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關於人際關係
06-07
求關於人際關係心理一、人際關係的定義 人際關係是指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係、心理上的距離。自有人類社會以來,人就有交往上的需要。所以人際關係是得以生存、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保證。也就是說,人際交往將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相聯結並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網路系統。二、人際關係的要素 人際關係(交往)其實質是一種特定的社會現象,一般具備以下幾方面要素。交往的主動性 人們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不是一方領導另一方,而是雙方都是活動的主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可碰到這樣的情況,如你上街購物,雖然你可主動地選擇某品牌的商品,但營業員也可主動向你介紹相關品牌的商品信息,供你選擇。這就是說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每一方都是積極活動著的主體,所不同的是所處地位有主次而已。但即使處於次要地位的一方,也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機械地作出反應,而是根據自己的要求,興趣去理解和分析對方的信息並作出反饋,調整自己的言行,達到信息交流之目的。如在就醫過程中,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來說,在診治方面醫生雖然是主動地下診斷開處方,但病人也並非是被動的,他也可向醫生反映自己的病情,以及用何葯甚至何劑量適合自己,醫生根據病人的反饋來調節自己的診治。交往的互益性 單個個體的各種活動,雖然可能與外界有密切的關係,但不能稱之為人際交往。人際交往必須是在兩個以上的個體之間進行的相互作用的活動。一方發出信息會引起另一方在心理和行為上的反應,這種反應反過來成為新的信息作用於前者。如一位護士對一位慢性病人講:「這個病你比我有經驗,所以還得多聽聽您的意見。」病人聽後會自然作出積極的反應。所以,人們在影響他人的同時,也接受著他人的影響。交往的條件性 在人際交往中,首要的條件是雙方所使用的符號必須相同或相通,這是交往發生的必備條件。可以是語言符號,也可以是非語言符號。如符號不同可鬧出許多笑話。例:一個外國人與本國人交往時,必須使用同一種或彼此都能理解的語言,或其他符號,否則易產生歪曲、誤解。三、人際交往的功能獲得信息的功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呈幾何級數地增長,能直接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和信息總是有限的,這需要人們以更迅速的方法直接溝通信息。如電腦上網,可以交友、購物、等。當今社會是信息的社會,信息就是知識,信息就是財富,有人由於獲得了某一信息,而成為百萬富翁;而又由於信息的滯後使你落後,甚至企業倒閉。 在當今的護理工作中,更需要大量的信息,新的知識,新的技能,才能使我們的護理事業不斷發展、更新、壯大。心理保健的功能 人們進行交往不僅獲得信息交流,而且實現心理上的溝通,情感上的交流。如:在交流過程中,雙方對某一問題或某一觀點都有相同的認知,雙方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越說越投機,彼此成為力量汲取和情感宣洩的對象。大家在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驗,有時遇到好友有談不完的話題,真是久逢知己千杯少,即使對方的某一觀點不一致,也不會予以指責或排斥,而會採取接納、容忍的態度。