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錶行業深度:瑞士表獨步天下,日本石英後來居上,國產群雄逐鹿

計時器在中國具有很漫長的歷史。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發現了太陽運轉規律和時間的聯繫,便開始探索用工具表徵時間。據記載,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就設置過一種根據日影長度確定時間的儀器,叫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計時器。日晷也是古代常見的利用日影測時的儀器。

樂晴智庫,全球行業和公司深度研究(微信公眾號:lqzk168 )

古代先人在計時器製造方面已表現出非凡的智慧。東漢時期,著名天文學家張衡研製出天文鐘,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齒輪系統聯結起來,渾象在漏壺滴水的推動下均勻旋轉,每天規律的迴轉一周,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鐘。後宋朝蘇頌和韓公廉等製造了水運儀象台,計時部分已有擒縱機構,相當於近代機械鐘錶上的擒縱器。

文化的碰撞

近代的機械鐘錶誕生於 13 世紀的歐洲,經過 14 世紀到 16 世紀技術的不斷進步,走時變得更為精準,體積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601 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利用兩座自鳴鐘打開了中國皇宮的大門,近代機械鐘錶正式被引入中國。清朝皇帝對鐘錶的極大熱情帶動了仿製西洋鐘錶的大潮,外國傳教士將鐘錶技藝傳授給中國工匠,在「康乾盛世」時期,清宮「御制鐘表」達到鼎盛,數量眾多,但主要還是對西方鐘錶進行仿製。

本文完整報告下載:樂晴智庫網站 www.767stock.com

嘉慶朝後,宮廷鐘錶開始走下坡路,民間鐘錶作坊大量增加,蘇州出現了鐘錶行會組織。但好景不長,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國外優質鐘錶的湧入改變鐘錶產品市場格局,本土鐘錶製造產業受到極大影響,步履維艱,到新中國成立前國產鐘錶業已經嚴重落後於世界鐘錶生產的潮流。

時代的烙印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開始自行研製機械手錶,1958 年手錶生產列入國家計劃,開始湧現出北京、天津、上海、廣州、西安、南昌等一批有一定規模的工廠。1968 年上海手錶廠產量突破 100 萬隻,成為中國消費者眼中最好國產手錶的代名詞,手錶消費開始逐漸擺脫進口,「三轉一響」(手錶、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成為六七十年代擇偶的重大標準之一。那是計劃經濟背景下國貨的黃金時代,國家為提高手錶產量全國採用統一的機芯,各大製造廠款式也基本相似。

到 80 年代市場經濟逐步放開,價廉物美日本的電子石英錶對中國傳統機械錶造成了巨大衝擊,佔據中國手錶市場四十多年的大型國有鐘錶製造廠逐步被「組裝業」取代,整個行業進行了大洗牌,國產手錶的黃金時代到達盡頭,國有錶廠從 1980 年的 68 家到20 世紀末僅剩十幾家,倖存的也在倒閉的邊緣掙扎。

華麗的蛻變

新興鐘錶企業逐步崛起。從 20 世紀 80 年代起,中國手錶業在經歷陣痛的同時也在謀求轉型升級,設計意識逐漸崛起,以深圳為中心的華南沿海地帶,成為了新的鐘錶生產中心,湧現出新的鐘錶品牌。羅西尼(1984 珠海)、飛亞達(1987 深圳)、天王(1988深圳)、依波(1991 深圳)、格雅(1993 深圳)、雷諾(1996 深圳)逐漸誕生,由於其性價比的天然優勢和消費者「國貨」熱情的逐步喚起,新興的國產手錶品牌在 21 世紀後保持不錯的發展勢頭。

傳統的國有鐘錶廠也在技術和設計上進行著鍥而不捨的努力。「陀飛輪」裝置因為可以校正地心引力對鐘錶機件的誤差,作為高檔機械手錶的核心技術。在世紀之交,北京和上海手錶廠分別研發出陀飛輪機芯,設計出具有中國元素和時代感的高端陀飛輪系列產品,老廠煥發新的活力,向鐘錶奢侈品領域邁出了第一步。

從古代先賢的卓越智慧,到清代宮廷鐘錶對西方傑出的仿照和融合合,再到計劃經濟時期憑藉國產的製表工藝逐漸擺脫手錶進口,最後到新時代由「中國製造」向「中國設計」的前行探索。時代在變,不變的是在背後支撐中國鐘錶工業不斷前行的工匠精神。

