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土玉器全集—北京地區高古玉器

老丁說玉 2017-10-27

鴞形玉佩 新石器時代

高1.9、寬2.8厘米

現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平谷區上宅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黑色。整體呈三稜錐形,有一貫孔為雙眼,兩側有刻劃淺痕,平底,未經精細加工。

考古資料顯示,在商周之際,北京地區出土的玉器以平谷劉家河商墓和西周燕國墓地為代表。1997年年,在平谷劉家和商墓出土了一批玉質禮器和玉配飾。其中一件青玉斧,長14.6厘米,刃緣直平,磨製光滑,無使用痕迹,應是當時顯示王權君威的儀仗用器。西周燕國墓地是20世紀60年代初發現的,隨後在此進行了多次發掘,出土玉器主要以禮儀玉和裝飾玉為主。其裝飾用玉,取材廣泛,造型簡練,不僅有由璧、璜、觿等組成的組佩飾,而且還有獸面、龜、虎、鹿等形象生動的墜飾。特別是在20世紀90年代第三次燕都遺址發掘中,還發現了含於墓主人口中的環、鳥、蟬等玉器,古人稱「玉琀」。雖然以玉為琀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出現,但以鳥與蟬為琀的現象,西周以前罕見。

魚形玉佩 西周

長8.2厘米

現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出土。 青玉質,色雜,質地細膩不透明。扁平體,背腹各有一鰭,尾分二叉,嘴部有一圓孔,可知屬配飾之物。

春秋戰國玉器,北京地區出土不多。至漢代,在大葆台、老山等漢墓中發現了一定數量質量上乘的玉器作品。尤以1974年在丰台大葆台發掘的兩座西漢廣陽王墓出土玉器最為豐富。其中一號墓出土玉器46件,分別有璜、鏤空條形飾、螭紋玉飾、環、璧等;二號墓出土玉器31件,其中透雕螭紋玉飾、玉舞人玉觿等,質細工巧,可謂漢代玉器的珍品。

玉戈 西周

長55.5、寬10.2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出土。青玉質,經土浸沁呈雞骨白色。體扁平,援中部有一隨形凸背,兩面刃,一邊略成弧形,戈鋒尖銳。內呈長方形,近闌處居中有一單面鑽小孔。孔與援之間有雙道平行淺陰刻線,陰刻線之間地子平滑,飾陰刻斜角雲雷紋,線條十分流暢,內末端有七組扉牙。玉戈質地細膩且脆,出土時已斷為三段,但仍有極好的坡璃光澤。

魏晉至隋唐時期,北京地區出土玉器較少。僅在1980年北京丰台王佐鄉的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套玉冊。經考證,該墓是「安史之亂」叛軍首領史思明墓。這次在墓內填土層發現的44枚玉冊,僅8枚完整,余者皆斷,材料為漢白玉。玉冊長28.4—28.6厘米,寬2.8—3.2厘米,厚1.2—2.1厘米。每枚上下兩端1.5厘米處,各有一直徑0.3厘米的橫貫圓孔,用於穿繩編綴。玉冊表面陰刻有文字,行書體, 字口填金,滿行11字,共252字。

玉柄形器 西周

長4.7、厚0.4厘米

現藏於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出土。青玉質,呈青綠色,局部泛黃,經土沁略顯雞骨白色。器體扁薄,上部和和兩側有對稱背齒,下部為兩面刃,刃口較薄,有殘。兩面紋飾相同,皆以雙勾陰刻線作鳳紋,鳳昂首直立,高冠長尾。

遼金元時期,北京地區基本處於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所轄範圍內。出土玉器較多的墓葬為1974年房山縣長溝峪煤礦工地金代石槨墓。該墓是由5個石棺組成的家族墓葬,在正中石棺內出土玉器11件,分別有雙股玉釵、鐲、環、鳳形玉飾、透雕雙鶴佩、折枝花形佩等。

