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千萬別把家庭變成學校

華晉2017-01-19閱讀原文

關注青少年成長,關注華晉

和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不少孩子表達過這樣的一些感受:

放學回家後,家長最關心的就是作業寫完了沒?趕緊寫作業去!

也或者作業完成後,家長又開始布置各種課外任務,讓孩子一直處於學習狀態。甚至有少數孩子除了上學之外,一直處於各種補課、作業之下忙碌的狀態,在家甚至連休息半小時的時間都很難得。

在這樣的情景下,家長最關心的不是孩子的感受,而是已經將家庭變成了另一個學校,甚至比學校更加忙碌,學校里還有各種副科,還有和小朋友們玩耍的時間,而家裡有的就只有學習、作業。

不知道有沒有家長體會過這種感覺沒有,如果家庭變成如學校一般,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真的處於這樣的狀態之下時,我們可能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對家沒有感情,為什麼有些孩子不願意與家長溝通交流,為什麼不少孩子對待他人比對待家裡人要更好,甚至有些孩子會冒出離家出走的念頭了,……

相當數量的家長將孩子考上好大學作為教育成功的目標,而我認為這是對教育的曲解。愛默生就曾說過兩件事讓他最憎惡:沒有信仰的博才多學和充滿信仰的愚昧無知。教育如果單純以學知識和提高學歷為目標的話,則最終就可能培養了以才做惡和欺世盜名的流氓,這種情況下,被教育者也是受害者。

什麼家庭會變成這樣,我們應該將家庭變成什麼樣的場所呢?

浮躁和焦慮,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要特點,處於這樣社會下的我們難免受其影響,有時我們沒有分清楚邊界,更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就將這樣的浮躁和焦慮毫無處理的轉移到了孩子那裡,孩子成了我們浮躁和焦慮傳導鏈中的下一環節,除了免疫能力弱之外,在家長的強勢和權力之下,孩子是沒有說不的權利的。

當孩子無法直接反對高壓的家長時,他就會用另一些形式來反抗,甚至用心理疾病來表達抗爭。

比如他們會避免與家長深入交流,因為所說的話都會被家長用來引導他們到學習或家長認為的目標上去;

他們會變得聽話、或者很逆反、或者對一切都無所謂,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將自己保護起來;

是否被很好的積極關注。他們也可能會渴望被關注,或者避免被關注。因為他們的內心其實是缺少被關注的,但是某些方面卻又是被過度關注的,因此孩子很可能處於一種混亂狀態,只能通過自己本能的方式進行自我保護(這裡會另起一篇文章深入探討);

他們還可能會尋求建立家庭之外的另外的一些關係作為他最在意的「核心關係」。家長可能會很難理解這一點,怎麼孩子對「外人」那麼重視,而對於家長卻那麼無視!

至於說心理異常,則是另外的一些副產品了。焦慮、強迫、抑鬱、甚至「空心人」等都往往與家庭教育錯位有關。

么,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該如何進行家庭教育的定位和實施?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有分工。我曾經這樣定位過家校關係:家庭是基礎,重於學校,但是學校可以幫助指導家庭,畢竟老師是專業從事教育,有多年從事教育的經驗,並且擁有話語權,而大多數家長也需要得到指導。教育孩子的主要工作在當前情況下應該在家庭中完成,而學校負責配合,雙方聯手一起實施教育。

這樣的定位之下,家庭是需要承擔起教育的主導權的,這就要求我們家長不斷學習,不斷的與專業的教育者進行溝通交流,不斷跟隨孩子成長的步伐。

在家庭中最重要的是關係。良好的家庭關係是一切的基礎,只有在良好的家庭關係之下,才有可能有良好的教育。同時因為夫妻關係的能量場大於親子關係以及其他關係的能量場,所以所有關係中夫妻關係最重要。