中國鐘錶市場格局

整體格局:群雄逐鹿,層次分明

16 年中國腕錶行業整體規模達 667 億。根據歐睿諮詢公司(Euromonitor)的數據,2016年中國大陸腕錶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667 億元,同比增長 2.1%,較前幾年增速顯著提升。歐睿預測未來三年行業大概保持 4%左右的增長規模,整體行業狀況較 12-15 年有明顯改善。

不同層級腕錶市場變現情況不一。從整體市場結構來看,高端腕錶(30000 元以上)受反腐等的壓力,12 年以來市場份額逐年萎縮,而中端腕錶(2000 到 30000 元)和低端腕錶(2000 元以下)受益消費升級,整體規模有所增長。2016 年中端和高端腕錶規模均在 250 億元左右,低端腕錶規模大約為 150 億元。

國內腕錶市場存在明顯的差異化競爭體系。瑞士名牌機械腕錶均價基本都在 5000 元以上,把持著中高端腕錶的市場,其中勞力士均價 77405 元最為高端,浪琴錶市佔率最高。日本和國產手錶品牌集中在 1000-3000 元這一中低端區間,市佔率相較於瑞士品牌有一定優勢。日本品牌中卡西歐均價最高,國產品牌中飛亞達表均價為 2118 元,定位與其他國產品牌拉開差距。

瑞士鐘錶:工藝精湛,獨步天下

跌宕起伏的發展軌跡

瑞士腕錶通過精湛的工藝、絕美的設計在全世界獲得認可,但其發展的歷程並非一帆風順。在 16 世紀末,在法國鐘錶匠的影響下,瑞士的製表工業開始顯露雛形,在日內瓦及其周邊生根發芽。

18,19 世紀,鐘錶業在近代物理學的推動下,技術水平逐步提升,三問表、陀飛輪、萬年曆三大機械錶尖端技術問世,鐘錶零件製造機讓鐘錶得以量產,瑞士鐘錶迎來發展黃金髮展期,成為瑞士三大支柱產業之一。

20 世紀 70 年代,情況急轉直下,日本廉價精緻的石英錶迅速崛起,搶佔瑞士機械錶的市場,加之石油危機、瑞郎升值,1974 年到 1983 年,瑞士鐘錶和機芯產量由 8400 萬銳減到 3020 萬,員工總數從 90000 銳減到 30000,瑞士鐘錶業處於崩潰邊緣。

危難關頭,尼古拉斯·海耶克拯救了瑞士鐘錶業。一方面設立低端石英手錶品牌 Swatch與日本石英錶搶佔市場,1988 年銷量突破 5000 萬,帶領瑞士鐘錶業起死回生;另一方面保護「瑞士製造」金字招牌,塑造機械錶高端形象與日本石英錶形成差異化競爭。逐步讓瑞士鐘錶業從困境中走出迎來複興。

瑞士鐘錶現狀:陷入低迷期

2010 年之後,瑞士鐘錶發展遇到新的問題。受世界經濟整體低迷、瑞士法郎升值、中國反腐等影響,瑞士鐘錶出口持續低迷,2010 年起增速一路下滑,2014 年出口額達到高點 223 億瑞士法郎,2015、2016 年出口額均出現縮減,增速分別為-3.25%和-9.89%。月度出口額自 2015 年 6 月起,已連續 20 個月同比下滑。

分地區來看,瑞士鐘錶的出口國家較為集中,前五大出口地區分別為中國香港、美國、中國大陸、日本和英國,佔據 43%出口份額,前十的出口地區佔據 70%的出口份額。2016 年前十大出口地區除英國外出口額均出現萎縮,其中最大市場的中國香港降幅最大,較 15 年下降 25.1%;中國大陸市場降幅收窄,為-3.3%。

三大鐘表集團

歷峰、Swatch 和 LVMH 是全球三大鐘表集團,行業的領軍企業,也是佔據市場份額最大的鐘錶行業上市公司。旗下都擁有數個瑞士鐘錶品牌。

歷峰集團

歷峰集團是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公司,在瑞士鐘錶高端品牌中佔據半壁江山,擁有朗格、萬寶龍、江詩丹頓等數十個超豪華品牌。它由南非億萬富翁安頓·魯伯特設立於 1988年,總部位於瑞士。業務線以鐘錶、珠寶等硬奢侈品業務為核心,同時兼顧時裝、配飾等軟奢侈品業務。2015 財年曆峰集團營業收入達 110.76 歐元,其中亞太地區佔比最高達 36%,但相較去年下滑 4%;品類來看珠寶和腕錶佔比 84%,同比增長 5.6%。歷峰集團旗下品牌在中國共有 300 多個專門銷售網點,分布在 41 個最繁華的城市。

