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五臟用藥精髓

一肺臟

(1) 肺氣不足:人蔘、黃芪、太子參、蛤蚧、五味子、胎盤。

(2) 肺陰不足:人蔘、西洋參、沙參、百合、生地、天門冬、麥冬、玉竹、阿膠、鱉甲。

(3) 風寒束肺:紫蘇、荊芥、防風、蒼耳、辛夷、細辛、杏仁、麻黃、。

(4) 風熱犯肺:連翹、牛蒡子、浙貝、前胡、銀花、菊花、桑葉。

(5) 肺寒咳喘:乾薑、肉桂、細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蘇子、陳皮。

(6) 肺熱咳喘:貝母、石膏、葶藶子、黃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魚腥草。

二心臟

(1) 心氣不足:五味子,浮小麥、人蔘、党參、茯苓、甘草、桂圓。

(2) 心陽虛:大棗,人蔘、肉桂、桂枝、薤白、乾薑、附子。

(3) 心血不足:當歸,白芍、熟地、阿膠、胎盤、制首烏。

(4) 心陰不足:棗仁,麥冬、生地、玉竹、百合、龜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 心神不安:棗仁,柏子仁、夜交藤、龍齒、磁石、琥珀。

(6) 心血淤阻:丹皮,桃仁、紅花、銀杏、元胡、毛冬青、鬱金、川芎。

(7) 痰迷心竅:鬱金,遠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蘇合香、竹瀝、牛黃。

(8) 心火亢盛:黃連,麥冬、蓮心、梔子、竹葉、牛黃、木通。

三肝臟

(1) 肝氣鬱結:柴胡,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 肝陽上亢:石決明,珍珠母、龍骨、牡蠣、天麻、白芍、鱉甲、鉤藤。

