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獨善其身就會被圈子拋棄
為啥獨善其身就會被圈子拋棄
古洋齋
春節期間,新華網記者在安徽、河北、山東、湖北等地就官德問題進行調研。採訪對象有來自村、縣、市等不同崗位的黨員幹部,也有退休職工、私營企業主、高校教師等各行各業人士。通過他們的現身說法,記者試圖梳理當前一些廣為詬病的官德缺失現象,找出少數黨員幹部存在的思想認識誤區,從而引起社會的反思。其中被採訪的某市城建局辦公室科員陳成就說:「有時候『獨善其身』意味著你會『鶴立雞群』,意味著你會被孤立甚至會被這個圈子拋棄。」這則新聞近日在各大網媒熱播熱議。
筆者和許多網友一樣認為陳成說的是現實,不是牢騷,是真話!
城建局工作與公共資源分配和公共權力行使有關,諸如項目、土地、工程、審批等事項。分管幹部可以說是大權在握,陳成說,每出讓一塊土地,都會有很多人想方設法來靠近從領導到一線辦事員。「這個工作崗位上如果沒有堅定的原則,沒有足夠的定力,很容易『出事』。」
當然,與利益和灰色收入有關往往只與行業有關,並非所有的單位都是「肥水衙門」。然而圈子的政治「生態」已然無處不在。新華網在這則新聞的「編者按」中指出:現實中,少數(?)黨員幹部送禮收禮成風、趣味低級生活作風敗壞、濫用權力以權謀私等「缺德」現象引發人民群眾不滿,污染了社會風氣,也敗壞了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真是大圈子作秀,小圈子作孽。最典型的小圈子莫過於貪官築的「腐敗密封圈」,他們搞的是任人唯親、搞權錢交易,從而形成「窩腐」、「家族式腐」、「集體腐」的事例已經枚不勝舉,他們已經不是「官德」問題,而是犯罪。但相對而言比較好打擊;而最普遍又不好打擊的是「缺德」引起的單位里結成的「小圈子」。他們藉助地緣、親緣、業緣、情感緣等等關係以私利為紐帶而結合,一開始是人際關係庸俗化,到後來往往異化為政治投機、經濟投機,異化為以感情換原則、以公權牟私利,最終滑向違法亂紀的深淵。小平同志曾告誡,「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誤就從這裡出來,錯誤就從這裡犯起。」
在階級社會裡,很早就有結黨營私的小圈子,因此孔夫子就說,「君子群而不黨」,即要當君子不當小人,就不能結黨營私。著名戲劇理論家魏明倫也說:圈子弄得好是流派,弄得不好是宗派,極而言之成幫派。小圈子的壞處恐怕誰都明白,但在現實生活中想「獨善其身」都難,其原因就在於一是有人經營「小圈子」。許多機關工作技術含量低,對能力的提升幫助太小,人際關係反而顯得最重要,進了「小圈子」就有了靠山,就有可能超常規提拔、暴髮式致富。二是進了「小圈子」就能得實惠、撈好處,多數人都護持這種利誘,少數獨善其身的老實人咋能不孤立、無奈、無助?!而且往往受「法不責眾」的影響,就有了保護傘,沒人敢管。於是才吸引更多的人編織關係網、經營「小圈子」,自己也挖空心思鑽「小圈子」。
想「獨善其身」都難,黨的宗旨和性質也就慢慢改變了。毛主席曾教導我們說: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試想,丟失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目標,「小圈子」不膨脹不發展才怪哩。因此關鍵是要下大力氣反腐敗和整頓黨風黨紀,改變不良的政治生態氣候。黨的十八大提出,黨員幹部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範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因此整治「小圈子病」必須要從黨內抓起,重點則是黨的領導幹部。因為單位里的「小圈子」往往總是領導或拉幫結派的人經營的。這就需要在選人用人時,嚴格按黨的原則辦事,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不讓投機鑽營者得利;需要完善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剷除 「小圈子病」滋生、蔓延的土壤。只有對庸俗、腐化的「小圈子」堅決地說「不」,才能使我們的黨風政風更加健康。這也是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推薦閱讀: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要根除「圈子文化」
※進了班子不進圈子
※李紹章:論「圈子」
※圈子和套子
※王岐山嚴令「不許再開同學會」封閉「小圈子」
TAG: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