斯沃琪集團

斯沃琪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鐘錶製造商。擁有浪琴、歐米茄、天梭等數個鐘錶品牌。在1983 年由尼古拉斯·海耶克通過兼并收購兩家倒閉的製表企業——ASUAG 和 SSIH 成立。品牌除開拓不同級別的腕錶零售市場外,亦全面投入珠寶、機芯及零件的製造及銷售。斯沃琪集團掌握著全球市場 85%的機芯供應。斯沃琪集團 2015 年營收下跌 3%至84.5 億瑞士法郎,主要受瑞士法郎強勁的匯率影響。最大區域市場大中華區銷售額28.69 億法郎,比去年下降 11%,其中香港區域銷售下跌尤為嚴重。

路易酩軒集團

LVMH 集團是世界最大的奢侈品集團,它在 1984 年由頂級的時裝與皮革製造商 LouisVuitton 和一流的酒製品生產商 Moe?t Hennessy 合併而成的大型奢侈品產銷集團。業務涵蓋葡萄酒和烈酒、時裝和皮革製品、香水和化妝品、鐘錶和珠寶以及精品零售,全球分店總數超過 1700 家。手握數個鐘錶品牌,雖然腕錶部門規模不大,佔比在 10%左右,但依靠集團整體渠道優勢,實力也不容小覷。2016 年全年營收 376 億歐元,同比增長5.43%,其中腕錶和珠寶業務收入 34.68 億歐元,同比增長 5%。

日本鐘錶:石英風暴,後來居上

摧枯拉朽的石英革命

石英錶自誕生起相較於機械錶就有顯著優越性。自 1880 年皮特·居里發現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後,石英電子技術在 20 世紀得到飛速發展。1972 年,美國、瑞士等國先後研製出石英電子錶,但當時都認為機械錶才是正統,放棄了石英錶的產業化。傳統的機械錶以發條作為動力,由螺旋線帶動表芯運動,由於螺旋線運動速度的不一致和氣溫、零件磨損等問題,機械錶的計時精度難以保證,一天 15-30 秒屬於機械錶正常誤差範圍內。而石英錶以電池作為能量源,由石英晶體提供穩定的脈衝波,通過電動機推動錶針運行,石英錶誤差較小,每月誤差一般在 15-25 秒之間,同時無需精確的手工調整校時,生產速度顯著快於機械錶,生產成本低廉。

日本石英錶抓住機會迅速搶佔市場。日本在二戰中製表工業被摧毀殆盡,石英錶的興起給了日本鐘錶絕佳的機會,最早由精工集團在 1974 年推出小型化的精緻石英錶 06-CA,隨後日本製表廠開始大規模生產價廉物美的石英錶,手錶從奢侈品轉變為經濟的電子產品,「石英風暴」迅速席捲全球,日本石英錶走向世界,並對瑞士機械錶市場地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後在瑞士鐘錶的反擊下沒能進一步攻城略地,石英錶開始逐步與廉價劃等號,無力搶佔高端客戶,兩大勢力「劃江而治」,瑞士機械錶定位中高端市場,而日本石英錶主要耕耘中低端市場。

日本鐘錶現狀:穩步發展,石英仍是主流

日本的成表生產保持著穩步發展的態勢。日本成表生產總值在 2015 年達到 2863 億日元,同比上升 15.4%,2010 年以來保持著穩定的增長,13-15 年增速維持在 15%以上,發展勢頭良好。

石英錶仍是日本表的主流。分類別來看,15 年石英錶佔比達 77.8%,且有逐年提升的態勢;電子錶份額整體下降,從最高點佔比近 15%下降到 15 年僅 11%,機械錶佔比基本保持穩定,維持在 11%左右。

日本三大鐘表品牌

西鐵城

西鐵城(CITIZEN)時計株式會社成立於 1930 年,由當時東京市長後藤新平命名,以「為市民所喜愛,為市民所貢獻」 作為企業理念,光動能手錶是其目前代表產品。除鐘錶外,還涉及液光顯示板、首飾、眼鏡、計算器等領域

精工

精工(SEIKO)是日韓地區最大的手機機芯供應商,也是最早的日本成品腕錶製造商,創立於 1881 年。1969 年推出了世界第一款指針式石英手錶。除去手錶產業外,精工集團還有眼鏡和印表機相關產品。精工旗下主要有五個系列產品。

