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在吳三桂的歷史問題上做了手腳
憤怒的吳三桂 其實真正的吳三桂從來就沒有幫滿清做過什麼事。高官厚祿只不過是滿清用來拉攏他的一種手段。因為他手中握有重兵。滿清用武力是無法消滅他的。 但是清政府老愛吹噓吳三桂請他們入關。 清王朝在吳三桂的歷史問題上究竟隱瞞和歪曲些什麼呢? 一、山海關之戰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清王朝為什麼銷毀了山海關之戰的相關文件? 二、吳三桂是什麼時候真正降清? 三、吳三桂雲南起兵的真正原因是什? 四、所謂的「三藩之亂」吳軍與清軍的真正戰況怎樣?康熙王朝掩蓋了那些丟臉的戰役? 五、吳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山海關之戰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清王朝的文檔資料保存完好,為什麼唯獨銷毀了山海關之戰的有關文件?清王朝究竟想對世人隱瞞什麼?不妨我們來探討一下。 1、清軍最早決定從西協就是今天的密雲入關。後來為什麼要改由山海關入關? 2、吳三桂如何知道清軍的計劃?並決定配合清軍引誘李自成攻打山海關。然後讓清軍從中協(喜峰口)入關,抄李自成後路。把李自成一網打盡。 3、多爾滾口頭上答應借兵一萬給吳三桂。而實際上又一拖再拖不肯兌現?這是為什麼? 4、吳三桂最初設計山海關之戰,原本是一個殲滅戰。後來為什麼又改變為倉促的擊潰戰? 5、清軍到達山海關的當晚,為什麼深夜炮聲不斷?步兵半夜移陣。其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6、清軍和李自成軍為什麼在一片石這個地方發生了遭遇戰? 7、後來李自成為什麼又與吳三桂幾次談判聯合抗清問題? 以上這些歷史問題都被清史忽略。更確切地說被清王朝有意隱瞞了。 吳三桂與清軍征戰數十年。並且與多爾滾是老對手了。一夜之間怎麼可能變成親密夥伴呢?敵手之間往往充滿猜疑、詭詐、相互利用。多爾滾與吳三桂也決不會例外。山海關之戰的許多疑問正好證明了這一點。 歷史證明,早在吳三桂與多爾滾接觸前。多爾滾就已經出發。這時候多爾滾打的旗號是消滅李自成幫助明朝平定內亂。並且決定從西協就是密雲入關。繞道北京之後。抄李自成後路。這完全是洪承疇的主意。 因為洪承疇與李自成曾經交戰多年。深知李自成的戰術。洪承疇說李自成吃軟怕硬,一觸即潰。要清軍從西協(密雲)入關,抄李自成後路,防止李自成逃竄。清軍正是按照這個計划行動,並且已經進至阜新。 吳三桂顯然是通過洪承疇得到這一情報的。因為洪承疇曾經是吳三桂的老上司。可以肯定的是:吳三桂是通過洪承疇與多爾滾接上頭的。因為在這時候,崇禎皇帝已死。他們可以公開接觸而不用忌諱什麼。 吳三桂向清軍借兵一萬的事也由此而來。並且不多不少只要一萬。是吳三桂擔心打不過李自成嗎?引誘李自成攻打山海關是吳三桂的主意。哪裡有既怕打不贏,又要引誘人家來打的道理? 清軍戰鬥力遠比李自成軍強悍,但吳三桂從來就沒有怕過。更不用說吳三桂擁有的是五萬久經征戰沙場的正規軍。而李自成軍純粹就是拼湊起來的農民軍。吳三桂軍擁有清軍多年久攻不下的堅固防禦工事。無論怎樣講吳三桂決不會擔心打不過李自成。 那麼為什麼又要借兵一萬呢?這其中的奧妙在那裡呢? 松、錦大戰之後。