這說明他們在交往時彼此相容,心理上的距離很近,雙方都會感到心情舒暢,愉快。因此,人類心理健康的適應,其實質是人際關係的適應。相反,心理病態,是人際關係的失調所致。如彼此採取消極、否定、排斥的態度,削弱了人際關係朝不利的方向發展,而產生分離性情感。如兩人有矛盾,也不願溝通。你看不慣我,我也看不慣你,彼此心理距離很大,易產生抑鬱情緒及孤獨寂寞感。如婆媳關係不和、夫妻之間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分歧,都會產生心理上的不良因素,有損心身健康。因此,作為護士我們在與病人交往過程中應該採取積極、肯定、接納的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的功能 榜樣的力量促使人成長。自我意識的發展是通過交往實現的,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會產生改變自我的興趣、動機、能力、意志和行為。人在從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中認識自我形象,自我意識的發展也在不斷交往中趨於客觀、成熟、完善。四、影響護士交流的因素移情 這個詞是由西多普·利普斯(Thedop Lipps)於1909年首次提出的,他將移情定義為「感情進入」的過程。也就是說移情是從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他人的感情,是分享他人的感情而不是表達自我情感。簡言之,移情是從對方的角度來觀察世界,通俗地說—角色轉換,我們醫務人員應站在病人或病家的立場上去理解、思考問題。如:我們現在制定的一些制度是否從病家的角度去考慮還是從我們工作的角度去考慮。移情對於患者來說可產生積極的治療效果 ⑴首先,移情可使患者減少被疏遠的感覺和那種陷於困境的孤獨感。當患者感到被理解時,就會感到自己還有存在的價值。平時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最大的願望在於被人理解,一旦彼此產生誤解後,會產生不愉快情緒,甚至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⑵移情有助於使患者感到他人對自己的關心,可使患者產生較強的自我接受感。有助於患者在困境中作自我調整。 ⑶移情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 如患者出現焦慮、緊張和悲觀時,我們的護士給予支持、鼓勵,並關心幫助病人,此時患者會嘗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 第二個主要交流變數是控制(Control)。在每次交流中,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際交流中的一個內在成分。只要一個人影響他人他事,或被他人他事所影響,就存在著控制。患者是否對疾病具有控制感?我們不僅要考慮個人的感受,即所謂的「個人控制」。還要考慮人際間或相互間的感受,即所謂的「關係控制」 個人控制:是人們在能控制環境對他們生活的影響時產生的一種感受。個人控制能增加人們對自己行為的權利感,降低他們的無權感。 分類:行為控制、認識控制、信息控制、回顧性控制 關係控制:被認為是人們對自己與別人聯繫的一種感知,同時也是他們對自己能影響相互的性質和發展程序的感知。這類控制屬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而不是作為個人特徵存在的。通過交流,就會產生有效的人際溝通。 分類:互補關係、對稱關係、平行關係控制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⑴從患者的角度看控制 無論病人是患了什麼病,是嚴重的疾病,還是不太嚴重的疾病,均失去了個人控制,這是患者遇到的一個主要障礙。患者面對一個現實—他們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命運,要動不能動,連個人生活料理都要別人幫助。