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黃念祖居士 無量壽經講座38/69(積功累德第八)

38(積功累德第八)【斯願若克果 大千應感動 虛空諸天神 當雨珍妙華】他的願如果能感恩成就的話,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聖眾都應該感受到感動。我這個願,如果是能成就的話,我這個願是摯誠所發願,為眾生成佛的願,那麼就要現出一些瑞相來,天象來。天神啊,天神諸天,天雨花。"當雨珍妙華","雨"當動詞用,聊齋有個回目"雨錢"嘛,雨錢就是天上"下錢"。"雨"就動詞當天上下來講,當雨就是雨花天花是紛紛下降。這是法藏當時說完這個願,表示他的心意。如果能感應克果的話,諸天就會降雨花作為印證。【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佛這時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大地震動,六種震動,這六種有三個【疑為口誤,似乎應該為:兩種】解釋,一是指的六時,書上指的時間,現在不是我們這個意思了,現在的意思是這個時候震動,在法藏比丘發願時震動呀,這不是指的六時。再者呢,指的是六方,東南西北有邊有中,這就稱為六方,六處都震,這震那震,不是一個地方震,所以這稱為六種震動,那麼這個合適,不是某一個地方震,普遍震。震動有六種動相:動、起、涌、震、吼、覺。"動"是"動搖動晃",我就上次看見唐山地震北京也受影響,晃蕩晃蕩牆上的磚頭都鬆了,再晃就要塌了搖動,"起"是"升起來","地"會"鼓起來"。"涌"就是有高有低"震動",有處高,有處低。"震"是"有聲",很多人聽見唐山地震發出很大的聲音,震就是有聲音,"吼"發出巨大的"聲音","覺"就是使大家都知道"知道感覺",使大家覺悟,無常震動。這六種震動就包括這兩種,各方各種動相。天雨妙華,這個自然音樂空中贊言:自然空中就有音樂讚歎,就說決定必成無上正覺。這就是說印證法藏必定要成佛,當時就受感動,當時就現出瑞相。所以這個大願之王,這個願實在太廣大,處處表現無上的大智慧、大慈悲,形成這樣大願,這是大菩提心,所以決定成佛。積功累德第八阿難: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嗔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諦門,植眾德本。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莊嚴眾行,軌範具足。觀法如化,三昧常寂。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凈無染。所有國城、聚落、眷屬、珍寶,都無所著。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王、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如是功德說不能盡。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栴(zhān)檀、優缽羅華。其香普熏無量世界。隨所生處,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由是因緣,能令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有了願,不是說願文擺在那兒,每天都把這個念一遍。有的說我念蓮池大師的願文,都好啊。跟念佛經一樣,精進,但是你根據這個願,你要有行動才稱為你的願,願要起行,才能說是願,一定要起行。有形無願,是盲目的行動,有願無行,是虛浮狂願,狂想,狂想曲。一定要有行動。這就是"積功累德"。