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常見意象知道少

一、植物類

梅花

梅花自古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讚頌。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徵。歷覽前代詩詞,「梅花」意象中所表達之意主要有:

(1)凌寒不屈的頑強

梅花在寒冬開放,因不畏嚴寒而被賦予頑強的精神品質。毛澤東的《卜運算元·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前一句,描繪出寒冬中梅花嚴酷的生存環境。但就在逼人的環境和險惡的氛圍中,梅花就在這冰凝百丈、絕壁懸崖上俏麗地開放著,一個「俏」字,不僅描畫出梅花的艷麗形態,更兀現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傑的精神氣質。

(2)引領眾芳,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梅花在百花中最先開放,所以象徵敢為人先。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3)高潔脫俗的風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歷代文人墨客把梅花的高潔、孤芳自賞作為人生追求的價值所在。陸遊《卜運算元·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詞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寫出險惡仕途中堅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不同流合污。清真絕俗,忠貞不渝的情懷與抱負。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4)隱者高士的象徵

詩人在受挫時感到塵世的不如意,並受道家逍遙哲學的影響,於是寄情于山林風物,渴望清凈無爭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隱者高士的意象。

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寫出了梅花無欲無爭,只願做春的使者。

張可久《越調·天凈沙·魯卿庵中》:「青苔古木蕭蕭,蒼雲秋水迢迢。紅葉山齋小小,有誰曾到?探梅人過溪橋。」詩人將我們帶入渺無人跡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氣爽,何來「探梅」之說,其實這「梅」便是如梅之高潔隱士——魯卿。以梅比隱者,隱者亦是梅。

(5)清冷淡雅的美人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龍城錄》中記載梅花傳說,隋開皇中趙師雄於寒冬時節在羅浮山中見一淡妝素服的美人,這個女子便是梅花的化身。於是,後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僅因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態,還因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張可久《黃鐘·人月圓·雪中游虎丘》中云:「梅花渾似真真面,留我倚闌干。」詩中「真真」指美女的容貌,見於《太平廣記.畫工》所載一張神畫上的美女,名叫真真。

武元衡《贈道者》:「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妝入夢來。若到越溪逢越女,紅蓮池裡白蓮開。」詩中「麻衣如雪」用來描畫女子所穿的一身雪白衣裳。形容了女子的衣著後,詩人又以高雅素潔的白梅來比擬女子的體態、風韻,可謂傳神。

(6)傳遞情感與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為春之使的同時,也成了傳遞友情的工具。

南朝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折梅花寄贈友人,正是藉以表達自己以梅花自許,亦一梅花許人,對於友人具有梅花一樣品格的讚賞;同時也含有對友人的慰藉之情,預示不久的將來春天也將到北方。自己對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雖遭嚴寒而不凋謝。頗有一種友情堅貞,與友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書亦是詩人高雅情操的表現。「梅花使」便成了驛使的美稱,而「梅驛」成了驛所的雅稱;「梅花約」是指與好友的約會。

當然,梅花還是人與人之間傳達祝福的媒介。因為梅與媒婆的「媒」諧音,梅常被視為「媒合之果」,所以古人有「拋梅求婚」的故事。另外,「竹梅雙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語。

(1)君子之花

周敦頤說,「蓮,花之君子者也」。是因為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質。

(2)佳人之花

王昌齡《採蓮曲二首》(其二):「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荷葉羅裙,人面荷花,渾然一體,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幾乎分辨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哪是荷花,哪是臉龐。她,就是詩人的夢中情人。

(3)愛情之花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情」。這裡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純潔的愛情。

(4)懷舊之花

元代王翰《題敗荷》:「曾向西湖載酒歸,香風十里弄晴暉。芳菲今日凋零盡,卻送秋聲到客衣。」詩人借敗荷之聲傳送到旅人的手段,把懷人寫得凄楚動人。

菊花

菊花以其品性的素潔高雅、色彩的絢麗繽紛、風骨的堅貞頑強和意趣的豐富多彩而倍受文人親睞。

(1)幽人高士之花

菊花,幽獨淡雅,孤高傲世,向來是幽人高士隱逸情懷的象徵。孟浩然的《過故人庄》抒寫詩人重陽訪友,崇尚隱逸的情懷。「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最後兩句寫主客相約:重陽佳日,飲酒賞菊,再申心志,重溫舊情。菊花,是遠離塵俗、孤芳自賞的隱士生活的寫照,「還來」透露出詩人對這種淡泊寧靜,幽獨雅緻的隱士生活的嚮往。