疾病使患者的生活產生了不確定感,患者就連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都不能控制。因而出現了失控感,失控感使病人出現兩種後果。依賴性:任何事都依賴於醫務人員,有些事完全可以自己處置的,也不肯去做。對抗性:認為自己的疾病已無法治了,表現為憤怒,拒絕各種治療,對事處置為對抗性的。此時作為醫務人員(護理人員)應針對病人的心理及有關情況,幫助病人處理好這些問題。恢復控制感: 評估病人失控制感的原因及有關因素。採取有效的措施: 在病人能自己管理方面讓病人自己支配。如:剖腹產病人,鼓勵其儘早起床走動,個人衛生盡量自己料理。如:骨折病人,石膏拆掉後也要儘早鍛煉肢體功能。在病人不能獨立管理時,讓他們以參與者的角色與醫務人員共同處理。 ⑵從護士的角度看控制 對醫務人員(護士)來說,重要的問題不是失控,而是要找到與同行和患者「共同控制」的有效途徑。關係控制對醫務人員來說是首要的問題,通過分享控制,可消除個人的失控感,達到相互依存。信任 包括不加評論地接受他人。為個人能依據他人交流行為的一種個人期望。信任在醫療護理中的應用 當相互關係出現信任時可產生積極作用。信任有助於人們產生的一種安全感和與外界有聯繫的感覺。使人感到自己不是孤獨的,別人都在關心他。信任可在相互關係中創造一種支持性氣氛,這種氣氛可減少防衛性交流,它能使人們更加坦率地、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在醫療護理中,第一個作用—安全感,對患者來說特別重要;第二個作用—支持性氣氛對醫務人員來說特別重要。作為醫務人員,首先要關心、照顧病人,與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際關係,才能使各項治療、護理措施順利進行,才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這一變數的特點是有關自己的任何信息都能與他人交流。其定義為一人向他人交流個人信息、思想和情感的過程。它由幾個方面組成。 ⑴「意圖」指個人向他人做自我暴露的意願。 人們暴露了他們沒有打算暴露的事情,有無意識的流露,也有有意識的暴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⑵「量」系指與他人溝通信息的量。 人們在交談中向他人暴露了自己大量的信息,如隱私,夫妻關係不和等。這表達了自我暴露的量較大。反之不願談自己的情況,表現了自我暴露的量較小。 ⑶「價」系指自我暴露的內容是陽性還是陰性。 陽性即為暴露自己好的方面;陰性即為暴露自己壞的方面。 ⑷「真實性」系指自我暴露的準確性。 暴露的內容與個人真實思想、情感的吻合程度會有所變化。一些人樂於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而另一些人卻很困難。確認 當一個被他人承認和理解時,就產生了確認。確認是指溝通中一人對他人所作的特殊反應。確認反應承認和證實他人的感知。確認反應可使他人感受到自身的價值,並承認他人作為獨特的人而存在。下面是確認反應的特徵:直接承認:對他人傳遞的信息給予直接反應,或對他人表示直接關心。 同意有關內容:加強或支持他人所說的內容。例如:「是的,那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至少目前我是同意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的。」 支持性反應:表達理解、肯定,或努力使他人感到更好。例如:「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我認為有這種態度你會做好的。」「你取得的進步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澄清問題:努力理解他人傳遞的信息內容或過去的情感體驗,這裡還包括通過進一步詢問有關信息或鼓勵他人對他們的情感作更具體的描述。例如(內容方面):「關於這點,請再詳細談談你的看法。」「我感到我還沒有理解,你能作進一步解釋嗎?」又如(感情方面):「你能否再描述一下你對那個人的感覺?」在試圖理解他人的情感時,重點應放在描述上,而不是放在解釋情感上。 