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第89講A--1994年6月17日

這以下是全部的《法華經》的流通分,從〈法師品第十〉那以下的五品是跡門的流通分;〈法師品第十〉、〈見寶塔品第十一〉、〈提婆達多品第十二〉、〈勸持品第十三〉、〈安樂行品第十四〉,這五品是跡門的流通初。從第十五品〈從地湧出品〉、〈如來壽量品〉、〈分別功德品〉、〈隨喜功德品〉、〈法師功德品〉、〈常不輕菩薩品〉,這一共是六品,是本門的敘、正、流通圓滿了。這以下就是流通跡門本門的全部的《法華經》的流通分。

「如來神力品」,解釋這一品的題目。「如來」,在前面〈如來壽量品〉已經解釋過了。「神力品」,「神」這個字,就是不可思議的意思、妙用難測謂之神,就是佛發出來度化眾生的這種神通的作用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叫作神。「力」就是他的能力,發出來這種神通有什麼力量呢?究竟做了什麼事情呢?就叫做「力」。現在這裡是釋迦牟尼佛的大慈悲,為了咐囑這深妙的《法華經》流通在世間普度眾生,現出來十種神力,所以叫作「如來神力品」,是這樣意思。

這一科是…看上面的科文。流通跡本兩門分三科,一是神力囑累、〈神力品〉、〈囑累品〉這兩品明付囑流通。〈藥王菩薩本事品〉以下有五品,〈藥王菩薩品第二十三〉、〈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陀羅尼品第二十六〉、〈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這以下的五品是約化他勸流通。第三科是最後一品〈普賢菩薩勸發品〉約自行勸流通,自己修行可以流通《法華經》。下邊從這一品開始一直到第二十八品,一共是分三科。第一科神力囑累這兩品佛是自己付囑流通,下邊從〈藥王菩薩品〉到〈普賢菩薩勸發品〉,約化他流通、約自己修行勸流通。這樣分這麼三科。第一科明付囑流通分二,第一科是〈神力品〉這一品明菩薩受命宏經,菩薩受佛的命令弘揚《法華經》、這一科;〈囑累品〉明如來摩頂付囑。明菩薩受命宏經分兩科,第一科長文、第二科偈頌。長文分三科,第一科菩薩受命。

甲三、流通跡本兩門(分三科)

乙一、明付囑流通(分二科)

丙一、明菩薩受命宏經(分二科)

丁一、長文(分三科)

戊一、菩薩受命

爾時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從地湧出者,皆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於佛滅後,世尊分身所在國土滅度之處,當廣說此經。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凈大法,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而供養之。

「爾時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就是從地湧出來的菩薩叫作「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從地湧出者,皆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顏」,瞻仰世尊的顏,「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於佛滅後」,佛滅度以後,「世尊分身所在國土滅度之處」,世尊的分身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分身佛所在的世界國土,「滅度之處」滅度的地方,這意思就是這些分身佛也都滅度了,那些地方。「當廣說此經」,這可見是很多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了,這些菩薩發願當廣說此《法華經》。「所以者何?」前面是說菩薩的發心,「世尊分身所在國土滅度之處,當廣說此經」,這是說處所,這以下「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凈大法,受持、讀誦」,這是說他的利益,他發願在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的世界、在分身佛滅度以後的世界當廣說此經,「所以者何?」為什麼要這樣子呢?「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凈大法」,我們不但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我們自己也願意得是真凈大法。「真凈」就是《法華經》裡面說所的第一義諦,不管是跡門或者是本門,佛的智慧所覺悟的諸法實相是真實不虛的、是清凈無垢的。「大法」應該說是語言文字的《法華經》了,「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凈大法」,就是這些菩薩雖然是他的境界很高了,但是還沒能夠圓滿無上菩提,所以他還願意「欲得是真凈大法」。「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而供養之」,他們願意受持《法華經》,讀誦《法華經》,這「讀誦」是讀誦文,受持應該說是義,有文也有義、有義也有文,還能夠解說書寫而供養之,還能這樣子。這是說這個菩薩受命宏經這一科。

戊二、佛現神力(分二科)