【阿難: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阿難",釋迦牟尼佛叫阿難,這部經前面全是阿難當機,處處對阿難,後頭是彌勒菩薩和阿難共同當機的。很多人說,彌勒來了,要談法相,當然要談法相,但是彌勒來了必定要大談凈土。【彌勒十任經也是為了凈土中】彌勒當機,佛把經囑咐給彌勒了,讓彌勒護持弘揚。彌勒來之後,還是這個經。前半部是阿難當機,處處叫阿難,佛叫阿難說:"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發了這樣弘大的誓願以後,"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發了大願就安住於真實智慧。你看《往生論》三種莊嚴,"一法句,清凈句,真實智慧,無畏法身"所以種種莊嚴融為一個真實智慧,無為法身。融在智慧裡頭,而當年法藏比丘莊嚴凈土時,就是從住真實智慧開始的。住了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是總的,總的先介紹。發了弘願,"弘"就是廣大,廣普之緣,就是"弘",很廣,很普遍,平等沒有分別,這叫"弘"。自治其心,即自己克制自己的心,克己之心,孔子講"克己復禮"克制自己的心,就得自製,一定要這麼做,自己的心必定要這麼做,不被別人雜念干擾,雜念干擾要排除,不要管別的,要有誓願,"願"是求滿足的東西。也得住真實慧。"真實慧"跟前頭第二品"德尊普品",來的入會的諸大菩薩,都是要"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開"是"打開","化"是"化現";"顯"是"顯現","示"是"開示,示出",開示什麼?真實之際啊。這個《大教緣起》:佛告訴阿難"一切諸佛所以出興於世"。是什麼呢?就是要"欲拯群萌"。就是要拯救一切的群萌,《易經》說的萌就是代表眾生,同盟眾生,這一切"惠以真實之利"。要給他們真實之利。這就是兩個真實,菩薩都給眾人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佛為什麼出現??】各個佛都是如此,就是給眾生惠以真實之利。阿彌陀佛莊嚴凈土,救度眾生,他是住真實之慧。這部書三個真實。三句話,說的三個方面,一個是真實之際,一個是真實之利,一個是真實之智慧。三句不同,但是有共同的,那就是"真實"。真實是一件事,"真"是真如,"實"是實相,真如實相。《觀佛三昧經》說:"佛地果得真如實相第一義空。"到了佛的地位,佛的果上的德是什麼,就是真如實相,和第一義空。空不是好事,佛說"諸法空,未除諸有故",如果大家執有,什麼都是有的,有地位、金錢,一切都有的看的太執,妻兒子女等種種各式各樣種種的有,有方丈,有法師,有高的,有低的,都是有。佛說:"諸法空,未除諸有",指"有"的概念要"諸法空",未除諸一空,諸在空上了,諸佛不能【多】。所以說"寧肯有見如須彌山,不可空見如芥子許"。如果有見像須彌山那麼大不要緊,寧可這樣,不可成空芥,不可以成為空像芥子那麼一點,芥菜子最小的東西,比綠豆芝麻還小,不可空見像芥子那麼一點,那麼一點就沒辦法治。從佛教講是第一義空,勝義一空,這個空是空有不二的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空就是色,不是跟色對立的空,對立的空是頑空邊見,有空有色是邊見。這裡沒有分別,即空即有,即有即空。現在大科學家加以證實了。搞了一個電子加速器,互相碰撞,多少萬萬伏電,給電子加速,再加速,電子趕上光速了,這個情況下,人類以前沒有的情況出現了,有時有的東西忽然就有了,沒有的東西忽然間又沒有了,這就是佛法的偉大,他們都佩服,一般的科學家不行,將來佛教好辦,一定會興的,到了如今的科學,佛法好講。【以前怎麼講是空,美國以前來的人說他是要壞的,這個很多人講淺了,將來總是要壞的時空當然是空,現在就空】當體即空,當相即空,空就是有,有就是空。例如一個小孩,穿牆,道士穿牆,很多人會表演這個,一穿就過去了。牆本身是空,你為什麼過不去,因為有妄想。愛因斯坦就說明白了。"