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溝內家拳溯源
陳家溝內家拳溯源
安徽中醫藥大學李濱
Chen Pu, Chen Wang Tin, Jiang fa Father and son:
Groin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ir influence onthe Canon boxing.
ABSTRACT
In recent history, there has been a strong disagreement as to the true founder of Tai-Jig Quean. The dispute stems from the fact that a recognized Tai-Jig master Yang Lu Chan studied Tai-Jig under Chen Chang Sin. According to the Chang family registry, Tai –Jig Quean was founded bushier family d7uring either the Ming or the Manchu dynasty. Many martial arts historians proving its validity, falsely accredited Chen Wang Ting for inventing Tai-Jig Quean, and denied the true founder Chang San Fend, his rightful recognition. In an attempt to settle the current dispute, this auricle will go back and retrace the Chang family registry and will prove that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there was no one in the Chang family who practices Tai-Jig. During the Manchu dynasty, Chen Wang Ting was found to be a martial artist. However no evidence was found indicating that he was also a Tai-Jig practitioner. At a later time, the Chang family hired a martial arts instructor of a different family origin. The instructor』 family name was Kiang. Several years later, Chen Chang Sin unknowingly asked Jingo far (Kiang instructor』s son) to be his Tai-Jig teacher, who happened to have studied Tai-Jig under Wang zone you who was one of Chang San Fens』 s students. It was with the help from this instructor that the Chang family developed its own style of Tai-Jig Quean, the Tai jig canon boxing.
