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頂級科技公司熱愛打坐冥想|大象公會
費曼、披頭士和喬布斯都說好。
文|朱不換
頂級互聯網公司的員工培訓是什麼樣的?
答案是:和中國佛教愛好者的日常活動差不多。
如 2013 年 Google 在加州山景城的公司總部搞的「尋找內在自我」員工培訓,眾人須盤膝靜坐,帶班的冥想師以半蓮花坐姿端坐,用催眠般舒緩的男中音說出引導語:「吸氣……呼氣……注意你的吸氣……注意你的呼氣」。
▍谷歌的「尋找內在自我」課堂
這種令人聯想起 90 年代電視氣功節目的培訓課程,在谷歌這樣的科技企業廣受歡迎,以至於只有 1000 名員工能入場參加,另有 400 多名員工要排隊等候空位。
臉書、領英、思科、推特等著名矽谷企業,也都對冥想興趣濃厚。
靜坐冥想為何能征服以高科技含量著稱的美國 IT 行業?
與時俱進的新印度教
冥想打坐的方法,最早起源於古印度的婆羅門教和耆那教。它在東方傳播,影響了佛教的禪定修行方法。
當代流行的冥想打坐活動,以「瑜伽」為名的常常源自婆羅門教-印度教傳統;帶「禪」字名號的,往往有中國、日本的北傳佛教淵源;而以「內觀」為名的,大多來自東南亞的南傳佛教。
在冥想過程中,修行人要平穩呼吸,將注意力集中於某個特定對象。這個對象有時是自己的呼吸過程,有時是某個反覆念誦的符號,有時是眼前的神佛肖像。
冥想的修行者相信,通過冥想可以達到心靈的清靜,甚至能體悟到出凡入聖的精神層次。
▍耆那教和佛教經文中都記載了早期冥想師郁陀羅羅摩子向釋迦摩尼傳授冥想方法的故事
不過,西方人對這套打坐冥想的做法一直是陌生的。因為在 19 世紀之前的西方人眼裡,這些儀式只不過是異國情調的迷信。
冥想術在西方廣泛傳播,要等到 19 世紀後期。當時,英國傳教士在印度殖民地積極傳播基督教,觸動了許多印度中上層人士。
印度人意識到,有必要向基督教學習,擯除印度教中的繁文縟節和過多迷信,建立具有普世傳播性的印度教。他們開始進行教理的抽象和綜合,開辦公共宗教學校,舉辦祈禱、唱詩和佈道等活動。這場運動也被稱為新印度教運動(Neo Hinduism)。
▍1885 年印度國大黨召開第一次大會,會員大都具有新印度教運動的思想背景
在這場運動中,印度教學會了用近代化的語言和腔調說話,無形中具有了令西方人更易感受和理解的形式。
1893 年,新印度教運動改革家辨喜來到美國芝加哥,在第一屆世界宗教大會上發表演說。辨喜的演講以一句深情的「美利堅的兄弟姐妹們!」開頭,既具有西化的形式,又富有印度教的神秘魅力,當即大受歡迎。
之後幾年間,辨喜在英美等國巡迴演講,為印度冥想的西方傳播打響了第一炮。此後, 印度宗教人士陸續湧入美國,建立了吠檀多協會、自我了悟聯誼會等多個冥想修行組織。
▍「自我了悟聯誼會」位於洛杉磯的神廟湖
然而好景不長。1924 年,美國移民法案出台,禁止印度等亞洲地區的人口移民。受此影響,印度冥想師赴美講道的潮流戛然而止。
直到 1965 年,美國移民法案撤銷,印度冥想傳播者才再次湧入美國,推起美國第二波冥想潮。這次,印度冥想師們發現,美國正有大群的嬉皮士載歌載舞,帶著鮮花和迷幻藥等著他們。
瑜伽士會師嬉皮士
1960 年代的美國嬉皮士大都出生於二戰後嬰兒潮時期。他們成長於經濟繁榮年代,基本物質需求早已滿足,將注意力更多地投向謀生之外。殘酷的越戰和洶湧的民權運動,令他們對官方權威日益懷疑。他們對傳統感到疏離,不斷尋求新的刺激和認同。
他們首先找到的是致幻葯。1938 年,瑞士山德士實驗室科學家霍夫曼首次合成了強效致幻劑 LSD,能給服用者帶來的扭曲知覺和強烈幻覺。不過由於專利保護,LSD 價格昂貴,早期多限於醫療。
▍左側為 LSD 發明人阿爾伯特·霍夫曼手持 LSD 分子模型;右側為觀看者服用致幻劑後的視覺效果模擬
1963 年,山德士實驗室的 LSD 專利過期,致幻劑成了普通人買得起的消費品。在先鋒藝術家和神秘主義者的鼓吹下,服用致幻劑成為 1960 年代席捲歐美年輕人的風潮。
不過,人們不久就發現,致幻藥物帶來的快樂很短暫,傷害身體的副作用卻會持存。相比之下,對於探索極限體驗和心靈寧靜來說,印度人帶來的冥想術倒像是更安全和長久的方法。
1963 年,致幻葯實驗先驅、哈佛大學助理教授理查德·阿爾佩特(下圖右)因違規向學生髮放致幻葯被開除。此後,阿爾佩特在私人研究中發現,只靠迷幻藥並不能實現自我意識的超脫。
1967 年,阿爾佩特赴印度學習冥想,並改名拉姆達斯,回到美國傳播冥想技術,其著作《活在當下》熱銷兩百萬冊,是嬉皮士運動的一部反文化聖經。