物質是人類的錯覺。"為什麼說將來佛法好講,大法師去講,有愛因斯坦這句"物質是人類的錯覺"就好講。為什麼有,這是一種錯覺。我也是有,錯覺還沒消除,理論上我認識,在修持上還沒正道,但是我很堅信,錯覺就是錯誤的沒有完全把它較正過來。錯覺就是虛妄的,怎麼不可以,沒什麼奇怪的。趙會長的名片撕的粉碎又嚼了,到手裡一撮又出來了,本來就是錯覺,嚼也是錯覺,再一出來是錯覺,錯覺有什麼可奇怪的。佛教的果德是真如實相,第一義空。那麼我們能夠窮極真如實相的源底,真如實相,初觸光明門頭剛看到一點,禪宗破出關、破三關很多的解釋講的太淺了,太容易了,不值一提。比較正確的說法主要是破初關,要見到法身,或者見到法身邊緣,破重關,要安定於法身。破三關連法身都要拋掉,超過法身,法身向上。窮極真如實相的源底,是真實之際,不是剛剛到法身邊就見一見法身了,剛剛接觸,"真如之際"是這個意思。"真實之利",一切含靈都因此度脫,百年後表明還靠六字洪名,所以能給眾生"真實之利"。"慧"是什麼,《大乘義章》說:"真心體明",,這個不大討論,智慧怎麼說,我把這個定義拿出去不一定能懂,真心本體得明白了,"自性無暗""自性"沒有什麼地方被愚痴,如油膩的東西,把鏡子擋住了,有了暗,不能照東西了。自性沒有暗了,這叫"慧"。所以明自本心,見自本性,這叫作"慧",不是你聰明又了解,都是在聰明了解之間,還要猛一回頭,是突變,不是漸變,突變恍然大悟者,就有點意思了,不是一點一點,但正當悟時總是恍然一下。把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之利,真實之慧",作了一個說明。"真實"兩個字在《大乘義章》里說"法絕情妄為真實"。"法"指的是一切,有形的,無形的,種種都叫作法。不是指佛法叫作法,或者法律叫作法。在佛教法定義是最普遍了,什麼都是法。法要是離開了情,離開了妄,我們都是情見,我們的見識是眾生之見,佛的大事因緣就是要告訴眾生,佛的知見。我們的修行是什麼,就是要把我們眾生知見轉為佛的知見,就這麼一件事。所以要捨出自己的一些見解,日新又新,去掉這些,破除這些東西。不是把自己的這些東西作為核心,慢慢豐富,慢慢美化,這是改革派,這些始終是假的,你得把自己的東西拋掉,無我嘛。真正要無我,就沒有那些見解,什麼我相,人相,我見,人見,不但要無相,而且無見,這都是情見,都是妄見。法沒有情見,沒有虛妄,叫做真實。所以"真實之際、真實之利、真實之慧",都是這個意思。離開妄的本心,也就是自性清凈心,也叫作真如,也叫作佛性,也叫作法身,也叫如來藏,也叫法界,也叫法性,都是這個意思。"真實慧"就是真如實相,自性,佛性,清凈心等等,所能夠表示顯現的本覺的本體的他的照用。所謂真如實相,就是自性,佛性,清凈心等等的本體的照用就是慧。有體就有用,體、相、用三件事,他有他的用啊。不是都修成木頭了,都成了木頭有什麼可貴,變成了植物世界。現在有人變成植物人,沒有腦筋會吃會喝,這是病態,這不是咱們的目的,不是讓大家成為植物人。照用是本體所產生的照用,不是第六識分別識所產生的那個妄用。第六意識在那兒分別,第七識在那執著,這兩個所產生的一種錯覺,一種妄想執著,那麼本來的智慧德相就顯現不出來了。再者三個真實,拿涅盤三德來說,真實之際就是法身德,真實之利,讓大家知道什麼是真實之利,解脫,不為煩惱所束縛,不為三界所拘留,是解脫德。真實之慧,是般若德,所以這三個真實,也就和∴字三點,不是縱也不是橫,也是三也是∴,都是點。∴字三點,經中指法身三德,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在咱們這裡呢,是真實之際,真實之慧,真實之利,所以在法藏比丘發願之後,積功累德,一上來的一句話就是"真如實慧",畫龍點睛。一切種種的極樂世界的成就,是真實慧所成就的,也是真實慧所流露的。"勇猛精進",沒有間斷,沒有雜亂。"一向專志",就是心志專一,心是專一的,固定的沒有轉移。有人的心就不固定,出家了還俗,還俗了又出家,這心就不專一。固定專一,沒有悔改,一往直前,一向專志"妙土",精美絕倫,精美就是一切不能和他相比,美的不可思議,不能想像那麼好,稱為"妙土"。"