卡西歐

卡西歐是日本著名的電子品牌,成立於 1946 年,旗下產品眾多,包括電子辭典、數碼相機、計算器和手錶等。卡西歐在手錶上不斷尋求技術創新,研發出 GPS+全球 6 局電波接收、太陽能驅動、多馬達和強韌機芯等先進技術,技術水平一直處於世界前列。旗下有 6 大系列腕錶。

國產鐘錶:奮起直追,市場廣闊

發展情況:中國製造向中國設計轉型

中國已成為鐘錶生產大國。國產現代鐘錶工業主要從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隨著市場經濟放開,國外優質鐘錶產品的湧入,對當時國有鐘錶製造企業造成巨大衝擊,鐘錶工業重心南移,在深圳附近誕生了一批現代國產鐘錶企業。國產鐘錶品牌依託廣東地區成熟的產業鏈優勢,迎合線下渠道迅速擴張的大勢,迅速佔有市場,打壓日本品牌在大陸市場的空間,受國產鐘錶迅速發展影響 2015 年西鐵城廣州工廠倒閉。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鐘錶生產和銷售大國,2016 年鐘錶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達 326.6 億元,較 15年同比增長 6.94%,2010 年以來一直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貿易順差逐年擴大。中國也是腕錶出口大國,2015 年高點出口腕錶總額達 28.83 億元。行業貿易順差逐步拉大。腕錶出口額 09 年起保持增長,16 年首次出現下滑;進口額自12 年起整體呈下滑趨勢,2016 年出口總額 25.43 億美元,進口 18.45 億美元,貿易順差達 6.92 億元。

進出口價格基本保持穩定。進出口價值指數是海關總署以上年同月為 100 編製的指數數據,反映進出口價值同比變化情況。鐘錶行業進出口價值指數自 14 年以來基本在 100左右上下波動,整體保持穩定。16 年年末進口價值指數有小幅抬升,出口價格略低於100。

國產手錶四大梯隊競爭格局。目前國產手錶已逐步形成四大梯隊的競爭格局,第一梯隊是國產四大名表飛亞達、天王、依波、羅西尼,處於國產鐘錶行業的塔尖,有一定品牌效應。第二梯隊是由溫州人創建的四個品牌:雷諾、寶時捷、格雅和古尊;第三梯隊包括西騰、勞士頓等局部市場發展不錯的品牌和上海、海鷗等曾經的老牌品牌。第四梯隊是以批發零售形式為主的國產品牌,以各大低端批發零售市場為主要銷售渠道。四大梯隊的手錶企業目標群體各不相同,彼此之間競爭性不強。

國產品牌面臨「大而不強」困境。國產手錶雖然規模大,但是缺乏強有力的產品作為支撐。機芯嚴重依賴進口,缺乏自主設計,抄襲現象嚴重;絕大多數品牌缺乏長遠規劃,品牌建設缺失;品牌定位雷同化,差異性不明顯。因此國產手錶基本停留在中低端的定位,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相對薄弱。國產手錶企業的這些問題就是他們發展的瓶頸,如果能很好的得以解決,會得到廣闊的發展空間。

國產四大名表

飛亞達、依波、羅西尼、天王是中國國產四大名表,位於國產鐘錶行業龍頭企業。四大名表網點規模相當,網點數在 3000 家左右。2012 到 2016 年,營業收入都保持穩定增長,發展勢頭良好,2015 年四大名表總收入達到 41.82 億元。

飛亞達

四大名表中,飛亞達定位最為高端,也最為注重品牌形象建設,不遺餘力的堅持自主品牌創新的方向,連續 7 年入駐巴塞爾鐘錶展,獲得德國紅點創意大獎,對損害品牌形象的低價促銷一直持非常謹慎的態度,預計未來能長期受益品牌效應提升。飛亞達也依託「亨吉利世界名表中心」這一名表連鎖品牌進行推廣,在電商渠道起步較早,現在線上份額大約在 10%左右。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天王表

天王表是時計寶旗下國產品牌,成立於 1988 年,第一款天王表就一改當時單一的樣式,以手鐲外觀、黃金色調風靡全國。2016 年占時計寶收入比例 70%,線上渠道發展狀況較好,佔比約 15%。天王表通過各種先進的計算機設計軟體和國際上先進的精密加工設備,設計生產出了領航系列、天爵陀飛輪系列等多個經典表款。天王表在單店產出方面較其他品牌有一定優勢。

