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一路都念名校的高材生 未來可能是一場悲劇 | 灼見名家
06-07
作者:大前研一(Ohmae Kenichi),國際知名管理大師。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學士,東京工業大學原子核工學碩士,麻省理工學院(MIT)原子力工學博士。曾任日立製作所原子力開發部工程師,1972年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歷任總公司資深董事、日本分公司社長、亞洲太平洋地區會長。離開麥肯錫之後,仍以全球觀點及大膽創見,為國際級企業及亞??洲太平洋地區國家提出建言。2005年設立日本第一所利用遠距教學的管理研究所——商業突破研究所大學(Business Breakthrough School,BBT),並擔任校長,致力培養日本未來優秀人才。著作有《美國,再見? 》《再起動:職場絕對生存手冊》、《專業:你唯一的生存之道》、《一個人的經濟》(以上均為天下文化出版)、《企業參謀》、《異端者的時代》、《看不見的新大陸》等書。
我有兩個兒子。兩個人好巧不巧都不怎麼熱衷於學校課業,但我從不曾命令他們「快去唸書,去寫作業」。這是因為,我個人並不認為學校教育有多大的價值。這麼做的結果是什麼?他們兩個果真都在十幾歲的時候,在世界人口中的安定軌道脫隊了。我的次子廣樹從小便喜歡電玩,中學時更變本加厲,把學校的功課撇在一旁,熱衷於程式設計。我特地讓他進可以直升大學的一貫制學校,他卻說:「要念電腦不能待在日本。」不願去唸附屬高中,自己找了一間美國的住宿制高中,選擇去留學。之後進了一所名校的電腦工程學系,他又說沒東西可學了,決定輟學。長男創希也一樣,原以為他會朝自己喜愛的化學之路前行,但同樣也在大學時突然轉換跑道,最後也沒有畢業。那麼,這兩人現在都在幹什麼呢?創希20多歲時自行創業,是網路顧問公司 CREATIVEHOPE 的經營者,底下約有45名員工。廣樹則是提供遊戲開發中間件的 Unity 技術公司日本區總監,同時他也另開公司,自己擔任社長,大顯身手。兩人雖然在學生時代繞了不少遠路,但看來似乎都堅強地在這個嚴苛的時代生存下來了。不管把他們丟到世界哪一個角落,都活得下去。就算是赤手空拳,也能靠自己掙一口飯吃——我認為培養孩子這樣的「生存力」,才是教育最大的目的。在教養這件事上,我自己也時常碰壁,經歷過許多失敗,但在培養孩子生存力這方面,「大前家的教養之道」就算沒有一百分,至少也能拿到及格分數吧。在校愈優秀 將來愈需要擔心21世紀是個沒人敢說「只要這麼做便行得通」、沒人知道正確答案的時代。換言之,也就是「沒有答案的時代」。只要看近幾年日本政治的混亂情況便很清楚,任職於日本企業的眾多商務人士想必也對此深有所感。現在也是一個「成功楷模=正確答案」的觀念已經過時,「解答千變萬化的時代」。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自然不會是那些善於背誦標準答案的人,而是不管處於何種狀況,都擁有靠自己的頭腦想出答案的能力,又擁有傳達信息、策動人心能力的人。日本的學校如果能把孩子培育成這樣的人才,自然最為理想。但現實又是如何?在學校,老師不過是把文??部科學省(按:相當於教育部)所制訂的學習指導要領裏寫的答案,照本宣科告訴學生罷了。這麼做不僅無法培養出自主思考能力、洞察力、判斷力、傳達力——這些要在21世紀生存不可或缺的能力,反倒會把小孩子寵壞。再者,靠這樣的做法,也絕對培養不出今後最需要的多樣化團體管理能力和領導力。說得明白一點吧。現在的學校制度所教出來的,是照本宣科背誦教科書上的文字,聽到向右轉指令,便毫無疑問向右轉的學生。在現今的時代,人們必須靠自己的智慧和判斷,從沒有路的情況中走出一條路來,而那些受到良好「調教」,一旦沒有答案和範本,便什麼都無法做的人,是最不具價值的一群人,「生存力」也最低。