己一、約所對總標

爾時世尊,於文殊師利等無量百千萬億舊住娑婆世界菩薩摩訶薩,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眾前,現大神力,

第二科「佛現神力」,第三科「結要勸持」。佛現神力分兩科,第一科約所對總標。「爾時世尊,於文殊師利等無量百千萬億舊住娑婆世界菩薩摩訶薩」,這個時候釋迦世尊「於文殊師利等」,這文殊師利等若對從地湧出的菩薩來說,文殊師利菩薩是釋迦牟尼佛從本垂跡以後所教化的菩薩,應該是這樣說。「無量百千萬億舊住娑婆世界菩薩摩訶薩」,這應該是說佛本地所教化的菩薩,「舊住娑婆世界菩薩摩訶薩」,或者說文殊菩薩也是舊住,就是從地湧出的菩薩都是舊住的菩薩。「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眾前」,這就是包括了從他方世界來的菩薩,「一切眾前」,一切大眾之前,佛世尊、釋迦世尊在大眾之前「現大神力」,顯現出來廣大的神通力量。

這一科叫作「約所對總標」,約佛所面對的這麼多的法會大眾說出來要現大神力,就標示出來。究竟什麼神力這裡沒有說,這以下就說出來。

己二、約所表正現(分十科)

庚一、出舌相

庚二、毛孔放光

出廣長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於無量無數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釋迦牟尼佛及寶樹下諸佛現神力時,滿百千歲,然後還攝舌相。

第二科、約所表正現十神力。「出廣長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於無量無數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這底下第一個,十種神力第一個神力就是「出廣長舌」,佛把這個舌伸出來是廣長舌,這個舌究竟有幾長呢?「上至梵世」,這舌能到那麼遠的地方很廣大,像《阿彌陀經》說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那正是廣長舌了。經上說舌伸出來能至鼻、表示這個人三生沒有說過謊話了。在《阿含經》上說到佛是舌能伸出來至髮際,這可見佛若是小因緣就能伸到髮際、伸出來能到髮際;現在有大因緣「出廣長舌上至梵世」,這就表示佛所說的話都是真實的,都是誠實的,不是虛妄。這就表示佛前面說的開權顯實、後來說的開跡顯本,這一切的《妙法蓮華經》的妙法都是真實不虛的,都是這樣意思,這表示是可信的意思,不是虛妄的。這也表示出來佛法在聖人當然是容易相信,凡夫是不容易的,所以佛要用這樣的方便來勸眾生髮起信心,有這樣的意思的。

「一切毛孔放於無量無數色光」,這是第二種神力,(第一)出舌相、第二毛孔放光,一切周身的毛孔都放出來無量無數的顏色的光明,這光明周身都放光了,「皆悉遍照十方世界」普遍地照到十方世界去,這麼廣大的境界光明都普照了。這裡有兩個情形,一個是放光的地點,是周身毛孔普遍地放光,第二個特點、普照十方世界;所照的是很普遍,能放的光明之處也是很普遍,這樣的意思。這樣意思,在〈敘品〉的時候佛在入於三昧的時候放眉間光照於東方萬八千世界,那只是放眉間光不是周身都放光,所照的世界只是東方萬八千世界,這就和這裡不一樣了。前面那裡是表示佛弟子裡面在賢位的人,他能夠聽聞了佛說的開權顯實的法門,能進一步地得無生法忍了,到了大菩薩無生法忍的境界了。現在這裡「放於無量無數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這個境界是更高明了。這光明是譬喻什麼呢?就譬喻聖人大菩薩的無漏無分別智慧,所照的境界就是第一義諦了。前面說是得無生法忍,那是初一步的境界,而能得的智慧也是初一步。現在這裡「放於無量無數色光」表示正好像〈分別功德品〉所說,菩薩由初得無生法忍開始,一直到十住、十行、十迴向、到十地、等覺、一生得阿耨多羅有藐三菩提,所以那個智慧更圓滿了,智慧圓滿了所證悟的諸法實相也就更圓滿了,表示這個意思。所以「一切毛孔放於無量無數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這表示一種瑞相了,也是佛的一種神通。