摘要
清朝同治年間,楊露禪在北京開啟武當張三丰內家太極拳學派,歷經子孫三代,傳播了八十餘年。1919年,陳家溝的陳品三在教書塾館,想為他祖先武術揚名,憑幻想相繼撰著《太極拳圖畫講義》和《陳氏家乘》,捏詞說:祖先陳卜明初到陳家溝定居,利用農閑「教子孫以消化飲食之法,理根太極,故名太極拳。」又說:陳王廷遺詞長短句「悶來時造拳」。因此,三十年代,無知佞人唐豪,發現陳品三的捏詞,便興波助瀾地妄言太極拳是陳王廷創造的,淆亂了文化疑古風潮波及的太極拳史學研究之視聽。本文考證了陳卜從江蘇盱眙縣土城村遷徙河南溫縣陳溝村,是移居定基人物,不是拳技創始之人。直到清朝雍乾年間,才有山西姬龍峰的門人鄭某繼承的六合拳經外姓人傳入陳家溝。滿清初年,陳王廷所習扳跌是從山西訪友時學得;春秋刀是唐村舅父李春茂傳授;但未成功器勿名師門。陳王廷也曾報考武舉求取功名,因為名字犯忌考場失意,報怨考官變生禍端,遠走他鄉投奔玉岱山李際遇落草為寇。上山時與李際遇部將蔣氏相遇,試圖尾隨蔣氏帶領入寨,繞寨三周沒有追上。甲申風雨清兵入關滿清建立,李際遇降清而被朝廷借故殺戮;蔣氏匿名為仆隱入山西;陳王廷遁歸故里,向縣令自首,得了個鄉兵守備任職,值蔣氏奔回小劉村探母,被陳王廷察覺,挾入村溝,尊為宗族武術教師,教子孫習拳。蔣氏把原來在玉岱山教授的忠義拳改為砲捶傳授陳氏子侄。蔣氏子蔣發繼承家學,又巧遇王宗岳、甘鳳池,獲得密傳的張三丰太極拳技藝。陳家溝的陳長興乃蔣先生髮唯一之弟子。太極拳原本擇人而授,所以陳長興沒有輕易地在族間擇立繼承人,後來選擇傳授了忠實的楊露禪。由於應對王朝政治的廻避,陳氏族人不能把蔣氏父子秘密授拳的史實向外泄露。本文為端正民族文化意識,考證了上述太極拳的秘傳真像,澄清了陳王廷接識的蔣姓友人與陳長興的內家拳老師蔣發,不是同一人。文中批露了蔣發出生故事與從師王宗岳的經過,便利今後國內外學術的研究。
陳卜、陳王廷,是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村陳姓先祖。本來,他們不涉及關於蔣發活動年代及其對陳家溝內家拳的影響的研究課題,只是因為民國初年歸國留學生「打倒孔家店」從而開啟文化疑古之風以後,在三十年代,太極拳術源流論爭之時,陳姓先輩,如陳王廷,曾經被唐豪叵測發揮為太極拳創始的人物。為了澄清太極拳發展的歷史真像,因此有必要對陳卜、陳王廷和玉岱山李際遇部將蔣姓友人與陳長興的內家拳老師蔣發的活動年代,及其對陳家溝傳習砲捶和太極拳的影響問題,一併加以考證。現就本人觸及的文史資料進行分梳縷析,提供太極拳史學研究參考。
一、陳卜從蘇北土城村搬遷陳家溝
首先介紹現存關於陳卜的資料大致如下:
1、清·康熙十五年立陳卜墓碑,陳氏十世孫陳庚撰寫碑文曰:「只我祖諱卜,洪武初年,來自洪洞,定居於茲,迄今已十三世。」
2、清·乾嘉年間,陳家溝《三三拳譜·十大要序》:「拳之類不一,其端不知創自何人,唯槍法出於山西龍鳳姬先生。先生明末人也,精槍法,人呼為神。先生謂:『吾處亂世,執槍衛身則可;若處平世,兵刃消滅,倘遇不測,何以御之?於是變槍為拳,理會一本,形散萬殊,前後各有六勢。一本者何?心之靈也。萬殊者何?形之變也。六合者,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是謂六合。』習六合者亦有不同,傳之未嘗不同。學者各得其偏,是以愈傳愈謬耳。余從學鄭氏,得姬氏傳,雖未臻佳境,而稍得其詳。分為十則,以誨弟子,不敢雲能接姬氏薪傳也。」
目錄(略)
