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閱讀鑒賞指導

(陝西省寶雞市教育局教研室 曹公奇陝西省寶雞市店子街中學李蘭芳) 新課標要求初中學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要提高學生對古代詩歌閱讀鑒賞的品位,就要學會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在不斷地閱讀欣賞中,逐漸提高鑒賞水平和審美情趣。鑒賞古代詩歌可以從詩歌形象、思想感情、表達技巧、語言藝術等方面具體鑒賞。第一節 鑒賞詩歌形象鑒賞古代詩歌,首先要會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詩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詩歌意象等。一、鑒賞人物形象: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既包括詩人所描寫的人物形象,也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詩人自己。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把握詩人對人物形象所傾注的感情,這是閱讀鑒賞詩歌的基本要領。要通過分析詩歌中人物的思想、品質、性格、節操及情感,理解詩中所描寫的人物形象特徵,感悟詩人的感情基調,從而對詩歌進行欣賞分析,提高審美情趣。例如:漢樂府《陌上桑》就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陌 上 桑《漢樂府》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東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這首詩是漢樂府詩中的名篇,它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貌美品端、機智活潑、親切可愛的女性形象——羅敷。詩一開始極力描寫羅敷的服飾打扮,主要寫羅敷的動人美貌;接著寫羅敷嚴詞拒絕使君的「無恥」要求;最後羅敷以誇讚自己的丈夫的形式壓倒了使君。通過對詩中人物羅敷外貌和語言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歸納出羅敷的性格特徵和品德情操,即羅敷是一個美麗勤勞、勇敢機智、不畏權勢、敢於鬥爭的農家女子形象。 有時候,詩人並沒有專門描寫一個人物形象,但是在全詩中卻處處閃現著一個抒情主人公的影子,即詩人自己的影子。如曹操的《觀滄海》一詩:觀 滄 海 曹 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觀滄海》描寫詩人登上碣石山,面對大海,眺望滄海壯麗景色,氣象萬千,心情激蕩,浮想聯翩。聯想到日月東升西落,繁星閃爍的銀河,就像是在洪波湧起的大海中運行、出沒一樣,生動地表現了祖國海疆的壯麗風光和詩人豐富的想像,氣勢豪邁雄渾。同時,也抒發了詩人意氣昂揚的豪邁感情,表達了他宏偉遠大的政治抱負。鑒賞詩歌中所描寫的人物形象,要善於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歸納人物的思想品質。鑒賞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要結合詩人的身世和寫作的背景,分析詩歌中的內容,從中體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詩人的形象和特徵。二、鑒賞詩歌意象:意象是一個古老的美學概念,也是鑒賞詩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審美單元。可以說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詩歌的意境、風格及作者蘊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所謂意象,就是在知覺基礎上形成的、滲透著詩人主觀感受的客觀事物的形象。古代詩歌,往往藉助客觀事物表現詩人的主觀感情。這些客觀事物形象,不僅是現實生活中的客觀事物,更重要的是含有詩人情感的事物形象,也就是詩人所寫之「景」,所詠之「物」。而詩人借這些「景」,抒自己之「情」;詠這些「物」,言自己之「志」。這種「景」「物」就是「象」,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就是「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所以說,意象是詩歌中熔鑄了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是詩人內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鑒賞詩歌時,捕捉、感受並理解詩歌中意象,才能準確把握詩歌豐富的意旨、複雜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我們請看下面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 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是李白詩中歌頌真摯友誼和抒寫離別之情的代表作,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前兩句通過「古人」、「黃鶴樓」、「煙花三月」、「揚州」等意象,點明了相互惜別的人物、地點、時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用「煙花三月」,借景抒情地表現了當時人們積極奮發的精神面貌。後兩句中描寫的「孤帆」、「遠影」、「碧空」、「長江」、「天地」等意象,詩意深遠,詩人在樓前久久佇立,表現了依依不捨的綿綿友情和深沉濃郁的惆悵之情。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的這首散曲,是運用意象的典範。前三句一連疊描寫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個意象,用這一個個看似沒有聯繫的客觀意象,組成了一幅瀰漫著陰冷氣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陽圖,烘托出浪跡天涯的遊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悲苦的情懷。後兩句中「夕陽」、「天涯」等意象,更進一步表現了遊子思鄉的斷腸之苦。