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里的雨可以有多美?
「從小讀宋詞」的第三十四課
▼
◆◆ ◆
詞解
有很多從蔣捷的身世遭遇來理解這首詞的,比如說蔣捷歷經了南宋滅亡,這首詞「少年聽雨」的情景說的就是苟安的南宋在臨安的歌舞昇平。說的不無道理,但我們有時候完全可以不考慮作者的創作背景來欣賞一首詞,作者的經歷的時代是有局限性的,我現在的人無法體會南宋遺老的沉痛,但不妨礙我們來欣賞一首好詞。
錢鍾書先生說:「如果你吃到一個雞蛋,覺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認識下蛋的母雞呢?」
所以我們以詞論詞。
「雨」這個意象,是詩詞中經常用到的。
有從雨的形態來寫雨的:
秦觀說:「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韓愈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蘇軾說:「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有從雨的時令季節性來寫雨的:
杜甫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牧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趙師秀說:「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從雨的聲音來寫雨的:
李商隱說:「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韋莊說:「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陸遊說:「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可以說,不管事狂風驟雨,還是斜風細雨,總是能夠撩撥詩人那根敏感多情的神經。
回到蔣捷的這首詞,標題寫明了,就是「聽雨」,但他的寫法跟之前寫聽雨的都有所不同,他把人生的三個階段分別出來,從時間的分割,場景的不同,來對比聽雨時心境的變化。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少年瀟洒放蕩,與其說是聽雨,不如說是在雨夜笙歌,歌聲談笑聲掩蓋了雨聲,匆忙間看到紅燭搖晃,羅帳燈昏。多美好的少年時光,這個時候的人,只恨良夜苦短,恨不能秉燭夜遊,哪裡能體會李商隱的「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那樣的中年情懷。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少年任性,便有中年奔波。詩人轉筆寫到壯年時在客舟中聽雨的情景。「江闊」,有江湖遼闊,四海為家的感覺,「雲低」,有被現實壓迫的感覺,「斷雁叫西風」,離群的大雁在西風中悲鳴。
這是中年的心境,有豪邁,有不得已,有需要獨自去咀嚼的痛苦。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再轉筆寫現在,在僧廬寺院聽雨,雙鬢已經花白。詩人安排的三個聽雨場景,都非常有符號化的意義。歌樓代表少年任性,客舟代表中年奔波,僧廬代表的是老年無為。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少年時的境界和中年時的境界前面都說了,現在老年時的境界是怎樣呢?詩人說,已經經歷了太多悲歡離合了,現在聽雨,一任它在台階上一點一滴敲打到天明。
這首詞的美,不但是因為詩人用精美的文字描畫了三個不同時期聽雨的情景,還因為整首詞帶有濃厚的佛教禪宗味道。這和禪宗興於唐朝,盛於宋朝的歷史有關,當時的禪師和文人交往甚密,有的禪師自己也寫詩寫詞,本身就是儒家出身,轉而學佛。
詞里所描寫的三個時期,就像是人生的三種境界,一種是被歡樂迷住,不能自覺——紅燭昏羅帳。一種是為理想奔波,承受痛苦——斷雁叫西風。一種是瞭然見性,終悟成空——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當然,詩人未必有此意,而讀者可以有詞解。詩不達詁,就像李商隱的那些《無題》詩一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見解。重要的是,千載之下,我們依然能夠從這些詩詞中感受到語言的美麗。
▲網路上的抒書法作品《蔣捷虞美人聽雨》
推薦閱讀:
※全宋詞精選六十三黃公紹,(趙必 王象),陳德武,劉將孫。
※林芳兵宋詞.九張機集錦(八組/ 共八十首)
※宋詞中的愛情
※情似雨餘粘地絮
※任政毛筆行書欣賞《蘭齋宋詞行書帖》
TAG: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