題記如下:總打之後,有雍正十一年三月河南府李失名,雍正十三年正月新安王自誠,乾隆十九年七月汝州王琛琳,乾隆四十四年十月汝州馬定振等字樣題記。
3、陳鑫自稱於清·光緒戊申(1908)至民國己未(1919)年撰著《太極拳圖畫講義》,其遺稿在1935年為河南省國術館以《增補陳氏太極拳圖說》定名出版(以下簡稱《圖說》)。其自序說:「明·洪武七年,始祖諱卜,耕讀之餘,而以陰陽開合運轉周身者教子孫以消化飲食之法,理根太極,故名太極拳。」
4、陳鑫老病之時,於民國十七年(1928)農曆九月初二日特意地撰寫短文《辨拳論》,爭辯拳術源流說:
「前明有父女從雲南至山西,住汾州府汾河小王莊,將拳棒傳予王氏,河南溫東劉村蔣姓得其傳,人稱僕夫,此事容或有之。至言陳氏拳法,得於蔣氏,非也。陳氏之拳,不知仿自何人?自陳氏遷溫帶下,就有太極拳。後攻此藝者代不乏人,如明之奏庭,清之敬柏、季□,好手不可勝數;後有趙堡邢西懷,張宗禹;又後有陳清平、牛發虎皆稱名手。陳必顯不摸原由,謂學於蔣氏,大為背謬。」(和有祿:《和式太極拳譜》271頁,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陳鑫見爭辯不起作用,於是又感憤地寫下了一篇短文插入文修堂《拳械譜》之中,短文說:
「我陳氏陳州府陳胡公之後,自敬仲奔齊。陳溝之陳,不知由陳州遷山西,由齊國遷山西。年代延遠,宗譜失傳。今之陳溝陳氏,相傳由山西洪洞縣遷河內,由河內縣遷溫東常陽古郡,即今陳溝是也。言由洪洞,亦未有據。以陳應雲說:『以與盱眙(按:盱眙xu yi,江蘇省縣名。)姓陳,同到過土城村,余不記屬何縣管。土城陳氏,尚能指我始祖陳卜所自出之墓,有碑記可憑。』要之,陳氏之拳,元朝已有大名。我始祖在明初即有大名,非蔣氏所教。至陳奏庭時,前明成手,不可勝數。陳奏庭以後,成手亦不可勝數。要之,陳奏庭明時人,蔣把拾乾隆年間人,何得妄為指說:陳氏之拳,傳於蔣氏。此言大為背謬。且蔣氏實不稱與陳奏庭當老夫子,人不同時,道統之深又不如陳奏庭,何得胡言亂語,啟人疑惑?嗣後決不可言陳氏拳法傳於蔣氏。吾所明辯,雖不能與陳氏爭光,亦不至敗先人宗幸。民國十七年九月二十二日,歲貢生縣丞,行年八十歲,陳鑫,字品三,號應五,別號安愚謹志。」
5、1935年,陳績甫采其師、族叔陳鑫《圖說》遺稿另一抄本,撰著《陳氏太極拳匯宗》(以下簡稱《匯宗》),自序說;「明·洪武七年,余始祖卜,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河南溫縣常楊村,茲因我族生嗣繁衍,遂以陳家溝易名。」《匯宗·太極拳論》說:「我陳氏始祖諱卜,在元時即為名手,及明初洪武鼎定,自山西平陽洪洞遷河南懷慶溫邑,即以拳藝傳之子孫。」
分析以上資料不難看出:
(1)陳鑫老病時感憤地撰寫短文,已否定明·洪武七年陳卜由山西遷溫,而正之以從蘇北盱眙土城村遷河內,再遷陳溝。
(2)陳溝秘傳六合拳,得于山西鄭氏。鄭氏,即潼關總兵鄭萬年,乃姬龍峰之門人。姬龍峰明末時人,發明六合拳(按:即形意拳,周侗、岳飛整理傳播,尊張三峰為祖師),於1640年清兵入關前定型。滿清開國,姬氏年邁,凡有至其所居山西蒲州尊村求藝者,均指示往南山鄭氏處窺習之。[1]
據此,陳溝之六合拳亦為清·雍乾年間由外姓人,如李失名、王自誠、王琛琳、馬定振一系所傳,而非陳卜所傳習,可為定論。陳卜幾經遷徙,已夠折騰。其人是否善拳術?或者其拳術理本太極,故名太極拳,實在是毫無根據的一則笑談。
二、陳王廷、蔣姓友人與陳溝砲捶
關於陳王廷與蔣姓友人的資料,可列舉如下:
1、《陳氏家譜》陳槐三篡註:陳王廷「又名奏庭,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在山東名手,掃蕩群匪千餘人。陳氏拳手刀槍創始之人也。天生豪傑,有戰大刀可考。」