這些意象,都蘊含著無盡情思,韻味雋永。鑒賞詩歌的意象,要抓住詩人描寫、歌詠的景和物的特點去分析。因為這些景和物,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客觀的、自然界的景和物,而是融合了詩人情感的景和物。要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看詩人借這些景抒怎樣的情,托這些物言怎樣的志,從而分析詩歌的意象,探知詩人的感情,鑒賞全詩。此外,還要透過詩句的表面意義,挖掘其深層的含義。因為古代詩歌往往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我們要透過表層,挖掘其深刻的內涵,領悟詩作的主旨、真意。第二節 鑒賞思想感情 古人云:詩言志。詩歌是用來表情達意的,其中一定蘊含著詩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是詩歌閱讀過程中最首要、而且是最重要的環節。中國古代詩歌,就其表現的思想和情感而言,大致可以分為憂國憂民、建功報國、思鄉懷人、長亭送別、生活雜感等幾類,鑒賞時要注意根據不同的類別分析它的思想和感情。一、鑒賞憂國憂民類詩歌:古代詩人寫了許多憂國憂民、感傷憂時的優秀詩作,其中有的是對國家、對民族命運的擔憂,有的是同情人民大眾的疾苦,有的是反映離亂帶來的痛苦,有的是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像杜甫詩中的憂國憂民思想,陸遊詩中的愛國情懷,都是這類詩歌中的典範。鑒賞時,我們要結合詩人的思想狀況和寫作的時代背景,細心品味,體驗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情懷,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感情。下面我們就品讀兩首這樣的詩歌:登 高杜 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的這首詩,前四句描繪了一幅蒼涼恢廓的秋景——哀景:風急天高,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飛鳥回歸,木葉凋落,江水奔騰,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在這四句渲染濃濃秋意的基礎上,詩人水到渠成引出了後四句的敘事抒情——哀情:從縱(時間、「百年」)、橫(空間、「萬里」)兩方面著手,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使人深深感到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脈搏;因久客則艱苦備嘗,多病則潦倒日甚,所以白髮頻添,酒杯難舉,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外,其中交織著對國運艱難的關注,對淪落他鄉不勝的感傷。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操,躍然紙上。示 兒陸 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示兒》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人死後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一。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能夠平定中原,光復失地,希望你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父親。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詩中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 二、鑒賞建功報國類詩歌: 古代詩人中有許多人滿懷壯志,希望有一番作為,或者有建功立業的渴望,或者有保家衛國的決心,或者有報國無門的悲傷,或者有山河淪喪的痛苦,或者有壯志難酬的悲嘆,或者有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或者有懷才不遇的苦悶……這些詩歌,大多慷慨激昂,催人奮進,流傳千古!鑒賞時,我們要根據詩作的有關背景細細品味,領悟其精神情懷。例如: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這首詞上闕,作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聯想到當年逃難人民的血淚,想到淪陷的中原,禁不住產生了江山易主卻無法收復的悲痛,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統治集團的腐敗無能。下闕即景抒情,說明青山可以遮斷人們的視線,但卻阻攔不了人們對中原淪陷地區的關懷與想念之情,暗示南宋統治集團可以設置重重障礙,把祖國分裂成南北兩半,但卻無法阻撓人民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末尾兩句以鷓鴣的悲鳴反映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這首詞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南宋統治集團屈辱求和這一錯誤政策的不滿,抒寫了他關心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春 望 杜 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首詩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連本為娛人之物的花鳥,也因感時恨別,使詩人見了墮淚驚心。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念親人。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三、鑒賞思鄉懷人類詩歌: 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暢,因而許多詩人都反映了這種思鄉懷念的愁緒,這其中有的是表達思念親友之情,有的是表達羈旅異鄉的愁思,有的是表達邊關戍守思鄉之情,有的是表達閨中婦人的懷念之情。鑒賞時,我們要認真體驗,根據詩作的具體內容分析它的思想感情。