「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這是分身諸佛,「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就是釋迦佛的分身諸佛,佛佛道同,亦復如是,所以也是這樣子,也是周身都放光遍照十方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及寶樹下諸佛現神力時滿百千歲然後還攝舌相」,這底下說時節,前面說放光、這底下說時節。「釋迦牟尼佛及寶樹下」的分身諸佛現神力的時候「滿百千歲」,經過這麼長的時間的,十千是一樣、百千就應該是十萬歲了。佛說《法華經》、說佛是從四十二歲開始講《法華經》,一直講到佛臨涅盤的時候、講了八年,就是這麼說吧;現在現神通的時候「滿百千歲」和前面六十小劫的意思應該是一樣的意思,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就是短時間裡面能有這麼長的時間,長劫入短劫、短劫也入長劫,這種無障礙的境界。「然後還攝舌相」,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佛才把這個舌相收回來,但是光還在放、沒有收回來,就是事情還沒做完。

庚三、謦咳

庚四、彈指

一時謦欬、俱共彈指,是二音聲,遍至十方諸佛世界,

這是第三個謦咳、第四個彈指。這個「謦欬」(謦念慶),謦欬就是咳嗽,輕微的咳嗽。這裡面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通暢之意、通暢之相。通暢之相是什麼意思呢?是表示佛說《法華經》這種真實…天台宗說純圓獨妙這種法門,佛是很久就想要為眾生說了,但是因緣不成熟還在心裏面蘊藏著,這種真實的法門還蘊藏在心裏面,沒能去為眾生演說心裏面有多少不是那麼通暢。現在為眾生圓滿地講說了,佛的本懷就通暢了,表示這個意思叫謦欬。第二個意思,這個謦欬是一個將要說話的時候先小小地咳嗽一聲,就是將要說話的一個相狀。這表示什麼呢?因為佛要將《妙法蓮華經》的這種甚深的法門付囑給大菩薩去流通普度眾生,將要說這件事,所以預先先謦欬一下,表示這兩個意思,所以叫作謦欬,這是第三。

第四是彈指,「俱共彈指」,釋迦牟尼佛和分身諸佛都彈指。「是二音聲遍至十方諸佛世界」,這彈指是什麼意思呢?智者大師解釋是隨喜的意思,就是歡喜贊成的意思。佛為眾生說法,這時候很多很多的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了,聽跡門說法開權顯實的時候很多的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了,佛彈指表示隨喜這件事。佛說了本門的開近顯遠的法門,又有無量無邊的眾生由無生法忍乃至到一生得無上菩提、增道損生了,佛也隨喜這件事。現在這麼多的從地湧出的大菩薩要弘揚《法華經》「欲得是真凈大法」,所以佛也隨喜這件事,乃至到未來世界的眾生,聽聞了《法華經》發歡喜心愿意修學,佛也隨喜這件事,所以「俱共彈指」,表示這樣意思。「是二音聲遍至十方諸佛世界」,這表示遍至十方諸佛世界都有釋迦牟尼佛和釋迦牟尼佛的分身諸佛所教化的眾生修學《法華經》成就的功德的意思。

庚五、地動

庚六、普見大會

地皆六種震動。其中眾生,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見此娑婆世界,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及見釋迦牟尼佛共多寶如來,在寶塔中、坐師子座;又見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既見是已,皆大歡喜,得未曾有。

這個境界也真是殊勝,這個時候大地六種震動。「其中眾生」就是十方諸佛世界的眾生了。不管是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都是因為佛的神力加持的緣故,十方世界天龍八部這些眾生、都能夠看見娑婆世界有「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眾寶樹下的師子座上的諸佛,及見釋迦牟尼佛共多寶如來在寶塔中坐師子座」都看見了,這是看見佛。這底下說「又看見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的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看見這個境界。「既見是已皆大歡喜得未曾有。」這裡有什麼意思呢?佛在〈方便品〉一開始的時候有五千的眾生退席了、不願意聽《法華經》,等到〈見寶塔品〉的時候三變土田的時候又把這些人遷移到他方世界去了,這些人是一回事、還有他方世界機緣不成熟的人,都沒能夠參加釋迦牟尼佛靈鷲山的法會、沒能夠參加。現在佛以神通力十方世界的眾生都能看見靈鷲山上這個法華法會,看見了這麼多的佛、看見了這麼多的菩薩,看見這麼多殊勝的境界,「皆大歡喜得未曾有」,這表示他們都是栽培了將來聽《法華經》得度的一個瑞相了,表示這個意思,「得未曾有」。