(2)感時傷懷之花

古人有重陽佳日登高望遠、飲酒賞菊的習俗。詩人歷經戰亂,輾轉漂泊,或思鄉懷人,或悲愁嘆老,或傷時憂民,常常藉助重陽登高、飲酒賞菊一吐胸中塊壘。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三四句寫詩人憐花思鄉,憂國憂民。長安故園戰火紛飛,硝煙瀰漫,在血雨腥風之下,於斷垣殘壁之間,叢叢菊花寂寞開放,凋零破敗。觸目驚心的秋菊特寫,顯然已經突破了單純的惜花思鄉之情,而寄託著詩人對飽經戰亂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

(3)堅貞高潔之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是,它傲霜抗寒,堅強不屈,它高潔幽雅,芳香四溢,所以古代有很多托菊言志的頌歌。元稹的《菊花》抒寫自己的愛菊之情,盛讚菊花的堅貞品格。「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這是菊的神韻,也是詩人不畏權貴而耿直敢言,歷經貶謫而心志堅貞的風骨寫照。

(4)戰天鬥地之花

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兩首詠菊詩作一掃菊花孤高絕俗之態,凸顯菊花戰天鬥地、扭轉乾坤的英雄偉力,讀來壯浪雄奇,振奮人心。《題菊花》這樣寫道:「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縱觀全詩,詩人實際上是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菊花,是當時社會上千千萬萬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讚揚他們頂風傲霜的生命活力,又為他們的處境、命運而憤憤不平,立志要徹底改變,讓勞苦大眾都能生活在溫暖幸福的春天裡。

梧桐

梧桐不止是凄苦的象徵,梧桐在古詩詞中的寓意很豐富。

(1)高潔品格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在古詩中有象徵高潔美好品格之意。如「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詩經·大雅·卷阿》),詩人在這裡用鳳凰和鳴,歌聲飄飛山崗;梧桐瘋長,身披燦爛朝陽來象徵品格的高潔美好。再如「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以高大挺拔,綠葉疏朗的梧桐為蟬的棲身之處,寫出了蟬的高潔,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莊子在《秋水》中也說:「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鵷鶵是古書上說的鳳凰一類的鳥。它生在南海,而要飛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棲身之處。這裡的梧桐也是高潔的象徵。因此,古代有「栽桐引鳳」之說。

(2)忠貞愛情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枝幹挺拔,根深葉茂,在詩人的筆下,它又成了忠貞愛情的象徵。如「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詩中用松柏梧桐的枝葉覆蓋相交,象徵了劉蘭芝和焦仲卿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這雙對純真愛情的追求,對封建禮教的抗爭的夫妻,生前被迫分離,死後合葬九泉,能不震撼人心?

(3)孤獨憂愁的意象及寓意

風吹落葉,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筆下孤獨憂愁的意象。如「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極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位亡國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重門深鎖,顧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從梧桐枝葉的縫隙中灑下來,好不凄涼!又如「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著梧桐和芭蕉,每一聲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陣陣秋思和縷縷愁緒。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風苦雨的秋夜圖!面對此景,相思之苦便從詞人心底湧起。

(4)離情別緒的意象及寓意

在唐宋詩詞中,梧桐作離情別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葉上,一位獨處秋閨的女子,脆弱敏感的心已無法承載離情別緒的痛苦,纏綿悱惻,幽怨傷懷,徹夜不眠。其意蘊深厚,令人回味無窮。再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丈夫去世,獨守空房的李清照,遭受國破家亡的痛苦。此時,女詞人獨立窗前,雨打梧桐,聲聲凄涼,孤獨無助的她,在深切地懷念著自己的丈夫。

松柏

(1)孤直、頑強

《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也。」後世詩歌常用松柏象徵孤直耐寒的品格。

(2)高潔正直

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1)正直、高潔、謙遜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的竹子常被賦予名士的品格。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有詠竹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將竹視為名士風度的最高標識。

(2)不屈不撓、迎難而上

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讚美了立於岩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二、動物類