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一向專志勇猛精進,莊嚴妙土,什麼叫"莊嚴",很尊重,很恭敬,很正確的,以等等的美,等等的善來做裝飾。法藏比丘,法藏大士,有種種的妙德,這個妙德能莊嚴能做這個莊嚴的事。所莊嚴妙土是拿法藏的這個萬德來莊嚴妙土,這是"莊嚴妙土"。所以這幾句話就解釋了"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把這幾句連起來,從住真實慧到莊嚴妙土,是極樂凈土的大的根本,華嚴是普賢行的綱要,宗旨。"妙土"是真實慧所成呀!這個地方可以引證,在後頭,十方世界人都到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說法,極樂世界的人這種交流頻繁極了,極樂世界的人遍及十方去聽法,十方世界的菩薩也到極樂世界講堂聽阿彌陀佛說法。咱們凈宗有阿彌陀所說的法,對來會說的法,《無量壽經》是凈土第一經,這是別的經沒有的,很重視。將來世界什麼都沒有了,還留下凈土經。釋迦牟尼佛說的,信不信由你們。阿彌陀對十方來的菩薩怎麼說呢?因為大家都要跟阿彌陀佛一樣成就度眾生。阿彌陀就說"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凈佛土,必成如是剎。"跟同等意思的類似的還有兩三句,一個就夠了。表示一切法性都能通達,一切皆法,一切法之中都是空無我。無我為空,通達之後,專心致志,就求清凈的佛國土,必定成就。這個是以空無我為條件,來求得佛剎之土。夏老師有個偈子,我在天津大學得了重病,一想到這個偈子我的病就好了,當年我預備辭世了,偈子是八句,我記住四句,寫完後,自己病就輕了,病就好了。"了知諸法空,是盡一切有。"【了知諸法空,始信一切有】了知諸法都是空有,我才相信,極樂世界等等才有"西方有凈土,有佛無量壽。"這是了知法空之後的事,你得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這時求佛剎,你才圓滿吧,一切空無我,通達了真如實相。一切空無我,仍求凈土這是真實慧。這個空和有,又明白了本體,又從本體起照用,這是真實慧。所以說無我還求凈土是真實惠。有的這個禪定所以有的人坐禪,坐禪的跟石頭連在一塊兒了,眼睛會動,其他什麼也不能動。說話也不會說了,現在還有,我有時還看見。小孩拿石頭摔他也不動彈,肉和石頭木頭長在一塊了,他這是頑空。從體用,志求凈佛土,安住一切空者,這才是真實莊嚴國土。志求佛國土,可是安住一切空。"無生可度,可是又終日度生。""莊嚴佛國",佛國是離相,雖然有種種妙相,當相離相,無所染著。永明大師的話:"建立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建立一個道場,是水中之月,作的佛事,是夢中佛事,夢並沒醒,我們真實的目的是為了醒夢。作夢中佛事,是為了幫助你醒夢,這不是最後的目的,所以這樣遠離二邊,不落空邊,不落有邊,不落真邊,不落假邊,契入中道。這樣圓修圓證,所以彈指圓成,這就成功了。所以說此即彌陀大願之本,因為明白了真實之體,才能產生真體的照用,真實之慧,安住於真實之惠,才能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例如珠寶放光,光照亮珠寶的本體,光讓人看見。所以極樂世界的水、鳥、樹林、一色一香,一草一木,無一不是圓明具德,沒有一件不是佛,都是佛身,都是佛心,都是真實之際。一一都是彌陀的心,一一都是我們在坐的每一位你自己的妙明真心。就能把這一切...諸位每一位都是彌陀,我的話沒有杜撰,一切都成佛。大家都成佛了。佛佛平等,這話錯了嗎?要是錯了一切皆成佛就不存在了,本體就是如此,大家在錯覺之中,妄想之中,不能顯現,不敢承認。這樣看,你的錯覺,錯的程度了。什麼都不一樣,錯的太深了,拍桌子跑了。正因為這樣,所以發願念佛,就是珠子放光,還照珠體,廣施真實之利。