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校園暴力
寫在前面的話
我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愛著我的孩子,也愛著每一個孩子。我之所以要寫下這篇文章,是出於希望我的孩子以及千萬個母親的孩子能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能愉快地學習,健康地成長。希望孩子們的心靈里沒有陰霾,沒有恐懼,沒有傷害,沒有仇恨。所以,希望這篇文章能引起孩子以及的家長們和教育工作者們的關注和反思。
暴力是一種以強凌弱的侵犯人身權利的極端行為。它具有反人性、侵人權、違法制、悖倫理、傷文明、壞風尚等特點和社會危害。過去一個時期,人們已經普遍關注到了家庭暴力問題,但最近一個時期,見諸於報端等媒體的校園暴力問題也越來越多。筆者認為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並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甚至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校園暴力的施暴主體是學生個體或者學生群體以及個別的教職工;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是學生,尤其是中小學生;校園暴力多發生在校園或校園附近以及其他活動場所;校園暴力的形式主要有恐嚇、毆打、勒索、敲詐、挾持、綁架和殺害等。校園暴力不僅會在孩子們的心靈上蒙上痛苦恐怖的陰影,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嚴重的創傷,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而且會使孩子們在一種沒有正義和安全感的環境中學習,直接弱化教育教學效果。甚至會直接導致成長著的幼小、年輕的生命體的夭折,導致美滿家庭的破碎。從長遠看,如果學生的暴力行為得不到及時的矯正,容易發生更加嚴重甚至極端的惡性事件,對社會的影響和破壞力會更大。也就是說,校園暴力行為輕微的是損壞或侵佔學生的財物,較嚴重的是摧殘和傷害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更嚴重的是導致學生的死亡或犯罪。所以,校園暴力的危害性更大。 通過對校園暴力事件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以下八類學生容易有暴力傾向:
一是與社會上有不良行為傾向的人過密交往的學生;二是有酗酒、吸煙、刺青、衣著怪異、髮型特別等不良嗜好的學生;三是迷戀網吧、遊戲的學生;四是學習態度不好、學習能力強、學習成績較差並在學校「拉幫結派」的「小團伙」成員或者經常逃課,四處遊盪的學生;五是有早戀傾向或者對異性有極度好奇以及扭曲狂熱的嚮往的學生;六是在父母文化素質較低、品德修養較差、生活方式不夠健康的家庭里成長的孩子;七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八是隔代教育和管理的孩子。
校園暴力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種類型:第一、同學之間發生小的糾紛後,沒有及時化解矛盾,事態進一步擴大而導致的暴力行為。如:前不久,某一農村中學在晚自習時發生學生打群架,導致一人死亡、多人受傷的惡性事件。
第二、恃強凌弱,發泄一己的不滿情緒,或者達到顯示威力,在學生中間樹立「威信」,以此來獲得「特殊的地位」。這一類型的學生往往就組成了校園裡隱性的「黑社會」,是校園裡的不安全因素之一,是學生安全度不高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第三、好鬥好勝心理,使一些孩子有強烈的嫉妒心,當嫉妒升級為嫉恨時,他們往往會採取消極的甚至帶有毀滅性的行為去達到自己的不正當目的。如某一高二年級品學兼優的男生,因騎一輛新單車、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而遭到鄰班三個陌生男生的嫉妒,而葬身於他們的暴打之中,最終導致一個原本圓滿幸福的家庭的破碎和年輕生命的夭折。
第四、索利性。有些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而通過暴力手段去脅迫、敲詐、勒索、甚至綁架比自己力量弱小的同學。這種情況目前發生的頻率很高,甚至是一些學生被迫逃學、轉學、休學或失學的原因。
第五、報復型。有些成長在有暴力現象的家庭里,當他們遇到矛盾和困難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用暴力的方式去尋求解決,並藉此來發泄自己遭受暴力傷害的不滿。這是一種典型的報復性的惡性循環;
第六、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出現的異常行為。如:某一農村學校的幾個男生在晚自習時間,對一女生實施了姦淫和毆打,導致該女生精神恍惚而放棄了學業。
第七、虐待狂型。個別心理變態的學生在傷害別人的過程中,從受害者的呻吟、求饒以及掙扎的無助表情和行為中獲得扭曲的快感。這種類型雖然很少,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矯正和遏制,將會釀成更可怕的慘案。
概括起來,校園暴力是學生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外顯。既是未成年人生理成長處於特殊階段叛逆、逆反心理外化的反映,也是社會問題在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為中的蔓延和反映。從另外一個的層面上我們可以看出對未成年人教育和管理的缺失問題比較嚴重。
一、家庭教育不到位,往往忽視在孩子們中間出現的矛盾和發生的摩擦;
二、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不嚴格,對學生之間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化解不及時,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引導不到位;
三、現行的教育體系以及個別教師行為的缺陷與不當,使教育效果與素質教育的目的相背離;
四、社會上的各種消極甚至頹廢的價值觀念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甚至是毒害很深,導致一些孩子沒有正確的價值念和行為規範;
五、一些文化、娛樂活動中的暴力、色情等情節誤導學生;