(1)品行高潔

由於蟬棲於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於清高一型,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

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2)悲涼凄切

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

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

(3)人生短暫,憐惜生命

蟬在白露到來時,必死無疑,給人無可奈何的傷悲之感。詩人常以蟬喻指自我生年不滿百的悲劇情懷,凄冷的人生風雨,字裡行間滲透著作者憐惜生命的主觀感受。

元稹《送盧戡詩》「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倍相傷」其中「紅樹」、「蟬」、「夕陽」、「白頭」自然融為一體,落日相伴的「蟬」恰恰是白頭之人的真實寫照。加上離別之悲,是一種下降凝縮的力的運動。蟬的這一寄託,突出了詩人的主體感受,即天步悠長,人生如白馬過隙,倏忽即逝的悲劇意象,蟬的這種意象,詞微旨遠,妙不可言。

陳子昂的《感遇詩三十六首·其十二》「玄蟬號白露,茲歲已蹉跎。群物從大化,孤英將奈何。」這首詩即明寫蟬,暗傷己。該詩表面寫蟬在白露到來時,必死無疑無可奈何的傷悲之情,實質上是以蟬喻指自我生年不滿百的悲劇情懷,凄冷的人生風雨,字裡行間無疑滲透著作者憐惜生命的主觀感受。

杜鵑鳥(子規)

杜鵑鳥身體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點,腹部有黑色橫紋。春末夏初時常晝夜不停地鳴叫,這是一種美麗可愛、富有靈性和神奇傳說的益鳥。杜鵑鳥又叫杜宇、布穀、子規、望帝、蜀鳥等。杜鵑鳥意象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的常詠之物,關於它的詩詞數不勝數,文化意蘊豐富多彩。

(1)烘托傷春、惜春之情

蘇軾《浣溪沙》:「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松林間沙路潔凈得不沾泥土,瀟瀟的暮雨聲和布谷鳥的啼叫聲在回蕩。作者雖貶官黃州,但他從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樂趣,杜鵑鳥在這裡烘託了作者傷春、惜春之情。「生怕子規聲到耳,苦羞雙燕語穿簾。」(朱淑真《傷春》)、「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曹雪芹《紅樓夢·桃花行》)都是借杜鵑鳥來烘托傷春惜春之情。

(2)抒發遊子思鄉懷人之情

杜鵑的鳴聲很像人說:「不如歸去。」所以子規鳥又叫思歸、催歸,它很容易引起遊子的鄉愁和思念親人的感情。「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起句寫眼前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曲折地傳達出對友人的無限思念與深切同情。

(3)傾訴悲苦、哀怨之情

杜宇也叫望帝,傳說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後禪讓退位,歸隱深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靈魂化為杜鵑鳥。每年暮春杜鵑花開時節日夜鳴叫,悲鳴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聲凄切,所以人們藉以傾訴悲苦和哀怨之情。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這裡白居易被貶江州,月夜送客,聽到琵琶女被棄的故事,詩人傷感萬分,再反觀自己,謫居卧病潯陽城,苦竹繞宅,朝晚聽到杜鵑啼血,悲傷無限。李商隱《錦瑟》中有:「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詩人巧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自己的悲苦哀怨寫得淋漓盡致。

(4)抒發亡國之痛、愛國之情

李煜《臨江仙》中有:「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子規相傳為失國的杜宇之魂所化,因而人們常借它表現亡國之悲。這裡詩人已預感到亡國,內心悲痛惆悵萬分,就借子規這個形象鮮明的意象來傳達亡國之音。

總之,古人以杜鵑意象為介質,表達詩人特定的思想內容,極大地豐富了古詩詞的意蘊,也讓我們欣賞到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

(以上內容整理自《為你解詩》·詩歌鑒賞一本通關,更多內容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高考溫書假將至,最後階段的語文複習是為了保持平時複習的慣性,所以每天保持一定題量的複習,保持語感和手感至關重要。點擊下方標題查看一起君為你準備的精選題庫。


推薦閱讀:

如何高雅的表達「我想你,想的睡不著覺」?九首經典愛情詩詞簡析
詩詞摘錄|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15句經典熟悉的「鳥」古詩詞,拿去玩「飛花令」
古代有哪些描寫離別的詩句?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意象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