羅西尼&依波

羅西尼和依波表同屬冠城鐘錶旗下品牌。冠城鐘錶在收購上相對激進,1991 年依波最早在香港上市,2008 年收購羅西尼表業,09 年在瑞士創立高端機械錶豪度 Codex,11-13年又陸續收購了瑞士名表品牌綺年華、Corum,以及英國鐘錶集團 Dreyfuss。羅西尼和依波均採用進口機芯,相較來看羅西尼更注重製表工藝,特別是在手錶外觀細節方面工藝精湛。依波表外形更為大氣美觀,納米鍍金是其特色工藝,手錶厚重耐磨。

中國鐘錶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名表市場逐步回暖

名錶行業四年低迷後迎來復甦。名錶行業自 2012 年下半年政府加大反腐力度以來,持續四年處於整體低迷的狀態。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行業出現顯著的回暖跡象。

宏觀層面來看,瑞士腕錶在全球出口量縮減的背景下,其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量自去年10 月起保持增長態勢,今年 2 月同比增長率達 6.7%,連續 5 個月保持增長,而同期全球市場出口額下降 10%,反映出中國大陸瑞士腕錶消費情況明顯改善。

微觀層面來看,一線腕錶行業公司和渠道商從經營數據上也顯著感受到整體行業尤其是中高端手錶的好轉趨勢,對於未來的行業發展形勢也大多持樂觀態度。

關於這次行業回暖的原因分析,我們在飛亞達深度報告中進行了詳細闡述。總體來說,匯率和稅收新政雙重作用下,海內外名表價差縮小,部分海外購物需求迴流,是導致此次腕錶行業回暖較為直接的因素,且還有很大的空間;而中高收入人群比例提升帶動的消費升級是未來腕錶行業保持高景氣度的重要保證,通過一些近期的消費端數據表明目前這一內生性需求的釋放已經開始逐步作用於市場,能夠保證名錶行業景氣度的可持續性。

智能化

智能可穿戴設備概念自 2014 年開始興起,藉助物聯網東風在 2015 年市場逐步擴大,根據易觀的測算,2015 年國內智能手錶市場規模達到 52 億元。到 2016 年這一行業開始回歸理性,品牌之間逐步優勝劣汰。2016 年三季度多個智能手錶生產廠商面臨瓶頸,出貨量大幅下滑,全球智能手機三季度總出貨量為 270 萬,較去年同期下降 51.6%。智能手錶行業面臨著大洗牌,摩托羅拉在 16 年底表示將無限期推遲其下一代智能手錶的研發,而像 Gamin(佳能)出貨量迅速增長,增速達 324%,市場份額躥升到 21%。智能穿戴設備目前來看並非消費者剛需,如何在功能性和美觀性上進行平衡將是未來智能手錶企業面臨的一大問題。

雖然目前智能手錶領域短期銷量有所下滑,但智能穿戴,物聯網逐步鋪開的大趨勢仍在,從這次洗牌中突圍的智能手錶企業有望迎來進一步的成長空間。目前國內市場的智能手錶產品也定位各不相同,Apple Watch 背靠強大產品線,作為產業龍頭帶動整體行業發展;也有企業瞄準特定客戶,在運動、兒童、輕智能等細分領域取得競爭優勢,有望脫穎而出。

品牌化

隨著消費者消費水平的不斷上升,未來對手錶品牌會有更高的追求。根據人民網調研的數據,目前 80.87%的消費者更青睞瑞士手錶,對瑞士品牌代表的品質更為信賴。在購買手錶時,最受關注的也是品牌這個要素。

品牌問題也是大部分國產手錶的命門所在,在前幾年國產手錶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視品牌建設。

如今整體行業逐步回歸理性,加之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原來只憑藉價格優勢進行擴張的國產手錶企業將會迎來挑戰,而長久以來注重品牌建設、原創設計的企業將有望迎來更廣闊發展空間。

完整報告下載:樂晴智庫網站 www.767stock.com


樂晴智庫,全球行業和公司深度研究

微信公眾號:樂晴智庫(ID:lqzk168)

個人微信號:ID:lqzk777

新浪微博:樂晴智庫

推薦閱讀:

VR重磅深度報告:虛擬照進現實  VR酷炫來襲 (二)
悟。(深度好文)
傳銷,為什麼中國越禁越多,美國不禁卻少
二三十歲,你應該活得更有深度
只希望你的自命清高不是因為沒經歷過

TAG:日本 | 行業 | 國產 | 鐘錶 | 瑞士 | 獨步天下 | 後來 | 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