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340@365成佛是究竟圓滿的布施度

成佛是究竟圓滿的布施度

大乘菩薩是利根者,能在見一法空性時通達諸法空性,智慧度和布施度雙運也能到彼岸,而且每一度都具足六度,六度圓融。

《前行廣釋》第十三課:「有些人認為:『我布施的時候不能持戒,持戒的時候無法安忍,安忍的時候沒辦法行持精進、禪定、智慧。』好像六種波羅蜜多是東山和西山一樣完全分開,這種說法肯定不對。無論是《經莊嚴論》、《現觀莊嚴論》還是《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都講了行持一度時其餘五度可統統具足,也就是說,一個波羅蜜多可涵攝其他波羅蜜多,這即是大乘菩薩的最高境界。尤其《現觀》講最後幾個加行時,經常提到一度涵攝余度而行持,此為正等加行圓滿或者達到頂點的標誌。

放生也可具足六度,例如,放生本來是無畏布施,同時還具足財布施、法布施,這是布施度;從小乘來講,不害眾生就是持戒,從大乘來講,直接間接利益眾生就是持戒,在放生過程中,既不害眾生也利益了眾生,這是持戒度;放生時忍耐嚴寒酷暑、艱難困苦,以及他人的謠言或攻擊,這是安忍度;不管再怎麼辛苦、再怎麼勞累,每年春夏秋冬不間斷地放生,這是精進度;放生過程中,沒有什麼其他目的,只是一心一意想讓眾生離苦得樂,這是靜慮度;通過念咒語、念經文加持所放眾生,為其播下解脫種子,或者以三輪體空的方式來攝持放生,這是智慧度。」

彼岸觀待輪迴而說,輪迴是此岸,涅槃是彼岸,阿羅漢到達了彼岸,聖者菩薩到達了彼岸,佛是最圓滿的彼岸。即是說,彼岸包括小乘阿羅漢、大乘聖者菩薩、佛的境界,其中佛的布施度最究竟圓滿,斷證圓滿故;大乘一地菩薩布施度是暫時圓滿,只斷遍計二障,未斷俱生二障故。

所謂暫時圓滿,比如,小學生會1+1=2,是圓滿的,相對二年級學生而言是暫時圓滿,因為二年級學生在此基礎上還學會了2+1=3;相對三年級學生而言也是暫時圓滿,三年級學生更學會了3+1=4。可見,暫時圓滿並非不圓滿。如《定解寶燈論新月釋》中有說:「般若破一切執著,安住於空性,屬暫時了義,而如來藏直接宣說心的勝義本性,為究竟了義。」雖然般若屬於暫時了義,但並非不了義。

<<心經>>說:「菩提薩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慧和布施雙運是般若波羅密多,函攝其餘五度,菩薩,三世諸佛都是依此修到彼岸。

因為般若度殊勝重要,以及六度圓融,所以無論是和哪一度雙運,都能到彼岸。如果布施度和智慧雙運不能到彼岸,就有不是出世般羅密多之過。

不僅修道位菩薩,而是所有人想要成佛,唯一修函攝六度的布施度絕對能夠成佛到彼岸。

布施有三種:財布施,無畏布施,法布施,法布施包括聞思修,聞思修包括大小乘一切教法和證法,而一切佛法的精華就是《現觀莊嚴論》所說:「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因為成佛的目的是為了利他,所以成佛是究竟圓滿的布施度,成佛的所有修法(六度萬行)都是布施度的範疇。

這是在三種布施中側重於法布施而說,特別是以智慧攝持而修任何一度,任何一種布施,都能到彼岸。

根據《入中論日光疏》所說:「大乘一地菩薩現見圓滿法無我空性,斷除了二障的一切遍計種子。」大乘一地菩薩以現見圓滿法無我空性,此時圓滿舍心,必須現見圓滿法無我空性才能圓滿舍心,令布施度圓滿,因為還不具足二到十地的修道功德,所以只是斷除了二障的一切遍計種子,一地菩薩的布施度只是暫時圓滿,並非究竟圓滿。二障的俱生種子通過二到十地之間的各地修道逐一斷除,令布施度逐漸究竟圓滿而成佛。所以,二到十地菩薩各自圓滿的戒律、安忍、精進、禪定等度,都是不同程度的布施度。

由此可知,六度圓融無礙,以智慧攝持修哪一度都能到彼岸成佛。

推薦閱讀:

在安樂中念佛成佛的藥師法門(普光)
混雜自私念頭,是不可能成佛的! 上師嘎瑪仁波切開示
理體空性屬於悟而不是修 自我自私自利的習氣不修不能改
成佛何時、極樂何處、往生何位?(上)
成佛之道(上)

TAG: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