2、陳槐三之堂弟陳品三陳鑫《圖說》附錄《陳氏家乘》說:「陳奏庭,名王廷,明庠生,清入武庠,精太極拳。往山西訪友,見兩童子板跌,旁有二老叟觀,公亦觀之。老者曰:『客欲板跌乎?』曰:『然。』老人命一童子與之板跌。童子遂摟公腰,亮起,用膝膝公氣海者三,將公放下。忽老幼皆不見。天亦晚,公悵然而歸。公與登封縣武舉李際遇善。登封因官逼民亂,以際遇為首。公止之,上山時,山上亂箭如雨,不能傷公。遇一敵手,公追之,三周御寨未及。李際遇事敗,有蔣姓仆於公,即當時所追者。其人能百步趕兔,亦善拳者也。」
3、陳鑫短文,如前述。
4、陳績甫《匯宗·自序》:「清·康熙年間,先世奏庭公,系武舉,拳尤高超,曾降服河南登封縣玉岱山巨寇李積玉,隻身入山,眾不能敵,一寨驚拜投焉。後在山收孝子蔣發為弟子,授以真傳,負名當時。奏庭公老,繪一肖像,以蔣侍立,用示後人,至今像存祠中。」
5、王廷墓碑立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碑文:
康熙己亥年十月初三日吉旦
清故顯考庠生陳公諱王廷字奏庭元配王崔氏三位之墓
奉祀子汝為汝弼汝人
孫宏印元印××曾孫××同立
6、陳子明出示陳氏宗祠所遺王廷與蔣姓友人之畫像,唐豪評論說:「據陳溝村人說,明末,官逼民反,登封李際遇據御寨起事。其九世祖王廷與際遇善,往止之,不從。迨清師入關,際遇兵敗受戮,部將蔣八亡命隱王廷處,以仆終其身。八、發音近,當是一人。王廷有畫像,旁執偃月刀侍立者,即蔣也。像原藏陳氏宗祠,王廷裔孫子明攜以南來,予獲見之。考《說嵩》、《少林寺志》,言土寇李際遇據御砦為巢穴,砦與寨同。溫距登甚遙而傳說中之人名、地名一一吻合,則蔣之有其人非虛矣。」
7、唐豪評陳鑫短文說:「予在陳溝時,見陳氏宗祠有遺像一幅,旁立持偃月刀者,村人云即蔣發,並雲蔣為李際遇部將。果如村人所言,蔣為奏庭之師合於畫像;陳鑫言蔣為乾隆時人,反不合於畫像。」(《太極拳研究》)
8、徐震《太極拳考信錄·蔣仆蔣發考第十六》:「陳子明《陳氏世傳太極拳術》中,有陳王廷像一幅,像為王廷端坐,一人持刀侍立。子明謂此即善走之蔣姓仆,或雲即是蔣發。是子明以蔣仆與蔣發為一人也。陳鑫謂陳王廷明時人,蔣把拾乾隆年間人,何得妄為指說陳氏之拳傳於蔣氏?是陳鑫謂蔣發即蔣把拾,非蔣仆也。據楊氏所傳說王宗岳傳蔣發,蔣發傳陳長興,與陳鑫所言乾隆年間有一蔣把拾,其時正合。然則乾隆年間必有一蔣姓拳師,曾經至陳家溝,有所指授,與陳王廷之蔣仆的為兩人。」
9、1936年,山西洪洞西鄉高公村樊一魁編著《忠義拳圖稿本》(洪洞榮儀堂),自述光緒初年習忠義拳(又名通背拳)於萬安鎮楊如梅和喬柏二人。是書卷一中說:「此拳乃河南郭永福所傳。」又說:「郭在少林寺曾受藝。」還說:「郭於乾隆年間來洪,傳於賀家莊賀懷璧。」忠義拳經總歌、一0八勢圖和歌訣,與陳溝砲捶長拳(或稱陳氏太極長拳)契合。傳遞簡表如下:
少林寺→郭永福(河南鏢師)→賀懷璧(洪洞賀家莊)→施續文(洪洞萬安鎮)→施根林(洪洞文子)→楊如梅、喬柏(萬安鎮)→樊一魁(高公村)
郭氏由一行人暗中護衛而以乞丐身份有意雲遊至山西洪洞蘇堡鎮天官府,以誤傷人命為由尋求庇護。抵達之際,在天官府劉某的拳場,與正在陪伴天官公子演習大小紅拳的賬房先生張秀德和長工賀懷璧較技獲勝之後,又致紅拳教師跌地慘敗,從而留在府中傳授通背拳法的。[2]
10、今人陳紹棟說,「這個蔣姓仆,不是別人,正是蔣發」。陳紹棟曾經參訂陳鑫《圖說》的增補出版。