表達積極的情感:對他人做肯定的,非批評的情感反應。例如:「我很高興你告訴我這一切。」「你所說的使我想要更進一步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已觀察到確認在幫助患者建立與周圍的聯繫情感上是重要的。在醫院,病人常感到他們不僅與家庭、工作失去了聯繫,甚至與治療護理的醫護人員也無聯繫。下面是一位行手術探查術的病人在術後體驗到的強烈的疏遠感。 我希望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周圍的人好像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們是否還要給我做手術?最後一次活檢的結果如何?他們為什麼要給我拍那麼多X片?如果還要做手術,是不是由原來的醫生做?誰在安排這些事?我感到好像沒有人負責我的事,沒有人關心我,我感到自己被遺忘了,沒有人知道我。 這位患者描述了他對發生的事感到極大憂慮和不安,但周圍的醫務人員對她毫不關心。她需要被確認,需要了解有關信息。有關檢查的信息,如X線報告,活檢和手術結果都可幫助患者減少因無人關心、過問,被看成是毫無意義的東西而產生的恐懼和不安。通過確認反應,認識到她所面臨的問題,就可以幫助病人減少孤獨感,並使她感到自己也加入到醫務人員為她所進行的治病活動中去了。五、交流技巧 人際交流也就是人們面對面進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換。人具有社會屬性,需要相互交流,就是陌生人聚在一起也能交流。例如在機場,在候診室或觀察球賽等,人們聚在一起也會像老朋友一樣進行交流,人們在互相交流思想、互通情感的過程中,有通過語言交流,也有通過非語言交流,包括表情、姿態等。語言交流技巧 與病人會談的態度和技巧 與病人會談的態度和技巧: 1滿腔熱忱,富有親切感和同情心 2接納病人的感受,尊重病人人格 3從病人的立場出發,建立會談關係 4細心觀察 5提問的技巧(開放式提問、封閉式提問) 6重複 7傾聽 ⑴滿腔熱忱,富有親切感和同情心 病人患病後無論生理、心理都需要他人幫助。這種需求比平常更多,更強烈。他所需求的不只是常人所需要的一般微笑和打個招呼的和善態度,他更需要同情、理解和關注,所以我們更要滿腔熱忱地去幫助他。 很多病人患病後對自己的生命安全擔憂,產生焦慮不安,變得特別敏感。他們常常從醫務人員的表情、動作來猜測自己病情的輕重及有無治癒的希望。所以,我們在搶救病人時要做到沉著、冷靜、不要慌張。要關心病人、體貼病人,為此,病人見了護士在旁邊就有一種安全感和希望,它的意義遠遠超出只是關心而言。 ⑵接納病人的感受,尊重病人人格 要接納病人情感,努力去理解他的行為,不要採取批評指責的態度。讓病人有充分傾訴的機會,認可其談話的價值,即使其講話粗魯,甚至不禮貌,也要忍耐。 ⑶從病人的立場出發,建立會談關係。 護士的態度要溫和,要使用彼此聽得懂的語言。首先要放鬆,告訴病人請他來的理由,讓病人安定下來,與護士建立會談關係。 ⑷細心觀察 在會談過程中,我們除了要聽要說外,還要對病人的一舉一動察言觀色,注意他的言外之意,同時也要觀察他的情緒等變化。尤其是精神病人,從談話可發現他的癥狀變化,思維等情況。 ⑸提問的技巧 提問是「交談的基本手段」。交談者能否提出合適的問題是有效交談中最重要的技巧。一般來說有兩類提問方式:開放式和封閉式。 a開放式提問 給回答一方以思考判斷和發揮的餘地,鼓勵他說出自己的觀點、意見、思想和感情。提問者可從對方的回答中獲得較多的信息。如「您有哪些不舒服?」「您是因為什麼原因來看病的?」 b封閉式提問 將患者的反應限制於特別的信息範疇之內的問題為封閉式問題。常被人們與是非題聯繫在一起,如回答「是」或「否」。如「你是否經常吸煙?」 「你感到你的呼吸比昨天好些,差些。還是基本上一樣?」「你的家族中有心臟病史嗎?」「生病使你感到惱怒嗎?」封閉式提問常用於收集統計資料,病史採集或獲取診斷性信息、為澄清某個問題,適用於互通信息性交流中和會談結束時,而不宜在治療中交談。 ⑹重複 在交談過程中,重複是交流的反饋機制,通過重複,醫護人員可以讓患者了解自己正在傾聽他的講述,並理解他所說的內容。重複給患者以一種自己的話有人傾聽,正在生效之感,加強其自信心。使病人感到自己的話有效果或被理解時,就會感到被鼓勵,從而繼續講述,並進一步思考。 ⑺傾聽 這裡所講的「傾聽」,不是指生理功能的「聽力」,而是一種心理功能,是對接受到的信息所做積極能動的心理反應。? 首先要認真,用心去聽對方講話,不受外界干擾。 對對方的講話要作出適當的反應,如應用重複,或語氣詞或點頭表示等。 要捕捉每一個有關信息,但不要輕易給對方的話作出判斷,也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沒聽清時,要客氣地請對方重複。 會談的注意事項 a講話時注意力要集中. b要選擇適當的環境避免干擾。 避免應用術語,要通俗易懂,不要目棱兩可,如「少食多餐」,多或少也是含糊不清的概念。又如,「流質」,有人認為是牛奶,豆漿,有人認為是飲料,還有人認為是其他東西。 c保持合適的距離 空間效應是指與人際交往密切的相關的個人空間距離。一般不宜太近或太遠。太近:使對方有壓迫感或易產生誤會。個人距離—0.5--1.2m約一臂之長。通常為熟人、朋友、醫患交談時採取的距離。社交距離—1.2--3.5m非語言交流技巧 除語言交流手段外,還有非語言交流手段。即體勢語言,它包括人的表情、手勢、情緒、氣質和性格以及交談患者雙方的相互狀態等。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非語言的運用往往大大超過語言的運用。人的精神風貌對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交往的內容和情緒,均有很大的影響。在實際生活中,「初次印象」往往影響相互關係的發展。在不同的文化條件下,同樣的面部表情或手勢可能具有相反的或不同的意義。 1.體勢語言的作用(非語言的作用) 體勢語言的作用: 1表達感情 2調節相互關係 3驗證語言信息 4維護自我形象 ⑴表達感情 通常體勢語言所表示的內容、情感比言語更多、更準確。交往者用體勢語言形容表達自己對對方的喜歡、理解、尊重、信任的程度,而面部表情和聲調這樣的非語言暗示比語言信號影響更大。 作為病人,他們的某種情緒變化,比如壓抑、焦慮、恐懼、不安、厭惡、愉悅、興奮、滿意等,若用體勢語言信號交流往往會更清楚,有時病人也許會試圖隱藏其真實情感,但卻無意識地通過難以控制的體勢行為暴露出來。如一病人站在醫護人員面前,神經質地搓揉雙手,此行為傳遞了他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⑵調節相互關係 體勢語言的第二個作用是調節人與人的相互信息的傳遞。如點頭、對視、皺眉、改變體位、靠近對方或離開對方等信號,所有這些都調節著信息的傳遞。護士與病人討論問題時向病人點頭表示要病人繼續說下去;護士在家庭調查時,當談話接近結束時頻頻地看錶(有意或無意)意味著交談到此為止;當病人話到一定時間表示出疲倦的表情或病人家屬站起來打算把茶杯端走,則提醒護士談話結束時到。 體勢語言在醫護人員之間的互動中也可以調節相互間溝通。如在急救室醫生向護士很沉重地點點頭,表示搶救已經無濟於事了,護士將停止操作;而醫生頻頻環顧四周,不想與要獲得病人信息的護士保持眼睛接觸則是為了控制交流的進行。 ⑶驗證語言信息 體勢語言的第三個作用是驗證語言信息。當語言和個人表達的情感相匹配,相一致時,溝通是有效的。如果一個病人說「我感到好極了,」但卻顯得煩躁和憤怒,此時,體勢語言與語言內容傳遞的意思不一樣,這就使他人難以對這位病人作出正確反應。日常的人際溝通也同樣有體勢語言與口頭語言相矛盾的情況。如雖然嘴上留客,但體勢語言上卻早已在送客了。心理學家發現通常情況下,如果口頭語言與體勢語言相矛盾,那麼真正反映出人們真實心態的是體勢語言,而此時的口頭語言僅僅構成了一種裝飾性的「面具」。在這種情況下,對溝通的理解應主要以體勢語言為判斷依據。在我們國家,許多年以來人們不僅提出「言行一致」,更講求「身教勝於言教」。很顯然,如果身體力行與口頭提倡的信息不一致,那麼這種口頭提倡不會有任何效用。由此可見,體勢語言所傳達的信息如果與語言的信息相抵觸,則會抵消語言溝通的效果,這就是體勢語言的驗證作用。 ⑷維護自我形象 體勢語言的第四作用是維持溝通者的自我形象,但這個作用也許不如體勢語言的其他作用明顯。體勢語言可幫助人們在他人面前恰如其分地表現自己的形象,也可以幫助人們表現他們想在他人面前表現的形象。 