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源流》質疑

《陳式太極拳源流》質疑

安徽中醫藥大學

編者按:習武要講一招式,扎紮實實,以基本功入手,不能有半點的虛浮。做學問搞研究亦是如此,不能有絲毫的馬虎敷衍。尤其是對於武術的研究,更應提倡求實精神,不能人云亦云,以訛傳訛;更不能自以為是,主觀臆造。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豈能為了自己的需要而隨意妄為呢?本期刊發的李濱先生所撰《〈陳式太極拳源流〉質疑》一文,不僅在考據上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而且其治學精神和嚴謹學風也值得提倡和學習。本文作者針對陳正雷於1999年在《中華武術》第1、2期上刊發的文章——《陳式太極拳源流》提出了十條質疑。作者引用大量的歷史資料,結合三十年代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太極拳研究中的爭議問題,進行考證分析,對於廓清太極拳源流,啟迪武術研究之學風,促進中華武術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

《中華武術》1999年第1、2期刊發了陳正雷撰寫的《陳式太極拳源流》一文(以下簡稱「陳文」),讀後,疑竇叢生。基於學術研究的嚴肅性,筆者提出質疑,擬作十項,聊以商榷。

一、言由洪洞,亦未有據

陳文敘述陳溝陳氏始祖陳卜進行了三次搬遷:原籍山西澤州郡→山西洪洞縣→河南沁陽縣→溫縣常陽村(易名陳家溝)。

然而,陳正雷之先祖十六世陳鑫早在1933年撰寫《太極拳圖畫講義》(後來於1935年刊印時定名為《增補陳氏太極拳圖說》,下文簡稱《圖說》)自序中說:「我陳氏自陳國支流山左派,衍河南始於河內而卜居,繼於蘇封而定宅。」又在1928年老病之時,特意撰寫短文說:「我陳氏陳州府陳胡公之後,自敬仲奔齊,陳溝之陳,不知由陳州遷山西,由齊國遷山西,年代延遠,宗譜失傳。今之陳溝陳氏,相傳由洪洞遷河內,由河內縣遷溫東常陽古郡,即今陳溝是也。言由洪洞,亦未有據。以陳應雲說,以與盱眙陳姓,同到過土城村,余不記屬何縣管。土城陳氏尚能指我始祖陳卜所自出之墓,有碑記可憑。」陳鑫短文提示,陳溝陳卜之墓骨,是從江蘇省(盱眙縣)土城村舊墓遷葬的。陳應雲曾經到過土城村考察陳卜舊墓遺址與碑記。陳鑫,字品三,號應五,別號安愚,是本世紀初陳家溝全村最具聲望的明白人,他堅信陳應雲的考察,而對陳卜自洪洞幾經搬遷,提出了考據質疑。可惜,七十年過去了,1950年出生的十九世陳正雷,不知有陳鑫短文,卻想當然地奢談村史與太極拳源流而不加檢點地照搬顧留馨冗贅不經之談,令人不可思議。

陳卜骸骨從土城村遷葬陳溝,陳氏十世陳庚於清·康熙五十年(1711)為「皇清始祖陳公諱卜元配孺人氏之墓」撰寫了碑文。碑文說:「或貿易為務,或耕耘為業,實繁有徒,其膾炙人口,炳炳足道者,獨詩書傳家誦讀不輟之子,其孫入鄉學者有人,入國學者有人,應一命受一職,享天家之賜而建功於民者又有人,藉非吾始祖樹德於前,植基孔固,我輩安能有此今日乎?」這裡,未涉及拳技,更沒有太極拳之說。顯然,迄止公元1711年,陳家溝尚未有太極拳之傳聞。

