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貨幣幻覺

「貨幣幻覺」一詞是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IrvingFisher)於1928年提出來的,是貨幣政策的通貨膨脹效應。它是指人們只是對貨幣的名義價值做出反應,而忽視其實際購買力變化的一種心理錯覺。

目前的宏觀政策有意識地保持貨幣幻覺,在貨幣供應量增長的同時,投資趨熱,在這一過程中,生產資料價格最先上漲。一般地,貨幣政策的作用有兩方面:一是產出效應,另一是價格效應。如果擴張性貨幣政策是以通貨膨脹來換取產出增長,我們說這種政策有著暫時的「貨幣幻覺」。貨幣幻覺一旦消失,就全部轉化為通貨膨脹。

產生原因

腹內側前額葉皮層是產生「貨幣幻覺」(經濟學家語)的中心部位。人們在購物時,

常常會忽視那些明顯已經被通貨膨脹扭曲的信息,衝動地把心理價位抬高到實際價位之上,這就是貨幣幻覺。貨幣幻覺可能使潛在買家相信房價會一直上漲,從而認為房地產是不錯的投資選擇。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oJo席勒(Robert J. Shiller)認為,正是貨幣幻覺導致的錯誤邏輯催生了房地產泡沫,「人們大都只記得幾年前買房時的房價,卻常常忘記了其他商品的價格,錯誤地認為房價比其他物價漲幅更大,從而誇大房地產的投資潛力。」

幾十年來,經濟學家一直在爭論貨幣幻覺是否真實存在,說得更通俗一點,即經濟交易中是否存在非理性的影響。著名貨幣理論家米爾頓o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假定,僱主和消費者都是理性的,他們支付工資或者購買商品時會考慮通貨膨脹因素。換句話說,他們能準確判斷一種商品的真實價值。

具體實例

無數的科學家都在研究為什麼世界經濟衰退得如此迅速和劇烈,其中行為經濟學家的研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們主要將人們決策時的心理行為作為研究對象。腦科學家對腹內側前額葉皮層及顱內其他區域進行掃描,檢測結果也支持行為經濟學家的觀點。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3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報道,

德國波恩大學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者通過大腦掃描儀,觀察到人腦部分決策迴路有發生貨幣幻覺的跡象。如果受試者獲得一筆金額更大的錢,即使因為物價上漲,多出來的這部分錢並沒有帶來更大的購買力,腹內側前額葉皮層部分區域的活動也會異常明顯,反映在大腦掃描圖上,就是這部分區域被點亮了。

腦部掃描圖中前額後方出現的亮點告訴我們,人錯誤判斷了貨幣的價值,也就是出現了貨幣幻覺。這只是一個例子,一系列日趨複雜的研究還顯示,大腦中樞跟恐懼(受腦部杏仁核控制)和貪婪(受腦部伏隔核控制,該部位或許也是產生性慾的地方)這兩種與投資相關的原始動機有關。一項把神經影像跟行為心理學和經濟學融合的高科技,為研究個人和整個經濟體的運作為什麼會誤入歧途提供了線索。同時,這些研究還試圖解釋,儘管金融系統已經實施了常規危機預防措施,為什麼還是無法逃脫經濟崩潰的悲慘命運。這些研究的部分成果已被奧巴馬政府採納,作為穩定銀行業和房地產部門的政策指導。


推薦閱讀:

6月央行或定投2000多億額外基礎貨幣|央行|定投
美元帝國:肆虐五十年(下)
貨幣的超發
還有這種操作?讓人大跌眼鏡的各種幣
《與「貝」同行》- 古人財經智慧

TAG:貨幣 | 幻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