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培養學生英語口語的得體性

作者:吳婷 文章來源:大浦中心小學 點擊數:1770 更新時間:2007-11-14 9:51:44

減小字體

增大字體【內容摘要】言語得體是說話的根本原則,本文論述了在用英語進行交際時,什麼是言語得體。並分析了在英語教學中,造成英語口語表達不得體的原因。英語口語表達不得體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文化背景是制約得體性的一個主要因素。最後論述了如何培養學生使用得體的英語進行交際,而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英漢兩種文化因素的差異性,處理好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的關係,處理好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關係,從而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地道、得體的英語進行交際,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關鍵詞】得體性;英語口語語言是一門藝術,也是人們用於交流的工具。人類文化中有著許許多多共性的東西。但也不可否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間也存在著差異,尤其是在交際文化方面,東西方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給我們學習與正確使用英語帶來一定的困難。有時對同一個辭彙,對同一個稱呼,對同一個手勢,對同一句話,英美人的理解與中國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樣。所以我們的英語教學,幾乎是從第一天起就開始接觸東西方兩種交際文化差異這個難題。當我們用英語交流的時候,都要仔細考慮自己說出來的話是否與聽話人的情況、說話的時間、地點、場合相適合。得體性是對口語交際最基本的要求,能否成功的用英語進行人際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說話者在表達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的得體性。得體的表達能夠促進交流,幫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一般人認為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強就是口語流利,往往忽視口語表達的得體性,只要能把自己的思想用英語連貫、完整地表達出來並做到語音、語調以及語法正確,就算是可以了,但是在表達的過程中,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體現了一個人的形象、品德、學識、氣質和修養;說話時,話語的適度和恰當,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交談的氣氛融洽,變生人為朋友,甚至化干戈為玉帛,達到預期的交際效果。如果只注意是否流利是否正確,而不注意是否得體,就會被認為不禮貌,引起不愉快和反感,以致達不到交際的效果。影響英語口語表達得體性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中西方文化差異就是影響英語口語表達得體性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雖然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辭彙和基本的語法規則,可是由於對英語文化,尤其是交際文化,所知不多,加之受母語的影響,在口語表達的得體性方面存在著不少問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使用地道、得體的英語口語進行交際,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應當受到高度的重視,讓學生熟悉英語在各種場合的具體用法。本文將初步探討英語口語表達的得體性。一、對英語口語表達得體性的理解言語得體既是培養口語交際的方向,又是培養口語交際的標尺。「事實上,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空間(場合),對適當的人說了適當的話,這便是言語得體。言語得體不是語法或者修辭上的事,而是語言符號之外的事,即對人、對事、對社會規範、對道德規範、對價值觀念上而言的事。」不看對象、身份、場合所說的話往往是不得體的,在什麼樣的場合說什麼話,遇見什麼樣的人說什麼話,這些都是需要說話人的注意。得體性要求說話人既要注意、重視、保持自我,又要注意、重視、適應交際對象,同說話人的身份和風格保持一致,就是得體;否則,就是不得體。