項飾 西周

復原長約40厘米

現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房山區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遺址出土。 串項飾以瑪瑙為主,形狀、大小不一,有腰管狀形,圓形、扁圓形算珠形等,計110件;其次是綠松石飾件,有棱形管狀、圓形管狀、扁圓形等,器表較粗糙,工藝不甚精,計48件;再次為玉飾件,形狀除管珠外,主要為形象的牛頭、人面、璧形、獸面、兔形、魚形、蠶形、扁平形、長條刀形、扁圓形等,計21件。

至元九年(1272年)忽必烈定鼎燕京、並設作院玉局,專門製作供皇家御用的禮器、佩飾、裝飾器等。玉器的典範之作是現存北京團城的「瀆山大玉海」玉瓮。此外,丰台區南苑出土的花卉紋盒式暖硯、元大都遺址出土的仕女帶飾,以及北京海淀區出土的人物紋玉帶,均為元代玉器的佳作。特別是1961年海淀區出土的全套為20塊的玉帶飾,玉料上乘,工藝精湛。其中10塊浮雕人物戲獅圖紋,人物頭戴尖頂高帽,身著窄袖短袍,腳蹬長靴,邊舞邊逗戲獅子,姿態各異,生動活潑。6塊桃形的雕有舞蹈人物或獅子形象,4塊小長條形的雕刻如意雲紋。構思新穎,設計巧妙,反映了蒙古族人入主中原後的精神風貌。

獸面紋玉佩

西周 高2.1、寬2.2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北京市昌平區白浮村西周木槨墓出土。 青玉質,受沁後略呈赭紅色並有白斑。獸面呈扁平狀。正面減地陽起雙目,陰線細睛,以雙徹陰線琢刻頭頂毛髮,方嘴,腮旁有卷鬚。獸面下端有一對鑽小圓孔,背面光素。

明清兩代,從明代萬曆皇帝與孝端、孝靖二皇后陵墓出土的51件鑲金嵌寶的玉器及清代北京西郊小西天墓出土的玉壺、玉杯、玉韘形佩等,以及宮廷舊藏來看,當時北京玉器數量之大,品種之多,應用之廣,前所未有。尤其是皇家的好尚已成為玉器製作的審美標準,從而使清代玉器集歷代之大成,創造了難以數計的優秀作品。其玉質之美,工藝之精,令人嘆為觀止。可以說,清代北京官廷玉作,確實達到了中國玉器發展史的巔峰,並為後世留下了豐富多彩的藝術珍品。

玉卧馬 西周

長2.7,高2厘米

現藏於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出土。岫岩玉質,玉色青灰,質軟,不透明。素麵無紋飾。以圓雕技法琢刻,體態呈卧狀、回首,嘴、眼、耳清晰可辨,無尾。馬身底部有一道凹槽,以分出四條腿。

虎形玉佩 西周

長7.4厘米

現藏於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出土。黃玉質,黃色中間有黑斑,質地堅密,半透明。虎呈扁平卧狀,張口、屈腿、卷尾,頭部有一圓孔,可知屬佩戴飾物。光素無紋,拋光好 。

蝗形玉佩 西周

長7.5、高1.2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北京市昌平區白浮村西周木槨墓出土。青玉質,青綠中夾有黃色,入土浸沁後有黑褐色斑點。體扁平,頭端略凸,上有三道弦紋及對鑽小孔。單徹眼,蝗背平直。蝗佩造型古樸,以簡潔的刀法刻划出生動的立狀蝗。

魚形玉佩 西周

上:長3.8厘米 下:長4.3厘米

現藏於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燕國遺址出土。2件。青玉質,玻璃光澤,質堅細膩。扁圓體,背部有一長鰭,腹部有二短鰭,長尾分二叉,嘴部及下方各有一穿孔,二孔相通。

瑪瑙環 戰國

直徑3.1-5.3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北京市崇文區永定門外定安里小學出土。6件。圈形,大小不一。多數為白色透明,個別有乳白色條紋,其中有四個附帶銅銹。

玉璜 戰國

長9、寬2.2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北京市延慶縣出土。1對。灰綠色,有土蝕白斑。扁片形。兩端琢成獸首,細切口為嘴,對鑽圓孔為眼。璜上方有一小孔。兩璜通體光素,形制相同,可知取自一塊玉料。