11、今人陳炳說蔣姓友人就是蔣發。蔣發「死後葬於陳家溝西北楊海窪」(《中華武術》1995年第9期)。陳炳又說:「楊海窪,陳家溝村西北一華里,人煙稀少,荒草遍野,禽獸出沒,事故繁多,村人稱為是非之地。故蔣發死後,王廷後人將其葬於此地,以鎮邪惡。」陳炳還說:「民國時期,王廷後人十七世陳正述常到楊海窪祭奠蔣發。」(引文從略)
據以上資料分析:
(1)陳品三糾正陳槐三,說陳王廷在清初為武庠生。但是,王廷墓碑僅稱「庠生」,即具備吃氏族宗祠公糧資格的鄉辦小學畢業生。
(2)陳品三所說的「前明有父女從雲南至山西,住汾州府汾河小王莊,將拳棒傳予王氏,河南溫東劉村蔣姓得其傳,人稱僕夫,此事容或有之」,事件時間跨度當在明·崇禎元年與清·康熙年間之大順時段,即1628~1676年之間。王宗岳、蔣老夫子與陳王廷恰逢其時。蔣氏「百步趕兔,亦善拳」,陳王廷三周御寨未及。李積玉事敗,蔣氏隱入陳溝,王廷問道於蔣氏,尊之為宗族武術教師,以至陳氏子弟獲得內家拳之傳習。
(3)徐震說陳鑫短文「要旨在戒陳氏族人不可言陳氏之拳得於蔣把拾」。陳槐三篡注《家譜》,陳品三杜撰《家乘》,互相矛盾,足見民國初年陳溝無陳王廷創拳之說。此說出於楊氏三代太極拳術大行於世之後,是陳溝村比較頭面的人物封建宗族門閥觀念的產物,與歷史真實面目相背離。
(4)陳王廷活動在清· 康熙年間。王廷墓碑立於康熙己亥年(1719),上距滿清開國之順治元年(1644)已經75年。循王廷墓碑入手,考證王廷生卒之年並非難事,其宜今之陳氏後輩好自為之。
(5)這位蔣姓先輩,徐震指為蔣仆。其武技活動亦在康熙年間,在隱匿陳溝擔任陳氏宗族武術教師而指授陳王廷拳法以前,曾身為李際遇(或寫作李積玉)部將,在玉岱山傳授內家拳法。清兵入關,玉岱山義軍遭受鎮壓,失敗之後,蔣氏拳法定然四散流傳。乾隆年間,河南鏢師郭永福傳授忠義拳於洪洞縣。《忠義拳圖稿本》說他在少林寺曾受藝。他為何不在河南授拳呢?定然與當時的嚴峻形勢相關。其在少林寺受藝,亦為秘密傳習。其師乃玉岱山義軍失敗而遁入空門者無疑。追溯洪洞忠義拳法之源頭,可見蔣姓先輩在玉岱山傳授義軍武藝,其中有忠義拳法。該拳法與戚繼光《拳經》三十二圖勢恰同。而拳名忠義,自有來歷,非同凡響。後來改稱砲捶和通背拳,以利於行世。清代初、中期,朝廷多次明令禁止漢人在民間傳習武藝,忠義拳又豈能輕易地公開傳授?然而,漢人反清復明之忠義舉措又豈能止息?只不過更加隱匿罷了。可以想見,忠義拳乃蔣姓先輩在玉岱山所創始,至清兵入關後所定名,義軍失敗後所隱匿流傳。蔣氏拳法,為黃河中游地區的武技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蔣發與陳家溝太極拳
關於蔣發的資料大致如下:
1、《太極拳譜·陳長興序》,節錄如下:
具總角之年,每於讀書之暇即從師學習武術。夫拳勇一道,真傳甚稀矣。唯我師蔣先生為王宗岳門下之高弟子,得內家武當派悟修之真傳也。先生姓蔣名發字元龍,吾之同鄉人也。幼時因出天花為悶毒所傷而斃,棄之於郊野矣,忽被狼將頭皮咬破,一痛而蘇,一聲哭喊,將狼驚走。適有鄰人由此經過,聞其聲甚雄,視之識為蔣氏子也,遂抱之送歸其家。但其痘周身皆出滿,從此而愈,惟頭皮半邊成一大疤,故後人皆稱先生為疤頭焉,名滿海內,凡拳勇者無不拜服也。
余在先生門下學藝二十載,蒙恩師教誨,技藝盡授於我矣。吾夫子幼年亦練少林外家拳棒。於乾隆初年夏月,在廟會上同眾人圍場操演拳術,忽見場外有二客牽馬立觀。其中有一客,年紀稍長者,對操演拳棒諸人似有菲薄之意,又似有憐惜之情形。先生正在疑想之際,有同窗學友將先生引至無人之處,告之雲,適才有牽馬二人,甚為讚美先生,並雲可惜此子未得真傳,若在吾兄門下,不出十年,學必能成名於天下。
先生聞此語,知二客實為練藝之高人,必有驚人絕技在身,因尾隨之,行至無人處,跪而求之曰:「願吾師垂憫愚誠,收在門下,弟子願受教誨。」