在任何一個互動中,人們都有他們想要維持的形象,例如公司職員西裝革履的著裝,向他人表明,他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公職人員。一位有50年軍齡的老人,在他退休後仍然每天穿著軍裝,他是向人表明,他曾經是一名威武的軍人。同時,某些身體姿態,攜帶物品,環境布置等都可以顯示人的地位、身份和關係。如攜帶使用行動電話,駕駛或乘坐高級轎車,就可以顯示出他是一位很有實力的闊老闆。在上述例子里,交往者運用體勢語言暗示維護了他們想要向他人傳遞的一部分自我形象,這就是體勢語言的第四個作用,維護自我形象。體勢語言的溝通方式 根據其動靜態分為兩種。無聲的動姿 又稱動態體語,即通過無聲的動作來溝通思想和感情。手勢:雙手的運用可以非常鮮明地表達一個人的意向。例如興奮時鼓掌,憤怒時握拳,不知所措時抓耳撓腮等。比例,人們在講課時,也要運用適當的手勢來表達詞意。因此,恰當地運用手勢會增強傳出信息的清晰性,增強表達思想感情時的感染力。 眼神與注視方向:表示對對方的重視和關注。因此,在交流中要平視對方,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的喜怒哀樂都可通過眼神表達出來,如憂鬱症患者眼神是無精打采;躁狂症,兩眼炯炯有神。 面部表情:是人際交往中解除生疏緊張氣氛的重要因素。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是人際交往的先決條件,而有的人面孔總是顯得很嚴肅,令對方感到敬而遠之。因此,作為護士在與病家接觸時,首先要笑臉相迎,給人一個親近的感覺和良好的開端。 觸摸:這是有較強感情色彩的非語言形式。日常生活中運用比較多的觸摸語是握手。握手時要注意一些細節,如應正視對方面帶微笑,握手時力量要適度,不要太緊,時間不要太長。能觸摸有多種形式,採用觸摸與環境場合相一致後,才有可能得到積極的結果。否則,要引起消極後果,所以觸摸一定要考慮人的性別、年齡、社會文化、風俗習慣等,避免發生不良反應。例:病家被告知了悲痛的消息,此時,護士將手放在悲痛者的臂上可得到好的反應。相反,對一臉怒氣需要發泄的病人採用這樣的觸摸往往適得其反,此時讓他發泄憤怒比安慰他效果更好。 無聲的靜姿 又稱靜態體語,主要通過體態姿勢、儀錶服飾等非語言形式傳遞信息,能夠顯示人的身份、氣質、文化修養及一個人的心理狀態。 如衣冠楚楚去赴宴給人以良好印象,同時表示對主人的重視,尊敬。金銀首飾的佩帶,象徵著人的財富及氣質(高貴,俗氣)。沉默:沉默在交談過程中可以起一種很有價值的作用,產生非常積極的效果,但有時也是消極的,並對溝通起反作用。問題是何時運用、如何運用? 一般來說,沉默較少運用於交談的起始期和結束期,而較多地用於探討期。在起始期,醫護人員和患者努力通過談話建立一種聯繫,而過多的沉默將影響這一過程。在交談的最後階段,沉默可能暗示交談停止過早,這種作用恰與有計劃的終止背道而馳。在探討期,醫護人員較常運用沉默來為雙方提供時間思考他們正在努力探討的問題。 在效果上,醫護人員的沉默是在告訴患者:「繼續講,我和你都在想這個問題,你沒有什麼要講的嗎?我願意聽你講。」沉默是讓醫護人員和患者彙集、整理思緒的有用技巧。雖然長時間的停頓是令人不舒服的,但短時間的沉默是有效交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儘管沉默有積極方面,但也有一些缺點,它並不總是金點子。在交談者雙方沒有相互充分理解的情況下,沉默將增加緊張度。例如,當雙方不清楚對方在沉默中究竟想做些什麼,沉默可能增加他們的不舒適和焦慮。交談中過多運用沉默也可引起無所適從的感覺,太多的停頓和沉默可使參與者感到談話目的不明確,或無重點。最後,過多運用沉默也可使患者感到他們沒有得到滿意的反應。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12星座與人的關係
※聽見流言:妻子與別人發生了關係|天空|妻子
※地支關係中的六合三合與六衝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
※侃侃晁蓋,宋江和吳用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