庚七、空中唱聲

實時諸天、於虛空中、高聲唱言:過此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世界,有國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釋迦牟尼,今為諸菩薩摩訶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汝等當深心隨喜,亦當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

這底下是第七空中唱聲、虛空里唱出聲音來。「實時諸天」虛空中的諸天「於虛空中高聲」高大的聲音「唱言」,不是一般的聲音,他是有韻調的、唱言。這是表示前面十方世界中很多的眾生,由佛的力量、佛的光明的力量,看見了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廣大的法會,但是看見了…一般的眾生看見是看見、還不是太明白,所以虛空中的諸天就給介紹一下、「高聲唱言」:「過此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世界」,有一個國土名字叫娑婆世界,「是中有佛」名號是「釋迦牟尼」佛,「今為諸菩薩摩訶薩說大乘經」名字叫「妙法蓮華」,這個大乘經是「教菩薩法」、是教導菩薩得無上菩提的法門,是「佛所護念」的。「佛所護念」這話的意思,佛不是輕易的就為人家講說《法華經》的,佛是要護、要保護它,在心裏面保護它、不隨意給人講的,有這個意思。「汝等當深心隨喜,亦當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的,諸天這樣介紹,和前面大地六種震動十方世界的眾生看見了這個法會的意思是合和的意思。而六種震動,前面在〈敘品〉的六種震動曾經解釋過,在這裡應該多一層意思、或者不是多,而是可以不同的言句去解釋。是什麼呢?就表示由佛的力量眾生的六根清凈了,這是通於賢位和聖位的,所以這樣意思。

庚八、遙歸命

彼諸眾生,聞虛空中聲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

這是第八段、遙歸命、遙遠地歸命於佛。「彼諸眾生」,彼十方世界裡面的天龍八部一切眾生,「聞虛空中聲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他們也說話了:「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這科文上說是歸命,「歸命」這句話怎麼講呢?這「命」就是教導的意思,就是佛有所教導叫命;「歸」就是歸順的意思,說白話就是我聽從你的教導,你教導我、我會聽你的話的,說白話就是聽話的意思。這上面怎麼知道叫作歸命?就是「南無」那兩個字,南無翻個歸命、也翻個敬禮、也翻個歸依,這樣意思。「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十方世界的眾生都這樣歸依了,都歸依釋迦牟尼佛成了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將來可以得度了。

庚九、遙供養

以種種華、香、瓔珞、旛蓋,及諸嚴身之具、珍寶妙物,皆共遙散娑婆世界。所散諸物,從十方來,譬如雲集,變成寶帳,遍覆此間諸佛之上。

「以種種華、香、瓔珞、旛蓋」,這是第九、遙供養,前面遙歸命、這遙供養。以種種的華、種種的香、種種的香華、還有種種的瓔珞、旛蓋、及諸嚴身之具、還有珍寶的妙物,「皆共遙散娑婆世界」向娑婆世界散過來。所散諸物從十方世界就飛來了,「譬如雲集」就像雲集會那樣子,散來以後就「變成寶帳」、變成一個寶的帳,「遍覆此間諸佛之上」來供養諸佛、來供養大會了。這表示將來這一切眾生能修行六波羅蜜無量無邊的功德,向於無上菩提了,或者這樣解釋吧!