(3) 肝火上炎:黃連,夏枯草、青箱子。

(4) 肝風內動:鉤藤,羚羊角、僵蠶、蚯蚓、天麻、全蟲、蜈蚣。

(5) 肝血虛弱:白芍,當歸、熟地、阿膠、枸杞子、制首烏。

四脾臟

(1) 脾胃濕熱:大黃、梔子、黃連、茯苓、白朮、苦參、滑石、白鮮皮。

(2) 脾胃虛寒:乾薑、肉桂、附子、良姜、吳茱萸、薯蕷、黃芪、人蔘、白朮。

(3) 寒濕困脾:半夏、陳皮、厚朴、白豆蔻、佩蘭、藿香、砂仁、蒼朮。

(4) 脾氣下陷:人蔘、黃芪、白朮、補骨脂、升麻、訶子、柴胡。

五腎臟

(1) 腎陽虛:破故紙、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蓯蓉、淫羊藿、仙茅、鹿茸。

(2) 腎陰虛:山萸肉、玄參、熟地、旱蓮草、女貞子、枸杞子、龜板、制首烏。

(3) 腎氣不固:益智仁、芡實、覆盆子、蓮須、金櫻子、五味子、龍骨、。

(4) 腎不納氣:沉香、破故紙、胡桃、葫蘆巴、五味子、蛤蚧、磁石、。

(5) 腎濕熱下註:石韋、萹蓄、滑石、木通、瞿麥、澤瀉、車前子、海金沙。

【 用藥學問】1、肝 補肝陰:山萸、枸杞子、地黃、五味子、首烏、阿膠、沙苑蒺藜、白芍。 斂肝氣:棗仁、烏梅、木瓜、龍骨。 疏肝氣:柴胡、香附、木香、佛手。 破肝氣:三棱、枳實、青皮。 散肝風:鉤藤、桑葉、菊花、薄荷。 瀉肝經濕熱:龍膽草、連翹、土茯苓。 散肝熱:草決明、夏枯草、野菊花、青蒿。 涼肝血:生地、赤芍、紫草、側柏葉、白茅根、懷化、丹皮,熊膽。 破肝血:桃仁、莪術、五靈脂、血竭、鱉甲、歸尾、益母草。 2、心 補心氣:龍眼肉、茯神、五味子。 補心血:生地、當歸、丹參、柏子仁、五味子、棗仁。 瀉心熱:黃連、木通、燈心、連翹、竹葉。 涼心血:犀角、生地、紫草、射干。 通心氣:菖蒲、遠志、安息香,隨手香。 祛心寒:桂心、元胡。 鎮心怯:硃砂、珍珠、代赭石。 安神:龍齒、朱茯神。 3、脾 補脾:白朮、大棗、山藥、党參、炙草。 健脾:白寇、肉豆蔻、砂仁。 醒脾:木香、藿香、菖蒲、紅豆蔻,砂仁。 溫脾:乾薑、附子、益智仁、草果、胡椒。 消脾氣:山楂、神曲、枳殼、陳皮。 散脾濕:防風、蒼朮、厚朴。 燥脾濕:白朮、蒼朮、紅豆蔻、伏龍肝、川椒、陳皮、蛇床子。 滲脾濕:茯苓、芡實、扁豆、山藥。 升提中氣:升麻、柴胡、煨葛根。 4、肺 補肺陰:北沙參、麥冬、百合。 補肺氣:人蔘、黃芪、山藥。 降肺氣:旋復花、杏仁、蘇子、馬兜鈴、葶藶子。 斂肺氣:五味子、烏梅、訶子、粟殼。 散肺寒:麻黃、紫蘇、生薑、青蔥、丁香。 清肺熱:石膏、貝母、知母、黃芩、沙參、天冬、麥冬、地骨皮。 5、腎 滋腎陰:熟地、阿膠、龜板、女貞子、枸杞子、首烏、桑椹子、核桃肉。 溫腎陽:菟絲子、巴戟、肉蓯蓉、鎖陽、鹿膠、狗脊、海狗腎。 補命火:附子、肉桂、仙茅、胡蘆巴、淫羊霍、蛤蚧、雄蠶蛾、補骨脂。 固腎:覆盆子、金櫻子、桑螵蛸、訶子、五味子、龍骨。 瀉腎火:知母、黃柏、丹皮、生地。 瀉腎濕:土茯苓、苦參、防己、木瓜。 6、三焦 補上虛:人蔘、黃芪、龍眼、桂心。 補中虛:白朮、山藥、炙草、大棗。 補下虛:附子、肉桂、地黃、枸杞子。 瀉上火:連翹、黃芩、梔子、生地。 瀉中火:石膏、石斛、青黛、龍膽草。 瀉下火:黃柏、知畝、丹皮。 7、膽 散膽熱:柴胡。 瀉膽火:龍膽草、青黛、大青葉。 