頑皮的費曼,疑惑的列儂,走心的喬布斯
關於冥想帶來的奇異體驗,最可信的陳述或許來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1960、70 年代之交,費曼受心理學家李歷邀請,在完全封閉的黑暗漂浮水箱中進行了多次冥想實驗。
前兩次實驗中,費曼沒有明顯的感覺。在第三次實驗前,他遇到了從印度回來不久的拉姆達斯,了解了在冥想時專註呼吸的技術。在回憶錄中,費曼講述了自己此後的體驗:
不過,儘管有這些離奇的體驗,費曼仍然保持著唯物主義科學家的態度:這些體驗很好玩,在安全的前提下值得一試,但它們只是外在環境與人的身體相互作用的產物,而不是什麼玄奧的超能力。
▍科學實驗表明,正念冥想等活動對改善焦慮、抑鬱和疼痛有一定的作用,但無助於改善睡眠、提升注意力、戒除物質成癮和減肥。
在冥想實踐中比費曼投入更深的,是英國披頭士樂隊的主唱們。1967 年夏天,披頭士樂手們在倫敦聽了印度冥想師瑪哈士的講座,大受打動。他們決心從此放棄致幻葯,改為以冥想修行的方式探索心靈世界。
▍披頭士樂隊與瑪哈士在英國相識
1968 年,披頭士樂隊來到瑪哈士在北印度的隱修營,接受為期兩個月的訓練。這兩個月是披頭士最高產的時期,他們在靜坐冥想之餘,創作了《The Beatles》與《Abbey Road》等專輯的二十多首名曲。
▍披頭士主創列儂與麥卡特尼在隱修營中創作音樂
冥想修行為了披頭士帶來了創造性靈感,但列儂很快發現,自稱大聖的瑪哈士其實只是凡人:他也愛錢,在指導修行時還有調戲女學員的嫌疑。
幻滅之中,他們決定離開隱修營。離別時,瑪哈士問列儂為什麼要離開,列儂說,如果你真的擁有你自稱的「宇宙意識」,那你不用問就知道我們離開的原因了。
離開印度之後,列儂等披頭士成員仍然經常做冥想。列儂事後說,「我們相信冥想的價值,但不再相信瑪哈士和他的魔法」。這也是許多後來者對冥想術的態度。
▍演藝界的水果姐凱蒂·佩里、Lady Gaga 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都修習冥想。伊斯特伍德表示,他採用冥想方法已有四十多年,感到這是一種減少焦慮和壓力的有效方法。
除了科學家和演藝人士外,嘗試冥想的也不乏工商精英。其中真心信從,走得最遠、陷得最深的,大概要數喬布斯了。
喬布斯在少年時代,就痴迷拉姆達斯的《活在當下》,聽印度音樂,堅持打坐,遠去印度學道,拜禪宗僧侶為師。晚年罹患胰腺癌後,喬布斯有九個月時間堅決拒絕手術,指望靠替代膳食療法和冥想靜坐來殺死癌細胞。然而,這九個月的延誤,可能要了他的命。
▍日裔曹洞宗僧侶乙川弘文主持喬布斯與勞倫娜·鮑威爾的婚禮
不過,當代的科技圈很少有人再像喬布斯那樣,像信仰宗教一般信仰冥想、禁食的生活方式。
谷歌等企業的矽谷精英冥想打坐,不再是為了超凡入聖上「層次」,而是把冥想方法當作精神咖啡因,想用它馴服和安撫自己的大腦神經,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力。
▍哈佛大學醫學教授赫伯特·本森對冥想功能的解釋是:它可以帶來身體的放鬆反應,把人從應對高壓環境的戰鬥-逃跑反應中解放出來,在此過程中,不但令肌肉和器官放慢節奏,恢復應激之前的狀態,也讓心理狀態變得更平靜和理性。
參考文獻:
Alexander Wynne, The Origin of Buddhist Meditation, Routledge, 2007
Herbert Benson, ?Miriam Z. Klipper, The Relaxation Response, Harper Torch,1976.
Lola Williamson, Transcendent in America: Hindu-Inspired Meditation Movements as New Religion,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10.
Madhav Goyal etc., Meditation Programs for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Well-being, JAMA International Medicine, 2014.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