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文茶座丨「文質彬彬」與「盡善盡美」

「文質彬彬」與「盡善盡美」是中國古典美學史上的兩個重要命題。「質」與「文」的統一,即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善」與「美」的統一,即倫理與審美的統一、德與藝的統一。

1

「文質彬彬」一詞出自孔子《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其大意是,質樸勝過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虛浮。「文質彬彬」指既不偏於質,又不偏於文,不偏不倚,才有望成為君子。清代學者劉寶楠指出,「文」指外在表現須合乎「禮」,「質」指內在修養須合乎「仁」。「質」與「文」、「仁」與「禮」的關係,反映出孔子所推崇的君子的理想人格。

關於「文質彬彬」在書法藝術中的體現,清代文藝理論家劉熙載指出,書法以「筆」為「質」,以「墨」為「文」,「文」不能離開「質」而單獨存在,脫離「質」的「文」是缺乏內涵的。劉熙載認為,藝術應該「尚實」,而不應「尚華」,「孤質非文,浮艷亦非文」。只注重形式的藝術會走向窮途末路,多注重內容的藝術才會日益廣袤。可見,「質」與「文」不可分離,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只有追求「文質彬彬」,書法藝術水平才能蒸蒸日上。

2

「盡善盡美」一詞出自孔子《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孔子認為,韶樂不但符合審美要求,而且符合倫理要求;而武樂只做到「盡美」,而未做到「盡善」。在孔子看來,「樂」作為一門藝術,不但要悅耳動聽,而且要有「仁」的內涵,缺乏「仁」的「樂」是不完美的。孔子將「善」與「美」相區別,同時又相統一。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做不到「仁」,那麼「樂」對他是沒有意義的。這就是說,作為藝術家道德修養不夠,與藝無益。只有追求「盡善盡美」,才能德藝雙馨。

王羲之書法中流露出「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中庸之美,李世民對王羲之書法的評價是「盡善盡美」。這和李世民的文藝觀有很大的關係,他反對浮艷的藝文風格,曾提出「節之於中和,不系之於淫放」的中庸審美觀。元初政治家、思想家郝經指出,王羲之人品正直,有見地,風度高遠,書法韻勝遒婉,出神入化,為古今第一。王羲之的書法達到了「善」與「美」的高度統一。

3

「文質彬彬」與「盡善盡美」雖然是兩個美學命題,但在書法藝術中卻有異曲同工的效應,表現為人格修養與書法藝術的高度統一。人格修養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儒家,特別重視倫理道德,強調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指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根本在於誠意正心。誠意正心是修身的前提,修身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落腳點,又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始發點,可見修身的重要性。《論語》指出,「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孔門四科中的「德行」排在「言語、政事、文學」之前,可見孔子非常重視人倫道德,他心中的人格美實際上指倫理中的「善」。唐代書法理論家孫過庭認為,修身為本,學書為末,德行是翰墨之基。

西漢哲學家揚雄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揚雄認為,文學作品可以透露出君子與小人的人格。後人將「書為心畫」作為書法藝術中倫理與審美評價相統一的開端。唐代書法家柳公權提出的「心正則筆正」思想;北宋理學家邵雍提出的「字為心印」的觀點;元人郝經提出的「書法即其心法」;明代書法理論家項穆提出的書為「心相」「書法乃傳心」;晚清文藝理論家劉熙載提出的書為「心學」。這一系列書學心性論相關的命題都揭示了「心學」在書法藝術中的重要性,正如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所言,「心學」的宗旨在於「致良知」,即致吾心內在的良知,根本上在於人格修養的提升。

關於人格修養與書法藝術的關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提出的「愛其書者兼取其為人」的觀點開創了人格主義品評的先河。歐陽修認為古人都能寫字,但只有賢德之人的書法才能傳播久遠。後世之人只忙於寫字,而不研究書法傳承久遠的根本所在,因此能寫好字的人不計其數,但大部分都被歷史遺棄、得不到傳承。蘇軾在歐陽修的基礎上提出,「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關於書品與人品的關係,他認為觀其書,知其人,書中可以看出君子小人之心。北宋著名詩僧惠洪認為字寫得再好,但道德修養不夠的話,名聲仍然會被埋沒。他說:「字工德不修,名與身俱朽。」明清之際的思想家、書法家傅山認為,「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劉熙載認為,「寫字者,寫志也」。並且完整地提出了「書如其人」的思想,「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書法作品既是書家的創作產物,更是書家精神氣格的對象化。觀書知人,透過書法藝術可以觀看人格修養。人格修養提高了,書法藝術水平必然會提升。錢穆說,中國藝術不僅在心情娛樂上,更要在德行修養上。藝術價值之判定,不在其向外之所獲得,而更要在其內心修養之深厚。可見內在修養對於藝術的重要性。書法藝術水平提高的前提是人格修養的提升,人格修養與書法藝術相統一,才能真正做到「書如其人」。在書法創作的過程中,如果忽略了書作的哲學思想與人文精神;如果書家內心空虛,修養不夠,即使形式上做得很美,書作也是缺乏內涵的,甚至矯揉造作的,難以得到品評者的認可,更不會在歷史上流傳下來。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養德和修藝是分不開的。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要以深厚的文化修養、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質兼美的作品贏得尊重,成為先進文化的踐行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中共上海市委講師團辦公室摘編)

推薦閱讀:

人際交往:既彬彬有禮,又不卑不亢

TAG:人文 | 彬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