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魯迅公園有哪些歷史遺迹?

作為滬上舊租界內最老牌的公園之一,魯迅公園的歷史可追溯到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當時英國殖民者在此圈地建萬國商團打靶場,後來划出一部分作為「新靶子場公園」。由於公園場地開闊,常被軍隊、警察作為操練和閱兵之用。1922年,公園始稱「虹口公園」,1937年上海淪陷,隨即易名為「新公園」,靶子場東南部則被改建為「日本上海神社」。新中國成立後,公園恢復舊名,1956年10月,魯迅墓遷入,1988年,公園正式改名為「魯迅公園」。魯迅公園是上海至今保留下來的最大租界公園,也是新中國成立後上海改建的第一個紀念性文化休息公園。

魯迅公園因紀念魯迅而得名。1927年10月,魯迅從廣州來到上海,在虹口居住了九年。他在山陰路的故居離虹口公園不遠,自然也是這裡的常客。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安葬在上海萬國公墓。1956年10月,時值魯迅逝世二十周年,魯迅墓從萬國公墓遷到虹口公園內,同時建立了魯迅紀念亭、魯迅紀念館等。1961年3月,魯迅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公園還是震驚東亞的「虹口公園炸彈案(白川事件)」的見證者。1932年4月29日,這天是天皇生日「天長節」,駐上海的日本軍政要在虹口公園舉辦「淞滬戰爭祝捷大會」。流落上海的朝鮮抗日義士尹奉吉向主席台投擲炸彈,炸死佔領軍司令白川、日本僑民居留團團長河端,炸傷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駐滬領事村井、佔領軍軍艦隊長野村、師團長植田、領署書記官友野。這一聲巨響,改變了東亞乃至世界政治的走向,也讓虹口公園成為中日韓歷史的交點。今天,魯迅公園內不僅有紀念韓國義士尹奉吉的「梅亭」,也有建於1984年的「中日友好紀念鍾」,只有銘記歷史,慘痛的教訓才不會重現。

魯迅公園內還有一些很容易被忽略卻非常有趣的小景點,比如一座建於1929年的一座飲水器——它是上海第一座沙濾水飲水器。多年來,因為處在公園東端魯迅紀念館圍牆腳下,植被茂密,處境堪憂,幾乎被遺忘了存在。如今,這一罕見的近代文物被搬遷至公園中心位置,並且恢復了沙濾水功能。


推薦閱讀: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的一個所謂「病句」體現了文豪和凡人的區別
讀何滿子先生《讀魯迅書》
朱安的吶喊:「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要保存保存我啊」
朝花夕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TAG:歷史 | 上海 | 魯迅 | 公園 | 遺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