溫膽:棗仁、山萸、半夏。 鎮膽:龍骨。 8、胃 補胃:大棗、黃芪、山藥、甘草。 養胃陰:扁豆、玉竹、沙參、麥冬、石斛。 升胃氣:葛根、升麻。 降胃氣:枳殼、半夏、陳皮、瓜簍。 溫胃:良姜、益智仁、砂仁、烏葯、蓽撥、丁香。 清胃熱:石膏、石斛、花粉、蘆根、蒲公英、貫眾、大黃。 瀉胃濕熱:扁蓄、木瓜、茵陳。 9、大腸 補大腸:淫羊霍、韭菜、訶子肉、百合。 溫大腸:破故子、胡椒。 清大腸熱:黃柏、知母、生地、地榆、白頭翁、連翹。 開大腸熱結:大黃、芒硝。 開大腸寒結:巴豆霜、硫磺、川椒。 潤腸燥:當歸、桃仁、胡麻、冬葵子、肉蓯蓉、郁李仁、蜂蜜。 澀大腸:訶子、御米殼、赤石脂、煨肉果。 10、小腸 寬小腸氣:小茴、橘核、荔枝核。 瀉小腸濕熱:木通、海金沙、瞿麥、苡仁、赤孚凌、防己。 11、膀胱 補膀胱氣:肉桂。 溫膀胱氣:吳萸、烏葯、茴香。 清膀胱濕熱:豬苓、澤瀉、木通、車前子、滑石。 二、 氣血病證常用藥 1、氣 補氣:黃芪、人蔘、白朮、山藥、鹿茸、炙草。 行氣:陳皮、香附、木香、烏葯、香櫞皮、川楝子。 破氣:枳實、青皮、陳香、厚朴、山甲。 降氣:旋復花、瓜樓市、葶藶子、萊菔子、杏仁。 寬中:藿香、檳榔、大腹皮、吳玉、烏葯。 斂氣:龍骨、芍藥、烏梅、粟殼、棗人。 固氣:覆盆子、蓮須、金櫻子、龍骨、訶子、牡蠣。 辟惡氣:雄黃、熏香、蘇合香、樟腦。 鎮墜:用於氣浮。磁石、鐵粉、代赭石、珍珠、龍齒、辰砂。 2、血 補血:熟地、當歸、白芍、首烏、阿膠。 活血:歸尾、川芎、紅花、丹參、雞血藤、五靈脂、乳香、沒藥。 破血:桃仁、劉寄奴、三棱、莪術、土鱉蟲、水蛭、虻蟲。 涼血:犀角、生地、赤芍、白茅根、射干、側柏葉、紫草。 止血:三七、仙鶴草、藕節、白芨、大小薊、棕櫚炭、血餘炭、蒲黃炭。 三、 六淫病證常用藥 1、風 祛風:荊芥、菊花、蒿本、鉤藤、全蟲、蜈蚣、蛇蛻。 散風寒:麻黃、桂枝、紫蘇、羌活、獨活、細辛、蔥白。 散風熱:桑葉、菊花、荊芥、薄荷、蟬衣、蔓荊子。 祛風濕:防風、秦艽、羌活、獨活、豨薟草、桑寄生、海桐皮。 祛風濕痛:川烏、草烏、威靈仙、海風藤。 通關:皂角、樟腦、蘇合香、細辛、麝香、冰片、山甲。 2、寒 祛寒:白豆蔻、紅豆寇、良姜、乾薑、蓽撥。 逐寒:吳萸、益智仁、小茴、葫蘆巴、仙茅、川椒、炮姜、烏頭。 溫陽:附子、肉桂、乾薑。 3、暑 清暑邪:藿香、佩蘭、澤蘭、青蒿、荷葉。 散暑濕:扁豆、蒼朮、厚朴、紫蘇。 散暑濕熱:香薷、木瓜。 利暑濕:滑石、豬苓、澤瀉。 養陰生津:烏梅、麥冬、五味子、生地。 4、濕 散濕:藏豬、厚朴。 滲濕:茯苓、扁豆、通草、澤蘭、海螵蛸、土茯苓。 瀉濕熱:茵陳、苦參、扁蓄、瞿麥、黃芩、車前子、木通。 逐水:商陸、芫花、大戟、甘遂、蛄螻。 5、燥 潤燥:胡麻、冬葵子、肉蓯蓉、蜂蜜。 軟堅:海帶、昆布、牡蠣、蛤粉、芒硝、蟄蟲。 6、火 瀉火:黃連、黃芩、黃柏、石膏、知母、龍膽草。 補火:肉桂、附子、白朮、乾薑。 7、痰 散風痰:南星、皂角、白芥子、僵蠶、白附子、菖蒲、天麻、前胡。 化寒痰:半夏、陳皮、百部、紫菀。 清熱痰:花粉、貝母、竹瀝、天竺黃、桑白皮、枇杷葉、射干。 消痰核:昆布、海藻、僵蠶、夏枯草、山慈菇、牡蠣。 四、其他各證常用藥 1、咳喘 肺寒咳嗽:麻黃、蘇子、生薑、紫菀、百部。 