六、暴力行為的受害者缺乏防範意識,對潛在的危險一無所知,在危險發生時又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不斷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必須引起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警惕。營銷學中有一條「海恩定律」:1:9:300:1000。意思是,在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一定有九起輕微事故,有三百起未遂先兆,有一千起事故的隱患。把此定律推而廣之的話,就需要家長和學校管理者、教育行政管理以及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的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要從凈化校園環境、保護學生安全、保障教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出發,加強管理,加強引導。
解決校園暴力問題要標本兼治,要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的綜合治理上下工夫。而且筆者認為,教育是關鍵,同時,教育也是遏制校園暴力傾向的基礎工作:
一、人文思想、法制觀念以社會公德教育第一要在學生中間進行人文思想的啟蒙教育。主要是教育中小學生懂得尊重和珍惜每一個生命個體,並用善良的心去關心幫助其他生命個體,包括地球上的動植物;
第二要教育學生重視並學會認識自我,以及能夠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批判和自我矯正;
第三要教育學生懂得自己所負有的對於家庭、國家以及全人類的一種責任和義務,並積極地努力學習,時刻準備著去承擔這樣神聖的責任和使命;
第四要教育學生對法律和道德等行為規範有敬畏之心,並自覺地去遵守和執行。要把學校法制教育常規化,高效化。可以把校園暴力的案例彙編成冊,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警示教育。要能深入人心,有震撼力和震懾力;
第五要對學生進行危機教育,讓學生學會判斷危機和危險,並且防患於未燃,有自我預防惡性事件的行動預案。 同時有公安部門會同教育部門對校園裡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學生組織進行清理,對惡性事件進行嚴打,對暴力行為進行嚴懲,對有暴力行為傾向的學生進行集中強化的教育和引導,建立「轉化後進生」的各項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
二、社會交往和生理、心理健康及情感教育第一、教育學生學會正常而有效溝通和交流的方式;
第二、教給學生處理應急事件的途徑和手段;
第三、教會學生表達自己合理要求、維護自己合法權益以及進行申訴的方式,並建立這樣的通道和機制;
第四、教育學生要善於合作與互助,並在學校和家長的引導下,建立友愛、互助的組織。如:心理諮詢站、知心互助組等。 第五、教育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培養學生愛的意識和能力,豐富深沉的感情世界,以健全他們的人格。
三、美學教育
教育學生注意並自覺地做到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並且學會認識美、鑒賞美、創造美。在學校開設美學類課程,組建各類藝術興趣活動小組,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陶冶情操,發展特長,轉變學生的不良愛好,糾正不良行為,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審美觀和高雅健康的審美情趣。
四、安全及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可以在以下幾個環節上下功夫:
第一要確保學生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出行交通以及體育娛樂活動場所的安全。全社會都有責任參與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快學習的環境的創設工作。第二要加強學生的安全防範以及危機逃生能力的教育與訓練。第三要制定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嚴格規範學校教職工的工作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活動行為。第四要對學生上學、放學以及外出活動進行常規管理,使學生尤其是未成年的中小學生的一切行為都發生在被學校和家庭所掌控的範圍內。
同時,廣大中小學生要增強識別能力,在與人交往時注意做到「擇其善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改之」,並樹立防範意識;家長們要關注孩子們的一切行為和表現,尤其是反常的行為。和孩子多交流,多引導,防止孩子的行為變異或者受到傷害;教育工作者要增強責任意識,給予每一個學生以深切的關愛,平等對待學生,深入了解學生,熱心幫助學生,用心教育學生,尤其要關心和幫助學生中的「弱勢群體」,注意及時發現並引導有不良行為習慣和傾向的學生個體。
結束語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父母的希望。他們肩負著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孩子的安全健康與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平安緊密相聯,孩子的今天與祖國的未來息息相關。
校園是教育人、培養人、發展人的特殊場所。它應該是安全的、寧靜的、和諧而美好的。教育是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服務的。如果人的安全這個基本要求實現不了,教育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消除和遏制校園暴力以及暴力傾向是當前應著力解決的重要而緊迫的問題。
關注孩子們的生活、學習和成長,給孩子們創設安全、寬鬆、和諧的成長環境是每一個社會公民的神聖責任。
推薦閱讀:
※柬言:當頭棒喝!被國外關進籠子里的中國式賄賂
※如何看待校園欺凌現象?
※每一個霸凌者的背後,都藏著一對不及格的父母
※校園霸凌光靠學校政策沒用,真正的解決方案是....
※謝謝你把我從深淵的邊緣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