不是說,拜個神,拜個佛,你去念他,你給他上供,他就保佑你。就像現在走後門似的,那還了得,把佛庸俗到這個程度。要這樣的話,佛教釋迦牟佛十方諸佛就成全世界走後門的總後台了,不是這個道理,都是方便救度一切的一切眾生。以上三個是"入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以積功累德,是從真實慧出發的。第一句就是這個,開宗明義第一句,這部經真好,這個會集本太殊勝了。這幾句話是從宋義理綜選出來的,我們比古人幸運,古人沒有機緣。善導大師參考古意,沒有整合到一起這麼順。【所修佛國,開廓廣大】"所修佛國,開廓廣大",開"就是開放、張開;"廓"是開廣空虛;"開廓"就是空闊。廣大就是很容易懂《往生論》說:"極樂世界,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就是解釋開闊廣大,虛空不可壞,誰把虛空砸了,也不可被火燒,也不會被水淹,究竟如虛空,廣大沒有邊際的,"開廓廣大"。【超勝獨妙】"超勝獨妙",根據《法華游意》說"妙"是精微深遠之稱,非常之精妙,非常之微妙,又深又遠這種的形容詞。《大日經疏》說:"妙名更無此,更無過上義。"沒有能比的了,所以無比無上就稱為"妙",精微深遠之意。日本《會疏》說:"超勝獨妙"不僅僅是廣大,其中莊嚴之事之象,佛身、國土、依報、正報,都是第一無比。超諸佛剎,是最為精美,比別的佛剎都好。最為精,所以故作"超勝"。阿彌陀發願也這麼說,願我成就的佛國最為精美,這個土最不可思議,尤其是凡聖同居土,最不可思議。十方世界所沒有的。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特殊的凡聖同居土。你去的是凡夫,凡夫就是阿鞞跋致,十方世界所沒有的,獨特在此,就不退,阿鞞跋致要很高的地位才不退,你去的是凡夫,阿鞞跋致就是凡夫,阿鞞跋致就是凡夫,就不退了。有人就因為太殊勝不信啊,有人說是廉價的入門票,不過這樣說的人後來研究佛教了,覺得要補課。所以說是獨妙。"超勝獨妙",極樂世界"獨妙"舉了七件事。疏曰:一,"謂法報應化,所出本國故。"都是極樂世界本身所出。本國指極樂,極樂乃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三身果報之土。故超諸應化佛之化土。二,"佛身光壽超過諸佛故"。因彌陀為佛中極尊,光中之王,壽命無量,超過諸佛。三,"名號利益,獨出難思故。"名號利益,十方諸佛稱讚。大家都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名號很少有人知道,所以比如有人介紹,這是如來佛說的,如來佛是佛的通號,到底如來佛是誰呀,所以大家認為很當然,一說是釋迦牟尼佛,大家都懂了。這是很錯誤的說法,我們不能再這麼說了。例如,介紹人時,這位是"專家""教授",這位是"教授""學者"到底是張教授,李教授不知道。"通號"什麼問題沒說明,釋迦牟尼名號咱也不知道了,問題在這兒,鬧了笑話,你一介紹,這是"阿彌陀佛",他張嘴"阿彌陀佛"就來了,不偶然,彌陀大願這就顯出來了,中國不知道阿彌陀佛的很少,信不信,摔一跤,阿彌陀佛,送點吃的阿彌陀佛。害怕也阿彌陀佛,張嘴就是。人人都知,就這樣,有這樣的功德難思啊,念一遍都結緣,將來都得解脫。四,"令五乘齊入報土故"。五乘有六種五乘,這裡我們稍微的改一改,都放一塊兒了。開合的不同,其實都一樣,一是人,二是天,三是聲聞緣覺和在一起,四是菩薩,五是如來,這是一種。還有的是沒有如來的,一人二天,三聲聞,四緣覺,五菩薩,六種安排。這幾種說法,是一種習慣,明白就行了。五乘齊入報土,這裡人、天、聲聞、緣覺、地前菩薩都可以報入土。報土故無分的,大家都可以入。報土本來是無份的,為什麼,因為凡聖同居土跟實報莊嚴土都是圓融無礙的。生到凡聖同居土,也就是橫生到實報莊嚴土。頂多時間的問題,晚一點就到了,總是可以到的。五,"二乘、根缺、女人類,頓轉一乘故。"沒有男根,女根叫根缺。