例如下面兩首思鄉懷人的詩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首句寫身在異鄉的詩人每到佳節倍加思念故鄉的兄弟親人。兩個「異」字迭用,更加強了詩人的孤獨之感,為詩的畫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第二句是全詩的詩眼和感情主線。這裡的「 每逢 」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這一特定時間的局限,使人體會到詩中之情醞釀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發只不過是碰到了重陽佳節這一導火索罷了,一個「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親之情的強烈,又表明了平日思親之經常。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自己思親,想到親人節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從而更加深了詩人珍視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鄉親人的情思。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受,既是詩人日常感受的升華,又是長期客居異鄉的遊子節日感受的概括和總結,有相當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因此千古傳誦。逢 入 京 使岑 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的這首邊塞詩,主要是表現他旅居邊塞的寂寞。東望故鄉,路程遙遠,被懷念家鄉的情緒所激動,兩個袖口抖索地擦不幹眼淚。恰巧路上遇到一個回京城的使者,就想托他帶一封家信回去。可是隨身沒有紙筆,無法寫信,只好托他帶個口信回家,說自己身體健康,平安無恙。這首詩是平平直直的敘述,所敘述的事實深刻地表現了邊塞徵人的懷鄉情緒,儘管是質樸的素描,也仍然能夠通過濃郁的思鄉之情感動讀者。 四、鑒賞長亭送別類詩歌: 古代詩歌中,長亭送別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這也緣於古代的交通不發達和信息不暢通,人們的離別往往是前程渺茫,生死未卜,所以古人特別重視長亭送別,也經常把它表現在詩歌中。送別類的詩歌中,有些表達的是依依不捨的留念之情,有些表達的是情深意長的勉勵之情,有些則是坦陳心志的告白。無論表現的是什麼樣的情感,都是詩人在送別時表達的一種深深情感,鑒賞時,我們要根據詩作的寫作背景,聯繫詩人的生平和思想,欣賞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們鑒賞兩首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是王勃的一首送別的名作。從題目就可以明白,有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做某縣少府,作者就寫此詩送行。這首詩雖然是送別之作,但表現的情感不同於一般離別的情感,不是凄苦感傷,而是非常爽朗豪壯;不是故意造作,而是寫得真摯感人。詩的首聯,從離別的地點說到就任的地點,景物寫得異乎尋常的雄偉;頷聯轉入離別,表達彼此惜別的心情;頸聯筆鋒一轉,以激揚奮勵的筆調,寫出了千古絕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心胸是何等的開闊、健朗!它把人們送別的情誼,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一掃離別時的惆悵和哀傷。尾聯以勸慰友人作結,正面否定了世俗在分別時的兒女之態,用這樣的意思用來總結全篇,明確有力,足以增強前面所表達的情感。作者以他的急於事功的心理,來勉勵、支持、鼓舞他的朋友,指出分別不可免,也不是可悲的事。只要交誼長存,離別並不能把兩個人隔開。全詩情感真摯,氣象雄渾,含意深刻,感人至深。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無邊無際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那寒意不僅瀰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雨後的清晨,天氣初晴,青山滴翠,孤山兀立。在這樣一種情境下,詩人要送朋友離別。後兩句寫的是詩人對辛漸的叮嚀和託付之語:你到達洛陽後,假如有親戚朋友詢問我遭貶後的近況,你可以告訴他們,就說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這兩句詩並不僅僅是詩人的自我表白,更是詩人以凜然的姿態對小人誹謗所進行的駁擊,表現出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 五、鑒賞生活雜感類詩歌: 古詩中除表達上述的思想感情外,還有一些表達生活雜感的詩歌,或寄情于山水的秀麗,或描寫田園的悠閑,或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表達借古諷今的情懷,或表現仕途失意的苦悶,或告慰平生的喜悅。鑒賞時,要根據具體的詩作內容分析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們以下面兩首詩為例進行鑒賞:過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這是一首田園詩。詩人寫 「故人」準備好「雞黍」來邀「我」,我到了田家,所見的景物令人賞心悅目,感到這裡清幽、淳樸,自成天地。在田家歡聚,把酒共話,好一派田園風光。臨別之際,不待主人邀請,自動宣告重陽再來,表明詩人在「故人庄」擺脫了煩惱,得到了歡樂,找到了心靈歸宿,因而留戀田家,皈依田家。全詩任意揮灑,渾然天成,似乎未加爐錘,卻把寧靜優美的田園風光和純真深厚的朋友情誼融為一體,詩意盎然,耐人尋味。 