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為何對張國榮情有獨鍾

文/邊城  又是一年愚人節,又到滿屏儘是張國榮的日子。  張國榮就那麼好?好到值得年年懷念的地步?  先來聽聽圈裡人怎麼評價他的。  林青霞:在香港演藝圈像他這麼重情義的人不多了。  王祖賢:由始至終你永遠都是我最相信的好朋友,永遠是我心中第一男主角,恭喜你有一個重生的開始。  梅艷芳:哥哥這個人就是心腸好,他總是幫我,但是很少麻煩我去幫忙。合作二十年來,我有心事,他來傾聽。我的苦惱,他來勸解。我受人欺負,他出面來擋。參加活動,人潮洶湧,他馬上護住我。  葛優:他為人非常謙和,也沒有架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1993年拍完《活著》,自己憑藉《活著》參加戛納電影節的時候獲了(金棕櫚影帝)大獎,回來時路過香港。張國榮主動邀請我吃飯,說是為了祝賀我一下,這是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  陳可辛:張國榮是我見過的最專業的演員,他演戲總比我們要求的要多,我覺得他是一個好來塢演員,他是個大熒幕演員,我們的熒幕不夠他大。我真的覺得香港的電影圈,其實包括他做人的方式,包括他的完美主義,其實在所有的範圍裡面,他比我們大。  劉培基:演藝圈的人情很淡薄,但是張國榮作為身價不菲的巨星,對我完全不會提錢,只講情誼,這種相交相知的朋友,很難再認識了。  王家衛:張國榮是個偉大的藝人,真摯的朋友。  張學友:他是個敢愛而勇於承認,敢言而不失分寸,對長輩尊敬、對後輩提攜、對愛情專一、對工作專業、對生活認真、對家庭負責、為朋友竭盡所能、心地善良、無論開工、約會,從不遲到的人。  黃霑:他很有天賦,才華多到爆棚,但是他是努力的,從不會因天賦才華而疏懶。他的專業態度,凡跟他合作過的人都知道。  萬梓良:他是真正的藝術家,香港以後很難再出像他這樣才華橫溢的人了。、  黃百鳴:張國榮是唯一一個肯放低自己來提攜後輩的巨星,安排他襯新人,他從不計較。  ……  夠了。  環顧華人娛樂圈,再無一人似張國榮這樣,生前被萬千寵愛,身後享萬千哀榮。  眾人懷念張國榮,是在懷念他,是在懷念自己,也是在懷念那個玫瑰色的時代。  張國榮的作品,大規模流傳到內地,大約在九十年代初。那時,八十年代的理想主義已經遠去。九十年代的迷亂,感染著每一個國人。理想已經碰壁,只有娛樂尚可以寄託。街頭的錄像廳,催熟了無數少年。在混雜了青春期味道的幽暗空間,少年們看著屏幕上的張國榮,看著他演繹的不同故事,再對應自身際遇,心中情緒激蕩。即使過了若干年,那種味道,那種微微心動的感覺,還是會幽幽地從心底升起。  被張國榮深深影響的完整一代人,當是70後。這一撥人的文化啟蒙,助力最大的還是港台文化。在前網路時代,能流傳到那時的少男少女耳中的,都是偶像的優點。多少人,在他們的本子上,貼滿了明星的貼紙。張國榮、周潤發、四大天王、林青霞、張曼玉、鍾楚紅、劉嘉玲……今天三四十歲的人,有幾個沒有喜歡過他們?對於偶像的忠誠,這一代人做得很好。何況張國榮,又是偶像中屈指可數地優質。  張國榮的影響,是通過他的電影和歌曲。在拿獎拿到手軟的《霸王別姬》之前,他的歌已經紅遍亞洲了。那個時代,真的是香港娛樂圈的黃金時代。今天80後、90後追韓劇、日劇、美劇,相比那時,程度上完全不可比。原因也很簡單,那時只有香港片能看,外國大片要到《真實的謊言》之後才大規模引進中國。