庚十、十方通達如一佛土

於時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如一佛土。

這是第十科、十方通達如一佛土,像一個佛世界了。這個時候十方世界都沒有隔礙了,由佛的光明、由佛的神通力就是通達沒有障礙了。這個沒有障礙,用天眼通來說,若說阿羅漢的神通,大阿羅漢的天眼通能見三千大千世界的範圍,但是不能過。為什麼呢?因為世界之外有風,這個風就隔住障礙住了、這天眼過不去(若是佛的天眼那就不能障礙),這是有礙。現在由於佛的光明神通力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就像一個佛世界似的,到這個境界。這表示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了,證悟第一義諦的時候是沒有差別相了,彼此都是無差別相、即差別而無差別的境界了。

戊三、結要勸持(分四科)

己一、稱嘆付囑

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

「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這是第三科、結要勸持,《法華經》這麼多的文有這麼多的義,現在提出那個要點,勸我們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分四科,第一稱嘆付囑。「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上行就是從地湧出那四大菩薩之一。「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前面現出來十種神力,現在佛對上行菩薩等說了,諸佛的這種神力這麼樣的廣大是無量無邊的不可思議的。「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為囑累這些菩薩弘揚此《法華經》的緣故,「說此經的功德」,用這樣的神力來讚歎此《法華經》的功德「猶不能盡」,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還是說不完的,這個《法華經》的功德是太廣大了,真實是無量無邊了。

己二、結要付囑

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於此經宣示顯說。

「以要言之」,這是第二科,前面是稱讚,這是結要付囑,現在揀出來重要的部分來說一說。「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所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這一共是四句,「皆於此經宣示顯說」,這是結要付囑。

第一句是「如來一切所有之法」,佛他所覺悟的一切所有之法,就是一切法皆是佛法了;或者說是三乘佛法、這一乘的佛法、所有的覺悟一切眾生的法,若在佛的境界那麼都是妙法了,這一句話是總說。「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就是佛覺悟了以後他會有廣大的神力的境界,這是自在神力。這個「自在」是佛內心的作用,內心裏面有這種作用就是自在的意思,這種作用能發之於外的時候就叫作神力。這種不可思議的神力是大自在無障礙的境界,就是怎麼樣做就可以怎麼樣做成了,所以「如來一切自在神力」。不過在《攝大乘論》上說,佛的神通力是大自在、但是也有幾個地方不自在,就是眾生造了嚴重的罪要去得果報的時候佛不能障礙,佛不能障礙說你這個罪可以不受報,佛不能,這是第一個不自在。第二個,眾生他要造罪了佛也不能阻礙,佛也不能說你不要造,佛說這話還是無效、眾生還是要造罪,這也是不自在。除了這幾樣,佛是自在的,「如來一切自在神力」。這裡面,到後文上說的意思,也有表示涅盤的意思在內,就是佛是非滅唱滅、能夠有這種大自在的境界,非生現生、非滅唱滅,有這種力量,這就是從佛的圓滿報身現出來勝應身、劣應身來普度眾生的這種境界,這個境界就是非生現生、非滅現滅的事情了。所以如來一切自在神力,這就是覺悟了一切法以後、就是得了圓滿報身,得了圓滿報身以後能現出來勝應身、劣應身廣度眾生的這種神力、自在神力。

「如來一切所秘要之藏」,這就是佛所覺悟的,為什麼成佛了呢?原來就是覺悟了秘要之藏的意思。這秘要之藏怎麼講呢?這「秘」就是非器莫受、這個人不夠這個資格的時候就不能夠講給他聽的、就不能夠說給他聽的所以叫作秘;「要」是什麼呢?就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是一切法之最重要的了,一切法如是「要」。在這裡說就是《法華經》了,《法華經》非器莫受名之為秘、就是秘要,這個「要」是最深奧的,也可以這麼說。「秘要之藏」這個「藏」怎麼講呢?通常我們用這個藏或者說隱藏叫作藏、或者儲藏叫作藏、或者倉庫正好說是一個藏。智者大師在《法華玄義》上解釋這個字,「多所容受而無集聚」,這話說得就是那麼妙,就是「多所容受」它容受得很多很多、無有不容受在內的,那麼應該是集聚了,但是他說無集聚,還沒集聚,那叫作「藏」。我昨天把《摩訶止觀》讀了一下,這句話應該怎麼講?「多所容受而無集聚」怎麼講呢?智者大師在那不思議境,十種境界:一、觀不思議境上說,就是在第一義諦上看一法都不可得,不要說一切法,一法都不可得、無有少法可得。但是在世俗諦上來說,你這一念心是具足百界千如的,每一法都是具足一切法的,在世俗諦上就是這樣子。但是在第一義諦上看無有少法可得,這就是二諦之一了,所以從世俗諦上說是「多所容受」,在第一義諦上看無有少法可得所以是「多所容受而無集聚」名之為藏。這樣講…我以前很少這麼說(阿彌陀佛!)就是天台宗的學者就是一直地強調具足一切法,就把智者大師那句話、那句話就不說了,「而無集聚」那句話就不講了,一直地是這樣說。現在說「如來一切秘要之藏」,就是佛無量阿僧祇劫的修行所覺悟的秘要之藏,還是說第一義諦了。或者說這「秘要之藏」就是體,「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就是用,體、用。