因此,就算孩子成績不佳,父母也沒有哀嘆的必要。需要擔心的反倒是那些過度適應現代校園的優等生。尤其是那些畢業於一流大學的學生,你可以想見會是一場悲劇。因為他們一直誤會自己是優秀的人才,以致踏入社會後,更容易受強烈的反作用力打擊。再加上他們「生存力」較弱,倒下之後往往一蹶不振。至今我已經看過好幾個這樣的高材生了。人必須活到老學到老。在校成績優異的人出社會後之所以難以進步,或許是因為他們抱有「我在學校已經學得夠多了」的誤會吧。混淆教育與調教如果不能期待學校,我們究竟該怎麼做呢?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呢?很簡單。我們只需在各自的家庭中教導孩子那些真正必要的知識就行了。孩子的教育從前是父母的責任,現在只是回到原點。父親說:「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給你。」然後把責任全部丟給母親;母親則把責任轉移給學校、補習班老師或家庭教師……像這類不合理的情況必須立刻停止,這是第一步。這麼做之後,下一步,則是改變對教育的心態。「不要這麼做,不準那麼做」,用這種方式管教孩子,把孩子塞進既定的框架,不讓他們踏出一步,你是否認為這就是教育?依我看,這叫做「調教」,和養成自主思考能力的「教育」似是而非。然而,我們一直讓孩子白天待在學校接受這樣的「調教」。回到家後,如果父母還以同樣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小孩子很難不變成被馴服的狗吧?相反的,父母親應該抱持的心態是去保護孩子的大腦,使他們免受試圖把孩子塞進既定框架的學校教育的危害,換句話說,讓他們回復到人類原本的柔軟狀態,可以靠本能來思考判斷的狀態。比起被逼做某件事,人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會比較有活力,願意下工夫,大腦也因此能夠鍛煉。父母應該仔細觀察孩子,找出他們在做什麼事情時最朝氣蓬勃,得到答案後,在家庭中為他們營造適合的環境。這種時候,最好不要太介意做那件事是否對孩子的將來有所幫助,或是孩子是否有那方面的才華。重要的應該是:孩子為什麼會對那件事感興趣?為什麼會想做那件事?只要能清楚掌握這些,其他的事就不必操心了。當然,才華這種東西有總比沒有好,但絕不能以沒有才華這種理由來阻止孩子的發展。因為就算天賦不夠,只要有充沛的熱情,便能催生出破壞力和持續力。一個人是否能成器,比起才華,這兩種因素所佔的比重更大。要教給孩子的四個責任無論孩子長大後生存力有多強,如果他成為一個給家人或社會帶來困擾的大人,也只能說「對這孩子的教養是失敗的」。因此,不只是發展孩子的能力,教導他們承擔責任,也是父母重要的工作。這些責任包括對自己人生應盡的責任;如果有了家庭,對家庭應盡的責任;如果去公司上班,對公司應盡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更進一步,對社會、對全世界應盡的責任。我雖然不會命令孩子去寫功課,但從兒子還小的時候,我便嚴格灌輸他們對自己、家庭、公司、國家社會的四個責任觀念。所以,當次男說想去美國留學,不去唸附屬高中的時候,我問他:「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我:是的,我會負起那四個責任。於是我安心地送他出國。說得極端一點,只要你能肩負起這四個責任,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從事什麼工作,你都能活得下去。然而,如此重要的做人道理,學校卻完全沒有教,只能由父母來教導孩子了。大前研一建議你可以和孩子一起這樣做—— 吃飯時關掉電視,和家人對話:親子間的交流會因此顯著增加。如此一來,你可以更容易掌握孩子想做的事情或煩惱。吃飯時間,每次都可決定一個主題,讓大家進行討論。難得和孩子一起吃飯,如果說話像學校老師的代理人,淨問些「功課寫了嗎?」