……
先生於約定之日,五更即至其地敬候……二客喜雲「孺子可教也。由此吾知童子尊師重道信念之堅誠矣。倘余再推辭,是負英才也。今既拜吾為師,從吾學藝,保汝十年之內定能成功。」先生遂請二客至其家拜師焉,方知二客年長者為山右王宗岳先生,稍次者乃江南甘鳳池先生也。二公皆為當代高人,名震環宇之士。
吾師從太夫子先生學藝十載,盡得內家真傳,
又得甘鳳池、張鳳儀二先生傳授,遂練成絕技無敵於天下,為俠中之高人。
興從吾師學習太極拳各層功夫,並各般槍法、刀法、劍法及內功練氣諸法,不但為武術之正宗,實為修身養氣之至寶也。余今代師傳藝,茲將吾師之顛末筆之於書,向後學者知本門拳術之淵源。一覽此序,即知河南溫州派自蔣氏始。庻乎可報吾師門教誨深恩於萬一也。
嘉慶元年菊月溫州陳長興謹序。
2、民國二十三年夏,《北平實報》載有《王矯宇訪問記》,其中關於王宗岳收蔣發為徒之故事如下:
「本人曾聞之於露禪先生。彼雲,太極門中能水上步行者,唯王宗岳收蔣發為徒之故事也。緣王宗岳先生因呼蔣發為禿小子,致激起蔣發之大怒,於盛怒之下,與王宗岳較,結果被王宗岳擊出十丈以外者凡三次,至此,始知王宗岳先生為非常人,急奔至王宗岳先生之前,跪地呼師父,求收為弟子。王宗岳先生曰:『汝之氣質過於剛烈,我呼汝一聲禿小子,便欲擊殺我,若我傳汝功夫,將來不知擊殺多少人矣。』蔣發先生頓首謝過,力自懺悔,叩首無算,至於出血。王宗岳先生察其意誠,始允收為同門,約以明年今日正式行拜師禮。(本人有生以來不打誑語,凡本人之談話,皆由本人負責,舍下在德勝橋旁真武廟之西院,外間有懷疑者,無妨向本人詢問。)王宗岳先生去後,蔣發先生即築室於黃河之岸,守候王宗岳先生。約經一年,一日傍晚,日色平西,蔣發先生於河岸引領翹盼,則見河中水面有人影向此岸來,其時風平浪靜,並無波濤,水面光澈如鏡,蔣發先生注視久之,人影漸近,乃步行於水面,細視之,則王宗岳先生也!」
3、吳圖南先生於1917年經過焦作到溫縣,由縣教育科工作人員陪同到陳家溝訪問。正在撰寫《陳氏太極拳圖畫講義》的陳鑫很樸實地說:「陳氏族人陳長興有一年秋收後率子侄徒弟在場上練拳,這時從村外來了一個人站在外圍觀看,看到熱鬧時失聲哈哈大笑,他自知失禮轉身急走,陳長興在後面猛追,眼看追上,陳長興伸手在那人肩上一抓,那人一回頭,陳就跌出去摔倒在地。陳長興爬起來就要拜師。此人就是在西安開豆腐房的蔣發師傅,因回河南探母路經此地。」[3]
4、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引述楊露禪語:「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丰,傳之者為王宗岳、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陳長師乃蔣先生髮唯一之弟子。」(按:岳字疑衍。)
5、楊露禪在端芳親王府傳藝時,將拳譜、家譜悉傳王蘭亭,蘭亭傳與李瑞東。李氏有筆記錄載露禪師當時流淚傳譜之事云:「我學藝於河南溫州陳長興先師門下,苦練三十餘年,屢試無二,方肯傳授余之真訣。余得藝甚非易耳。余半生精力盡在於斯矣。倘一失傳,深為可惜。溫州蔣派真傳,即蒙陳恩師已盡傳之我矣。倘若從我而失傳,則余之罪過大矣。余時刻以擇人傳藝為己任。」
6、陳鑫短文說:「蔣把拾(按:當為疤是之訛)乾隆年間人。」
7、《增補陳氏太極拳圖說》載錄《杜育萬述蔣發受山西師傳歌訣》「筋骨要松,皮毛要攻,節節貫串,虛靈在中。舉步輕靈神內斂,莫教斷續一氣研,左宜右有虛實處,意下寓上後天還。」