二乘是聲聞緣覺,女人,真要發心往生的話都變成三十二種大丈夫相,頓轉一乘故,一登彼土,永不退轉。六,"往生正因,易修易獲故。"廣修正因,不是很難修,容易得到果,五逆十惡,如是真修同樣得到佛果。七,"生後得果,太頓太高。"往生以後得到的果,太頓太高了。這就是有人不能相信原因之一。五逆十惡臨終往生,就是不退,太頓了,多塊啊。帶惑帶罪業的凡夫,只要橫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就是阿鞞跋致,就獲一生補處菩薩。就是慢慢等時間,惑斷了,提高,太高啊!一生得到這個果,太頓太高太快太快。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密宗的即身成佛。這是活佛,我的上師,我問他密宗即身成佛和往生凈土是不是即身成佛?這位上師大家都公認的在西藏理論實修,兩方面共同重視,共修這是西藏第一位。【是阿那法師推薦的】上師反問一句,你問的哪個凈土?我回答是阿彌陀佛西方凈土。上師說那是,那是,就是即生成就。好些人就是不安心凈土,總是想其它,不安心,所以說難信之法。你要是碰到一個冒牌老師,就像買葯買到假藥吃下去要命的,這個就是稱讚極了的殊勝,所以引用善導大師說"四十八願莊嚴起,極樂世界是四十八願莊嚴而起的,超諸佛國,超過許多許多佛國,最為精。所以解釋說"超勝獨妙",獨妙最妙了。【建立常然,無衰無變】"建立常然,無衰無變",剛剛起來,初興起是"建",最後成立叫"立"。我們建立什麼,包括兩方面,從剛開始至完成。"常"是常恆,"然"就是這樣。"建立常然",就是始終就這樣。"衰"就是衰退、衰弱。沒有消退消弱,也沒有改變。極樂世界建成之後,永遠不會衰退,變壞。現在咱們的世界很危險,我們在毀我們這個地球,臭氧空洞要補上,缺水,大海也污染,什麼也污染,空氣也污染。咱們的城市也污染,超過國際標準多少倍了,都是代表衰和變。地球水土流失,沙漠越來越多。但是極樂世界無衰無變。日本望西市蓋了一個樓,樓朝著西,以望西為號。日本望西解釋這個常,"常"有三種:一種本性常,【凝然常】二種不斷常,三種相繼常。本性常那就是法身,本來就常;不斷常是報身,因為報身是從法身所流現,所以就常了沒有間斷了,也就常了;第三個相繼常,指應身,應身於十方世界,化無窮盡,剛剛過去又現出來了,前後相續出現,這是應化身。望西認為極樂世界是法性常凝然常,所以無衰變。望西設問曰:"不是法藏比丘修因感得的果嗎?既然是修因感得的果,就應有開始,開始就應有終,怎麼又凝然常,法性常呢?"自己設問自己答,他解答的很有意思。他說,人都有本覺理體,人人所有,應說有始覺,始覺之後,達到究竟覺。三覺圓滿就是佛,總之始覺,究竟覺都還是本覺。《釋大衍論》云:"若得始覺,還同本覺。"如果得到這個始覺之後,不是另外的,只是恢復你的本來。今天講無所得,總想得點什麼,那就是心外求法。其實恢復你本來,毫無牽繞,無所得才是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很多人都是想得點什麼,得禪定、得神通、得智慧,「拋盡凡情別無聖焉」把凡情都丟掉,自己的聖就全出來了。另外沒有聖去掉凡情就是了。談到能證的時候,【能證的人是什麼時候,有個開始法藏比丘證開始】證道也是如此。之所以證實,當達到他所證的這個境界的時候,始覺和本覺不是兩個。本有常住,也說這個問題,有時候眾生是無始有終,佛是有始無終。成佛是始,但是他沒終,成佛時是還同本覺,本覺就是本有常住,就沒有終。說的很有意思。再說有證的時候好像有了開始,但到家的時候就是到了所證的時候,一切言語就無法表達了,只是本有了。本有就是常住,所以凝然常,極樂世界就是常住。根據《密嚴經》說極樂世界是不壞的。經文又說"依密嚴住"。密嚴是極樂莊嚴國,密嚴是大日如來的國土。日本很尊敬大日如來,因為是日本,覺得很尊重,經文又說:"極樂莊嚴國,世尊無量壽。"這就是說:彌陀就是大日如來,密嚴國土就是極樂世界。底下又說:密嚴經疏云:"如無為者,嚴密土者,即是諸佛他受國土"。顯然這個土讓別人能受用,所以佛的報身是兩種身,一種是自受用身,一種是他受用身。