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首天龍|有一種美麗的傳說叫生死之交

文鬼首天龍

秦末,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天下人紛紛響應,拉開了埋葬秦朝暴政大起義的帷幕。一時間,風雲變幻莫測,英雄豪傑輩出。其中有名張耳與陳餘者,應時而出,這兩位大爺雖然說不上是人中龍鳳,卻也不是俗物,在秦末反抗秦朝暴政的歷史洪流中掀起了一朵不小的浪花。

張耳與陳餘原本是大梁人,當屬於戰國七雄之魏國。張耳年輕的時候曾做過「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的門客,是頗有些才能的人物。做別人的門客這種事兒,總得有兩把刷子,即使是混飯吃,也得有那張嘴,即使胸中沒有文韜武略,雞鳴狗盜的本領總得有一技在身。這張耳,絕對是個人才。

張耳是個人才,陳餘也是。這兩個人在年歲上有些差距,張耳年長,陳餘年輕,但是這並不妨礙兩個人才之間的交流。他們之間不僅交流得很好,而且特別好。正所謂惺惺相惜兩心知,得一知音死不辭。他們兩個都把對方看成是自己的生死之交。

張耳與陳餘是魏國名士,就想今天微博上大V,隻言片語都能興風作浪。秦滅六國,得知他們兩位的江湖地位之後,發布A級通緝令,張耳懸賞千金,陳餘懸賞五百。定要把他們捉拿歸案。可不是么,大秦朝開天闢地一統天下,偉大光榮正確的秦始皇掌握著宇宙真理,正準備造福於他自己的子孫後代千秋萬世,你腦門上貼個V字標籤就敢閑言碎語地說三道四,豈能容你?

張耳陳餘被秦朝通緝,無奈之下,張耳和陳餘只得改名換姓,過著亡命的生活。書上說他們逃到了陳郡(今天河南淮陽),當了里巷的看門人。這個看門人的具體工作內容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是有一點很滑稽,這二位大爺親手把秦朝政府對自己的通緝令貼在了城門之上。當地人在城門口出來進去,瞧著通緝令上的巨額賞金,覺得人生真的不夠完美:要是自己能有這麼一個出賣人的機會,這今後的人生不就發達了么?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扯旗造反,這就為天下為秦帝國所不容之人創造了機會,張耳陳餘們是必須要出人頭地的。當陳勝的隊伍到達陳郡之時,已經擁有數萬之眾,張耳陳餘立即求見。陳勝對於張耳和陳餘的大名也早有所耳聞,於是親切地接見了他們,並就當時局勢進行了交流與溝通,不失所望,對他們兩個極為欣賞。

陳勝的到來,讓陳郡的人民有一種被解放了感覺,地方豪傑們紛紛向陳勝建議:將軍您披鎧甲,執利器,誅伐暴秦,復興楚國,這種功德是應該可以稱王的。功德宜為王。再說了,將軍您要是不稱王,便無法統領天下眾將,俺們這些草民百姓心裡也不踏實不是?這一番話說得陳勝怦然心動。但是,他覺得很有必要徵詢一下張耳和陳餘的意見。沒想到,張耳陳餘卻說稱王這事兒暫且不可!

張耳陳餘的建議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們這樣對陳勝說:秦國無道,暴虐天下,滅他人國,絕他人後,耗盡百姓財力,弄得民不聊生。將軍挺身而出,不顧個人安危,歷盡艱辛,掃除殘暴。但是,如果剛剛攻下陳郡就自立為王,這會讓天下人覺得將軍是為了一己之富貴而起義。稱王這事兒,不急!

隨後張耳向陳勝這樣建議:現在應該做的是迅速派人出去號召原來六國貴族的後裔起義,為秦朝多多樹立敵人,為自己廣泛建立盟友,分散秦軍的兵力,將軍率兵西進,兵鋒指向咸陽,倘若能夠讓秦國覆滅,將軍佔據帝都,號令天下諸侯,必然十分順利。被秦國滅掉的六國再次復興,定會對將軍感恩戴德。如此,將軍的帝王之業便可以實現。現在稱王,為時尚早,不靠譜!