漁歌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首句「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次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全詩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鑒賞古代詩歌的思想情感,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這樣有助於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鬥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後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鬥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其次,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而宋代積貧積弱、國力衰微,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詩人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最後,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複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作趣向和風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第三節 鑒賞表達技巧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指鑒賞其表達方式、結構形式、修辭方法、表現手法、藝術風格等。一、鑒賞表達方式古代詩歌中有敘事、描寫、議論和抒情四種表達方式,其中描寫和抒情是主要運用的表達方式。1.描寫。常用的描寫方法有:(1) 動靜結合在寫景狀物的詩詞中,孤立的描寫靜態景物或動態景物,往往給人留下的印象不夠深刻,如果運用動靜結合的方法,以靜寫動、或以動襯靜,就會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例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畫面描寫注意到近與遠、高與低、聲與色、動與靜的搭配,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2) 點面結合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繫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我們在寫景狀物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必須寫主體物周圍的聯繫物,點面結合,烘雲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如: 江 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就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於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於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從「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並在「山」「徑」前冠之以數量詞「千」「萬」,突出了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3)虛實結合這是詩人用現實的景或事同想像的景或事互相映襯,抒發同一種感情的表達技巧。這裡,「實」的最大特點是它的直觀性,「虛」的最大特點是它的想像性。兩方面巧妙組合,「實」便成為引發「虛」的基礎,「虛」便成為「實」的延伸。因此,虛實相生,也就產生出很好的藝術效果。這種手法在古詩詞中是常用的。如: 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的第一句一問一答,既寫出了朋友的思念與期待,也寫出了人的惆悵與無奈。緊接下來,詩人描寫了「巴山夜雨」的景象。這句看似無關的話,實際上是景中有情。詩人就是想藉此來表現出當時他客居異地的孤獨寂寞,綿重不已的愁思和對朋友的渴切思念之情。接下去在詩的第三、四兩句中詩人展開想像,想像有一天兩人聚首交談,而談話的內容卻又恰恰是今夜巴山聽雨、吟詩寄遠的情景。這樣全詩一下子擺脫了低沉抑鬱的感傷情調,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了朋友的失望和詩人的惆悵,突出了兩人之間的真摯深厚的友情。這首詩的主旨如水落石出,清晰可見。2.抒情: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及寓情與景,寓情於物。(1)直接抒情: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物所產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例如: 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寫詩人登鸛雀樓遠眺的景色:一輪落日依傍著遠山漸漸落下,黃河滾滾而來,流歸大海。後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里產生積極進取、高瞻遠矚的情懷。(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句古語就鮮明地講出了景物描寫和感情抒發之間的緊密關係。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有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等多種形式。如:「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處處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作者通過描寫戀花飛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嬌鶯抒發了對大好春光的喜愛之情。再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二、鑒賞結構形式一般詩歌雖然篇幅不長,但也講究起承轉合,講究首尾照應,講究過渡,講究伏筆等等。鑒賞詩歌的結構形式要從這些具體的結構特點入手。1.首尾照應:即開頭與結尾的照應。如: 月夜憶舍弟 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這時安史之亂尚未治平,詩人在戰亂中,顛沛流離,歷盡國難家憂,心中滿腔悲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託縈懷家國之情。