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莫讓政績衝動填埋掉我們的「鄉愁」

新華時評:莫讓政績衝動填埋掉我們的「鄉愁」 2013年12月23日 18:34:29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34

近30年來,我國城鎮化突飛猛進,但許多地方砍樹、填湖、蓋樓,到處是刺眼的鋼筋水泥「森林」,綠色等自然風光難覓。「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城市居民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詩一般的語言,出現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對新型城鎮化的要求中,讓讀者眼睛一亮,印象深刻,更道出了眾多人的期盼。 新華社發 商海春 作

新華網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王賢)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的一句「記得住鄉愁」讓無數人唏噓感慨,更引發熱忱的社會期待。多一些對傳統和自然的敬畏尊重,少一些大拆大建的政績衝動;多保留一些村莊的原始風貌和兒時記憶,少製造一些面目全非的「人造村鎮」……越來越強烈的公眾呼聲,正在轉化為對農村發展和城鎮化工作的具體期盼。

「遊子在外打拚,卻發現每一個人的家鄉都已淪陷」,略帶辛酸的調侃,事實成為無數國人的一段集體記憶。一些地方的幹部為了追求「看得見」的政績,貪大求快,動輒使用簡單化的做法,忽而打造「新型村鎮」,忽而樹立「新農村樣板」,隨意大拆大建、大砍大伐、大挖大填。於是,那些承載著人們記憶和成長烙印的古樹、池塘、老井、屋牆甚至山川、河流等,在挖掘機的「突突」轟鳴聲中,瞬間化為烏有。不少鄉村淪為失去記憶的軀殼,喪失了靈魂和底蘊,割裂了歷史文脈。

政績衝動下盲目的大拆大建,不光是村莊被毀,印記不再,更會導致傳統鄉村社會結構的斷裂,影響正常的生產生活,甚至引起諸多極端事件,加劇了干群對立,影響了鄉村社會的穩定和諧。

鄉愁,是對一段曾經生活和風貌的記憶,是溫暖的,是懷舊的,也是淡雅的。它也許就是門前的小橋流水,是屋後炊煙裊裊掩映下的星空,是見證歷史滄桑變遷、賡續先賢前輩的集體記憶。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就要在建設城鎮的過程中,體現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讓城市與自然和諧發展;在融入現代元素的同時,注重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注重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儘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要讓人們記得住「鄉愁」,更要防止官員的政績衝動,杜絕隨心所欲的長官意志,糾正以GDP為中心的畸形政績觀。不是著眼於面貌的日新月異,更要關心老百姓生活條件的改善,保留和營造出讓百姓舒適的文化精神和情感世界。

有鄉愁的村莊才能鎖得住記憶,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才有生命。城市和鄉村,都可以承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重要的是,各地的幹部能夠正視以往的問題,真正落實中央的精神,尊重自然規律和傳統文化,在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過程中,讓老百姓 「詩意的棲居」。


推薦閱讀:

也說鄉愁
「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
鄉思 · 鄉情 · 鄉愁
中國人的鄉愁情懷之舌尖上的記憶枷鎖

TAG:衝動 | 時評 | 鄉愁 | 政績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