陳鑫《圖說·自序》說:「明洪武七年,始祖諱卜,耕讀之餘,而以陰陽開合,運轉周身者,教子孫以消化飲食之法,理根太極,故名曰太極拳。傳十三世至我曾祖諱公兆,文武兼備,再傳至我祖諱有恆與我叔祖諱有本。我叔祖學業湛深,屢薦未中,終成廩貢,技藝精美,出類拔萃,天下智勇未有尚之者也。於是以拳術傳之我先大人諱仲牲與我先叔大人諱季牲。我先大人與我先叔大人同乳而生兄弟齊名,終身無怠,詣臻神化。倘非有先達傳之於前,雖有後生安能述之於後也?」陳鑫將陳卜教子孫消化飲食的健身體操名曰太極拳,而陳鑫的直系祖先遞傳傳授,以致「能述之於後」。這裡,連陳王廷的名字也未提及,同樣不提陳長興、陳耕耘父子。唐豪對這段文字亦不以為然,因此,他否定陳卜創太極拳。

二、王廷王庭,重蹈覆轍

陳王廷、陳王庭,是兩個古人的名字,一字之差,判若兩人,而誤為一人者,肇始於顧留馨。

《陳氏家乘》說:「陳奏庭,名王廷。」顧留馨不察,卻認作明末河北盧龍縣籍之遼東巡按御史陳王庭,從而極盡偽托造拳謊言編織之能事,鬧出笑話,傳遍武林。陳正雷不識前車之鑒,將王廷之名寫作王庭,重複顧氏謊言,重蹈顧氏覆轍。

三、清初庠生,康熙年間

陳文說:「陳王庭(1600~1680),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

查陳績甫於1935年撰著《陳氏太極拳匯宗·自序》說:「清康熙年間,先世奏庭公系武舉,拳尤高超……。」王廷墓碑立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

碑文記:

康熙己亥年十月初三日吉旦

清故顯考庠生陳公諱王廷字奏庭元配王、崔氏三位之墓

奉祀子汝為汝弻汝人

孫宏印 元印 ×××曾孫××同立

可見,陳王廷是清初庠生,即吃氏族宗祠公糧的鄉辦小學畢業生而非武舉,其活動在清·康熙年間。王廷墓碑立於康熙己亥年,上距滿清開國之順治元年(1644)已經75年。陳小旺著《世傳陳式太極拳》說:「陳王廷約公元1600~1680年。」陳正雷遊說王廷生卒之年,同於陳小旺卻連「約」字也不提及。如此隨意編造,豈不愧對先祖,貽笑天下?!其實,陳正雷可以去做點實際查考工作,不妨循王廷墓碑入手,查證王廷生卒之年並非難事,既然事涉太極拳源流討論,就需要可信性查證,理宜好自為之。

四、畫像造作,不倫不類

《中華武術》1999年第1期第10頁刊出「陳王庭」半身畫像一幅,畫面人物衣冠服飾不倫不類,與「清故庠生」和「康熙年間」服飾格格不入。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幅畫像是陳正雷取自《陳氏太極拳械·第一冊》所構畫的蔣仆王廷畫像之裁剪描繪與反拍而成的。也就是說,這幅王廷畫像是陳正雷的「創造」。

本世紀三十年代,陳子明編著《陳氏世傳太極拳術》載出一幅蔣仆王廷畫像,子明謂畫像存於陳氏宗祠中。1984年7月,全日本太極拳協會《太極》刊出陳小旺出訪時攜帶的,子明書中所刊載的蔣仆王廷畫像照片。陳小旺在照片右上方用毛筆歪歪扭扭地寫有「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明末清初太極拳師陳王廷(坐)暨其長工蔣發遺像」繁簡體雜出之28個漢字。

十年前,陳正雷編著《陳式太極拳械·第一冊》,首頁載出一幅重新勾畫的蔣仆王廷畫像,而畫面人物衣冠履帶一反子明書中畫像人物衣帽簡樸之風俗,示人以王廷為明朝宮觀道院之顯貴而非清朝偏僻山村之長者。畫面的右上方題寫了「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庭公與友蔣發像」。畫像下方編織有「太極拳鼻祖陳王庭及其徒弟蔣發像」的文字說明。現在,陳正雷又以裁剪的王廷半身畫像,提供《中華武術》1999年第1期刊發,其用意在於指鹿為馬,妄言欺世。