此外,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我們需要尊重東西方文化觀念上的差異。東西方各自持有不同的文化禮節都沒有因為他們離開自己的國家而有所改變,而是無論走到哪裡他們都是始終如一的尊重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語言和文化相互依存,不同民族文化的人應該說不同的話,兩種不同民族文化,常常導致對同一句話的反應迥然不同,同樣一句話對東方人來說是得體的,對西方人來說卻是不得體的。例如以下幾個例子:中國人見面時喜歡問「你吃了嗎?」,外國人對這樣的問候語就很不理解了,甚至引起很多不可思議的反應,比如,一位在中國工作多年的英籍教師談到他在某大學教英語時,學生一見面就用英語問他「你吃了嗎?」剛開始他感到很奇怪,後來見這樣問候的人越來越多了,他感到很厭煩:「你們是不是說我沒錢吃飯啊!」很長時間之後,才慢慢的了解到這是中國人的問候習慣。為了體現相互關心,中國人見面時喜歡問「你去哪裡?」「幹什麼去啊?」「你多大了?」「你家裡有些什麼人?」「你幹什麼工作的啊?」「你的工資多少?」「你結婚了嗎?」,但是講英語的西方人是很尊重個人隱私的,這些個人私事一向被當作「禁區」,「我上哪裡去關你什麼事呢?」「幹嘛你要問我的工資呀?」。在西方,對不太熟悉的人,這些是不宜過問的,否則就是失禮。講英語的人認為個人的事不必讓別人知道,更不願別人知道。如果有人打聽別人的私事,那就是很不禮貌了。如果出於工作或者交朋友的需要,那麼在打聽隱私前必須先說明清楚,或者先自我介紹一番,而對於天氣、工作、業餘愛好、地方和國家性事件等方面,可以讓人們隨便討論。講英語的西方人很難以理解中國人的謙恭客套話,如果你對一個外國大老闆說「我剛參加工作,沒有工作經驗,對這裡的情況不熟悉,請老闆多多指教。」老闆會認為你這種人沒有進取精神,只能叫你走人。學習英語還應該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思維習慣,尊重彼此的社會習俗,例如在翻譯這個句子「海倫就像一隻驕傲的公雞,從來不愛搭理別人。」時,西方人會翻譯成「Helenisproudasapeacock,andshenevertalkstoothers.」「孔雀」在中國人眼裡是美麗和吉祥的象徵,而公雞因為常把頭昂得高高地,尾巴翹到了天上,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子,因此成了「驕傲」的化身。但西方文化不注重孔雀美麗的一面,認為它們很驕傲,所以英美人在形容一個人驕傲、狂妄和愛慕虛榮時,就把他(她)比作peacock。再比如在西方,男子可以當著姑娘的面說「Howbeautifulyouare.」姑娘聽了會很高興,沖著男子一笑「Thankyou!」但是如果對中國姑娘說這樣的話,姑娘會很惱火,認為你在輕薄她。遇到大方的可能會說「哪裡!哪裡!」聽到讚美中國人的正常反應就是「哪裡哪裡」外國人卻不明白「怎麼還得說出哪裡漂亮呢?」這種就是缺乏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識而引起表達不得體,產生交際障礙,在英語口語表達中是屢見不鮮的。在與外國人交際過程中,所有人都希望受到禮貌的對待,而不是無理的對待,所有人都希望給他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言語得體是最好的方式,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得體的表達。說得體話,做文明人,是時代的需要,是交際的需要,這對中國人來講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二、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表達不得體的現象(一)表達不符合英語的習慣在我國目前的教學環境中,學習者用英語進行交流時,往往是在中國環境下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許多人在國內學了十幾年的英語,在與外國人士交流時,受中國環境影響,表達出來的經常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讓聽者不知所云。例如一中國學生在告訴他的外籍教師「Denishimselfdoesn』tworkhard,however,heisalwaysred-eyedofotherpeople』sachievements.」他的老師就感到很奇怪,不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中國人說一個人嫉妒用「眼紅」,但英美人則用「眼綠」來形容。英語的green除了表示顏色之外還有「嫉妒」的意思,又如:Iwasabsolutelygreen(withenvy)whenIsawhissplendidnewcar(我看到他那輛漂亮的新車非常眼紅)。其實,英語中許多表示色彩的辭彙都有特殊的含義,不能照字面去理解。再比如:Hegavemeablacklook(他惡狠狠地蹬了我一眼);Shevisitsusonceinabluemoon(她難得來看我們一次)等。