洪承疇親自指揮的松山明軍。被俘人員是三千人。祖大壽的錦州被圍困降清明軍七千人。兩組人數相加正好是一萬人。與吳三桂借兵一萬正好吻合。 康熙王朝在吳三桂的歷史問題上做了手腳 清王朝一直聲稱這兩支降清明軍。除祖大壽全家人外。其餘全部都被清軍屠殺乾淨。這種說法可信嗎?清王朝為什麼要這樣講。他們想要掩蓋什麼? 我們知道連最笨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都應該懂得,要瓦解敵軍和削弱敵軍的最好辦法就是優待俘虜。清軍並不笨。如果連降兵都要殺。那麼今後誰還會投降你呢? 多爾滾最拿手的辦法就是讓漢軍和漢人剃頭。漢軍降兵如果不剃頭換裝。那麼他今天降了你,明天就會反戈。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就三投三反。漢兵一擔被剃頭換裝,就無臉回家見爹娘。這時候的松錦降兵以經被剃頭換裝。外表同滿人一樣。一些松山將領就是因為不肯剃頭而被清軍殺害。 很明顯吳三桂想要收回這一支隊伍。並且想把這一支隊伍收編在自己部下。這個計劃在老上司洪承疇和親舅舅祖大壽的配合下,是很容易實現的。只要多爾滾把這一支軍隊交給吳三桂指揮,就甭想再收回去了。這就是吳三桂借兵一萬的真正原因所在。 當然多爾滾不會輕易讓吳三桂的如意算盤得成,同時多爾滾又不得不藉此拉攏和欺騙吳三桂。這就是山海關之戰展開的戲中之戲。 吳三桂與多爾滾商定。多爾滾從中協(喜峰口)入關,抄李自成後路。兩面夾擊李自成。可是多爾滾卻直接撲山海關而來。這不能不引起吳三桂的警覺和不安。 正在這時候。清軍與李自成軍卻在一片石這個地方發生了遭遇戰。事情很明顯了:多爾滾想從一片石抄李自成後路,李自成也想從一片石抄吳三桂後路。結果清軍和李軍在一片石撞到了一塊。 這時吳軍和李軍加在一起,也只不過十一萬人。並且他們兩支軍隊都是孤軍,根本就沒有援兵的可能,更不會有皇帝從海路運送糧食支持他們。 這時多爾滾統帥的久經征戰的十四萬清軍。已經從寧遠起程急行軍,向山海關撲來。清軍的後方瀋陽,可支援多爾滾的軍隊至少二十萬。 清軍一擔抄了李軍後路,也就斷了吳軍後路,形勢對吳三桂極為不利。堅守山海關只能死路一條,吳軍唯一的生路只有殺開李自成軍才有逃脫的希望。 吳三桂軍向李自成軍發動擊潰戰的當天。有人看見吳軍中夾雜有清兵。李軍中有兵士大叫:「韃子兵來也!」李軍大亂。李自成掉轉馬頭就跑。」 世人和史學家以此記載推斷,吳三桂這時候就投降了清軍。滿清也以此為榮,他們默認了這個推斷。但吳三桂本人承認的是在他追剿李自成到潼關以後... 如果按史學家這種推斷。山海關之戰的許多疑團就無法解釋:如果吳三桂這時候就投降清軍。那麼他就沒有必要發動這場擊潰戰,把本來以經落入圈套的李自成嚇跑,讓李有逃脫的機會,去殺死自己的父母及全家幾十口人。 李自成很快就明白:吳三桂軍中的「韃子兵」不是真正的清兵,他們是身著清兵服,剃了半個頭,留有一條大辮子,講一口流利漢話的清兵。說白了他們是松、錦降清明軍。他們原本跟吳三桂軍是同一支軍隊。 據記載,這支清軍是分三路夾雜在吳三桂軍中的。如果是素不相識,敵對了幾十年的兩隻軍隊。在匯合後短短几個小時的時間裡就能這樣十分融洽,連一點戒備心都沒有地相處在一起嗎?如果是真正的滿兵,語言交流方面的障礙就更不用說了。 可想而知:這支清軍和吳三桂軍的關係非同一般,與吳軍有這種親密無間關係的只有松、錦降清明軍。因為他們原本與吳軍就是同一支軍隊。他們的數量正好是一萬人。