三十年代,儘管陳子明持畫遊說和陳績甫編造說辭(見《陳氏太極拳匯宗·自序》),然而,並沒有改變陳家溝村民言蔣氏為王廷之師的說法,也沒有取得徐震的信任(見《太極拳考信錄·蔣仆蔣發考第十六》),甚至連唐豪也提出過懷疑。唐豪哀嘆地說:「則蔣之有其人非虛矣!」(《手臂余談》)又說:「果如村人所言,蔣為奏庭之師合於畫像,陳鑫言蔣為乾隆時人,反不合於畫像。」(《太極拳研究》)

關於蔣仆王廷畫像所涉及的李際遇草寇背景,以及畫面人物的真實歸屬和物證意義的考證分析,詳見筆者1996年撰著的答辯論文《妄言欺世嗟何及》(《中華武術》1996年第1、2期,即總第138、139期)和新近發表的專題論文《王宗岳年代新釋與蔣仆王廷畫像質疑》(《武當》1999年第4期34~36頁),限於篇幅,此處不贅。

有一件歷史事實,應該提醒陳正雷注意,今人陳炳說蔣發「死後葬於陳家溝西北楊海窪」(《中華武術》1995年第9期),陳炳又說:「楊海窪,陳家溝村西北一華里,人煙稀少,荒草遍野,禽獸出沒,事故繁多,村人稱為是非之地。故蔣發死後,王廷後人將其葬於此地,以鎮邪惡。」陳炳還說:「民國時期,王廷後人十七世陳正述常到楊海窪祭奠蔣發。」(引文從略)據此可證三事:(1)蔣氏武技為陳溝人所尊崇,尊崇之致,奉若神靈。(2)蔣氏卒於王廷之後。若能依據王廷碑文入手,考定王廷生卒之年,那麼,蔣氏年代亦可大致斷定。(3)民國時期,陳溝村人言蔣氏為王廷之師,陳正述祭奠蔣氏,猶存緬懷先輩與尊師重道之傳統,而陳正雷偽畫造作與陳辭濫調,較陳正述已相去甚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陳氏後輩,如陳正雷者,若能為蔣氏修建墓園,那麼,歷史人文效應當高出陳績甫墓園效應之千百倍,從而更有利於武術之鄉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參見筆者:王宗岳、蔣發活動年代新釋——再談《〈陳長興序〉辨偽》之誤,台灣·太極學報第19期第48版,1999年4月25日出刊)。

五、拳經總歌,通背有之

陳文說:「陳王庭的著作因年代久遠,多遭散失,現尚存《拳經總歌》、《長短句》詞一首。」

這裡,讓我們先分析《拳經總歌》。

查陳績甫《匯宗》列有《陳長興太極拳歌訣》云:「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內容與顧留馨氏在《太極拳研究》中所說陳王廷的《拳經總歌》七言二十一句完全一致。陳績甫為陳氏後裔,顧留馨為門外之人,當以陳績甫著作中所言《陳長興太極拳歌訣》之全稱為是,而顧氏捕風捉影和改頭換面的移植妄為,卻影響到陳氏後裔中一知半解的砲捶教師的津津樂道,讀書不求甚解,很容易人云亦云,而著作解說妄言欺世,則罪莫大焉。

所謂《拳經總歌》,在山西洪洞通背拳亦有之。洪洞通背拳,原名忠義拳。

1935年,洪洞西鄉高公村樊一魁編著《忠義拳圖稿本》(洪洞榮儀堂),自述於光緒初年習忠義拳(又名通背拳)於萬安鎮楊如梅和喬柏二人。是書卷一中說:「此拳乃河南郭永福所傳。」又說:「郭於乾隆年間來洪傳予賀家莊賀懷璧。」忠義拳經總歌、108勢圖和歌訣與陳溝砲捶長拳(或稱陳氏太極長拳)契合。其傳遞簡表如下:

少林寺→郭永福(河南鏢師)→賀懷璧(洪洞賀家莊)→施續文(萬安鎮)→施根林(施洞文子)→楊如梅、喬柏(萬安鎮)→樊一魁(高公村)