「如來一切甚深之事」,如果五重玄義來說這句話就是宗了,一切甚深之事。甚深之事怎麼講呢?一切甚深之事,這甚深還是一切法如叫作甚深,這事就是因果,就是佛弟子他為了覺悟一切法如而去修因的時候,這就是甚深之事、這是甚深的因,圓滿了一切法如就是果了,就甚深的因果,叫作如來一切甚深之事。一切秘要之藏在佛來說那就是已經圓滿了的,在佛教徒修行來說就是甚深之事,這就是宗,自行因果叫作宗。

「皆於此經宣示顯說」,這樣說,「如來一切秘要之藏」或者說是法身德;「如來一切甚深之事」成功了就是般若德,就是成就了這個般若、契悟了秘要之藏、般若德;「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就是解脫德,把自己解脫了能解脫一切眾生,領導一切眾生證悟無上菩提,那是佛的大自在的神通力,也就是佛的應化身的作用,這樣意思。前面「如來一切所有之法」這一句其實在就是總說的,別說就是下邊的體宗用、或者是法身般若解脫,就這樣意思。這四句話「皆於此經宣示顯說」,一切的佛法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這幾句話,這幾句話皆於此《法華經》裡面宣示出來了,宣示出來而且很明顯地、很分明地說出來。這是結要付囑,用這樣的要義來付囑諸菩薩。

己三、勸獎付囑

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若經卷所住之處,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養。

「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這第三科勸獎付囑,就是勸我們、勸當時法會大眾要這樣去用功去,還要獎勵的,這看底下文。「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度以後,應一心受持《法華經》、讀誦《法華經》、解說、書寫《法華經》、「如說修行」從聞思修得無生法忍,已得無生法忍還要繼續地修行的。「所在國土」你所在的世界各地方,「若有受持」、若有「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的地方,若有「經卷所住」的地方、經卷所住之處,「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裡面、「若山谷曠野」之中,「是中皆應起塔供養」,都應該起塔來供養這部經。這就是有個獎的意思,就是特別尊重,像佛舍利起塔,現在《法華經》所在之處也有起塔,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的地方也要起塔,這就是一個獎的意思。

己四、釋付囑

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於此轉於法輪,諸佛於此而般涅盤。

底下「所以者何?」這是釋付囑,為什麼要起塔呢?解釋他的原因。「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於此轉於法輪,諸佛於此而般涅盤」,就是這樣原因要起塔。在《阿含經》上說,說是佛出現世間四處應該起塔、四個地方。一個是生處,監毗尼園、佛在那裡生,生處應該起塔。得道的地方,菩提伽耶這個地方,得道的地方應該起塔。轉法輪的地方應該起塔,入涅盤的地方也應該起塔。現在說《法華經》所在之處、受持讀誦解說書解《法華經》的地方、如說修行《法華經》的地方,經典所在之處不管在什麼地方要起塔;這為什麼要起塔呢?「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這《法華經》所在的地方、修行的地方,這就是一個修道的地點。這「道場」是人住在那個地方修行,那個地方就叫作道場,再明白一點說就是在那個地方修學戒定慧能令你得到聖道,能得聖道所以叫作道場,現在這句話也應該說是總說的。「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是受持讀誦《法華經》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一切佛都是修學《法華經》得無上菩提的,就是得了法身、也就是得道的地方。那麼父母生身的地點要起塔,那法身所成就的地方當然也是應該起塔,現在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成道的地方、得道的地方也就是得法身的地方,所以應該在這個地方起塔。「諸佛於此轉於法輪」,諸佛如來為度化一切眾生,就是願一切眾生受持讀誦一佛乘的法門而得無上菩提的,所以一切的法門都是從這裡開始的,所以「諸佛於此轉於法輪」,那麼當然這個地方應該起塔。「諸佛於此而般涅盤」,諸佛為應化身來到人間度化眾生說了《法華經》的時候,一切眾生種熟脫的因緣都圓滿了,佛就非滅唱滅了,所以這個地方也應該起塔,涅盤的地方也是在這裡,這個原因就是這樣子,所以應該特別地尊重恭敬讚歎的。