結合滿清聲稱「這兩支降軍以經被屠殺」的說法。其中的奧妙就不言自明了。 吳三桂軍對李軍發動擊潰戰以後,一追就是四十里。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擺脫多爾滾的包圍。李自成很快就明白吳三桂的意圖,故派張若麒與吳三桂談判聯合抗清問題,吳三桂提出的條件是;「請歸太子二王,速離京城,奉太子即位而後罷兵」的條件。 另外南明小朝廷封吳三桂為薊遼王,並表彰他借兵打敗李自成,這也說明吳三桂當年並未降清的事實是十分清楚的。 為什麼清王朝硬要扭曲這一段歷史?隱瞞山海關之戰的真相為清王朝帶來那些利益? 1、多爾滾是打著吳三桂請他們入關,幫助明朝平定內亂的旗號進入北京的,山海關之戰的真相會戳穿他們的這個騙局。 2、吳三桂成功收回松、錦降清明軍。令清人丟臉。 3、醜化吳三桂讓他遺臭萬年,為此他們大事渲染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送信求救兵,吳三桂窮途來歸等等。…… 結論:這就是山海關之戰的真相。 李自成出人意外地進入北京。滿清認為李自成搶佔了本來應屬於他們的勝利果實。因而決定出兵討伐李自成。洪承疇認為李自成不堪一擊。建議清軍經密雲入關,抄李自成後路進北京,主要是防李自成逃竄,清軍接受了這個建議。並且已經進軍至阜新。 清軍同時派人到山海關招降吳三桂,同時李自成也派人到山海關招降吳三桂,這時候的吳三桂是他們雙方爭取的重要人物。
李自成 吳三桂最初決定投李自成,但是北京傳來壞消息,吳三桂的父親被抓並且遭拷打,愛妻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李自成的士兵搶劫糟蹋百姓。這時候吳三桂認為投李自成無前途,於是轉而與清軍秘史談判消滅李自成的問題。 當吳三桂從清軍秘使口中獲悉,清軍準備進攻北京消滅李自成的計劃時很感興趣,決定與清軍合作。並提出引誘李自成進攻山海關。讓多爾滾從中協(喜峰口)入關,切斷李自成後路,兩面夾擊李自成。按照這個計劃,如果李自成敢於進攻山海關,將插翅難逃。作為合作條件,吳三桂提出借兵一萬,並且點名要松、錦降清明軍。 這時候的吳三桂並不害怕清兵入關。因為在這以前清軍已經多次入關。並且他們每次入關都是為經濟目的燒、殺、搶、掠一番後又回關外去了。 但是這次吳三桂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皇太極剛死,政權剛剛落到多爾滾手上。他接受了范文程等一大批降清漢人的建議,決定入主中原。並且經漢人范文程的幫助,頒布了禁止燒、殺、搶、掠的禁令。 多爾滾收到吳三桂來信後,決定利用松、錦降清明軍為誘餌,讓吳三桂與李自成相互殘殺,等他們兩敗俱傷後,清軍再從寧遠直赴山海關把吳、李兩軍一網打盡。 多爾滾的計劃敗露以後,他又想利用喝血酒,定盟約來穩住吳三桂。然後從一片石,抄李自成軍後路,包抄吳、李兩軍。 多爾滾沒有按照計劃從喜峰口入關,不可能不引起吳三桂疑心。清軍與李軍在一片石的遭遇戰說明:多爾滾企圖一口吞下吳、李兩軍的戰略目的暴露無遺。
