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功林彪數第一
林彪的軍事才能初顯於井岡山,林彪時初任工農紅軍第四軍的營長、團長,因指揮作戰有方而提升很快,1929任紅4軍第1縱隊縱隊長(亦稱司令員),到1932年3月,他升為中央紅軍主力部隊之一的第一軍團總指揮,後來改稱為軍團長。林彪在毛澤東和朱德的領導下參加了中央紅軍的多次重大戰役,在征戰中其軍事才能進步很快,林彪在指揮作戰時善於打突擊並屢屢奏效,他也隨著勝仗的增多名聲漸大並迅速提升。1932年3月,年僅25歲的林彪任紅1軍團總指揮(後稱軍團長),率部參加了文家市、長沙、吉安、贛州、漳州、南雄水口、樂安宜黃、金溪資溪等重要戰役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曾多次指揮所部擔任戰役戰鬥的主攻任務,成為紅一方面軍能征善戰的高級指揮員之一。從井岡山根據地的創立到紅軍被迫撤離中央蘇區,林彪始終在第一線堅持指揮戰爭,他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鬥爭,此後林彪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起到了三個關鍵作用。
關鍵一,林彪指揮的紅一軍團為紅軍開闢了生死之路。在紅軍長征途中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奪占瀘定橋的戰役中,林彪指揮的紅一軍團都起到了主要作用,其中飛奪瀘定橋和激戰臘子口兩場戰鬥,是林彪在萬里長征中指揮的許多戰役戰鬥中最為經典之戰。我們知道,紅軍絕處逢生之路主要是基於紅軍的長征,而長征中的中央機關主要是依賴於紅一軍團,可以想像: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林彪卓越軍事才能的指揮,黨中央及中央紅軍很難成功突破重圍並轉戰陝北,林彪為中央的生存起到了第一個極為關鍵的作用。
關鍵二,林彪指揮的平型關戰役為中國共產黨贏得了聲譽和良好的發展機遇。1937年8月,林彪任八路軍第115師師長。時年9月中旬,西進日軍佔據大同,而進佔蔚縣、廣靈、靈丘的日軍第五師團主力企圖奪取平型關。其時,由於林彪部署周密、指揮得當,打出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挺進抗日戰爭前線後的第一仗,也是中國軍民殲擊日軍規模較大的一次。此戰之前,侵華日軍並未遇到什麼抵抗,他們把幾十萬華北國民黨軍隊驅趕得望風而逃。所以,平型關大捷意義非常重大。它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出了中國人抗戰的決心,打出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威望,這為共產黨、八路軍的壯大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關鍵三,林彪指揮的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的勝利為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最為重要的軍事基礎。1948年,在林彪等指揮下發動了遼瀋戰役,和平解放長春,強攻錦州,攻佔瀋陽,全殲東北蔣軍。東北野戰軍發動的遼瀋戰役,歷時52天,以傷亡六萬九千餘人的代價,換取了全殲東北敵軍46萬人和解放東北全境的重大勝利。 1948年11月,林彪率部入關,與羅榮桓、聶榮臻等指揮平津戰役。林彪調集東北野戰軍的三十四萬人, 1949年1月14日發起總攻,激戰二十九小時,全殲天津守軍十三萬人,解放天津,切斷了傅作義的南逃之路,最終經過政治爭取,北平和平解放,以傷亡三萬九千人的代價,獲取了消滅和改編敵軍五十二萬人的重大勝利。至此,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地區,使國民黨軍隊駐華北主力基本喪盡。平津戰役結束後,林彪率領部隊繼續南下,指揮所部進軍中南,1949年6月率野戰軍主力渡過長江,先後指揮了宜沙、湘贛、衡寶、廣東、廣西、海南島等戰役,共殲國民黨軍43萬餘人,解放湘、鄂、粵、贛、桂5省。在在解放戰爭的5年征戰中,林彪指揮大兵團作戰,其戰爭規模最大時可集結數十萬人。在數十次較大規模的戰役、由於謀劃準確、決策果斷、指揮得力,再加上因新式整軍運動鼓舞起指戰員的高昂士氣,幾乎是每戰必勝。在解放戰爭期間,曾總結部隊的作戰經驗,提出「一點兩面」、「三三制」、「四組一隊」、「四快一慢」等戰術原則,其關於戰鬥作風和戰術問題的多次講話曾印發部隊指導作戰和訓練,對於部隊的野戰和攻堅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事實證明,林彪曾幾次在黨中央和紅軍面臨危機的時刻,以軍事方式扮演了力挽狂瀾的關鍵先生的角色,如果沒有林彪,特別是如果沒有林彪在關鍵時所取得軍事上決定性意義的勝利,其它任何勝利也顯得沒有意義,中國革命的進程也就很難想像,或至少要延緩一段時間。當然,林彪在軍事成就也離不開中央的正確決策和人民的力量,但林彪突出的軍事貢獻也應是中國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正是林彪在幾次關鍵時刻挽救了紅軍和黨中央,故此說軍功上林彪理應數第一。至於林彪後期的政治問題,我覺得者只是基於其人所共有的人性弱點所致,任何一個人(聖人例外)當其權力和貢獻很大的時候,往往難以約束其權力野心,而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看,以權力爭奪為核心的政治也是無所謂對錯的,成者王侯敗者賊,此乃政治軍事上的千古真理。
推薦閱讀:
※不可抹滅的軍功 林彪一生十大經典之戰_
※林彪生命中四大女人 第二拒絕了兩次 第一被稱陝北一枝花
※林彪和其他元帥的關係
※平型關大捷後毛澤東緣何「雪藏」林彪
※林彪是如何取悅毛澤東的?
TAG:林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