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國霸權主義
06-07
美國霸權思想的形成 冷戰後,一提起霸權,人們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是美國。中國人和西方人關於霸權的看法有一些微妙而重要的差別。在中國人眼中,霸權首先是一種行為,一種主觀決定的政策,同霸道聯繫在一起,含強烈的貶義。英語中的霸權(hegemony)則源於古希臘語,沒有明顯的貶義。它指某個國家、國家集團或政權所處的的超群的優勢地位或能力,而不是特指一種行為或政策,本身沒有霸道的意思。因此,對於美國被別的國家稱為霸權國,一般美國人並不敏感。 今天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是許多國內外因素合力的產物,包括「天賦」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以及歷史機遇,其中美國的自身因素是第一位的。然而在我們對美國霸權的研究中,最薄弱的環節恰在於美國霸權主義的國內根源。 一、 崇尚自由,信仰宗教,意識形態單一 美國霸權主義的主要思想基礎,是其國內高度統一的意識形態。美國社會的開放、多元和言論自由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正是美國人引以為自豪而許多其他國家的人嚮往美國之處。但是,「開放」、「多元化」、「言論自由」等等,本身就是帶有強烈的美國意識形態色彩的觀念,而美國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一元化,就隱藏在它的多元化之中。 自由、民主、公民權利、三權分立、政教分離、以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憲法至高無上的法治等等,都是美國社會成員的一致接受並且不容挑戰的原則。這些傳統的自由主義原則在美國的歷史進程中早已容為一體,不可分割。美國思想家、理論家、政治家所爭論的,不外乎如何解釋實踐這些原則。在美國,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之爭構成政治思想鬥爭的主線。不管是標榜自由主義的民主黨還是提倡保守主義的共和黨,其意識形態的基本原則依然是相同的。 簡單的說,將美國人凝聚在一起的傳統核心觀念是「自由」,是一種個人權利觀。所有美國政治派別,都以「自由」為自己的旗幟。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概括的「四大自由」(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表述。這套以「自由」為核心的意識形態是美國的立國之本,通過《獨立宣言》、《美國憲法》、《權利法案》(憲法前十條修正案)、《聯邦黨人文集》等經典著作化為文本。華盛頓、林肯等早期政治家的言行,聯邦最高法院的一些判例,直到當代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講,美國總統的演說、聲明、國情咨文,都在體現、補充和強化這套意識形態。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這一立國之本,就沒有美國,更沒有當今美國賴以稱霸世界的實力地位。 美國人的宗教信仰同美國意識形態不斷地相互強化。美國外交中特有的的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孤立主義」同擴張主義的交替,「美國例外論」和美國人的「天定命運觀」,都構成美國推行霸權主義政策的基礎。我在這裡想強調的是,就其紮根美國社會的深度而言,美國意識形態都超過歷史上其他霸權國的思想基礎。在沙皇統治下的泛斯拉夫主義理論激起了了國內外其他民族的強烈反抗;法西斯德國的種族優越論只能在德意志民族中產生共鳴;日本稱霸時期的「東亞共榮」論在日本以外的任何地區皆缺乏號召力;蘇聯霸權主義最終在國內的種種弊端下無法維持。相比之下,美國意識形態卻能夠適應新形式,補充新觀念,而且萬變不離其宗。 意識形態的簡單化使美國人不容易在國際事物中「換位思考」,甚至很難理解其他國家的複雜國情。法國哲學家托克維爾早就發現,美國人雖然大談個人權利,他們的思想其實非常單調乏味,鮮見有真正獨立頭腦的人。從美國國內的思想論爭來看,內容不可謂不豐富。但是,當通過美國人的意識形態透鏡來觀察外部世界時,視角又不可謂不簡單。由於美國社會精英在意識形態上的高度統一,沒有任何有影響的政治派別會為本·拉登的恐怖主義活動叫好,會理解和支持朝鮮發展核武器,會讚賞米洛舍維奇對科索沃的政策,會哀嘆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滅亡,會贊成中國大陸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同時,美國的霸權主義思想與其國內民主制度是分不開的,相當一致的價值觀使得所謂「多數人的暴政」很容易借民主程序而獲得合法性,表現在對外政策上就是美國的行為很容易得到國內法律的支持。反過來,美國國內民主的發展變化又不斷加強著美國的霸權地位,充實著霸權主義思想。 二、 民族主義和基於國內體驗的國際行為方式 任何一個民族的民族主義,都包含著若干非理性的因素。美國民族主義披上了漂亮的自由、民主和市場經濟的理性外衣,從而向國內公眾掩蓋了它非理性的一面。 美國的民族主義是和美利堅民族的形成相關的。由於美國人不是來源於同一種族、文化或宗教,共同的的政治價值觀即意識形態便成為美國民族主義的主體。華裔美國學者裴敏欣指出,美國民族主義的首要特徵就是它基於政治上的理想,而非文化上或種族上的理想。裴敏欣的文章還揭示了美國民族主義的另外一些特徵,如美國的民族自豪感來源於美國的物質力量、科技成就和全球影響;愛國主義由民間自發推動而不是由政府來促進;美國民族主義是勝利訴求,樂觀的向前看,而不是像絕大多數的民族那樣是悲情訴求,倒回去看歷史,因而美國人對悲情訴求的民族主義甚少同情。 美國是個外向的民族。美國人不諱言私利,而且認為私利同公利未必是矛盾的。