吳三桂初識陳圓圓 吳三桂迫不得已連夜發動攻勢,解救出被多爾滾管制下的松、錦明軍。第二天一早,便向李自成軍發動擊潰戰,主要目的就是要衝出多爾滾的包圍圈。 李自成獲知吳三桂的意圖後,便派張若麒與吳三桂談判聯合抗清問題。但是當李自成獲知誘導其攻打山海關是吳三桂的計謀後,是又氣又急,當時就在永平殺害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 李自成逃回北京後,又進行瘋狂的報復性屠殺,在北京二衚衕殺害了吳三桂的母親全家共三十六口人 吳三桂軍由於沒有找到皇太子,仍然是孤軍一支,堅守北京當然不可能了,於是借追剿李自成為名,大踏步撤退至潼關。兩天以後,多爾滾打著吳三桂請他幫助明朝平定內亂的旗號佔領北京。 二、吳三桂是什麼時候真正降清? 早在松、錦大戰後吳三桂退守寧遠、山海關,崇禎皇帝封他為關寧四鎮提督時,皇太極就多次寫信派人招降吳三桂,如吳三桂的哥哥吳三鳳、舅舅祖大壽等等一大批早期降清明朝舊官僚,但這些招降都失敗了,因為吳三桂根本就不想降清。 清軍入關前又派洪承疇、祖大壽前往山海關招降,都沒有成功。相反吳三桂卻想利用清軍消滅李自成,結果反被多爾滾利用。吳三桂與多爾滾雙方已經失去信任感,因此在多爾滾執政期間吳三桂根本不可能降清。 但是在南京南明小朝廷覆滅後,吳三桂開始動搖了。 吳三桂從潼關西進漢中,滿清就開始吹噓說是受他們的指派,但我們從唐通給滿清的奏摺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破綻。
老謀深算的多爾袞 「平西王」的封號最早滿清是授給唐通的,從唐通給清政府的奏摺中我們可以看出,唐通已經受命向漢中進發。但是不知為什麼吳三桂卻出現在漢中,「平西王」這個封號卻變成吳三桂的了。這其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唐通到漢中後與吳三桂的關係都沒有了下文。這說明滿清在撒謊。 一個漢中怎麼可能封兩個「平西王」呢?從資料中我們只看到唐通給清政府的奏摺,卻不見吳三桂的奏摺。說明這時候的吳三桂跟本就不是滿清的人。所以根本就不必寫奏摺。吳三桂給清政府的奏摺一直到十多年後進軍雲南才出現。這說明了什麼?…… 「平西王」的含意就是要消滅四川的張獻忠。據吳三桂的實力要消滅張獻忠是沒有問題的。而多爾滾又命令豪格進軍四川圍剿張獻忠,後又任命李國翰為四川總督,其目的顯然是要限制吳三桂向四川發展,擴充軍事實力。但由此可見吳三桂進軍漢中,並不是受命於清廷,而是把漢中作為自己的割據領地,滿清政府無可奈何。 吳三桂在漢中一呆就是十多年。這期間他沒有為滿清做任何事,後來順治十五年吳三桂受洪承疇之邀進軍雲南。 很快西南的抗清勢力全都投在吳三桂旗下,吳三桂的勢力大增,清廷逼吳三桂把明朝最後的皇帝朱由榔引渡回昆明。朱由榔到昆明後,吳三桂身著明朝官服參拜朱由榔,可見吳三桂根本沒有把清王朝放在眼中,公然藐視清廷,意在輔助朱由榔恢復明朝。可是朱由榔卻「不識好人心」而故弄玄虛大罵了吳三桂一頓。 吳三桂要輔助朱由榔恢復明朝的消息一傳出去,四面八方的舊明朝官僚雲集昆明,又吹捧起朱皇帝來,於是朱由榔不思進取又腐敗起來。 面對如此亂象,倍感失望的吳三桂決定放棄這一計劃,把朱由榔交給清政府。但是狡猾的清政府把奏摺退回,用殺不殺朱由榔來考察吳三桂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要留朱由榔就必定要與滿清開戰,也許是出於沒有進取心,在戰爭與和平的問題上吳三桂選擇了和平。在昆明金殿的那面銅旗上的四個大字「天下太平」代表了吳三桂這時候的思想。 殺了朱由榔後,可以說吳三桂這時可算是真正投降了滿人,但是滿清仍舊不放心,他們用招駙馬的辦法,逼吳三桂把自己已經結婚,有妻室兒女的大兒子吳應熊招到北京做人質——這就是吳三桂真正降清後的第一個代價。 