丁二、偈頌(分二科)

戊一、頌神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佛救世者,住於大神通,為悅眾生故,現無量神力,舌相至梵天,身放無數光,為求佛道者,現此希有事。諸佛謦欬聲,及彈指之聲,周聞十方國,地皆六種動。以佛滅度後,能持是經故,諸佛皆歡喜,現無量神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佛救世者、住於大神通,為悅眾生故、現無量神力」,這底下是偈頌。偈頌分兩科,第一科頌神力,前面說有十種神力,現在頌神力。諸佛是救護世間眾生的大悲心的人、有大悲心所以能救護一切世間的眾生,「住於大神通」佛能安住在大神通、大自在的境界。「為悅眾生故」為令眾生喜悅,不是逆耳之言、聽見了不高興那就不行了;聽見了歡喜,現在現種種的大神通使令眾生對於《法華經》能生信心,所以現無量無邊的神力。這是佛所以現神力的目的,「為悅眾生故」。「舌相至梵天」這底下說現什麼神力呢?「舌相至梵天、身放無數光,為求佛道者、現此稀有事」,為求無上菩提的人現出來稀有的事情。「諸佛謦欬聲」、及彈指的聲音,周聞十方世界、十方國、「地皆六種動」六種震動。「以佛滅度後、能持是經故,諸佛皆歡喜、現無量神力」,這前面才五個神通,這地方說出來五個,後邊那五個就沒提,就是略了。這裡又重說,因為佛滅度以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他能夠受持《法華經》的緣故,諸佛皆歡喜,所以現無量神力的。

戊二、頌結要勸持(分三科)

己一、頌稱嘆

囑累是經故,讚美受持者,於無量劫中,猶故不能盡。是人之功德,無邊無有窮,如十方虛空,不可得邊際。

「囑累是經故、讚美受持者,於無量劫中、猶故不能盡」,這底下午二、頌結要勸持。分三科,第一頌稱嘆。「囑累是經故」,佛以此經囑累這些菩薩去弘揚去的緣故,怎麼樣囑累法呢?就是讚美這受持《法華經》的人的功德大,這樣子就是囑累了。「於無量劫中、猶故不能盡」,說經的功德無量無邊不能盡,讚美受持經的人的功德也是「於無量劫中猶故不能盡」,還說不完的。「是人之功德、無邊無有窮」,長行上是說此經的功德猶不能盡,現在說人的功德無邊無有窮,「如十方虛空、不可得邊際」,當然人的功德無量就是因為法妙、所以人若修行這個法也就妙,人妙所以法妙、法妙所以人妙,是互相支撐的。

己二、頌結要即兼得釋付囑意(分四科)

庚一、頌一切法

能持是經者,則為已見我,亦見多寶佛,及諸分身者,又見我今日,教化諸菩薩。

「能持是經者、則為已見我,亦見多寶佛」,這底下庚一。第二科是頌結要即兼得釋付囑意,第三科頌勸獎。第二科頌結要兼釋分四科,第一科頌一切法。「能持是經者」能受持《法華經》的人,「則為已見我」就見到釋迦佛了、受持《法華經》的人就是已見釋迦佛了,亦見到多寶佛,及諸分身佛也看見了,「又見我今日教化諸菩薩」也看見了。前面是頌一切法,這上面說見到佛,見佛教化諸菩薩,這也表示佛是能教化眾生的、是能證悟秘密之藏的,還有所教化的眾生,這一切法也就是這一切法了。