8、山西「鬼扯攢」拳諺曰:「學會鬼扯攢,天下英雄打一半。」該拳系宗蔣發為祖師。傳頌蔣發曾習少林拳,為進一步探討武學精義,遍訪武林高手,特別是接受了太極拳理法,拳學造詣出神入化,致有鬼扯攢拳法之創新。蔣發鬼扯攢拳術曾流傳至開封普濟寺,後為山西定襄縣小王村青年鐵匠宋本意學得,於是流傳於山西。[4]根據傳承人物和年代推斷,蔣發出生於康熙年間,武技活動在乾隆時期。其傳承大系如下:
蔣發→普濟寺→宋本意→趙全喜→趙三→趙秀敏
┊ ┊ ┊
(河南開封) (山西定襄)(1940年抗日)
↓
峰縣多人┈→彭世英
以上資料,《陳長興序》和李瑞東筆記以及北平實報《王矯宇訪問記》是本證,其他的是旁證。本證記述蔣氏子蔣發幼年因感染天花病毒導致中毒性休克,被誤認為死亡而遺棄郊野,被狼舔破頭皮,一痛而蘇,一聲大號,蔣狼驚走,適鄰人路過,識為蔣氏子,抱送其家,痊癒後頭皮留下一塊大疤痕,致被稱疤頭。蔣發是學名,幼承家技,成年時取字元龍,得王宗岳太極拳拳法,又得甘鳳池、張鳳儀等傳授,為武俠中之高人,開創河南溫州派武技,多所傳授。其太極拳法唯陳長興能統其緒。據《陳長興序》,蔣發於乾隆初年夏月遇王宗岳與甘鳳池,則其出生於康熙末年,武技活動在乾隆時期,各旁證資料與此吻合。
五、結 論
筆者曾撰著《關於陳王廷與蔣發畫像的批判——兼論太極拳師承授受的發展源流》,於1990年第5期《武當》雜誌發表。1993年台灣中華太極館《太極會訊》轉載。近年來,筆者思考「識為蔣氏子」而陳溝的那件畫像則是陳氏族人追憶蔣發之先人隱匿時之情節而精心構思造作的,有認為是陳繼夏所為。因為蔣發之先人曾經參與明末農民義軍,清兵入關,這支義軍又成為反清力量之一支。失敗後,蔣姓先輩為了奉養老母和使其拳法流傳,故而匿名仆居隱入陳溝。其正式身份是陳氏宗族武術教師,而公開身份是王廷之益友。蔣姓先輩與蔣發在陳家溝教授武技之真實情況,陳溝村人不能輕易洩露,以免遭遇清廷降下滅族大禍。因此,其事迹只為傳言,直到清朝滅亡,民國建立。去年十二月,余向友人郵購《太極拳考信錄》複印件,知徐哲東氏認為蔣仆蔣發的為兩人之觀點,竟較余早出半個世紀,是斯人問道之深。惜其書印數有限,流傳不廣,至今無人和唱。余不敏,但得其輔證余之思緒,而助逸興之遄飛也。
徐哲東析陳鑫短文說:「蔣把拾乾隆年間人,與陳奏庭不同時等語,正可顯見乾隆時有一蔣把拾(此據陳氏原文,其實當為蔣把式或八式之訛,俗謂拳師為把式或八式。按:此說亦誤。把拾當為疤是之訛——筆者注),與陳氏拳術確有關係,陳氏子孫常稱道之,楊露禪在陳溝嘗聞之,故楊家一派,有王宗岳傳蔣發,蔣發傳陳長興之說。」徐氏又說:「陳溝有人從學於蔣,固為不可泯滅之跡。」徐氏還說:「王矯宇既自矢不為誑語,其必述露禪之說。露禪此說,當為傳述陳溝舊聞而過甚其辭耳,然由此一段問答中,可以推見兩事:其一,王宗岳之武技,必深為陳溝所尊崇,惟其尊崇之甚,故稱道之者,遞加誇飾,遂至演成不近人情之奇蹟。奇蹟雖誕,其武技為人所尊崇則事實也,此定為太極拳由王傳陳之明證。其二,蔣發即陳溝人所稱之蔣把式,為有清乾隆時人,有陳鑫之文可據。王宗岳亦乾隆時人,唐豪已證明之,是蔣與王確為同時。(按:此語大誤!王宗岳為清初人,有姚馥春、姜容樵《太極拳譜釋義》可據。)楊露禪於蔣受學於王,言之鑿鑿,自非聞之陳氏故老,豈能妄造?擊出十丈,步行水面之誇飾,固不足信,而蔣師事王之說,必有由來。即其言蔣氏授陳長興,今雖難得其他證據,亦不至憑臆虛構。參合諸說,可見蔣仆與蔣發,決非一人,而王宗岳之武技在當時固籍籍於陳溝人口耳間也。」(《太極拳考信錄·蔣仆蔣發考第十六》)
由以上資料綜合分析可見,陳溝砲捶由蔣姓友人指授;陳溝太極拳由蔣發傳入。陳長興也曾教授砲捶,但蔣發見其操演蔣氏拳法而未思推陳出新以致哈哈一笑,也是陳長興的良緣,從此得到蔣發親授而終能統其宗緒。至於民國建立之後,陳溝村幾位比較頭面的人物否認陳氏砲捶得於蔣姓友人和太極拳得於蔣發,則純屬封建宗族門閥觀念的惡作劇。這種惡作劇在唐豪攜帶固定陳見走訪陳溝之後,得到了推波助瀾而劣性膨脹。其實陳溝無拳,悉自外來。茲將陳溝拳械譜等資料,列舉如下:
1、扳跌由陳王廷前往山西訪友途中,白日幻影學得;
2、姬龍峰之六合拳由雍乾年間的李失名、王自誠、王琛琳、馬定振傳入;
3、王堡槍棍由王得炳、張文謨等傳入;
4、關羽春秋刀、張飛四槍等在汜水禹讓而傳萇乃周至柴如柱;
5、二十四槍為楊家梨花槍;
6、盤羅棒出於少林;
7、少林紅拳、太祖長拳、單刀等為少林拳械與戚繼光所言之太祖拳法;
8、砲捶、砲捶長拳由玉岱山義軍將領蔣姓友人傳入;
9、太極拳由蔣發傳入。
值得指出的是,陳長興之後,陳溝砲捶長拳長時期絕學,僅存拳譜與歌訣。1928年,陳發科與子照奎到北京教授陳式一路太極拳和二路砲捶,但未有砲捶長拳傳授,也未有太極長拳介紹。
這並不是秘而不宣,而是不熟悉未能得之。直到七十年代中期,陳溝十九世陳立清攜帶助手奔赴山西太原和洪洞尋學忠義拳法以至於1989年曾參加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表演大會。1977年,陳照奎攜子陳瑜從陳溝至上海,逗留兩個月,傳張才根和都文才部分長拳動作。照奎於1981年病逝。都文才於1989年6月編成《陳式太極長拳與短拳》,1990年2月由科技出版社廣州分社出版。書中無陳溝人演練之拳照,全為編者之演述。其108勢長拳名目,與陳績甫《陳氏太極拳匯宗》附錄的《陳長興太極長拳總歌》相較,顯然減了陳氏太極長拳原有的火候。由此可見,陳家溝尚未能完好地發掘整理陳長興太極長拳之傳統技藝。
由上所述,在楊氏三代太極拳大行於世的武術風潮反饋信息作用下,陳家溝太極拳門戶盲目地自外於武當,長期以來自食著狹隘的封建宗族門閥觀念惡作劇的苦果;在民國初年歸國留學生「打倒孔家店」而開啟的文化疑古之風影響下,唐豪謬說太極拳源流,恰恰在幫陳家溝陳氏後輩的倒忙。文化疑古思潮是民族虛無主義意識的濫觴。端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意識,走出疑古誤區,澄清太極拳傳世發展的源流,對於促進太極拳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馬禮堂、孫業民:形意始祖姬龍峰,武林(9):36~38,1983。
[2]孟乃昌、陳國鎖:郭永福與洪洞通背拳,武林(7):21~24,1983。
[3]吳圖南:《太極拳之研究》,馬有清據錄音整理,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84年7月第1版第50~51頁。
[4]陳旭東:山西「鬼扯攢」,武林(11):11,198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根據《武當》刊文:陳家溝內家拳溯源,2004年第6期(總166期)第29~32頁校訂。
2、本文曾連載於台灣·中華太極館《太極學報》總第3期第1~4頁,1995年4月10日出刊;第4期第10~11頁,1995年7月10日出刊。又載於河北·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太極》2004年第1期第38~44頁。
3、文中不涉及關於李際遇的考證,另撰有專題論文:《王宗岳年代新釋與蔣仆王廷畫像質疑》,《武當》1999年第4期34~36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