三、吳三桂起兵雲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滿清說吳三桂在雲南的軍費開支過大,清政府無力供養吳三桂軍,所以決定撤藩。後又指責吳三桂在雲南私自開採銅礦、銀礦供做軍餉。清政府這種自相矛盾的表白,說明了什麼? 其實吳三桂在離開山海關後,就沒有誰為他提供過軍餉。吳三桂的軍費一直都是靠自己籌集,有誰能為一個敵對勢力提供軍餉的道理?況且在清政府撤藩前,清廷用分化瓦解的辦法,陸續把吳軍一支又一支地調出雲南。如甘肅的王屏藩、平涼的張勇、漢中的王輔臣、四川吳之茂、貴州的李本深等... 這時在雲南的吳軍也不多,吳軍自籌的軍費也用不完,吳三桂把多餘的銅建造了昆明金殿,可見軍費問題是借口。 吳三桂這時六十七歲,早已無心爭奪名利地位,況且大兒子吳應熊還在北京做人質。這時的吳三桂也想回老家遼東安度晚年,所以吳三桂請求撤藩的奏書顯然是出於真心。 其實吳三桂雲南起兵的主要責任在於年少狂傲的康熙。史學家們總愛吹捧偉大的康熙皇帝,好像他不會犯一點錯誤。
年少輕狂的康熙 康熙忽略了一個問題,吳三桂手下聚集的是一夥反清人士,他們在吳三桂的管治下勉強降清。吳三桂的離去他們本來就不高興,康熙輕率地就派遣一名朝廷奴才朱國治做雲南總督,他根本就管理不了吳三桂的部下。 就在吳三桂將要離開雲南之際,吳應麟、吳國貴、高得捷、夏國相、胡國柱聯手殺朱國治逼吳三桂反清,事發突然令吳三桂措手不及,無奈之際吳三桂只好下令封鎖消息,其目的是為了營救正在北京做人質的大兒子吳應熊。 可是當康熙得到消息後。一怒之下,殺了在北京做人質的吳三桂的大兒子吳應熊、大孫子吳世霖、和碩公主及其全家,噩耗傳來,吳三桂在萬分悲痛之後,決定討伐滿清... 事後,康熙王朝為掩飾自己的錯誤,反覆聲稱吳三桂反叛早有預謀。 四、吳軍與清軍的真正戰況怎樣?康熙及其清王朝掩蓋了那些丟臉的戰役? 吳三桂在雲南誓師討伐滿清清政府後,早就不滿滿清清高壓統治的漢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紛紛起來響應,憤怒的火焰很快就燃遍江南數省,狂妄的康熙一時變得惶惶不可終日。 吳三桂命令馬寶為先鋒經貴州進湖南,貴州總督甘文焝想立頭功,於是調集兵馬想阻擋吳軍前進,結果反被部下捕殺,貴州軍在李本深的帶領下全部歸順吳軍。 吳軍繼續向湖南挺進,所到之處地方官帶領民眾打開城門迎接吳軍,吳軍很快就佔領了衡陽、長沙、岳陽等地。 吳軍繼續向北推進時在武昌受阻,吳三桂命高得捷、夏國相經江西南昌、九江打通北上的路,吳軍在江西螺子山伏擊清軍獲勝,消滅岳樂、喇布清軍兩萬多人馬,佔領了南昌、九江... 岳樂、喇布兵敗,撤退到鄱陽湖後得到董衛國、希爾根帶領的清軍援兵,匯合後共計十萬清軍殺向南昌、德安。吳軍韓大任從九江渡長江北上遭遇清軍水師楊捷,韓大任部三萬多人馬覆沒於長江中。 韓大任全軍覆沒後,岳樂和董衛國清軍繼續進攻湖南吳軍夏國相部,吳軍胡國柱重新任用高得捷。高得捷出敵不意攻其不備,大敗岳樂、董衛國清軍,清軍損失五萬多人馬逃出南昌、九江,從此清軍在江南處於守勢不敢輕舉妄動。 此時清軍統帥軍機大臣莫咯在西安調動重兵進攻四川,因吳軍最得力的指揮官高得捷病死九江,吳三桂怕吳軍再鬧出韓大任那樣的亂子來,於是布置湖南、江西吳軍按兵不動。 吳三桂趕往四川,親自指揮西北吳軍。