庚二、頌自在神力

能持是經者,令我及分身,滅度多寶佛,一切皆歡喜。十方現在佛,並過去未來,亦見亦供養,亦令得歡喜。

「能持是經者、令我及分身、滅度多寶佛、一切皆歡喜」,這底下頌自在神力。說能受持《法華經》的人,他能使令釋迦佛及分身諸佛和滅度的多寶佛,一切都會歡喜的。「十方現在佛、並過去未來」的佛,「亦見亦供養、亦令得歡喜」,歡喜所以佛會現出神力來了。

庚三、頌秘要之藏

諸佛坐道場,所得秘要法,能持是經者,不久亦當得。

這是第三科頌秘要之藏那句。諸佛坐在菩提樹下、就是「坐道場」,他所覺悟的那個秘要之法,所以得無上菩提了,能持是《法華經》的人、「不久亦當得」也能覺悟這個秘要之藏、也當得無上菩提了。這是頌秘要之藏。

庚四、頌甚深之事

能持是經者,於諸法之義,名字及言辭,樂說無窮盡,如風於空中,一切無障礙。於如來滅後,知佛所說經,因緣及次第,隨義如實說,如日月光明,能除諸幽冥。斯人行世間,能滅眾生闇,教無量菩薩,畢竟住一乘。

「能持是經者、於諸法之義、名字及言辭、樂說無窮盡」,這底下頌甚深之事。「能持是經」的人、「於諸法之義」一切法所詮那個第一義諦。「名字及言辭」,「名字」就是詮顯第一義諦那個名字,第一義諦是沒有名字的,沒有名字就假立個名字,那麼佛就會說出來無量無邊的法門了;「及言辭」,言辭就是你去為人講說的時候你要有一種言辭、眾生能明了的一種言辭。「樂說無窮盡」,諸法之義、那個「義」就是義無礙辯、義無礙解,名字就是法無礙解,言辭就是辭無礙解,樂說無窮盡就是智無礙解,就是四無礙辯了。這智無礙解就是樂說,他有慈悲心能夠知道眾生的根性,通達無量無邊的佛法,所以能夠歡喜為眾生說法,無窮無盡的,這是四無礙辯。能持是經的人他會成就四無礙辯為眾生說法的,說法的情形什麼樣子呢?「如風於空中、一切無障礙」,像風在虛空里飄動是沒有障礙的,這個菩薩說法也是這樣子。這是頌甚深之事,甚深之事就是他由因而果有這麼好的成就。

「於如來滅後、知佛所說經,因緣及次第」,在佛滅度以後他能通達佛所說的無量無邊的法門的因緣,究竟什麼因緣說這部經呢?這部經有什麼內容呢?都能知道。及知道裡面的次第、前後的次第,為什麼那個義在前面、為什麼這樣的義在後邊。「隨義如實說」,他能夠隨佛經所說義去如實不錯誤地不顛倒地為眾生演說。「如日月光明、能除諸幽冥」,這底下讚歎他說法有實際的作用,如太陽月亮的光明能破除去黑暗、光明能破黑暗。「斯人行世間、能滅眾生闇」,這個受持《法華經》這個人他得了四無礙辯了,他在世間上活動他能滅除眾生心裏面的貪瞋痴的黑暗。「教無量菩薩、畢竟住一乘」,他能教導無量的眾生髮菩提心作菩薩、究竟無上菩提、安住在一佛乘裡面了。

己三、頌勸獎

是故有智者,聞此功德利,於我滅度後,應受持斯經,是人於佛道,決定無有疑。

是故有智慧的人…這是勸獎。有智慧的人聽聞了受持《法華經》有這麼大的功德利益,所以在佛滅度以後應該受持是經,這個人能受持是經的話,他對於無上菩提決定無有疑,他決定能得無上菩提的,是沒有疑問的,一定會成就了。這一段是菩薩受命宏經,這是這一科。


推薦閱讀:

妙法蓮華經講記 卷二
妙法蓮華經入疏卷第八
妙法蓮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妙法蓮華經》後秦·鳩摩羅什譯(下)
妙法蓮華經句解卷第八

TAG:妙法蓮華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