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暴自棄的心理學效應:破窗效應
今天我想談一談一種自暴自棄的心理學效應: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是犯罪心理學的一個理論,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破窗效應對於我們來說,其實不是陌生的,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
一個房子,如果有一些破爛窗戶,如果不去修好那些窗,可能將會有更多的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
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房子里,如果發現沒有人住,甚至有可能就在那裡居住或者放火。
一面牆,如果有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可能就塗滿了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畫面。
一條路,如果有一些垃圾,很快,很可能就會有更多垃圾,然後人們就會不管不顧的把垃圾丟在這條路上。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破窗效應其實是存在著一個所謂的「引爆點」的,就是出現某一種現象,或事情發展到某一種程度,人們就會放棄對這些人或事的保護,變得不加節制,自暴自棄。
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事情,如果最後的結果是非常壞的,那它必然有一個過程,是一個由最初的破壞點引發的,然後經過無數推手的推動,積累了無數的破壞點,最終導致了出現了無可挽回的結果。
其實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防微杜漸的道理我們都懂,但是真的落實到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時候,要做得盡善盡美沒有瑕疵是不可能的,最讓人頭痛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有時候也無法預料哪個瑕疵會變成破窗效應的引爆點。
這樣看來,破窗效應似乎是比較可怕的。
其實破窗效應是有一些相應的應對方法的。
從做事的角度來說,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從做人的角度來說,是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對它們加以控制,積極改正,樂觀向上,任何時候都不要自暴自棄。
從企業秩序的角度來說,是必須時刻警覺一些看上去是比較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比如少部分長期的遲到早退行為等,要做到及時發現並做出有力的糾正,如果對這些行為不聞不問、熟視無睹,就容易引起企業秩序上的破窗效應。
從社會秩序的角度來說,是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會對外傳遞一些信號,這些信號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因此對於不正之風,我們應該盡自己的一份責任,不讓它們繼續傳遞下去。
我們不知道什麼時間、什麼事件會引發破窗效應,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做到不讓我們自己成為那個引爆點,也不要讓自己成為破窗效應持續發酵的推手。
我是明月,每天堅持做原創,可愛勤勞的心理諮詢師一枚,既然有緣相遇,關注我可好?
推薦閱讀:
※阿倫森效應
※時尚界的「第一夫人效應」·每日商報
※5種果蔬的神奇效應 吃什麼補什麼
※愛的狄德羅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如何在「加壓」中實現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