這時候清軍瓦爾喀軍為先鋒軍已經攻到四川保寧,莫洛為中軍進入陽平關,貝勒察尼為後軍正向鳳翔挺進。 吳三桂命令鄭蛟麟擋住清軍瓦爾喀軍於四川保寧,命令甘肅固原的王屏藩、吳之芪領軍南下佔領略陽切斷清軍後路,命令吳應麟進漢中,策反王輔臣軍暗中切斷清軍後路。 這樣一來莫洛、瓦爾喀的十萬清軍實際上已經被吳軍戰略包圍了,後勤供應已經被吳軍徹底切斷。吳三桂同時命令廣元地區民眾堅壁清野。於是清軍瓦爾喀軍因缺糧兵變不戰自潰。王輔臣乘機收編瓦爾喀軍潰兵,又引誘莫洛軍進漢中,途中伏擊莫洛軍,莫洛大敗退守陽平關。吳軍合圍陽平關,全殲莫洛軍。清軍統帥莫洛戰死,十萬清軍被全殲。 廣、平大戰後,吳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吳三桂親自率領,從漢中出發經鄖陽、均州進軍河南;一路由王輔臣、組成,向鳳翔、平涼方向運動。 吳三桂計劃西路軍在繼續追殲消滅清軍貝勒察尼軍後,西進平涼消滅張勇軍,然後再進軍延安,大迂迴包圍圖海、貝勒察尼、瓦爾喀等清軍殘部。 但是吳軍王輔臣部在追殲消滅了部分貝勒察尼軍,到達寶雞以後,不按吳三桂計划進軍平涼先消滅張勇清軍。王輔臣部反而與王屏藩、吳之芪軍分手,王輔臣部轉而向東佔領了西安。 這時候吳三桂在鄖陽生病,因戰略部署被王輔臣打亂,吳三桂命令吳軍暫停軍事行動。 貝勒察尼、瓦爾喀等清軍殘部逃出西安後,滿清清廷一片混亂,陝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地方官紛紛逃到北京。孝庄被氣得大罵群臣;「吳三桂有三頭六臂啦!把你們嚇成這個樣子。」康熙重新任命圖海為軍機大臣,急調蘭州清軍回守延安。 王輔臣因連打勝仗而驕傲起來,清軍新任軍機大臣圖海很自信。他用誘敵深入之戰術,把王輔臣軍引誘離開西安,並命張勇軍偷襲攻佔西安成功。西安失守王輔臣軍後路被切斷,又被清軍圍困,最後因缺糧、斷水全軍覆沒. 王輔臣兵敗被俘,王屏藩退守固原。吳三桂料定圖海下個進攻目標一定是固原,於是派譚洪、馬雄圖從漢中帶兵增援固原王屏藩,同時授計給固原吳軍,布置怎樣消滅圖海清軍。 譚洪、馬雄圖吳軍從漢中帶援兵繞道秘密直接進入固原。圖海誤認為吳三桂所派援兵不多,因為援兵都進了固原,於是仍然按計劃集中十多萬清兵攻打固原。 圖海清軍剛一接近固原,按照吳三桂計劃,馬雄圖、吳之芪兩軍分左右兩路秘密出擊攻佔涇源、鎮原。亮出鉗形攻勢抄圖海後路。圖海一看不妙中了吳三桂詭計,於是命令全軍向平涼撤退。 按照吳三桂計劃,圖海要是向平涼撤退,吳之芪、馬雄圖兩軍則繼續向鳳翔、長武攻擊。王屏藩、譚洪兩軍則出動馬步兵,同時追殺清軍。圖海軍大亂,逃到平涼一看不行,又向長武逃竄,吳軍窮追猛打,從固原、平涼一直追殺到長武。 圖海軍大敗,十多萬清軍最後剩下不到兩萬人馬,由圖海、張勇、趙良棟、王進寶、帶領殘兵,逃回西安,至此清軍在北方的主力軍基本被吳軍消滅。吳三桂十分高興地回成都稱帝。建立大周朝。 (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吳三桂稱帝的地點不是湖南衡陽,而是在四川的成都。在湖南衡陽的衡山是吳三桂的二孫子吳世潘繼位的地方。因吳三桂突然中風病死在松滋。故吳世潘繼位是有點倉促。清政|府藉此醜化吳三桂,因而隱匿了真實的地址) 吳三桂在成都稱帝。國號為「周」。登極典禮後,吳三桂計劃帶十萬大軍親征,推翻滿清清王朝,一統中國。 吳三桂在松滋集結軍隊準備北伐,不幸中風病死在松滋。