肺熱咳嗽:枇杷葉、桑葉、瓜簍、貝母、黃芩、蘆根。 乾咳燥咳:川北、冬花、枇杷葉、麥冬、白茅根。 肺腎虛咳:紫河車、五味子、核桃。 久咳:冬瓜仁、桑椹子、絲瓜絡、五味子、扁柏、百部、冬花、海浮石。 風寒氣喘:麻黃、細辛、生薑。 肺熱喘促:桑白皮、黃芩、石膏。 痰濁喘鳴:葶藶子、白芥子、厚朴。 水飲濕喘:白礬、皂莢、葶藶子。 氣短虛喘:人身、黃芪、五味子。 2、疼痛 頭痛:川芎為君,太陽經用蔓荊子、陽明經用白芷、太陰經用半夏、少陰經用細辛、厥陰經用吳萸、巔頂痛用藁本、眉棱骨痛用羌活、白芷、黃芩。 風寒頭痛:羌活、白芷、川芎、細辛。 寒痛劇烈:川烏、草烏、僵蠶。 風火頭痛:黃芩、石膏、蔓荊子、鉤藤、白芷、菊花。 痰瘀經絡頭痛:南星、白附子、半夏、全蟲。 血瘀經絡頭痛:紅花、桃仁、炮山甲。 虛陽上越頭痛:鉤藤、菊花、白芍、枸杞子、菊花。 肝火頭痛:羚羊角、龍膽草、黃芩、丹皮。 頭痛經久不愈:全蠍、蜈蚣。 氣滯血瘀胸痛:紅花、桃仁、三七、陳香。 痰濁瘀阻胸痹痛:瓜簍、薤白、半夏。 心陽不振胸悶痛:桂枝、贛江、附子。 肝風痰涌胸悶:竹瀝、枳實、半夏。 胸中痞塞:實證用厚朴、枳實;虛證用芍藥、陳皮;痰熱用黃連、半夏。 胃脘寒痛:草豆蔻、吳萸、良姜。 寒積腹痛:附片、香附、良姜。 氣滯腹竄痛: 木香、台烏、沉香、白芍。 血瘀腹痛:蒲黃、五靈脂、川楝子、元胡。 虛寒腹痛:桂枝、芍藥、乾薑、大棗。 腹痛肢冷:附子。 少腹冷痛:小茴、台烏、吳萸。 下痢腹痛:芍藥、甘草。 下痢里急:芒硝、大黃。 下痢後重:木香、藿香、檳榔。 肝氣鬱結脅痛:沙參、當歸、白芍、枸杞子、川楝子。 瘀血脅痛:當歸、桃仁、紅花、山甲、三七。 諸氣刺痛:枳殼、香附。 寒濕腰痛:乾薑、蒼朮、桑寄生、川烏。 濕熱腰痛:黃柏、蒼朮、牛膝、防己。 瘀血腰痛:當歸、沒藥、桃仁、紅花、土元、牛膝。 腎虛腰痛:熟地、鹿角膠、川斷、杜仲、補骨脂。 3、心悸 驚悸:茯神、遠志、合歡皮。 血虛心悸:當歸、棗仁、遠志。 痰火心悸:竹瀝、天竺黃、川北、茯神。 驚悸不安:珍珠母、磁石、龜板。 虛煩失眠:棗仁、夜交藤、柏子仁、丹深。 4、嘔吐 食滯嘔吐:神曲、麥芽、山楂。 暑濕嘔吐:藿香、佩蘭、竹瀝。 痰飲嘔吐清涎:桂枝、茯苓、白朮、厚朴。 肝氣犯胃吐酸:蘇梗、黃連、吳萸。 5、眩暈 肝風上亢眩暈:天麻、鉤藤、牡蠣、珍珠母、石決明。 肝腎陰虛眩暈:菊花、首烏、龜板、枸杞子、熟地。 失血眩暈:阿膠、首烏、熟地、党參。 痰濁眩暈:天麻、白蒺藜、半夏、南星。 6、黃疸 黃疸熱重:茵陳、金錢草、山梔、大黃。 黃疸濕重:茯苓、豬苓、蒼朮、川朴。 陰黃肝脾腫大:三棱、莪術、鱉甲。 陰黃病久氣虛血滯:党參、黃芪、當歸、丹參。 7、出血 實熱吐血:炙烏賊骨、鮮生地。 實熱便血:槐花、地榆炭、荊芥炭。 實熱尿血:黃柏、瞿麥、白茅根。 陰虛咳血:沙參、百合、海蛤粉。 陰虛尿血:龜板。 氣虛便血:赤石脂、烏梅炭。 8、其他 不思飲食:木香、藿香。 胃陰虛不思飲食:石斛、沙參、麥冬、花粉、玉竹。 心煩口渴:茯苓、天花粉、烏梅。 虛熱有汗:黃芪、地骨皮、知母。 虛熱無汗:丹皮、地骨皮。 陽虛形寒肢冷:附子、肉桂。 肝風手足抽動:鉤藤、石決明。 利關節:土茯苓, 下骨鯁:威靈仙 續筋:土別,川斷,骨碎補. 開竅:麝,冰,蟾,蘇,蒲. 回陽:姜,附. 退黃:金茵郁梔薊豆垂

