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錢不夠咋辦?借-頭條網

中國有句俗話:「無債一身輕。」老一輩人習慣於將債務與窮困、疾病、遊手好閒聯繫在一起,大部分人聽到「借錢」這兩個字的第一反應往往都是迴避。在不少人的字典里,負債幾乎等同於一個絕對的貶義詞。但事實上,借錢並沒有那麼可怕。

了解經濟學或企業經營管理的人都知道,如果一家企業完全沒有債務,那麼,它的財務狀況其實並不理想。因為毫無負債就等同於只可動用企業的自有資金,企業的發展局限及資金的周轉壓力便可想而知。反之,如果一家企業能得到銀行的眷顧,甚至取得上市融資資格,在償還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多地負債,同時將負債轉換成增加收益的資本,就能藉助銀行、股民的資金成就公司更快的發展。

可以說,只有擁有合理資產結構、負債比例及相應償債能力的公司,才是財務健康的公司。同樣,合理藉助適當的金融工具「借錢」樂活、生財,也是一種高段位的理財技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適度的房貸、車貸、信用卡透支,都屬於良性負債。雖說有時需要為此付出一定的成本,但關鍵時刻的一筆融資對於我們的人生價值更大。而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推進,可供我們日常生活、購物、旅行甚至投資時選用的「借錢」渠道也越來越多。學會在控制成本及風險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和使用我們的融資工具理性借錢舉債,也是幫助我們提前實現生活夢想、擴大創造資產以及降低創業門檻的一種有效方式。

借錢樂活

說起借錢樂活,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的是一個美國老太太和一個中國老太太在天堂相遇,各自談論起自己生前的生活。美國老太太說,我早早地貸款買了房,中國老太太說,我攢了一輩子錢再買房。結果,美國老太太住了一輩子房,而中國老太太一輩子才住上房,足見中西方對於「借錢」的不同態度及不同的生活狀態。

在中國傳統的思維模式下,最常見的基本生活模式是先進行積累,踏踏實實地籌集一定量的財富,然後再去買房、買車、旅行,並進行各種消費及投資。而另一種長期受到西方人青睞的「樂活」選擇是,在具備一定基礎的條件下,以舉債的方式獲得更多的資本金,提前消費,甚至「借雞生蛋」。相較之下,後者似乎不夠「踏實」,但如果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我們的生活質量無疑可以獲得顯著的提升。

具體而言,在信用經濟越來越發達的今天,購房、購車、購物甚至旅遊、裝修等等都可以通過借錢來提前實現,諸如信用卡免息、信用卡分期、銀行消費貸款、汽車金融貸款、網路購物「白條」等更多的負債工具也在不斷湧現,可供我們日常生活利用的空間也越來越大。以最為常見的信用卡消費為例,只要善用免息期,持卡人無需申請即可輕鬆提前消費,且無需為之承擔任何利息,很適合在手中資金投入理財產品時應對日常花費。而對於有住房剛需及改善型需求的人群而言,高昂的房價常常會為購房及後續裝修帶來巨大的壓力,部分購房者甚至為此不得已放棄購房計劃。但藉助住房貸款及裝修消費貸款的「回春」,這部分購房者就能獲得更寬泛的選擇及可能……雖說「寅吃卯糧」確實是一種對未來的透支,但是在合理的範圍適度地進行提前消費,無疑能讓我們提前享受生活的美好,獲得更有質量的人生。另一方面,這樣的適度舉債,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提高我們積極工作、奮鬥的動力。

借錢生錢

除了在面臨資金短缺時適度「借錢樂活」,有時候,「借雞生蛋」,用別人的錢來賺錢,也是一種高段位的理財技能。一般而言,我們並不建議投資者大量舉債進行風險投資,因為大手筆的借錢投資常常會對投資心態產生不利的影響,促成錯誤的決策。不過,一些市場現有的負債投資工具也不應當完全被忽視。在投資或創業機會來臨時,恰當利用合適的負債工具,也能充分激發投資的槓桿效應,大幅提升資金回報率。

舉例而言,擁有資深投資經歷、較高風險承受能力及較好經濟實力的投資者,可以在市場出現投資機會時選擇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業務以及分級基金等工具實現證券投資的「借雞生蛋」;而對於初出茅廬但手握優秀產品設計及市場規劃的創業者來說,信用貸款、抵押貸款、擔保貸款甚至P2P借貸的有效利用也都為「以小博大」的財富創造提供了可能。

有人說,會借力使力的物理學家發明了滑輪,人們用一半的力氣即可提起同樣的重物;而會借錢生錢的人,距離財富也會更近些。人生的初級階段是為錢而打工,但人生的高級階段是讓自己的錢及別人的錢為你賺錢。因為在這樣的「滑輪效應」下,你的成功就不再局限於你有限的資本。如果從投資理財的角度來評判,假設你獲得的資產回報率高於融資成本,那麼這筆借貸就是一筆好買賣。

學會借錢

可以說,「花明天的錢,享受當下樂活」以及「用別人的錢生財,借雞生蛋」,是借錢舉債的最核心的魅力。合理的借錢舉債是我們提前實現生活夢想、擴大創造資產以及降低創業門檻的一種有效方式。但如何「借錢」也頗有講究,如果沒有算清實際借款成本就糊塗借款,因為急於「一步到位」而承擔超出承受能力的巨大還款壓力,反而得不償失。

無論因何借錢,找准合適的渠道,謹慎評估自己是否有與借款金額相匹配的償還能力、自己手中因此「省下」的錢是不是有更高效益的去處,同時將風險控制在自身或家庭可承受的範圍之內都是理性借貸的重中之重。在西方,銀行審核借款資格的依據標準是:每月還款一般不高於借款人或借款人家庭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不論是貸款買房還是買車,都必須滿足每月收入扣除支出仍有結餘的條件,而貸款年限、貸款成數以及結餘多少等,則需要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而定。推及國內,也有銀行理財專家建議,償還能力評估可根據家庭的資產負債比率(即家庭債務與家庭資產之比)及每月還貸比(即每月還貸額與家庭月收入之比)進行判定,若兩個指標均在50%以下是較為安全的,如果保守一些,則可將上述兩個指標控制在30%左右,同時預留一部分高流動性資產。

在大部分情況下,最聰明的借款原則是:利率高的貸款盡量不借,要借也盡量只借短期;利率低的貸款儘可能地利用,但不單純為了借錢而借錢,為負債而負債。最需要借貸的時候應該是機會到來的時候。在風險可控的狀態下理性融資,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大膽出手。

推薦閱讀:

UC頭條:劉強東發飆不許提'奶茶妹妹': 討厭這稱呼
UC頭條:在家打造小菜園, 媽媽們不用買菜啦!
聊聊室內設計人體工程學-頭條網
百花圖譜,1秒收藏,向花盲說拜拜!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TAG: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