郭氏由一行人暗中護衛而以乞丐身份有意雲遊至山西洪洞蘇堡鎮天官府,以誤傷人命為由尋求庇護。抵達之時,在天官府劉某的拳場上,與正在陪伴天官公子演習大小紅拳的賬房先生張秀德和長工賀懷璧較技獲勝之後,又致紅拳教師跌地慘敗,從而留住府中傳授通背拳法的。天官後來回朝,奏聞乾隆皇帝,御賜「神拳郭永福」之號(孟乃昌、陳國鎖:《郭永福與洪洞通背拳》,《武林》1989年第7期14~21頁)。《中華武術》曾經自1992年第9期開始連續公開發表了《洪洞通背拳》,為張從儉、張小平、沈小紅整理。

本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陳溝十九世陳立清攜助手奔山西太原和洪洞縣尋學忠義拳法,並於1979年曾參加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表演大會。這說明陳長興太極長拳在陳氏子弟「不熟悉,未能得之」的情況下長期失傳,為了挖掘整理,故而陳立清採取了務實精神,赴山西求學。這說明陳溝砲捶,或稱陳式太極拳,是蔣老夫子的忠義拳的演繹,不是陳長興授楊露禪之張三丰→武當弟子……→王宗→蔣氏子蔣發之十三勢長拳。考太極拳定名,在清·咸豐、同治年間,楊露禪京師開創武林太極拳學派,大學士翁同龢題寫聯句「手捧太極震環宇,胸懷絕技壓群英」之後。而所謂《拳經總歌》,是忠義拳的歌訣,不是太極拳的歌訣,更不是陳王廷的著作(參見筆者:①《不遇真師莫詳猜——評唐豪武斷「太極拳之祖」》,《中華武術》1995年第11~13頁;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戳穿唐豪「太極拳之祖斷為陳王廷」的欺世謊言》,台灣《太極學報》第十期第1~8版,1997年1月6日出刊)。

宗蔣發為祖師者,尚有山西鬼扯攢拳家,傳頌蔣發鬼扯攢拳術曾流傳於開封普濟寺,後為山西定襄小王村青年鐵匠宋本意學得,於是流傳於山西(陳旭東:《山西「鬼扯攢」》,《武林》1988年11期)。此蔣發授拳,因時因人而異之一證。

六、懷舊者誰?俚語贅累

前面分析了《拳經總歌》非陳王庭著作,現在談談所謂「長短句」俚語的作者也不屬陳王庭。

陳文將《長短句》中的「悶來時造拳」改為「閑來時造拳」,豈不知這個「閑」字,卻與下句「趁餘閒」重複,畫蛇添足,卻自以為是。須知,妄改先人詞句,是忤逆不道的。略過這些不說,還是分析這詞句的內涵吧。

所謂《長短句》,載於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附錄·陳氏家乘》者云:「……蒙恩賜,罔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興也無干,敗也無干,若得個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態炎涼,成也無關,敗也無關。不是神仙,誰是神仙?」

核查《家乘》所謂陳王廷長短句俚語,陳子明卻嫌其繁縟累贅,故作刪改。載於陳子明《陳氏世傳太極拳術》者云:「……蒙恩賜,枉徒然。……成也無關,敗也去關,誰是神仙,我是神仙。」

兩相對比,後者改「罔」作枉,改興、廢為成、敗,改「不是神仙,誰是神仙」為「誰是神仙,我是神仙」,而且不錄「若得個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態炎涼,成也無關,敗也無關」等句。唐豪評論說:「語近贅累,當非原作,疑著此書之陳品三所加也。」(《神州武藝·陳王廷遺詩》,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47頁)。其實,陳王廷無詩文遺留,這幾句打油歌兒本來就是陳鑫的托筆,是陳鑫懷念先人陳仲牲「披堅執銳,掃蕩群氛」,雖然鎮壓太平軍與捻軍有功,「事平蒙奏,賞六品頂翎」,但最終無所事事的詠嘆。陳鑫《圖說·五言俚語》唱道:「太極理循環,相傳不計年。……返樸歸真後,就是活神仙。」

吳敬梓(1701~1754年)著作《儒林外史》,後人增補第五十六回,而且「綴以詞句如太史公自序」,詞曰:「記得當時,我愛秦淮,偶離故鄉……也共世人較短長。今已矣,把衣冠蟬蛻,濯足滄浪。……寫入殘篇枉斷腸!從今後,伴葯爐經卷,自理空亡。」(黃小田評本《儒林外史》)對照這首綴詞,來看陳鑫的托筆之作,東施效顰,何其相似乃爾!