(二)在口語表達過程中使用書面形式的表達方式英語知識掌握多的學生有意識的使用他們已經學過的一些詞語,可惜使用不得體,反而弄巧成拙,在口語交流中使用書面語,有一個英語專業的學生在自由發言時這樣敘述:Lastweek,IwenttothecityinanattempttopurchaseasweaterwhichwillhelpmetoprotectmefromtheterriblecoldweatherbutIwassodisappointedandmyeffortsinvain……這位學生敘述的是進城買衣服那麼一件小事,而且是在非正式場合下的自由發言,他竟連續使用了很多個莊重的書面語詞語「inanattemptto,purchaseinvain」等來表達,顯得很不得體很可笑。(三)不熟悉沒有掌握規模巨大的同義表達手段,不能隨場合的變化而選擇適當的表達手段,把一些臨時學到的時興的俚語俗語到處亂用,給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在餐桌上請人吃飯喝酒或者吸煙時,一般用「Helpyourselftosomething」,而不用「please.」另外在舉杯敬酒,請外賓乾杯時,如果用「bottomsup」確實有點令人為難,如果用「cheers」以示敬酒,就顯得更為禮貌、得體。「bottomsup」只適用於非正式場合,而且是在真的想讓別人喝乾時才用,在隨便場合才用cheers!在一般場合這樣說:「Here』stothehealthofourfriends!」在正式場合應翻譯成「NowallowmetoproposeatoasttothefriendshipbetweenthepeopleofChinaandtheUnitedStates!」(四)忽視中英文表達的方式和規範不一樣,禮貌原則也不盡相同中國人見到老師總是稱呼:「老師,您早」;而像我們的英語課堂上常用的「Goodmorning,Teacher"就不是太正確,因為在英語里teacher只是一種職業,一般不用作稱呼,應改為"Goodmorning,Mrxxx"或"Goodmorning,Missxxx"。「小張、小李」在漢語里是很親切的稱呼,而用「小米勒」稱呼一位英國青年卻是不禮貌的;用漢語稱呼「張老、李老、老人家」,中國老人聽得心裡美滋滋的,很自然地接受年輕人對他們的尊敬和照顧。可是英美老人對此卻不習慣。(五)受中文習慣的影響,在英語口語表達的過程中常常加一些不必要的修飾語「漢語中,我們可以這樣說『請給我們多提寶貴的意見』,但是在用英語表達時,我們就不必說Pleasegiveusyourvaluableopinions,別人能提意見、建議,我們肯定認為是寶貴的,再用valuable一詞是多餘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Youropinionswillbeappreciated.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在用英語表達「他的病情好轉多了這一漢語句子時,中國學生往往說成,Hissickconditionismuchbetter.實際上condition本身就表示『疾病』(sickness,illness),所以句中的sick也是一種無意義的重複。地道的表達方法是Hisconditionismuchbetter.或者更簡單的說Heismuchbetter.」三、造成英語口語表達不得體的原因(一)學生缺乏對英語國家的風俗和慣例方面知識的學習,以及缺乏對跨文化交際知識的了解,不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不知道在什麼樣的場合說什麼樣的話。文化孕育著語言,人的一切活動蘊含強烈的文化因素,因此語言的得體與否離不開社會文化的制約,用英語口語表達的過程中忽略了中英文化差異。「因為不同文化的國家有其獨特的語言使用規則,有其得體的標準,一句符合語法規則的表達,用於不恰當的場合如與說話人身份不相符合,就達不到交際的目的,甚至還會造成誤解。」在漢語中得體的語言到了英語中就不一定得體了,甚至會出現相反的結果。不同的風俗習慣對同一客觀事物可能產生不同的主觀感受,比如「龍在我國是高貴的象徵,而在西方,『dragon』(龍)卻是一種可怕的形象,可用來指凶暴的人,因而外國朋友建議中國所指的龍最好不要譯成『dragon』,可譯成:theeastdragon.」文化意識在外語學習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口語表達中,但是在我們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往往被忽視,經常出現滿嘴英語,可是卻體現中國文化內容。如:外國人說Youhavedoneverygoodjob.中國人根據自己的文化意識回答No,no.語言與文化是緊密相連的,而中英文化差異又很大,在與英美人士交流時,他們往往對於我們在語音和句法方面的錯誤比較寬容,而對於我們由於文化差異而造成的違反講話規則的情況則常常認為是不懂禮貌.例如「聖誕節到了,學生給外教送一份小禮物時,常說:Thisisnothingmuch,butpleaseacceptit.(禮物很輕薄,不成敬意,請笑納。)這是典型的中國人自謙品格的表現,然而,外教很難體會到學生想表達的『禮輕情義重』的心情。」