的問題,實在沒什麼意義。把家族旅遊計劃交由孩子策劃:一定保留和孩子一同出遊的時間,就算在麥肯錫工作時,生活極端忙碌,大前研一都會以「面對神聖事物的態度」,來遵守和家人一同訂立的行事歷。不只是讓孩子決定??旅行時間或目的地,包括航空公司、住宿地點、觀光景點等等,也讓孩子們具體進行調查,甚至是排出暫定的行程,預估旅費。當然,實際旅行時也要尊重孩子所訂立的計劃,按照計劃進行。這麼做可以培養他們對家庭的責任感,讓旅行更有意義。廢除零用錢,給予家庭工作特權:為了磨練孩子的獨立心態和對金錢的感覺,建議廢除給零用錢的習慣,而是給予孩子「家庭工作特權」。如果請工人清潔窗戶要支付一定薪酬,父母可以把這個工作權交由孩子負責,如果他能把窗子擦得像業者一樣光亮,便支付同樣的報酬,孩子可以從中學到「只要認真工作,就能得到相應的報酬」的觀念。讓孩子參加夏令營:培養孩子團體生活的能力和領導力的活動,首推夏令營。這些夏令營大都會讓孩子們組成小隊,由年長者擔任領袖,安排三天兩夜的遠足,透過小隊合作,孩子自然能養成擔任領導者必要的能力。大前研一金句一、背得愈多,腦袋愈笨。一直以來,我們總是盡可能拚命強記更多東西。可是,那些電腦擅長的事情,人類要和電腦比賽,不過只是白費一場。二、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特色。只有那些沒有想法的父母對孩子說,你就按人生既定軌道一路念到大學,以後總會有出路的。從我的角度來看,這是父母放棄了教養的責任。三、許多在學校成績優異的學生出社會之後,之所以意外落後,就是因為自命不凡的認為,自己比別人要強一些,而懈怠了每天的努力。因此,在學生時代就決定一個人的價值,這種體制是非常不妥當的,因為在學校成績與畢業後的人生髮展成功與否,沒有關係。四、父母要真正看出孩子的特色和長處,從各種方面來觀察子女,而非僅用成績來評判。舉例來說,太正直的人是很難融入大企業生活,如果誠實是你的強項,不如開小店熬起,經營靠客人捧場的小生意。五、為了不讓小孩受傷,什麼都不讓他做,是最不可取的做法,因為人也是動物,平時不練習,事到臨頭就會做不好。迴避一切,把小孩養成溫室花朵,今後就很難在變化激烈的世界中生存下來。以上內容摘編自大前研一《給父母的24個教養忠告》原刊於教養女王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發表。(封面圖片:教養女王)
推薦閱讀:
我有兩個兒子。兩個人好巧不巧都不怎麼熱衷於學校課業,但我從不曾命令他們「快去唸書,去寫作業」。這是因為,我個人並不認為學校教育有多大的價值。這麼做的結果是什麼?他們兩個果真都在十幾歲的時候,在世界人口中的安定軌道脫隊了。我的次子廣樹從小便喜歡電玩,中學時更變本加厲,把學校的功課撇在一旁,熱衷於程式設計。我特地讓他進可以直升大學的一貫制學校,他卻說:「要念電腦不能待在日本。」不願去唸附屬高中,自己找了一間美國的住宿制高中,選擇去留學。之後進了一所名校的電腦工程學系,他又說沒東西可學了,決定輟學。長男創希也一樣,原以為他會朝自己喜愛的化學之路前行,但同樣也在大學時突然轉換跑道,最後也沒有畢業。那麼,這兩人現在都在幹什麼呢?創希20多歲時自行創業,是網路顧問公司 CREATIVEHOPE 的經營者,底下約有45名員工。廣樹則是提供遊戲開發中間件的 Unity 技術公司日本區總監,同時他也另開公司,自己擔任社長,大顯身手。兩人雖然在學生時代繞了不少遠路,但看來似乎都堅強地在這個嚴苛的時代生存下來了。不管把他們丟到世界哪一個角落,都活得下去。就算是赤手空拳,也能靠自己掙一口飯吃——我認為培養孩子這樣的「生存力」,才是教育最大的目的。在教養這件事上,我自己也時常碰壁,經歷過許多失敗,但在培養孩子生存力這方面,「大前家的教養之道」就算沒有一百分,至少也能拿到及格分數吧。在校愈優秀 將來愈需要擔心21世紀是個沒人敢說「只要這麼做便行得通」、沒人知道正確答案的時代。換言之,也就是「沒有答案的時代」。