化可謂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我們跨越千山萬水來到了大學相聚,在這裡度過由青澀變成熟的大學時光,古語有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我們已經在這片土地上被滋養哺育了好幾個年頭,經過調查總結出了些內蒙地區的美食歷史傳承,飲食特點以及同學們的心頭所好。

說起風味美食,首屈一指的必然是燒賣,有同學戲稱光是聽到呼市燒麥這幾個字就已經讓人口齒生津啊,欲罷不能。

燒麥最早可追溯到元代有記載。燒賣用燙麵和面,面半熟時,再加入冷水和的面,以增加面的柔韌性,用一種中間粗,兩頭有把的類似棒槌的特殊擀麵杖擀皮,擀出的皮薄而不平,四邊輕薄,中間裹餡,不用包,一提就成型,上屜蒸熟,外形皮薄餡大,有人這樣形容:形若杯,底為圓,腰收細,上面如同花邊,既簡單大方又美觀好吃。

燒賣餡料多為羊肉為主,香菇、蘿蔔、沙蔥,白菜為輔,加入調味的醬油、 鹽、香油 、油、白糖、生薑。吃時東西部地區按照個人口味調配醋、醬油,蒜末,辣子等。或有吃不慣羊肉者,可以有豬肉大蔥,豬肉韭菜,三鮮翡翠蝦仁兒餡兒任君選擇。各有風味,無不味道可口、鮮美、吃後唇齒留香。

呼和浩特地區現如今流傳下來的老綏遠燒麥就算是對舊時美食的傳承,早年呼和浩特地區是旅蒙商途的節點,茶館鱗次櫛比。舊城南門外有不少的茶坊。

當年,燒麥都在茶坊出售,茶客喝著濃淡香茶,就這燒麥,口福不淺。直到現在,呼和浩特的老人們還保留著「一兩燒賣半日茶」的習慣。

當地人是最好羊肉餡兒的,講究現吃現做,早晨不惜排隊排很久來一份肉香四溢,入口滋滋冒油的燒賣。吃過的同學都知道,呼市老綏遠的燒賣,燒麥一經出籠,頓時鮮香四溢;觀其形,晶瑩剔透,依稀可見有黃油在薄皮下暗潮洶湧,蠢蠢欲動;食其味,清香爽口,味濃不膩,皮薄如蟬翼,餡兒鮮如八珍玉食。香噴噴的一籠一上桌,只一眼波光流轉,霎時胃口大開。

燒麥還有一種吃法是包好後直接煎。皮兒底煎至黃橙橙的酥脆,夾起來的每一個都有下墜感,有言:柔韌而不破,垂垂如細囊。一沾沾料,紅彤彤的油辣子裹在燒賣上,醋和醬油襯的顏色越發有食慾,油從碟低咕嘟咕嘟的冒了出來,咬第一口肥而不膩,濃香四溢,第二口就可以感覺出煎過之後的酥脆感,別有風味,回味悠長。

內蒙的主打肉食就是牛羊肉,不是有句歌詞這麼唱,風吹草低見牛羊,說的就是這兒。而論起羊肉質肥美鮮嫩,錫盟的小肥羊首屈一指,得益於它的草原放牧養殖。傳蘇東坡有一首詩叫做:「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

在內蒙最早的涮羊肉是傳說當年成吉思汗到貝加爾湖一帶徵戰之時,條件艱苦,沒有食材供給,於是成吉思汗命令戰士把冰砸破放進頭盔里,再放進羊肉,然後生火煮化冰水同時煮熟羊肉,味道反而更加鮮美了…… 這就是最早的涮羊肉也是最早的冰水煮羊肉。

南方有重慶火鍋,我們北方也有可與之媲美的涮鍋,在內蒙最講究最區別其他地區的也就是這一個涮字,對,講究就講究在這個字上了。羊肉講究下刀後,片片薄如紙,無一不完整。在冒著熱氣的黃銅鍋子里瞬間燙熟,味鮮之至,蘸上蘸料,吃到嘴裡鮮香嫩滑,好吃到吞舌頭。這裡的羊肉肥而不膩,實在,有言,不吃涮羊肉枉來內蒙古。