(二)中西方思維表達方式的差異 「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是一般具體型思維,擅長抽象思維,總是先概括後分解、先表態後敘述、先總結後事例、先整體後細節,由果到因、由小到大等。」中國人恰恰相反,「中國人表達事物總是按時間和事理髮展順序由因到果、由先到後、由大到小進行闡述,這種思維模式可稱為具體一般型表達。」(三)語境因素 表達得體與否與語境密切相關,任何語言的意義不僅來自辭彙、語法、語音本身,同時也受一定的語言環境的影響,同一個英語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下卻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比如單詞「thin」在不同的語境中就有不同的意義。Everyoneinourbedroomisthin.(瘦的)Thegirlisverythinandshelooksverybeautiful.(纖細的)Thegirlissothinthatshelookssick.(骨瘦如柴的)又比如:「Ifyoudkindlywaitaminute,Iwillseeifheisabletotalktoyou.Hangonaminute,love,andIwillgethim.這兩個句子表達相同的意思,都是對一個電話中的一個請求做出的反應,但是前者正式、禮貌,可能是年輕人對長者,而後者則反應出對話者之間的親密隨便。雖然兩句話中的信息是一樣的,但其中的用詞不同。」(四)在現實的教學環境中英語口語表達得體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師很少從得體角度出發提高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非英語國家的學生往往是在脫離英語交際的真實情境里學習英語,許多老師往往只重視學生使用語言的正確性,包括發音、拼寫、詞法、句法等等,而忽視培養學生使用得體的語言,從小學開始學習英語,學生和老師大量時間和精力是花在解決語言的正確性上面(主要是語法正確性,這對應付考試是至關重要的),學生進入大學後,使用語言的機會大大增加,如「自由發言」,使用語言不得體現象大量出現,主要表現為講話時用詞、句子太正式、像背書。四、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口語表達得體(一)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和理解語言的社會語境,觀察什麼場合用什麼語言比較得體 有意識的把口語表達與社會語境結合起來,不得體與母語的社會文化因素的干擾有關。中文式的英語,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於說英語者的本族文化干擾所致,因此,教師應該教學生學會用西方人的表達方式來說英語,學會正確恰當地運用英語、表達英語。(二)教師應注重文化現象的講解與學習 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社會文化背景是由民族、地域、時代等文化因素構成,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生活方式、傳統習俗等,英語口語表達的得體要求跟漢語也有所不同。(三)尊重彼此的習俗 例如,「西方人用『Howareyou?』問候時,並不要將其視為一種對對方或個人狀況的問候,事實上,這樣的問候語背後並無任何關心之意,僅僅是問候而已,對這類問候的回答最好是『Fine,thankyou.』如果你對這樣的問候的背景不了解,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去回答您最近的狀況的話,恐怕您的那位外國朋友早就聽得不耐煩而找借口離開了。因此,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時,一旦發生文化衝突,我們就要站在不同文化背景以及社會習俗的立場給對方充分的理解,只有這樣,才不會產生眾多不必要的麻煩與誤解,才不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精神上或是經濟上的損失。」五、結束語跨文化交際中的得體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和社會語境的支配,不會結合語境,不懂得英語文化,就不可能得體的使用英語。因此要不斷積累一些不同文化間的差異點,弄清不同語言背景後的文化特徵。要進行恰當的交際,不僅句子要符合語法規則,用詞恰當,更重要的是要使這些句子能和語境或文化、表達方式密切配合。
推薦閱讀:

講給學生的故事1-15
留學生活|如果你在澳洲搬家了,切記要通知這些機構變更住址!
對話諾獎得主塞勒的學生:他一度被認為是「庸碌者」|塞勒|理查德|諾獎得主
討考場作文檄
普通動物學生物競賽試題及答案

TAG:英語 | 英語口語 | 口語 | 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