全層次井然,首尾照應,結構嚴密,環環相扣。「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2.層層深入:即詩句內容一層比一層深入。如: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詩人先寫自己坎坷的遭遇,為全詩定下了憤激的基調,緊接著寫對亡友的懷念,以及對歲月變遷的感嘆,使憤激之情進一步深化。又寫了自己的沉淪和新貴的得勢,使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最後,詩人並不消極悲觀,要振奮精神,積極進取,投入生活,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層層深入,言簡意深。3.先總後分:即先總寫後分寫。曹操《觀滄海》(見前)中「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寫的是俯瞰滄海的全景;「樹木」、「百草」二句寫的是靜景,是近看所見之景,是特寫;「秋風」、「洪波」二句寫的是動景,是遠觀所見之景,描寫先總後分,由近及遠,一靜一動,有力地刻畫了大海的壯闊,為下文展開想像打下了伏筆。4.先景後情:即先寫景再抒情。杜甫《春望》(見前)前四句寫景,描繪出國都殘破,滿目凄涼的景色。後四句直接抒情,詩人憂國思家,內心充滿了離愁。5.過渡: 即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的句子。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常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兩句是說,既然天上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好,這裡所謂「人間」,即指做地方官而言,只要奮發有為,做地方官同樣可以為國家出力。這樣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現出積極的樂觀情緒。這樣由出世之想過渡到了入世情懷。6.鋪墊:鋪墊是為主要人物出場或主要事件發生創造條件而著重描述渲染的技法。如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作者一反常調,「我言秋日勝春朝」使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為下文讚美秋日做了鋪墊。7.伏筆:先設伏筆,後文在交待照應。「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李白 )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繫起來。結句 「不及汪倫送我情」,以對比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三、鑒賞修辭方法古代詩人最喜歡用各種修辭方法來加大詩歌的表現力,增強詩歌的感染力。鑒賞時,我們要從具體的修辭效果來分析欣賞。1.比喻: 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間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來說明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是把要表述的事物寫的具體生動,使人如身臨其境、耳聞目睹。一般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而且可以節省筆墨,使語言精鍊。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見前)的最後一句是「一片冰心在玉壺」,這裡的「冰心」「玉壺」都是喻體,本體是詩人的高潔品行。詩人通過這個具體形象的比喻表述了他的志趣和自信,也使我們通過這個比喻彷彿看到了他--王昌齡那表裡如一、光明磊落的高潔偉岸的形象。2.誇張: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作者故意言過其實,對客觀的人、事、物作擴大或縮小的描寫,而讀者看後不僅不覺得不合理,反而覺得悅耳有趣,這種修辭方法就是誇張。運用這種修辭方法可誇大言者的語言氣氛,啟發對方的想像力,從而突出要說的意思。如: 早發白帝城李 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中極言舟行似箭,而其行速之快,如按照實際情況來看,那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但我們讀後非但不疑,反覺妙哉。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這裡的「言過其實」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當時在流放途中遇赦後的那種喜悅之情,彷彿看到了詩人那喜出望外心花怒放的神態。這就是誇張的修辭方法產生的藝術效果。3.擬人:就是把沒有思想感情的事物當做人來寫,賦予它們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動作,使事物人格化。這種方法可以讓靜的變成動的,呆板的變成活潑的,無性格的變成有性格的,可以收到生動形象的表達效果。如: 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後兩句中「排闥」、「送青」,把自然的風景擬人化,讓它們也來同勤勞的主人一起分享歡樂。生動傳神。4.借代:就是借用與本體事物有密切關係的事物的名稱來替代本體事物的名稱的表達技巧。恰當地運用這種方法,能以鮮明地突出本體事物的特徵,啟發讀者的聯想。如: 江南春絕句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詩的第一、二句描寫了江南春景,其中的「綠」、「紅」就是用葉與花的顏色特徵來代指葉與花,這樣寫的目的就是要突出葉與花的鮮艷的色彩,增添畫面的鮮活美感。5.對偶:是將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兩個片語或句子成對地排列起來的修辭法。對偶的句式看起來整齊美觀,讀起來節奏鏗鏘,便於記誦。如孟浩然《過故人庄》中「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杜甫《絕句》中「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王維《使至塞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6.