只要看近幾年日本政治的混亂情況便很清楚,任職於日本企業的眾多商務人士想必也對此深有所感。現在也是一個「成功楷模=正確答案」的觀念已經過時,「解答千變萬化的時代」。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自然不會是那些善於背誦標準答案的人,而是不管處於何種狀況,都擁有靠自己的頭腦想出答案的能力,又擁有傳達信息、策動人心能力的人。日本的學校如果能把孩子培育成這樣的人才,自然最為理想。但現實又是如何?在學校,老師不過是把文??部科學省(按:相當於教育部)所制訂的學習指導要領裏寫的答案,照本宣科告訴學生罷了。這麼做不僅無法培養出自主思考能力、洞察力、判斷力、傳達力——這些要在21世紀生存不可或缺的能力,反倒會把小孩子寵壞。再者,靠這樣的做法,也絕對培養不出今後最需要的多樣化團體管理能力和領導力。說得明白一點吧。現在的學校制度所教出來的,是照本宣科背誦教科書上的文字,聽到向右轉指令,便毫無疑問向右轉的學生。在現今的時代,人們必須靠自己的智慧和判斷,從沒有路的情況中走出一條路來,而那些受到良好「調教」,一旦沒有答案和範本,便什麼都無法做的人,是最不具價值的一群人,「生存力」也最低。因此,就算孩子成績不佳,父母也沒有哀嘆的必要。需要擔心的反倒是那些過度適應現代校園的優等生。尤其是那些畢業於一流大學的學生,你可以想見會是一場悲劇。因為他們一直誤會自己是優秀的人才,以致踏入社會後,更容易受強烈的反作用力打擊。再加上他們「生存力」較弱,倒下之後往往一蹶不振。至今我已經看過好幾個這樣的高材生了。人必須活到老學到老。在校成績優異的人出社會後之所以難以進步,或許是因為他們抱有「我在學校已經學得夠多了」的誤會吧。混淆教育與調教如果不能期待學校,我們究竟該怎麼做呢?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呢?很簡單。我們只需在各自的家庭中教導孩子那些真正必要的知識就行了。孩子的教育從前是父母的責任,現在只是回到原點。父親說:「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給你。」然後把責任全部丟給母親;母親則把責任轉移給學校、補習班老師或家庭教師……像這類不合理的情況必須立刻停止,這是第一步。這麼做之後,下一步,則是改變對教育的心態。「不要這麼做,不準那麼做」,用這種方式管教孩子,把孩子塞進既定的框架,不讓他們踏出一步,你是否認為這就是教育?依我看,這叫做「調教」,和養成自主思考能力的「教育」似是而非。然而,我們一直讓孩子白天待在學校接受這樣的「調教」。回到家後,如果父母還以同樣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小孩子很難不變成被馴服的狗吧?相反的,父母親應該抱持的心態是去保護孩子的大腦,使他們免受試圖把孩子塞進既定框架的學校教育的危害,換句話說,讓他們回復到人類原本的柔軟狀態,可以靠本能來思考判斷的狀態。比起被逼做某件事,人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會比較有活力,願意下工夫,大腦也因此能夠鍛煉。父母應該仔細觀察孩子,找出他們在做什麼事情時最朝氣蓬勃,得到答案後,在家庭中為他們營造適合的環境。這種時候,最好不要太介意做那件事是否對孩子的將來有所幫助,或是孩子是否有那方面的才華。重要的應該是:孩子為什麼會對那件事感興趣?為什麼會想做那件事?只要能清楚掌握這些,其他的事就不必操心了。當然,才華這種東西有總比沒有好,但絕不能以沒有才華這種理由來阻止孩子的發展。因為就算天賦不夠,只要有充沛的熱情,便能催生出破壞力和持續力。一個人是否能成器,比起才華,這兩種因素所佔的比重更大。要教給孩子的四個責任無論孩子長大後生存力有多強,如果他成為一個給家人或社會帶來困擾的大人,也只能說「對這孩子的教養是失敗的」。因此,不只是發展孩子的能力,教導他們承擔責任,也是父母重要的工作。