佛的自受用身,菩薩也看不見,就是報身,法身無形象不可見。但是有他受用身,讓菩薩受用身。土也一樣,有自受用土,他受用土,密嚴國土是諸佛的他受用土,大日如來所攝的他受用土,所以於法性土,以慈悲的願力而建立。這個凈土跟法性土,跟常寂光一樣的,常寂光土了,一樣的離開無常之國,沒有無常的過失。不是普通無常,總有一天要換。所以許多天災許多國土,這個三災、是我們說的大爆炸,一個大連鎖反應的核爆炸,全宇宙全太陽系全銀河系的爆炸,就是三災三劫,風災,風災就是壓力波,火災就是熱波,都燒空,燒壞了。世界上不是空說,是確實有這個事實。所以沒有這樣的無常。密嚴國土是如來清凈藏心而所現。這是極樂國土。我們這個地球肯定是要壞的,是微土,極樂國土密嚴國土是如來清凈藏心所顯現,本不是物質,不是微塵所成。這個微塵,不是我們想像的一個小土粒,只是極小極小的東西。比電子還小的多,現在科學家發現的微中子,這個微中子體積不好說,在空間所佔的區域,等於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它在在空間所佔的區域等於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的一份,你說它多小,它可以透過十億公里的鋼板。因為它太小了,什麼東西都是有空隙的。鋼板咱們過不去了,對於微中子就通行無阻,到十億公里都能透過,它瀰漫在太空之中,這個東西到處都有,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後出現大量微中子,微中子慢慢匯聚,匯聚匯聚之合,世界即是微塵,微塵聚為世界。這些是佛學裡的話,現在科學都證實了,所以我們大家應當很感恩。我們遇到這樣一個本師,很幸運。所以密嚴極樂都不是微中子這類東西聚集形成的,而是清凈妙心的顯現。因此"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所以不怕災。到了大爆炸的時候,一直到無色界都要壞,風災就是壓力波。【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嗔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嗔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無量劫是長久,"積"是累積,"植"是種植,種植一點一滴種種的德行,"不起貪嗔痴欲諸想",在自己心中,貪嗔痴欲,色慾、情慾、食慾......內心不起了,對於外塵"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也不貪著。"但樂憶念",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前兩句,也沒有貪嗔痴欲,也沒有著色聲香味觸等等,就是萬緣放下。"但樂憶念",是一念單提,一切都放下了,一心念佛,心中只有念佛,很精進。《華嚴經》十地菩薩,每一地菩薩都不離開念佛。《大教緣起品》里"去來現在佛佛相念"。佛跟佛都是相念。 咱們這個經開始,阿難看機佛放光,雖然現在佛佛相念,《觀佛三昧經》中說"爾時會中即有十方諸大菩薩,其數無量"。(在學習中遇到不確定處,請以錄音原話為準。)原稿的提供者:天津居士、應化居士參加初次修訂校對的蓮友網名(按開頭字母循序):安住、bzheng2005、比煙花寂寞、dong、尕丫兒、H2O、弘明、境隨心轉 、南無阿彌陀佛、清寧、隨緣、天下無賊、Wendy、雪野、鷹、易者、只愛白玫瑰
推薦閱讀:

永嘉禪高級班講座 <永嘉證道歌>直講
探索門命學2017年12月十干論命內部講座筆記之十楊璞整理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講座》18集
河洛納甲法講座
卜筮講座 二

TAG: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