美國人對自己在外交上追求私利的目標和自以為是,也很少加以掩飾。1998年2月,時任國務卿的奧爾不賴特在為美國向伊拉克發射巡航導彈的行動辯護時說:「如果我們不得不使用武力,那是因為我們是美國。我們是不可缺少的國家。我們站的高,看得遠。」短短几句話,充分表現了美國人的一種心態,包含著一種邏輯。這個邏輯就是:美國像市市場經濟的一個企業那樣,向世界提供著某種公共產品(穩定、經濟增長等)。一個大企業的動機是為自己創造利潤,但它納稅,提供公共產品,客觀上有利於於社會。同理,美國認為自己做的越多,對世界貢獻越大,它的利己就是利人。 三、個人英雄主義與暴力崇拜 美國人為什麼不能用像他們的國內政治那樣一種民主、平等、溫和的方式來維護他們在國際上的權益,而往往要訴強權乃至暴力呢? 美國自由民主的思想基礎是個人主義。美國人從小推崇的就是個人奮鬥,在激烈無情的社會競爭中取勝,取得安全感和成就感,成為本行業的先鋒和領袖。同歐洲發達的國家和日本相比,美國的自由放任經濟思想更強調個人和企業自力更生,而不是依賴政府和社會保障,強調讓人們按照自己的天然天性去自由競爭。美國學校鼓勵個人與眾不同的表現,培養領導才能。這種社會習俗和組織來解決個人問題的行為方式,那種把一切個人成就歸功於集體、歸功於領導的思維習慣,是截然相反的。今天美國外交上的單邊主義,軍事上追求絕對優勢的理念,就是美國式「個人主義」靈魂深處所固有的特徵在國際舞台上的自然表現。 那麼,再美國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傳統中,是否有一種支持其對外霸權行為的暴力傾向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必須十分謹慎,因為每種文化、每個民族都兼有和平與暴力兩方面的傳統,很難說美利堅民族比其他民族更崇尚暴力。但是,幾十年來美國頻繁發動對外戰爭,還不斷在宣傳美國比別的國家更愛好和平,無論如何是具有諷刺意味的的。關於美國社會的暴力傳統,美國歷史家小阿瑟·施來辛格的話很有啟發:「我們總以為是一個溫和的、寬容的、仁慈的民族……然而,這決不是我們傳統中唯一的氣質。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身體內友誼中破壞的慾望。它源於我們歷史上社會制度中黑暗和緊張關係。畢竟,我們從一開始就屠殺印第安人並奴役黑人。毫無疑問,過去我們做這些事情,手持《聖經》和祈禱書……在它的深處,災他的傳統中、社會體制中、條件反射中和靈魂中,深深地埋藏著一種暴力傾向。 四、對霸權行為的制約 像施萊辛格這樣一位曾任肯尼迪總統特別顧問的著名學者能夠如此深刻而尖銳地批評民族的劣根性,甚至稱本民族為「最可怕的民族」,這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是不容易想像的,可見美國人是敢於而且善於反思的。無論其動機如何,效果有多大,知識精英對政府的批評和質疑,對美國的霸權思想和行為形成了一定的制約。不過應當注意到,當代美國人幾乎不以任何國家為榜樣,或者認為美國的醜惡行為超過其他國家。換句話說,他們看到了美國的惡,但看不到有比美國更好的國家。他們更不會因為批評本國政府而站在美國的敵人一邊。這是美國民族主義極為強烈的主要原因。 美國政治中的權利平衡、輿論監督、公眾參與,也對美國的對外行為和政策選擇形成了某些制約。比如政府權利和權威的有限性、決策程序的制約、道義的約束,以及信息公開的制約。再美國的權利制約、決策機制、社會結構和文化傳統中,仍然存在著某些自我約束、自我反省的因素,為美國霸權主義走向狂熱和短視設定了邊界。對美國霸權行為的思想基礎和制度的基礎的探討,同挖掘美國霸權主義的經濟動機、戰略利益動機和國內政治動機並不矛盾,而是相互補充的。我想強調的是,「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的簡單邏輯,不能為美國的國際行為提供完整的解釋。美國的霸權行為的重要特徵,正在於美國的作為一個民族有一種宗教式的非理性衝動。美國的物質力量的強大、科學技術的進步,部分來源於這種衝動。這種非理性衝動同時也造就了美國的全球擴張,以及外部世界對美國的反抗、反感和迷惑。人們可以用石油等經濟因素來部分地解釋美國1991年發動的海灣戰爭和今天的伊拉克戰爭,但用來解釋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就很牽強。冷戰時代的越南戰爭、朝鮮戰爭等等,都離不開某種地緣政治的考慮,卻都很難與經濟動機掛上鉤。但是,上述戰爭無一不同美國的價值觀有關。 自從冷戰走向尾聲,我們一直期待著美國霸權地位的衰落和多極化時代的來臨,而事實情況是美國全球霸權地位鞏固的形式漸漸明朗,我們對多極化的表述則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加速發展變成今天在曲折中發展。歷史的進程說明,特定形態的國際格局是可遇不可求的。把美國從霸權地位上拉下來,把世界上其他權利中心的地位提上來,超過了現在任何國家或集團的能力,是不現實的。「9·11」恐怖襲擊對美國霸權形成了強烈的衝擊,然而這種衝擊並沒有分化美國社會,卻增強了美國的凝聚力,進一步激活了美國的保守勢力、民族主義和排外情緒,客觀上促成了美國牽頭的反恐國際陣營,鞏固了它的霸權地位。 因此,我們似乎沒有必要公開反對或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但是,對於美國違背國際道義和公法、損人利己的霸權行為和政策,特別是損害中國權益的行為,應當堅決批評、鬥爭,並利用國際因素加以制約。同時,我們還需要深入了解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把外交工作做到美國國內,充分利用美國社會中制約本國霸權行為的諸多因素。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本女權主義者的性,愛情,婚姻觀
※綠 時裝有機主義
※美國種族主義點滴
※《我的前半生》:好的婚姻就是一場利己主義的交易
※顏德如:嚴復與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