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如: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中前三句純用名片語合,形成排比,構成典型環境。7.反覆:指為了強調某個意思,突出某種感情,有意重複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如:李清照《如夢令》 「爭渡、爭渡」,把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尋找到出路的焦急心情表現了出來。8.象徵:象徵是指藉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能深入淺出地表達精深的意蘊,常常能收到饒有意味的審美效果如: 飲 酒陶 潛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中的「飛鳥」可以說就是嚮往自由隱逸生活的陶淵明的化身……象徵能使文章的意蘊更豐富,內涵更深刻。  9.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如:《觀滄海》中「日月之行」、與「星漢燦爛」的「行」、「燦爛」互補見義。四、鑒賞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不同,表現手法指的是詩人為了達到自己的創作目的,運用各種手法來增強詩歌的表現力,它是技巧和方法。1.賦比興:是《詩經》創作的表現手法,賦為鋪陳,比為比喻、比擬。興為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如: 關雎《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以雌雄和鳴的雎鳩起興,以採摘荇菜為比,以琴瑟鐘鼓作結,敘述了「君子」對「淑女」的苦苦追求,描述了周代貴族社會的一個理想的婚姻模式。2.用典:即在古詩詞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古詩詞語言精鍊,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中「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一句,運用典故表達了詩人以馮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邊殺敵,報效朝廷。 3.襯托:「襯托」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些事物的藝術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另一事物,稱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另一事物,稱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4.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李白《早發白帝城》中「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和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表現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杜甫《春望》中「國破」與「山河在」,「城春」與「草木深」,亦即國家破亡與山河依舊,城春之明媚與景象之荒蕪,兩相對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國破」的頹壁殘垣與富有生氣的「城春」對比強烈,從而表現了作者對國破家亡的無限痛惜之感。 5.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如李賀《雁門太守行》中「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從聲色兩方面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爭的殘酷。6.托物言志: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如: 石灰吟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歌以人格化的手法寫石灰的採石,燒石,泡用過程,托物言志,表達出詩人寧受千種磨難萬般艱險甚至生命,也要保持節操,留取人生之清白。7.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如:醉花陰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首詞情景交融,寫出了女主人多愁善感,憐花自憐的性格情態。結尾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個「瘦」字,畫龍點睛,形象概括了全篇詞意,畫龍點睛,使人物形象與心境氛圍顯得十分協調。8.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如: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人通過對夕陽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現了今昔滄桑的巨變,隱含著對豪門大族的嘲諷和警告。詩人從側面落筆,採用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加以表現。語言含蓄,耐人尋味。9.卒章顯志: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如: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尾聯通過對諸葛亮的讚揚和惋惜,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盼望為國立功的心情。10.欲揚先抑:所謂欲揚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頌揚的對象,而落筆開始卻貶抑它,批評它。前文的「抑」,是為了反襯後文的「揚」。