這些責任包括對自己人生應盡的責任;如果有了家庭,對家庭應盡的責任;如果去公司上班,對公司應盡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更進一步,對社會、對全世界應盡的責任。我雖然不會命令孩子去寫功課,但從兒子還小的時候,我便嚴格灌輸他們對自己、家庭、公司、國家社會的四個責任觀念。所以,當次男說想去美國留學,不去唸附屬高中的時候,我問他:「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我:是的,我會負起那四個責任。於是我安心地送他出國。說得極端一點,只要你能肩負起這四個責任,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從事什麼工作,你都能活得下去。然而,如此重要的做人道理,學校卻完全沒有教,只能由父母來教導孩子了。大前研一建議你可以和孩子一起這樣做—— 吃飯時關掉電視,和家人對話:親子間的交流會因此顯著增加。如此一來,你可以更容易掌握孩子想做的事情或煩惱。吃飯時間,每次都可決定一個主題,讓大家進行討論。難得和孩子一起吃飯,如果說話像學校老師的代理人,淨問些「功課寫了嗎?」的問題,實在沒什麼意義。把家族旅遊計劃交由孩子策劃:一定保留和孩子一同出遊的時間,就算在麥肯錫工作時,生活極端忙碌,大前研一都會以「面對神聖事物的態度」,來遵守和家人一同訂立的行事歷。不只是讓孩子決定??旅行時間或目的地,包括航空公司、住宿地點、觀光景點等等,也讓孩子們具體進行調查,甚至是排出暫定的行程,預估旅費。當然,實際旅行時也要尊重孩子所訂立的計劃,按照計劃進行。這麼做可以培養他們對家庭的責任感,讓旅行更有意義。廢除零用錢,給予家庭工作特權:為了磨練孩子的獨立心態和對金錢的感覺,建議廢除給零用錢的習慣,而是給予孩子「家庭工作特權」。如果請工人清潔窗戶要支付一定薪酬,父母可以把這個工作權交由孩子負責,如果他能把窗子擦得像業者一樣光亮,便支付同樣的報酬,孩子可以從中學到「只要認真工作,就能得到相應的報酬」的觀念。讓孩子參加夏令營:培養孩子團體生活的能力和領導力的活動,首推夏令營。這些夏令營大都會讓孩子們組成小隊,由年長者擔任領袖,安排三天兩夜的遠足,透過小隊合作,孩子自然能養成擔任領導者必要的能力。大前研一金句一、背得愈多,腦袋愈笨。一直以來,我們總是盡可能拚命強記更多東西。可是,那些電腦擅長的事情,人類要和電腦比賽,不過只是白費一場。二、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特色。只有那些沒有想法的父母對孩子說,你就按人生既定軌道一路念到大學,以後總會有出路的。從我的角度來看,這是父母放棄了教養的責任。三、許多在學校成績優異的學生出社會之後,之所以意外落後,就是因為自命不凡的認為,自己比別人要強一些,而懈怠了每天的努力。因此,在學生時代就決定一個人的價值,這種體制是非常不妥當的,因為在學校成績與畢業後的人生髮展成功與否,沒有關係。四、父母要真正看出孩子的特色和長處,從各種方面來觀察子女,而非僅用成績來評判。舉例來說,太正直的人是很難融入大企業生活,如果誠實是你的強項,不如開小店熬起,經營靠客人捧場的小生意。五、為了不讓小孩受傷,什麼都不讓他做,是最不可取的做法,因為人也是動物,平時不練習,事到臨頭就會做不好。迴避一切,把小孩養成溫室花朵,今後就很難在變化激烈的世界中生存下來。以上內容摘編自大前研一《給父母的24個教養忠告》原刊於教養女王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發表。(封面圖片:教養女王)
推薦閱讀:
※【名家談麻醉】麻醉科是多科協作中的主角
※名家講座視頻
※用法治管住「圈子文化」(名家筆談)
※歷代著名家教選介(三):顏氏家訓(下) – 國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