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講堂:成就凈土的正因

自力不懈,成就凈土正因

諸佛凈土,皆有諸佛的悲願所成,但往生凈土不能單純靠他力,要有往生之的願力和自力的踐行。

在佛典《維摩詰所說經》《般舟三昧經》《除蓋障菩薩所問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都強調了自力成就凈土之因的法門。

《般舟三昧經》與《無量壽經》著重臨終見佛的法門各有側重,在《般舟三昧經》中,著重定慧成,強調於自力禪觀中,得空三昧為念佛法身,也就是觀空見佛,故說:

「我所繫念即見,心作佛,心自見,心是佛,心是怛薩阿竭(如來)心是我身,心見佛,心不自知心,心有想為痴,心無想是泥洹。」

「佛從何所來,我為到何所,自念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自念三處:欲處、色處、無想處,是三處意所為耳。」

《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強調實踐十法,便可生清凈諸佛國土。

展開剩餘84%

其十法為:成就戒行、具廣大善根、具行平等心、遠離世間名聞利養、具足凈信、精進不懈、深入禪觀、聞所成慧、具足利根、廣行慈願。

《維摩詰所說經》側重於以菩薩行成就凈土之因,若能夠躬行菩薩道,雖「不求生凈土而自然生於凈土」,「隨其心凈,佛土則凈」,凡是菩薩的功德行都是成就凈土之因,故曰:「直心是菩薩凈土,深心是菩薩凈土。」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則開示大乘行者,若以十種願力躬行不懈,也可成就往生凈土之因,這十種願力為: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佛住世、請轉法輪、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

是故,以自力成就凈土之因,乃至於以福德智慧清凈娑婆, 這些都是大乘佛法的殊勝之處,也是躬行菩薩道所應知應行的。

「凈土三經」的往生法葯

相比上述的經典而言,修行凈土法門的善士,更熟悉的是著名的凈土三經,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三部凈土經典所開示的往生法門,仔細聞思的話,便會發覺個中無窮奧妙,篇幅所限,這裡我們只列舉《無量壽經》與《觀無量壽經》。

在《觀無量壽經》中,對往生條件的要求是比較寬泛的,惡人依教奉行,依然可以往生下品,在《無量壽經》中,則做了對惡人做了說明,如果是則誹謗佛法與五逆十惡之徒,是不具備往生資糧的。

另外,在《觀無量壽經》的往生要義中,中品以下的往生,沒有過多提及發菩提心,在《無量壽經》則作了重點宣說指明,往生屬於大乘佛法的殊勝法門,是需要發菩提心,並要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凈土成就,知易行難

在中土所弘傳的凈土法門,不得不提及開山的曇鸞大師,大師的《凈土論注》,順遂龍樹菩薩的《十住毗婆沙論》而成體系。

論中,曇鸞大師明確了大乘佛法的難行道與易行道:

難行道有五難,即「外道相善亂菩薩法」;「聲聞自利障大慈悲」;「無顧惡人破他勝德」;「顛倒善果能壞梵行」;「唯是自力無他力持」。

而易行道,則「以信佛因緣願生凈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凈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

當然,這只是往生凈土的方便易行道,真正的修行人,還必須如龍樹菩薩所說,「非但憶念、稱名、禮敬而已,復應於諸佛所懺悔、勸請、隨喜、迴向」,還得像普賢菩薩修十大願那樣的精進踐行,是故凈土成就是真正的知易行難,看似易行,實則精深。

難行易行,不輟正行

難行道與易行道的分別,在《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中,曾經舉世尊及彌勒菩薩往昔修行的例子,說得很明白。

「菩薩有二種莊嚴,二種攝取。所謂攝取眾生、莊嚴眾生,攝取佛國、莊嚴佛國。彌勒菩薩於過去世修菩薩行,常樂攝取佛國,莊嚴佛國。

我於往昔修菩薩行,常樂攝取眾生、莊嚴眾生。然彼彌勒修菩薩行經四十劫,我時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由我勇猛精進力故,便超九劫,於賢劫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彌勒菩薩往昔行菩薩道時,不能舍施手足頭目,但以善巧方便「安樂之道」,積集無上正等菩提。……阿難,我昔求道受苦無量,乃能積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也就是說,能夠捨身而為眾生得度是難行道;而莊嚴凈土,攝取佛國則屬易行道。釋迦牟尼佛比彌勒菩薩成佛要早,因世尊慈悲增上,不忍穢土眾生之苦,是故在穢土行難行道而成就無上佛果,因此到諸佛讚歎:「彼諸佛等,亦稱說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修易行道,對於吾輩而言,是最為契機的,故又叫做勝方便法門,但即便修易行道,也要將諸佛菩薩的大悲大智、發願行願作為榜樣,絕不可自輕退屈,否則學佛就成了行為藝術,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愚痴和不敢擔當的怯懦,如龍樹所說,這是「儜弱怯劣,無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

《大乘起信論》也說,這是「眾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於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懼謂信心難可成就。」

凈土成就,是大乘佛法的無量功德,修學大乘佛法,就要做上求下化的慈悲行踐者,如《觀無量壽經》所說:「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月稱論師在《入中論》也說:「大悲心與無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悲性於佛廣大果,初猶種子長如水,常時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贊大悲心。」不發菩提心,沒有大悲心,是萬萬不可的。

凈土正因,就要像《普賢行願品》中所說,要「常隨佛學」,「集諸佛功德行」,禮敬諸佛、悲憫眾生,懺悔發願、隨喜功德無不是長養善根,培蓄功德的正見正行。

《尋夢環遊記》最新番外短片,腦洞超大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推薦閱讀:

高冷電影咖為何「下凡」演國產劇?電影咖和爆款劇必然互相成就?
民國宋氏:近代教育成就顯赫一族
香港回歸十周年的成就與省思
練習成就完美
從旺格八字,靈梟得用,五術偏門有成就

TAG:佛學 | 成就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