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互聯網思維之三:開拓智域

(2014年8月)前文提要:埃里克.雷蒙德的《大教堂和集市》、《開拓智域》、《魔法大熔爐》三部曲,是互聯網文明時代的倫理基礎的基石。

  本文摘要:埃里克.雷蒙德的《開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Noosphere)》揭示了集市模式中的社會動力學原理,即在網路社會中,人們普遍遵循人類學家所謂的「禮物文化」或者「贈與文化」,遵循基於禮物文化而產生的禮物經濟;而不是遵循亞當.斯密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文化」和商品經濟。在禮物文化中,並不看你得到了多少,而是看你貢獻了多少。貢獻越多者,往往能夠在網路社會中獲得更大的「名望」。

  齊家篇:《開拓智域》

  我們所知道的現實世界,是一個由三維空間和一維且不可逆的時間構成的世界。與現實世界對應的是我們的思維空間。這個思維空間,埃里克.雷蒙德稱之為「智域」,顧名思義,就是人類智力和知識的疆域。

  在現實世界裡,小狗每走到一個地方,都會撒尿留下自己的氣味,劃分自己的領地,獅子、老虎等大型動物也是這樣。與之相類,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擴展自己生存空間、反覆劃分彼此疆域的歷史。時至今日,地球上你所能看到的海、陸、空以及最高級的天文望遠鏡所能看到的外太空,無不打上人類的印記,劃分成大大小小的疆域,連一顆最小、最不明亮的星星,都會被打上發現者的名字。

  今天,地球上的疆域往往以國家和地區為單位,彼此相鄰。不誇張地說,除了公海,地球上的每一塊石頭都有它的主人。因為擴展疆域而導致的戰爭,從未在地球上停止過,軍備競賽甚至已經擴展到太空,比如:阿波羅登月計劃、星球大戰計劃等。

  歷史上,談起雄才大略的君主,最常用的一個詞之一就是「開疆擴土」。可見疆域概念對人類的重要程度。

  同樣,在人類的思維空間,也存在這樣的疆域劃分,這就是「智域」,即智力和知識的疆域。智域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和體現,隨著文明的發展而不斷擴大。

  人類古往今來的聖人、聰明人、文化人、科學家、藝術家,無不是在從事「開拓智域」的工作。而且,智域的地圖並非一成不變,一樣會發生改朝換代、重新劃分的事情,比如在2000多年前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幾百年前西方文藝復興時代。

  攤開當今人類智域的地圖,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些大的構成區域:宗教、哲學、科學、藝術等。每個區域又分成不同的子區域。比如,宗教下有: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三個最大的子區域;哲學分為唯物主義哲學、唯心主義哲學等;科學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有數學、物理、化學、地理、天文等,社會科學下有政治、經濟、歷史等;藝術有文學、音樂、繪畫、雕塑、攝影、電影等。現在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也是人類智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顯性表現。

  在這些大的智域的邊緣,有一些混合的區域。比如,社會科學下的歷史學和文學中的小說相混合,就是歷史小說。我們還知道有地理化學、物理化學等等。

  互聯網作為一個偉大的技術革命,其偉大之處就在於,歷史上從未有過一種技術,像互聯網這樣,能夠近乎完美地將全人類的「智域」徹底在地物化呈現在人類自己面前。

  以信息傳遞為內在聯繫和進化線索,互聯網技術的前任們,從字母表和象形文字,到書籍、音樂、繪畫、電話、攝影、電視、電影等,對於人類智域的表達日趨形象和逼真,但是它們的反映都是局部的、彼此孤立的,只是一座座偉大的豐碑,存在於人們的腦子裡,但是在現實世界中沒有構成一個連續的疆域。只有互聯網,做到了人類社會夢寐以求的巴別塔,實現了全人類無差別的「WWW世界語」。一個永不斷電、永久在線的全球圖書館,比如Wiki、Google圖書;一個實時的電視和電影庫,比如YouTube、優酷;一個無所不知的搜索,比如:百度、Google;一個連接所有人的社交網路,比如Facebook、微信、微博。在互聯網上,每一個網站、每一片智域,都擁有一個可以方便記憶和標示的域名,比如:Google的g.com,百度的baidu.com。

  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與我們的智域,已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虛擬與現實的界限開始變得模糊。隨著物聯網、3D列印、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現實與智域之間的界限,將會變得更加的模糊。早期的網路還未發展成熟時,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當時有一句名言,流傳很久:「互聯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那時,網路的虛擬空間,也被稱作賽博空間,還是少數頭腦發達的黑客和新潮的網上衝浪者的精神家園。大家熱衷於在網上用各種虛擬的ID,在網上玩兒MUD(一種網路上早期文字版的虛擬現實遊戲),進各種聊天室,扮演各種角色。那時,有個網路名詞叫「見光死」,就是網友在網上聊得熱乎,第一次見面卻彼此大失所望,不再來往。那時,互聯網的智域與人類真正的智域和現實,彼此是割裂的,各自發展。

