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唯茶與書法,不可辜負

唯茶與書法,不可辜負 神州茶韻 2017-03-30 10:47

「酒壯英雄膽,茶助文人思」,茶能觸發文人創作激情。但是,茶與書法的聯繫,更本質的是在於兩者有著共同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藝術特性,兩者以不同的形式,表現了共同的民族文化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將兩者聯結了起來。下面這15幅書法,皆與茶有關,讓我們來共同欣賞。

1、《苦筍帖》唐·懷素,長25.1厘米,寬12厘米,清時曾珍藏於內府,現在藏於上海博物館。文為:「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逕來,懷素白。」大意為:「苦筍和茗茶兩種物品異常佳美,那就請直接送來吧。懷素敬上。」是懷素傳世墨跡法書中的精品,此帖書法極為精彩,瘦肥相宜,流暢生動,中鋒用筆,輕重合度。安岐評此帖道:「墨氣精彩,草書十四字超妙入神」。↓

2、《精茶帖》北宋·蔡襄,也稱《暑熱帖》、《致公謹帖》,藏於故宮博物院。該帖亦入刻《三希堂法帖》其文曰:「襄啟,暑熱不及通謁,所苦想已平復。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精茶數片,不一一,襄上。公謹左右……」。↓

3、《思詠帖》北宋·蔡襄,宋皇佑二年(1050年)11月,蔡襄自福建仙游出發,應朝廷之召,赴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職。途經杭州,約逗留兩個月後,於1051年初夏,繼續北上汴京。臨行之際,他給邂逅錢塘的好友馮京留了一封手札,這就是《思詠帖》。↓

4、《新歲展慶帖》北宋·蘇軾,紙本,行書,縱34.4厘米,橫48.69厘米,現故宮博物院收藏。新歲展慶帖與《人來得書帖》二帖合裝為一卷。此二帖均是蘇軾寫給陳慥(季常)的書札,《新歲展慶帖》是相約陳慥與公擇(李常)同於上元時在黃州相會之事;《人來得書帖》是為陳慥的哥哥伯誠之死而慰問陳慥所作。↓

5、《啜茶帖》北宋·蘇軾,紙本,縱23.4厘米,橫18.1厘米,現藏故宮博物院。《啜茶帖》,也稱《致道源帖》,是蘇軾於元豐三年(1080)寫給道源的一則便札,22字,縱分4行。其書用墨豐贍而骨力洞達,所謂「無意於嘉而嘉」於此可見一斑。曾編入《蘇氏一門十一帖》。內容是通音問,談啜茶,說起居,落筆如漫不經心,而整體布白自然錯落,豐秀雅逸。↓

6、《一夜帖》又名《致季常尺牘》,北宋·蘇軾,紙本,行書,縱27.6厘米,橫45.2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是蘇軾謫居在黃州(今河南黃風)時寫給朋友陳季常的信札。 ↓

7、《奉同公擇尚書詠茶碾煎啜三首》北宋·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1064)舉進士。宋代著名書法家,「宋四家」 之一。該作是其所書自作詩,建中靖國元年(1101)八月書寫。↓

8、《苕溪詩帖》北宋·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等。《苕溪詩帖》是米芾的一件代表作。詩中記述了他受到朋友的熱情款待,每天酒肴不斷,一次,米芾身體不適,便以茶代酒,事後作了這首詩。↓

9、《道林帖》北宋·米芾,自書詩帖,詩曰: 「樓閣明丹堊,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擁帚,茶細旋探檐。」詩中描寫的是:在鬱鬱蔥蔥的松林之中,有一座寺院,僧人一見客人到來,便「擁帚」、置茗相迎接。「擁帚」亦稱「擁慧」,掃地之意。↓

10、《賜茶帖》北宋·趙令畤,字德麟,生年不詳,卒於宋紹興四年(1134)。紹興初,官右朝請大夫,襲封安定郡王。著有《侯鯖錄》等行世。↓

11、《煎茶七類》明·徐渭(1521—1593),字文長(初字文清),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明代傑出的書畫家和文學家。↓

12、《不知》清·汪士慎,楊州八怪中與茶的交情最深的一位。汪士慎(1686-1759),安徽歙縣人,名慎,或阿慎,字僅誠,近人,號巢林、甘泉山人等等。由於他排行第六,並嗜茶如癖,他的朋友金農常稱之為「汪六」或「茶仙」。不幸的是,汪士慎在54歲時,從浙江遊歷歸來後,患疾已久的左眼很快失明了。↓

13、《玉川子嗜茶》清·金農(1687—1763),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壽門,號冬心,別號很多。金農的書法,善用禿筆重墨,有蘊含金石方正樸拙的氣派,風神獨運,氣韻生動,人稱之為「漆書」。浙江的博物館藏一幅隸書中堂,從中可見冬心先生對茶的見解。↓

14、《湓江江口是奴家》清·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板橋是他的號。在「揚州八怪」中,鄭板橋的影響很大,與茶有關的詩書畫及傳聞軼事也多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

15、《角茶軒》清·吳昌碩,「角茶軒」,篆書橫披,1905年書,大概是應友人之請所書的。這三字,是典型的吳氏風格,其筆法、氣勢源自於石鼓文。其落款很長,以行草書之。 ↓


推薦閱讀:

見字如晤,紙短情長
書法用筆宜忌九條
字帖推薦 |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石維加草書《書法賦》

TAG: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