至於悶來時能否造拳?造的是什麼拳?有造拳之才能否?有造太極拳之史料記載否?我在前面幾篇引文中已談及,此處不贅。現徵引吳圖南先生的演講資料如下:

「『悶來時造拳』,造的不一定是太極拳。

有人拿陳王廷的半首遺詞,指證太極拳的創編人就是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這首詞里說:「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練太極拳怎麼會愈練愈咳嗽痰喘呢?這就很不對題。後面又說造拳,根據邏輯學來說,造拳二字,不一定是造太極拳。就好象說馬是四條腿的獸,可以;因為正常的馬是四條腿。如果反過來說四條腿的獸就是馬,句不一定了,因為驢也是四條腿,老虎也是四條腿。那麼他說的悶來時造拳,你怎麼能說他造的就是太極拳呢?這不合邏輯!

可是到現在,所謂的陳氏太極拳還自稱為創始人,還自以為是的那樣練。如果說陳家是什麼創始人、發明人,那隻可以說陳氏太極拳確實是由《紀效新書》的拳經三十二勢,拿出其中二十九個姿式所組織而成的。至於太極拳則是由張三丰傳到王宗岳,由王宗岳傳到蔣發,有蔣發傳到陳長興,後由陳長興傳到楊露禪。一直到現在,它的名稱既不變,套路順序也不變,這和陳氏的東西是風馬牛不相及。當前太極拳運動仍在挖掘整理、提高發展之中,他們的東西只可做為資料,有這麼一種砲捶而已。至於說他那東西就是太極拳,我個人的看法,不那麼合適。」(吳圖南:《太極拳之研究》,馬有清據錄音整理,香港商務印書館1984年7月第1版第52頁)

所謂陳王廷的《長短句》,其情感色彩與陳鑫《圖說·自序》追述祖輩人物時的哀嘆情節是呼應的,似為陳鑫著作《圖說》之後的呻吟。

七、《十大要論》,非長興作

考《十大要論》本於形意拳《九要論》,非一人一時之作。形意拳尊北宋張三峰為祖師,岳飛為宗師,這與太極拳尊元末明初張三丰為祖師,王宗岳為宗師有別。《十大要論》中最後的一大要論為「剛柔」,是否為陳長興補作,尚待考證論定。

八、長興走鏢,此言無據

陳文說陳長興走鏢山東,此語是抄襲陳小旺《世傳陳式太極拳》而來。其實,這是沒有根據的杜撰。因為在陳小旺之先輩陳鑫《圖說·附錄·陳氏家乘》與陳績甫《陳氏太極拳匯宗》等著作中,沒有稱述陳長興走鏢山東之言辭。至於長興之子耕耘,耕耘之子延年、延禧等曾走鏢山東,那是另外一碼事,又當別論。

九、抑楊之語,出之無奈

陳文在迴避陳溝歷代相傳的王宗岳收蔣發為徒故事的同時,更迴避了陳長興傳楊露禪太極拳老拳譜三十二解(即《張三丰太極法說》),又在雜說陳長興拳系繼承時,在長興、耕耘、延年、延熙(應作「禧」)之後,補上一句:「教有名弟子楊露禪」。楊露禪名次不當排在延年、延熙之後,而應排在耕耘之前,這是起碼的倫理道德。出現這類情況,說明陳正雷又相去陳鑫、陳績甫的道德意識甚遠。請看陳鑫、陳績甫的敘述:

陳鑫《圖說·陳氏家乘》說,陳長興「行止端重,號牌位陳,門徒尤盛,楊福魁其最著者。長興子耕耘,字霞村。耕耘子延年、延禧,能世其業。」又說:「習太極拳,有本尤得驪珠。子侄之藝,皆其所成就……,陳耕耘亦師事焉。」又說:「陳花梅,字鶴齋,從學於長興,功夫甚純。子五常、五典能濫其業。」