構建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孩子在未成年之前,是弱小的,是需要我們給予他們所需要的支持的,而家庭支持系統是所有支持系統的核心,也是最可控的。在這支持系統中接納是首要的,在家庭中,孩子可以充分的分享自己的成長與收穫;家更是一個休整的場所,重新積聚能量的地方,他們可以宣洩自己受到的委屈、吐槽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甚至他們無路可退時可以退縮到這裡,而我們家長需要接納他們的這些感受,而不是把我們自己的感受或判斷強加在他們身上。

這裡說一個事例。厭學,是為數不少孩子都遇到過的困擾,當狀況出現時,其實最困擾的是孩子,他不願意去學校這件事,已經非常困擾他了,而處理不當的家長不是去體會理解孩子的感受,而是覺得不去上學這件事非常困擾家長,所以家長的目標成了將孩子搞定去學校,而不是去體會和接納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去學校,更不去了解孩子遇到了什麼樣的困擾,如何想辦法幫助孩子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豈不知,不去接納孩子的感受,不去幫他處理被困擾的心態、不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而單純的把孩子重新趕回到學校,只會讓他的心理問題擴大,甚至變得難以解決。

好的思維習慣。思維習慣對於我們每個人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思維習慣的形成與家長自身的思維習慣,對待問題及處理問題的態度是密切相關的,這些言傳身教所帶來的影響遠比單純的教育所帶來的影響要大的多。

比如批判思維。當孩子抱怨一些人或事,尤其是一些權威者時,很多家長的態度是你這樣想是不對的,應該要……,那就容易造成一種困擾,孩子的想法對他而言是最真實的,哪怕它確實是錯誤的。我們需要的是接納並試著理解他們這些想法,讓孩子儘可能的表達出來,至於說這樣的想法是否正確,則不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當然可以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其他人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表現。這樣處理方式帶來的好處是,孩子敢於去懷疑或質疑他認為不合理的事,敢於擁有自己的想法,並且更加容易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不容易造成負面情緒的積壓。

愛並愛到孩子。前面提到,孩子在家庭中沒能得到良好的積極關注時,往往會在外尋求一定的核心關係來取代家庭關係,這是我們沒能愛到孩子的一個體現。愛孩子不是我們說說,或者通過我們單方面的付出就可以達到的,我們要考慮我們給出的愛,孩子是否需要,他們是否感受到,並且能夠接受下來,這才可能會愛到了孩子。

在這裡,努力的去理解孩子,通過行動而非說教,試著幫助孩子而不是改變孩子等方法都是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愛到孩子這樣目標的有效手段。愛到孩子時,雙方都會有一個良性的互動,即家長和孩子對於對方都很重視,也會習慣性有需求,有依賴。

學習更多的生活技能。有些家長的口頭禪是:你只管學習,家裡的事不用你管。在這樣的方式下,有些孩子就變得沒有興趣做家務,也沒有了生活自理能力。當孩子離生活越來越遠時,他對於生活、甚至生命意義的理解會越來越虛,身體和靈魂之間的關係會更加容易脫節。

當然,家庭教育能帶做的不僅僅是上述這些,它所涉及到的面太寬了,有相當多的內容值得我們挖掘和重視。同樣,學校教育也非常的重要,但如何協調家校關係,本質上也取決於家長如何看待以及如何處理。

庭不應該變成體制外的又一體制,我們要將這裡變成屬於孩子自己的自留地,讓家成為孩子最值得依賴,最為放鬆的場所。家要成為培養有信仰有追求而又善於求知好學的人最初開始的地方。

(這篇文章受朋友吳金文啟發,在這裡表示感謝!)


推薦閱讀:

三次被學校開除後的草根成法國百萬富翁
攝影學校:照片剖析課堂68
男生學什麼專業優勢大?
催人淚下胡斌的演講--曾被十三所學校開除(視頻)
「貓老師」上任魅力無限,熊孩子不熊了,也更喜歡上學了!

TAG:家庭 | 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