心形玉佩 漢代

長12.2、寬8.5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北京市崇文區永定門外出土。黃玉質,經土浸蝕後大部分呈雞骨白色,局部有灰褐色斑紋。佩兩面雕琢不同的紋飾。一面鏤刻的雙螭附在外側,頭部略寬,曲身,捲雲形長尾;另一面的雙螭僅琢刻出螭身,而無細部。圓形孔下細線陰刻變化的勾雲紋,邊薄而鋒利。

心形玉佩 西漢

直徑9.2厘米

現藏於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北京市丰台區大葆台1號漢墓出土。青玉質,呈青灰色,並有褐色浸蝕。兩面鏤雕龍鳳紋,龍鳳紋之間為心形,其上陰刻變形雲紋。在璧面和孔的邊緣各刻弦紋一周,刻工巧妙,紋樣精美。

螭虎紋玉佩 西漢

長8.9厘米

現藏於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北京市丰台區大葆台2號漢墓出土。白玉質。圓形上部鏤雕成纓花,中間鏤雕一盤曲的螭虎。螭虎雙面以陰刻線條琢刻,形象生動簡樸。圓形邊框刻有兩圈弦紋,間以橫刻雙弧陰線。

鳳形玉觿 西漢

長11.8厘米

現藏於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北京市丰台區大葆台2號漢墓出土。1對。白玉質,細膩有沁色。體扁平,呈彎曲獸牙形。兩面鏤空線刻回首飛鳳,尾尖如錐。

龍形玉佩 西漢

長11、寬2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北京市丰台區四路通西漢墓出土。白玉質地,光潤勻凈。螭龍身體細長呈「~」形,角自然彎曲如勾,嘴微張,作回首張望狀。尾部向下捲曲,呈勾狀觸地。龍身無鱗,短陰刻線表示關節及毛髮,以簡潔的造型刻畫出螭龍之動態身軀。琢刻線條流暢銳利。

玉舞人 西漢

高5.2、寬2.6厘米

現藏於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北京市丰台區大葆台2號漢墓出土。白玉質,受土沁略呈黑色。扁平長方形。鏤雕線刻舞俑人像。舞人身著長袖拖地裙,右臂上揚長袖過頭,左臂觸腰,長袖飄逸身側,作翩翩起舞狀。上、下端各有一小孔,可穿繫結綴為佩飾。

玉璜 西漢

長10.3、寬3.1厘米

現藏於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北京市丰台區大葆台1號漢墓出土。青玉質,灰色中略帶褐色沁斑。扁平弧形,形若圓環的三分之一,陰刻回紋。左邊和中央各有一孔,一孔單面鑽,另孔兩面鑽,可供系佩。

玉帶鉤 西漢

長4.6、高3厘米

現藏於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市石景山區老山漢墓出土。白玉質,細膩光潤。鉤首短小,長方形鉤背上圓雕一獸首,以單陰刻線示眉眼和獸毛。背部有一橢圓形紐。帶鉤琢刻精巧,稜線鋒利,拋光極好。尚有戰國玉雕遺風。

螭紋玉飾 西漢

長4、寬2.3厘米

現藏於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北京市丰台區大葆台1號漢墓出土。白玉質,色澤溫潤,微閃黃色。隨玉料圓雕一螭虎,呈爬行狀,器平底。雕工精巧生動。

玉環 西漢

直徑9厘米

現藏於北京市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北京市丰台區大葆台2號漢墓出土。青玉質,色青綠,局部有褐色浸斑。環扁圓,至邊沿處略薄,環面光素,打磨平滑光潤。

鴿形玉飾 西漢

長1.2、高1厘米

現藏於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北京市丰台區大葆台2號漢墓出土。1對。白玉質,色澤溫潤。扁平圓雕作鴿形,小巧寫真,胸部有一圓孔,可知為垂飾。


推薦閱讀:

王侯將相,為什麼如此痴迷玉器
高古玉器之美
淺論高古玉器的辨偽
必看連載(七)︱上海震旦博物館「漢代高古玉「賞析!
潤澤以溫—南京博物院館藏高古玉器

TAG:中國 | 北京 | 地區 | 玉器 | 高古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