陳績甫《匯宗》說:「余高祖長興公,字雲亭,生於乾隆三十六年八月十六日巳時,終於咸豐三年三月初三日戍時,享壽八十三歲。至道光年間,拳極好,矗立千百人中……近其身者,如水觸石,不抗自頹,時人稱長興公為牌位大王雲。所教名弟子,有廣平府楊福魁字露禪,頗具事迹。」

儘管楊露禪從陳長興學,藝成之後,京師開派成名,乃至三代享有「楊無敵」盛譽,然而,楊氏太極拳專家並沒有忘記歷代先師之恩德,直至楊澄甫在京之時,每年正月初一,必率弟子前往白雲觀三豐殿拜年,又在《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中說:「先大父更昭之曰:『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丰,傳之者為王宗、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陳長師乃蔣先生髮唯一之弟子。」(按:這段語錄,曾經筆者校勘,參見《敘內家之源流寄希望於來者——讀〈王征南墓志銘〉札記》,《武當》1998年年第5期第29~32頁)以此校正陳正雷的語無倫次,更能透視其抑楊之語出於封建宗族門閥觀念與其偏狹心理。

十、名義推原,宜其思考

陳文有關陳王廷創造太極拳的解說,悉抄襲於唐豪、顧留馨《太極拳研究》。查陳氏太極拳著作家陳鑫在《圖說》一書中,並沒有把太極拳創始歸於其先祖陳卜名下,全書之中,連陳王廷的名字也沒有提到。相反,卻隱含於力倡三教合一開創太極大道的武當張三丰真人名下。陳鑫說:「自古聖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但文事有成書,經史子集無所不備。至於武備,則略而不言。自黃帝堯舜以至唐宋元明,總戎機者,雖各著有兵書,然不過步法止齊耳。至於打拳,皆未之及。拳之一藝,不知始自何時,俱未有成書,歷唐宋元明大清,即間有書,亦不過圖畫已耳……我陳氏自山西遷溫,帶有此藝,雖傳有譜,亦第圖畫,義理亦未之及。」(《著》)「況打拳一道,由來口授居多,著述甚少。蓋義理則經史備載,子集流傳,不必再贅。」(《心》)「拳以太極名,古人必有深明乎太極之理,而後於全體上下左右前後,以手足旋轉運動發明太極之蘊,立其名以定成憲,義至精也,法至嚴也。」(《太極拳名義說》)「斯人父天母地,莫非太極陰陽之氣蘊釀而生。天地同此理,三教歸一亦此理,即宇宙之萬事萬物又何莫非此理。況拳之一藝,焉能外此理而另有一理?此拳之所以以太極名也。」(《太極拳推原解》)陳鑫《圖說》對太極拳名義與推原的解說,反映出陳鑫對太極拳源遠流長的總體認識。陳鑫只是說陳氏自山西遷溫縣,帶有此藝,並未說陳氏先祖創有此藝。所謂「帶有此藝」,已屬美言,然而畢竟未說「創有此藝」,則屬事實。相反,最終以三教歸一亦此理析太極拳名義原理,語本武當山張三丰祖師《大道論》關於三教同此一道,即太極大道的著名演說。楊澄甫家傳古典手抄本《太極拳老拳譜32解》,或稱《張三丰太極法說》,有《張三丰承留》、《口授張三丰老師之言》和《張三丰以武事得道論》,陳正雷竟不知,然抱住唐豪、顧留馨所植陳王廷創拳謬說的枯藤老樹不放,豈非掩耳盜鈴一葉障目乎?!

註:本文原載《武當》1999年第11期第44~47頁。

《武林》2000年第2期文摘:《陳式太極拳源流質疑》,陳浩同志說:「作者引用大量史料,結合三十年代以來太極拳研究中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考證分析,對郭清太極拳源遠流,啟迪武術研究之學風,促進中華武術的發展,都有一定的意義。該文在考據上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其治學精神和嚴謹學風值得提倡和學習。」

推薦閱讀:

太極拳教程 打太極膝蓋痛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太極拳功夫,三層九段論
第765期:太極拳之「氣」與「勁」的探討(上)
陳氏太極拳小架歌訣
太極拳之「開合」解

TAG:太極拳 | 質疑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