羊雜碎,好多人光是聽著名字就有飽腹感了,早點來說這是硬貨。羊雜碎的原材料需要羊內臟、羊頭和羊的四肢蹄子。做羊雜碎的羊越肥就越香。羊內臟包括:心、肝、肺、肥腸、水肚、花肚、細肚、食道。羊頭包括:耳朵根部、舌頭、腮幫子。羊蹄包括:皮、筋。所謂羊的一身全是寶,即是如此。

羊雜碎看似簡單易做,實際做起來很不簡單,除了調味外,原料處理起來也非常講究,光是工序就需要十幾步之多,連選用食材方面都必須要新鮮的羊內臟來做,用冷凍的味道就顯降低了一個鮮味兒,但新鮮羊內臟處理起來又是極其費事費力,所以會這手藝的人並不多。

所以要吃一碗正宗的羊雜碎,其實其中過程是很費心費力的,所謂慢工出細活,大抵在做羊雜時得以體現,也怪不得各地學生一來便愛上了這獨特有正宗的味道。

蒙古包子想必你一定不陌生,不同於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名揚天下,也不同於上海生煎的小巧精緻。蒙古包字最早為牧民所食,主要目的為在草原上放牧時抗餓禦寒,從他的用料上也可以看出內蒙古人豪邁樸實,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包子區別於其他地區的包子是它不用發酵面做皮,而是用熱水和好後的燙麵直接包 。

皮兒薄餡兒大,為了不變味兒,食材大都選自牧民養殖的羔羊肉,整羊不分部位,全部剁碎餡只加蔥、姜等調味品 。咬開一口實實在在,滿嘴流油。

說起蒙古的包子就必須要專門說說他的好搭檔鍋茶了,對內蒙古人來說,奶茶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飲用品,而是一種文化的綿延傳承,一種情感上的寄託。

蒙古鍋茶主要先用傳統方法將鮮奶混入磚茶中小火熬好,然後逐個加入黃油,風乾牛肉、乳酪、奶皮,奶豆腐、炒米等在鍋中慢燉。吃的時候將奶茶盛在碗中這個時候黃油已經融化與奶皮一起浮在表面,炒米奶豆腐香軟可口。喝的時候再配上正宗的蒙古包子可謂一絕。

提起傳統吃食,老呼市焙子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焙子是呼和浩特地區特有的小吃,白焙子、咸焙子、甜焙子。形狀有圓的、方的、三角的和牛舌形的等等。都是麵粉發酵後兌鹼烤制而成的。外皮香脆內瓤暄軟,是早點中最廣泛,最實惠,最家常的主流食品。

它沒有西式面點的花樣百出需七七四十九道工序的精工雕琢,沒有食用時的講究繁瑣,只是一口新鮮出爐熱乎乎的焙子,黃橙橙,油酥香脆,就能讓你喜笑顏開。就像內蒙人給人的印象一樣,沒有什麼花里胡哨的把式,招待客人時卻是憨厚樸實,管飽,管香。

內蒙人多好麵食,

有「吃米不如吃面,

走親戚不如住店」的老話。

對民風樸直、民情柔順的內蒙人來說,

它默默的傳承著自己的美食文化,

經久不衰。

同時因為這也是一座變遷中的城市,是一座包羅萬象的交通樞紐城市,這裡匯聚了大量的外來人口,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家鄉美食,有巴盟燜面,庫倫蕎面,赤峰對夾等等……還有來自五湖四海跨省跨種族乃至跨國風味,只一口熟悉的味道,就能讓外鄉人熱淚盈眶。


推薦閱讀:

來吧,燃一山花事等你
張兵:你一開始文章寫得越爛,你越容易賺錢
做孩子喜歡的父母其實很容易,不信你看看這篇文章
有幸識她是我之幸*雪小禪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更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TAG:美食 | 文章 | 特色 | 口水 | 一篇文章 | 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