十二經用藥

心經

問君何葯補心經,遠志山藥共麥冬,棗仁當歸天竺黃,六味何來大有功。玄參苦,黃連涼,木香貝母瀉心強;涼心竹葉犀牛角,

硃砂連翹並 牛黃。溫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細辛獨活湯。

肝經

滋補肝經棗仁巧,薏苡木瓜與貢膠;瀉肝柴胡並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黃連,龍膽草,車前甘菊涼肝表;溫肝木香吳萸桂;

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經

補脾人蔘綿黃耆,扁豆白朮共陳皮,蓮子山藥白茯苓,芡實蒼朮甘草宜。瀉脾葯,用枳實,石膏大黃青皮奇。溫脾官桂丁藿香,

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明涼脾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經

補肺山藥共麥冬,紫菀烏梅與參苓,阿膠百部五味子,棉州黃耆更湊靈。紫蘇子,與防風,澤瀉葶藶瀉肺經,更有枳殼桑白皮,六味瀉肺一般同。溫肺木香冬花尋,生薑乾薑白蔻仁;涼肺黃芩與貝母,人溺山梔沙玄參。馬兜鈴,瓜蔞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與升麻,連須蔥白用幾根。

腎經

補腎山藥甘枸杞,螵蛸龜板與牡蠣,杜仲鎖陽巨勝子,山萸蓯蓉共巴戟,龍虎骨,懷牛膝,五味菟絲與芡實,再加一味懷熟地,共補腎經十八味。瀉腎不必多求方,知母澤瀉兩相當。溫腎肉桂並附子,鹿茸故紙海沉香,亦溫腎,膃肭臍;涼腎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獨活肉桂奇。

胃經

補胃需用蒼白朮,半夏扁豆綿黃耆,芡實蓮肉共百合,山藥還加廣陳皮。瀉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實,更添芒硝與大黃,多加石膏謝更急。溫胃木丁與藿香,益智吳萸與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薑。涼胃葛根條黃芩,滑石黃連玄花粉,知母連翹石膏斛,梔子升麻竹茹尋,十三味葯涼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藥。

膽經

補膽龍膽與木通;柴胡青皮瀉膽經。溫用陳皮製半夏,更加生薑與川芎。涼用竹茹與黃連;引用盡皆同肝經。

大腸經

問君大腸何葯補?左旋牡蠣白龍骨,桔梗米殼訶子皮,山藥肉蔻並蓮肉。川大黃,南檳榔,枳殼石斛瀉大腸,再加芒硝桃麻仁,蔥白三寸瀉更強。乾薑肉桂吳茱萸,三者同時能溫腸,引葯盡皆同胃經;槐花條芩涼大腸。

小腸經

小腸石斛牡蠣補;瀉用木通共紫蘇,連須蔥白荔枝核,同為瀉劑君知否。小腸要求溫,大小茴香烏葯根;涼用黃芩天花粉;引用羌活與高本。

膀胱經

橘核菖蒲補膀胱,益智續斷龍骨良;瀉用芒硝車前子,澤瀉滑石石葦幫。溫用烏葯並茴香;涼用黃柏生地黃,甘草梢,亦屬涼;引用盡皆同小腸。

三焦經

滋補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與黃耆;瀉用梔子並澤瀉;溫用姜附頗有益。原石膏,地骨皮,清涼三焦功效急。引入三焦不用別,葯與肝膽無差異。

心包經

地黃一味補包絡;瀉用烏葯並枳殼;溫肉桂;涼梔子;柴芎青皮是引葯。推薦-中醫寒症區分,三焦辨證肚臍下冷涼〈叫〉宮寒!肚臍上冷涼〈叫〉胃寒!腰上冷涼〈叫〉帶脈寒!肩上冷涼〈叫〉膽不通!手臂冷涼〈叫〉肺氣虛!頸部冷涼〈叫〉膀胱虛!手背冷涼〈叫〉氣不足!大腿冷涼〈叫〉脾胃虛!小煺冷涼〈叫〉腸胃虛!二,人體背部反應:上焦厚〈叫〉心肺火旺!中焦大〈叫〉脾胃不暢!

下焦厚〈叫〉腎氣不足!

推薦閱讀:

面相部位詳解二 眼睛(一)
黃金協作還是狼狽為奸?「大英勳章」教授攜手「以嶺葯業」背後的奧秘
中國方實踐錄·易道方術與古中醫
伸金太極研究會「萬名中醫練太極活動」啟動暨尋根拜祖儀式陳家溝舉行
中醫觀耳朵知身體常見病

TAG:中醫 | 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