應該說張耳對陳勝的這番建議是有道理,此人名不虛傳,果然是個人才。但是,陳勝聽不進去這一番話語,沒過多久,便自立為楚王。面對陳勝這個不靠譜的節奏,張耳陳餘也無話可說。隨後張耳再向陳勝建議,攻略河北!並主動請纓,要求帶領一支奇兵,瓦解秦帝國在河北的統治。陳勝這次接受了張耳的建議,命令自己的老朋友武臣為將軍,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率領三千士兵,北取河北。

長話短說。陳勝的革命戰友武臣同志也絕對是個人物,帶領張耳陳餘和三千人馬兵進河北,再加上另一個重量級的謀士蒯通出現在他們身邊,真正做到了「不攻而降城,不戰而略地,傳檄而定千里」。趙地三十多座城池沒費一兵一卒就全部拿下,歸順了義軍。隨後,張耳陳餘鼓動武臣稱趙王,擺脫了陳勝的控制。而武臣卻沒有稱王的命,在一次意外事件中被殺,張耳和陳餘劫後餘生,逃出邯鄲,到了信城(今河北邢台),立原來趙國貴族趙歇為王,實際上控制著趙地的軍隊和政權。至此,張耳與陳餘始終並肩戰鬥,生死與共。

大秦帝國有一位著名的戰將名叫章邯,各位看官對這位軍爺的事迹即使不熟知,但是想必也聽說過他的大名,這是大秦帝國的最後一位軍神。與之能夠抗衡的我以為只有西楚霸王項羽。這兩個人在我心裡就是古代版的擎天柱和威震天。這兩個變形金剛我一直沒分清楚誰是正面角色。

章邯在秦帝國危亡之際受命鎮壓義軍,在相繼擺平了陳勝、項梁、田儋、魏咎等義軍領袖之後,又揮師北上,攻打義軍的最後一個重鎮---趙國。此戰,關係到大秦帝國的生死存亡。在章邯率領的秦國大軍的打擊之下,張耳的軍隊很快潰敗,與趙王歇逃到巨鹿(今河南萍鄉)城中,章邯的軍團把巨鹿城包圍得嚴嚴實實,張耳等人如同瓮中之鱉,急得團團轉。此時陳餘沒有和張耳在一起,他在河北常山一帶收聚了數萬士兵在巨鹿城外圍觀望,也只能、只是觀望而已,面對秦帝國最有名的戰將和最強悍的軍團,陳餘的這點兵力微不足道之外,以章邯的威名,也讓陳餘不敢輕舉妄動,他不想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張耳在巨鹿城中危在旦夕,陳餘在巨鹿城外按兵不動,張耳對陳餘是望眼欲穿,陳餘對張耳是無動於衷,一連幾個月下來,一股怨恨之情在張耳心中油然升起。他派出手下兩位將軍到陳餘兵營中責問:你我可謂是生死之交(吾與公為刎頸交),眼下趙王與我命在旦夕(旦暮且死),你好歹「擁兵數萬」,卻「不肯相救」,難道這就叫同生共死嗎?你能不能講一把義氣,和秦軍拚命死磕一下,或許我們還能爭取到一線勝利的希望。兄弟,我是你哥啊!

陳餘很快給了張耳回復,他說:不是我不講義氣,經過反覆權衡考慮,出兵不能取勝,只有白白送死。我之所以不去與秦軍拚死,是想日後為趙王和大哥你報仇雪恨。如果你現在非要讓我同生共死,如同把肉扔給餓虎,這有什麼意義呢?就陳餘的這個回答,能把張耳給活活氣死。他沒法不生氣!

但是張耳派到陳餘兵營里去的兩位將軍說:事情不應該這麼考慮,現在軍情如此緊急,也只能拚命一搏了,也足以表明我們重友情守信義啊!陳餘看著這兩個血氣方剛的漢子,說:我的命起不了什麼作用。既然你們決意拚命,我借給你們五千人馬,你們試試看吧!說罷,撥調五千人馬交給了這二位將軍,眼看著他們殺到秦軍陣前,全軍覆沒。

當時,在巨鹿城外觀望的不止陳餘一路軍馬,其他反秦義軍以及秦軍主力都集中在巨鹿一帶。只是懾於章邯軍團的威勢,誰也不敢貿然進兵,都在附近駐紮觀望。這其中還有張耳的兒子張敖。張耳就不想想,連你親生兒子都不敢出兵解你的圍,你責備陳餘不能和你同生共死,這有點強人所難了。我這麼說話可能俗了。