1993年左右,在我們那個縣城,錄像廳里幾部港片都是循環放映。四部放下來,差不多得七八個小時。我一個高中同學,為了多看其中一個鏡頭,活生生又多看了一遍。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他的早期大部分電影,我都是在錄像廳看的。《縱橫四海》是花了兩毛錢看的,當時看場子的是我同學的哥哥,所以有優惠。《英雄本色》我看了不少遍,因為裡面還有發哥。當時,所有人都喜歡發哥,因為他更可以滿足一個男人或男孩的想像。《倩女幽魂》中的寧采臣,對於我們當時的少年來說,像一個夢,縹緲而遙遠,可望不可即。《霸王別姬》雖然是他的代表作,但是當時的錄像廳很少放這部,因為沒有槍戰。沒有槍戰,以錄像廳老闆對於市場的理解,這是不可接受的。這部電影,我是在後來的DVD時代看完的。  很多70後的粵語或者說對粵語歌的好感,張國榮們也功不可沒。論唱歌唱得好的,四大天王里的張學友算一個,然後就是張國榮、譚詠麟、BEYOND。張國榮和BEYOND,是兩種截然不同風格的代表。一個溫婉柔情,一個激昂硬派。多少男孩女孩,唱著他們的歌,就慢慢地長大了。  張國榮的歌,被演繹得特別美。其中固然有張國榮本身的功力,更有那個年代香港作詞人驚才絕艷的才華。黃霑、林夕、鄭國江、小美,香港最好的作詞人,都曾為張國榮寫過大量的歌詞。黃霑的《倩女幽魂》、《當年情》、《奔向未來日子》,林夕就更多了,《小明星》、《左右手》、《夜有所夢》、《醉死夢生》、《陪你倒數》、《路過蜻蜓》……「人生路,美夢似路長。路里風霜,風霜撲面干。紅塵里,美夢有幾多方向。」這是黃霑的。「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這是林夕的。「悠悠海風輕輕吹,冷卻了野火堆。」這是鄭國江的。「夜闌靜,問有誰共鳴。」這是小美的。歌聲也優美,歌詞也動人,這樣的組合,又怎能不讓人牢記?  我們不能忘記張國榮離開的時代背景。2003年4月初,正是SARS肆虐的最高峰。香港,從經濟到社會氛圍到娛樂圈,都似在谷底。那幾年,港片沉淪,能拿得出手的,無非《無間道》。經濟方面,香港還沒從那場經濟危機里走出來。香港人還在呼籲大陸開放自由行。是的,當時是要求大陸人多去香港。在這種背景下,張國榮縱身一躍,給本已灰色的香港,又增添了濃重的一筆,底色至此已成黑。有人說,張國榮的辭世,意味著香港黃金時代的結束。  張國榮,以他的風華姿容和人格魅力,站在種種時代巧合之前,見證香港社會的起承轉合,又終於以他的一死,讓自己成了一個文化符號。  十幾二十年前的香港娛樂圈,於今日的我們,已成流年舊夢。今天的各種頒獎典禮上,唱主角的依舊是和張國榮差不多同時代的梁朝偉、劉德華。舊人已逝,新人未來。曾經的風華絕代,只剩一聲輕嘆。  工業流水線的造星程序,再也造不出似張國榮那般的清氣和情懷。其實不只是張國榮,當下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中,也再也找不到舊日那種悠然而體面的生活方式。  人的記性其實真的好差。只是,那些真正美好的,誰又能捨得忘記?於張國榮如此,於我們,也是如此。
推薦閱讀:

張國榮:最孤獨的人最親切。
張國榮和劉德華誰的影響力更大?
張國榮的性別遺產:15年後仍然領先時代
A021-只是為了懷念:張國榮影話
張國榮和陳志朋的圖片很像?

TAG:張國榮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