吳三桂遺體順長江進金沙江,回雲南安葬在金沙江邊。 五、吳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在吳三桂與滿清的戰爭中,清王朝實際上已經被吳三桂打垮,吳三桂是在勝利聲中登上王位的,而不是像清政|府吹噓的那樣在風雨飄搖中,倉促稱帝登上皇位。 吳三桂在湖北松滋集結軍隊十萬大軍親征,準備最後推翻清王朝,一統中國,不幸中風病死在湖北松滋。 吳三桂的病故使得吳軍失去了得力的統帥,從此再也沒有人能夠統一指揮吳軍龐大的軍隊。吳三桂死後其部下各自為戰、互不協調,又與清軍征戰了三年,最後被清軍各個擊破 ... 吳三桂死後其部下,除新建水師林興珠投降清軍外,其餘無一人投降,全都戰鬥到最後一刻。川軍有一將領想投降清軍,結果被自己反清的部下殺死。 清軍攻佔昆明五華山,當時在五華山的宮女丫環和其他人員數百人全部自殺,無一人投降。可見他們反清,完全出於自願,並非吳三桂威逼。 可見吳三桂的突然病故,是吳軍失敗的主要原因。並非是滿清的強大不可戰勝。在滿清王朝的整個歷史當中,這樣天外飛來的反敗為勝,反覆出現了幾次......…… 歷史隨想 為大家展示一下1592年日軍的實力:1592年3月日本軍閥豐臣秀吉共調動了軍隊三十萬六千二百五十人,以十五萬八千七百人區分為九個軍團渡海至朝鮮作戰,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其餘軍團編製如下小西行長率第一軍團18700人、加藤清正率第二軍團22800人、黑田長政率第三軍團11000人、毛利秀成第四軍團14000人、福島正則第五軍團25000人、小早川隆景第六軍團15700人、毛利輝元第七軍團30000人、宇喜多秀家第八軍團10000人、羽柴秀勝第九軍團11500人、再加上九鬼嘉隆率九千二百人水師和七百艘艦船作運輸士兵和海戰。而為了補充兵源,命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勝、蒲生氏鄉、伊達政宗將他們的旗下的軍隊集結在名古屋作為預備隊,共10萬5千人。一時間「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在戰略上,採用德川家康的提案,確定了「陸海並進」、「以強凌弱」、「速戰速決」的戰法;以水軍保證陸軍的戰略物資供應,陸軍分三路齊頭並進,一舉佔領朝鮮。在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豐臣秀吉借口朝鮮拒絕攻明,於4月正式開始了攻略朝鮮的戰爭。4月12日其第一軍團一萬八千七百人先渡海至對馬島待命。4月13日九軍出發之命到達,4月14日侵朝的日軍首先於釜山登陸,19日後的5月2日攻陷朝鮮王京漢城,6月15日攻陷平壤。
日本如果不是在1592年動手,而是在1644年動手,希望大家發揮一下自己的想像力,想像一下滿清軍、吳軍、農民軍、日軍,究竟是誰來統一天下,或是劃江而治。歷史---沒有如果,也沒有綵排,有的只是每一天的現場
推薦閱讀:
※吳三桂三藩是鐵帽子王嗎?為什麼兒子襲爵不降等級?
※300多年前吳三桂建了一座金殿,比武當山金殿更大
※吳三桂為什麼要放清兵入關?
※他起義反明,又投清反明,最後反清復明,比吳三桂還反覆
※吳三桂非情聖 降清不關陳圓圓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