張耳在巨鹿城中對陳餘的怨恨日漸濃重,卻也無可奈何。但是,大秦朝的滅亡是命中注定的。在這十萬危急時刻,項羽率領子弟兵幾番與章邯大戰,最終勝出,打破了章邯不敗的神話。各路救趙的人馬看到大勢所趨,紛紛出擊,大敗秦軍,解了巨鹿之圍,讓張耳死裡逃生。

張耳算是活著走出巨鹿城了,抬頭看天,真的很藍。在他向各路救援人馬錶達感謝之意之後,對他的生死之交陳餘是好一頓責備。然後張耳有問起了他派出來那兩位將軍的下落。陳餘說他們逼我出兵,我只好借給了他們五千兵馬嘗試去衝擊秦軍,結果全部戰死。張耳瞪著一雙絕不相信的大眼珠子,說你這是給我講笑話嗎?他認為是陳餘嫌私殺了二將。陳餘氣得搖頭嘆息,說:沒想到你對我的成見如此之深,你以為我這麼看重這將軍的位置嗎?說罷,解下身上的將軍印,交給了張耳。張耳本來沒有伸手去接,身邊的一位門客悄聲對他說:天予不取,必受其咎。趕緊收起來吧!於是,張耳收回了將軍印,把陳餘的部下收歸自己統領。陳餘看到張耳毫無挽留之意,還將兵權收回,一怒之下,離座出走,這對生死之交的朋友從此分道揚鑣。

張耳陳餘分道揚鑣之後,張耳跟隨項羽入關作戰,秦朝滅亡後項羽睥睨天下,顧盼自雄,分封各路軍頭。張耳因為追隨霸王有功,項羽把原來的趙國一分為二,封張耳為常山王。陳餘雖然與張耳功勞相當,但是沒有隨項羽入關,只得到了河北南皮的三個縣的地盤。陳餘氣憤不過,聯合叛楚的田榮一起攻打張耳,奪得了趙國土地,立趙王歇為趙王。此時的張耳面臨著人生的一次抉擇,是投奔項羽還是投奔劉邦?此時楚漢相爭尚未分出勝負,劉邦處於劣勢,但是張耳手下有一位善於占星術的甘公指點張耳,劉邦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張耳言聽計從,投靠了劉邦。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劉邦聯合各地諸侯反楚,派人出使趙國,力邀陳餘參加反楚聯盟。陳餘提出條件:「漢殺張耳,乃從!」這是不見張耳的人頭不罷休的節奏。劉邦為了得到趙國的支持,殺了一個和張耳長相酷似的人,把人頭送到趙國,陳餘這才出兵相助劉邦。不料,劉邦在彭城兵敗,陳餘發現張耳還活得好好的,隨即反叛劉邦。

漢高祖三年(前204年),韓信平定魏地,劉邦派張耳協助韓信攻打趙國。韓信是什麼人物,一個不世出的軍事奇才,陳餘哪裡是他的對手。韓信打敗趙軍,斬殺陳餘。隨後追殺趙王歇,平定了趙地。轉年夏天,劉邦封張耳為趙王。張耳在僅僅做了一年趙王之後,病死身亡。

張耳與陳餘,本來是一對志同道合朋友、生死與共的戰友,刎頸之交說的就是他們二位,這份友情本應該是走到底的,能偶成為千古美談。無奈,一次誤解導致兩人反目成仇,彼此痛恨非要致對方於死地而後快。陳餘因劉邦不殺張耳而背叛,最後為韓信所殺。張耳雖然功成名就被封為王,當他在人生最終彌留的時刻,他是否會想起自己的那個生死之交,是否會感到這樣的人生有著無比的缺憾呢?


推薦閱讀:

美麗的蜂鳥(2)
跟我一起學編髮,編出美麗,愛弄頭髮的進來看看吧!
黛安娜王妃:離開王子才是人生的開始
氣質讓女人最美麗動人
世界體操錦標賽將舉辦 南寧演繹「美麗蛻變」

TAG:美麗 | 傳說 | 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