如:遊園不值葉紹翁應憐履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前兩句寫詩人乘興遊園,被拒之門外;後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滿園春色,前後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憾,後面高興。這裡採用了欲揚先抑法。11.聯想:由一事物聯繫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繫起來造成一個典型。「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徵義。12.想像: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以想像兄弟們發現登山插茱萸少了一人,表達詩人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之情。。13.語序倒置:古詩常用倒裝句,如王維《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中的「歸浣女」、「下漁舟」,是「浣女歸」、「漁舟下」的倒裝;杜甫《蜀相》「兩朝開濟老臣心」中的「兩朝開濟」,是「開濟兩朝」的倒裝;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是寫詩人晚上趕路,在溪橋拐彎時,忽然看見以前熟悉的社林邊的茅店,將「茅店」置前加以突出,表達詩人對它懷有特殊感情,這是不大容易看出的倒裝。五、鑒賞藝術風格詩歌的藝術風格是多種多樣的,每首詩有每首詩的藝術風格,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藝術風格。下面我們就鑒賞主要的幾種藝術風格。1.雄壯渾厚:指力量至大至剛,氣勢渾厚磅礴。其特點是:骨力挺健,氣壯山河,氣呑宇宙,氣度豁達,氣慨恢宏,氣宇軒昂,氣勢浩瀚,氣魄雄偉。如曹操的《觀滄海》、唐代的邊塞詩等。2.豪放曠達:即剛健有力,氣勢雄壯,疏狂不羈,通脫豁達。如李白的詩歌、宋代豪放派的詞作等。特別是蘇軾的詞,是豪放和曠達的典範。有雄才大略而又懷才不遇的蘇軾,既要堅持不苟合隨俗,又要隨緣自適;既要「盡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帶有「豪放」、「曠達」的特徵。3.沖和淡泊:含有閑逸、靜穆、淡泊、深遠的特點。王維的山水詩有閑、靜、淡、遠的特點,他是沖和淡泊派大師。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鳥鳴澗》)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人間的紛爭,沒有外界的紛擾,只有大自然的寧靜,只有山水花鳥的生機。4.沉鬱悲慨:就是指情感的渾厚、濃郁、憂憤、蘊藉以及觸景生情,睹物傷懷,悲壯慷慨。杜甫的詩,為濃郁之極至。憂愁是杜詩沉鬱的主要內容,他的憂愁,不只是個人的,更是國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這種憂愁具有豐富的情感層次,使其沉鬱獲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價值。陳子昂的詩,就以悲慨而馳譽詩壇。《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動人心的悲慨之詩。5.婉約含蓄: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來抒發含蓄微約的感情,簡言之即「曲徑通幽」。婉約派詞人是其代表。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詞借雨後春曉與侍女的對話,體現主人公愛美惜春、珍重光陰的情懷。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們必須在熟讀詩歌、初步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要求,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細辨別,認真品味,深入領悟,再根據每種表達技巧的特點及作用,結合具體的詩句,做出合理而準確的鑒賞。第四節 鑒賞語言特點詩歌的語言藝術與詩人或詩作的風格緊密相關,有怎樣的風格,就會有怎樣的語言,語言是風格構成的有機部分。下面我們就鑒賞幾種常見的語言特點:一、清新自然:指詩歌的語言清爽新鮮、自然不俗,猶如清晨的空氣,好像草葉上的露水,讓人感覺舒暢。這種語言常見於山水田園詩,如孟浩然、王維、陶淵明、謝靈運等詩人的山水詩,語言大都清新自然。二、通俗樸素:指詩歌的語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詞藻的華麗,顯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於平淡中蘊含著深意。如白居易的詩,據說如果能讓老嫗聽懂了他才滿意,就充分體現了他詩歌語言的通俗易懂。三、委婉含蓄: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這種風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說出來,而是藏在形象中,讓讀者自己展開想像,思而得之。如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首詩借古諷今,語言委婉含蓄,表達了詩人對當朝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 四、絢麗明快:指詩歌詞藻富麗,文采燦爛,情思奇幻,簡潔明快,一語破的。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游山西村》)語言流暢絢麗,開朗明快,我們彷彿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於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 鑒賞詩歌的語言特點,要從詩歌的遣詞造句和語句含義等方面來理解,通過分析它的用詞、典故、句式及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從而把握一首詩的語言特點;通過對一位詩人多首詩歌的語言分析,進而把握一位詩人的語言風格。
推薦閱讀:

易學指導人生路 作者:昆明 張曉俊
為什麼我吃素以後, 頭髮越來越少呢 請指導
車爾尼849鋼琴教程練習指導(一)(1
省文物局領導檢查指導我縣工作

TAG:閱讀 | 詩歌 | 古代 | 指導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