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洪式太極拳推手

洪式推手步法、手法和一般太極不同。茲介紹如下:

推手分甲乙兩方,雙方對面而立,甲方為進攻者,目視乙方,身向左轉,左腿順纏塌勁,右足逆纏向乙方進尺許;同時右手逆纏向乙方胸部擊拳,左手順纏合於胸前以作掩護。乙方目視甲方,身向右轉,右腿順纏塌勁,左足逆纏略前進尺許,成左前虛步;同時,右手順纏,肘不離肋的小臂向胸前揚起,以右掌指接在甲方來腕的外側,左手逆纏合在甲方右肘關節外上側。這是雙方的朋(加提手)法。

化解朋(加提手)法的著法為捋或采挒。但要隨對方來勢的大小及勁路的高低,而因敵變化。假設甲方身仍左轉,右足向乙襠內前進,此時原來攻擊乙方胸部的手已被撥開,又欲進肘時,乙方身繼續右轉,右腿順纏塌勁,左足逆纏進到甲方右腿外側,同時,右手變逆纏引住甲方右腕向右後上斜角旋轉,高與眼齊,左手變順纏下塌外碾向內收肘,而手的方向不變,以來破解肘、擠。

甲方被采,身變右轉,塌下襠勁,成右側馬步,以右肩進靠;乙方亦變右轉為左轉,左腿順纏塌勁,右膝逆纏松垂,成左半盤步;同時,以左手變逆纏撥甲的左腕,以右手變順纏,中指向里上方揚起,以掌按在甲方的左肘關節外上側,這是乙方的按法。甲的左肘應松沉隨化,手指仍向乙的胸前,而右手逆纏,右肘向乙的左上方上轉,以配合左肘化勁,並為下一轉變設勢。這又是甲方以朋(加提手)化按的手法。

在雙方朋(加提手)住以後,甲可以利用右手的朋(加提手)勁偏向乙的左上側,身變左轉,腿部變左順右逆的步,同時用左手順纏引住乙的左腕,並以右手逆纏從乙的左肘下轉到其左臂外上側,立變順纏,合在他的左臂外上側;同時身變左轉,左腿變順纏,右腿變逆纏成馬步。這是甲的又一的朋(加提手)法。乙則身變右轉,腿部右順、左逆成馬步,左肘松沉逆纏前隨左手,右手仍順纏,沉肘貼肋,手在胸前。這是乙的又一朋(加提手)法。

甲變朋(加提手)為捋,身繼續左轉,左腿順纏,足尖外擺,右腿逆纏松膝塌襠。成右半馬步;同時左手順纏引乙左腕到胸前,右手亦順纏下榻外碾,向左下方捋進乙的手臂,這是甲的捋法。

乙則身繼續右轉,步變半撲,左手仍逆纏,從甲胸前隨到甲的左肋外側,右手仍順纏合在左臂彎里側,這是乙的擠法。

甲被乙擠。便身變右轉,以右手逆纏朋(加提手)化,而以左手順纏把乙的左手按在他的胸前。步法變右順左逆,右膝弓塌,左膝松垂的半盤步。這是甲的又一按法。

以上是洪式太極的定步推手常規。如初學者已將這些變化練熟,可以再加以活步推手。他的方法是:從甲的按法後,把按的左手中指方向從對乙的胸部左方轉為右方,乙方身略變左轉隨化,甲即用右手右轉,左足逆纏,弓膝塌勁,右足以足尖向右劃弧線退一大步,變為退步采法。乙方用右手逆纏前隨,左手用順纏搭在右臂彎里側,同時身向左轉,左腿順纏,弓膝塌勁,足尖外擺,右足逆纏隨進到甲方腿里側,踏下足根成為右擠法。以下動作甲方如前乙方的按,乙則如前甲方的朋(加提手)化。這樣可以反覆練習。

但應注意:推手時,雙方都不用前弓步,以避雙重。陳鑫說:練架子時,最大步子可到三尺寬,但用時,只用一尺二寸的步子,因過大則轉換不靈。陳師教初學者,有時用大型馬步,即楊澄甫先生的大捋圖像,也是馬步,而且襠勁塌的極好,與陳師幾乎一樣。陳師發勁時,往往只用半馬步即足夠了,這是為了「先求開展,後求緊湊」。

又陳式推手過去只有前面介紹的那樣,從來沒有聽陳師說起五種推法,也從來沒有大捋之名。陳志清著《太極正宗》一書,後面有向愷然和陳照丕會晤後的談話,他認為,陳式推手只有一樣,反而不如楊式的單挽花、雙挽花。定步、活步、大捋等等變化,可能是陳氏失傳了。其實不然,陳式推手看似簡單,而變化多樣,不是徒劃空圈。

陳師教拳,不像北京一般教師那樣,教完拳架,便教推手,陳師是要求學者必須將拳式學對、練熟之後,才教推手。陳師雖然從表面看來,只是一位品質忠厚、武藝高深的農村老人,但他的思想和社會經驗,都是十分細緻而又豐富的。陳師常說:推手是檢驗太極拳功夫的一層功夫。雖然學推手的都是同學,但每個人都不免既怕輸又想贏的思想。初學者為不願輸,當被動時,不知不覺地便加點勁頂住對方,或扯住對方地肢體、衣服,那一方又必然加點勁往外推,或往裡拉,於是互相加勁,都走了邪路。所以學推手之初,應由教師帶領學生練習,隨時加之指點講解,並互相試驗,才能由親身體會,而知其形式的變化及內勁地轉換。陳師用此法教人,雖不早教推手,而每教一次,必使學者深入了解一層。

《陳氏太極拳》書中借「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地成語,提出「一身備五弓」之說。實則原句只表明勁地蓄髮,與拳的身體姿勢無關。因為太極拳是許多方向地圓轉動作組成的。古人以車輪、車軸作動作比喻,是正確的。我從陳師學拳十五年,從來未聞陳師談到什麼五弓。因為弓的開合是直線往來,與太極動作毫無共同之處。

楊式太極推手是用所謂合步,即雙方各以右(或左)步再前交叉對立。我於一九五六年在北京宣武門外某街,見一同學朱姓教陳式推手,也採用這種步法,即感到有些奇怪。近年我曾觀看推手比賽,雙方互用拙力頂著推,毫無太極技巧,連素習楊式諸老人亦深為有志青年惋惜他們枉費功夫。今後如何糾正,提高,尚待有識之士,加以合理糾正。

推薦閱讀:

楊氏太極拳動作歌訣 85式
陳式太極拳有多少種架,都有什麼區別
太極拳技擊十要
【太極拳小知識】陳式推手中怎樣運用十三勢
【轉】向愷然先生談太極拳(2)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