  但是,隨著6.18億人上互聯網,5億人手機上網,5億人使用微信,虛擬與現實連接了,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接軌了,O2O(Online&Offline,線上與線下服務)開始大行其道。我們在淘寶上買衣服,用微信聊天,在大眾點評網上定餐館吃飯,用滴滴和快的叫計程車,在去哪兒網上定機票,在攜程上定酒店。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已離不開網路。我們在網路上衝浪,我們在網上看書,我們在網上學習,我們在網上工作,我們在網上看電影,我們在上談戀愛。我們想到什麼,網上就有什麼。甚至,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我們沒想到什麼,網路也會自動給我們推薦什麼。我們的生活已經和網路融為一體,我們無法想像沒有網路的生活,就像電氣時代,無法想像沒有電的生活一樣。一旦我們的電燈亮了起來,蠟燭就變成了營造情調的奢侈品或者宗教儀式上的物品。煤油燈時代,我們回不去了!

  這個看上去無邊無際的互聯網路,人類的智域,如何衡量其大小呢.「智域」的大小有一個量化的單位,就是香農發明的信息公式的單位比特(bit),比特就是構成信息世界的最小原子。我們的光纖、網線、計算機里的傳遞的每一個二進位數字0、1就是一個bit。人類近100年創造的bit信息量,超過了過去幾千年里創造的信息總量。

  今天,我們日常搜索的網頁達到1000億。淘寶上賣幾萬種鞋子,產品目錄包括幾十萬種甚至上百萬種商品。迄今為止人類拍攝了50萬部不同內容的電影和大約100萬集電視劇,錄製的原創歌曲至少1100萬首。化學家記錄了5000萬種化學品。預計2060年美國專利局登記的專利將達8.21億項!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預言:未來10年分享信息量達到當前1000倍。

  這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是一個智域快速擴張的時代,是一個開拓智域的黃金時代。在這智域的世界,誰會是新的凱撒大帝?

  互聯網是人類的精神家園,開拓智域的過程,也是探索家園、擴展家園、建設家園、守護家園的過程。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開拓智域的過程,就是齊家的過程。人類的互聯網精神家園,需要禮物文化的澆灌,才能生長的鬱鬱蔥蔥。

  對比現實中的疆域和土地所有權的形成,智域的歸屬權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傳統土地所有權的形成有三個途徑:1、一塊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先到者先得,誰先開墾歸誰所有。2、從別人手中購買,這時會形成一條從第一個開墾的擁有者到最後一個購買擁有者的完整的契約鏈,即地契,現在是房產證。3、已被別人廢棄多時,無人認領,後被重新開墾啟用。智域的開拓也遵循類似的途徑,典型的比如互聯網的域名,先註冊者先得;域名可以轉讓;域名長期不使用或者不續費,將會被域名運營商收回重新使用。Google為了購買g.cn這個域名,花費了2000萬美元的大筆資金,京東為了購買jd.com這個域名,花費了2000萬元人民幣。他們其實是在購買一份「智域」的「地契」。對比一下,1867年俄沙皇把廣袤富含礦藏的阿拉斯加,以720萬美元低價賣給美利堅——平均1英畝僅2美元,創造了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土賺錢交易。可見,智域比物理的疆域,在很多時候更昂貴。用戶可以免費享用Google提供的搜索服務,京東提供的購物服務,但是,Google和京東卻不得不花費巨資,購買和擴張自己的「智域」。所以說,免費的常常是最貴的。那麼,Google和京東的錢又是從哪裡賺來的呢.關於他們的盈利模式,我們放到下一章《魔法大熔爐》中詳細剖析。這裡還是回到智域的概念上來。

  除了跟物理疆域所有權的獲得存在類似的地方之外,開拓智域也有其區別於以往文明的特點。在傳統農業文明時代和商業文明時代,生產力水平有限,物質匱乏,人類能夠生存的領土疆域有限,此時通常盛行「命令文化」、「交換文化」,經濟遵循稀缺經濟、「交換經濟」。相信60、70年代的人,對幾十年前憑票供應的情景不覺陌生,糧票、肉票、布票、豆腐票,什麼都要有票才能買的到。進入互聯網文明時代,物質極大豐富,人們不再為生計發愁,經濟遵循豐饒經濟,「禮物文化」、「禮物經濟」開始發生作用。當然,目前我們仍存在互聯網文明與商業文明、農業文明的交錯時代,還做不到完全按需分配,因此,禮物經濟還僅在某些特定領域起作用,還沒有完全取代等價交換的商品經濟,成為決定性的經濟規律。對比交換文化和禮物文化,有個很好的比喻,便於人們理解:一個蘋果分享給兩個人,每個人只能得到半個蘋果,這是交換經濟;一個好的思想分享給兩個人,每個人都能得到一個完整的思想,甚至更多;一份快樂分享給多個人,每個人都能得到一份快樂,甚至更多。這就是禮物經濟和禮物文化的精髓。

  《開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Noosphere)》揭示了集市模式中的社會動力學原理,即在網路社會中,人們普遍遵循人類學家所謂的「禮物文化」或者「贈與文化」,遵循基於禮物文化而產生的禮物經濟;而不是遵循亞當.斯密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文化」和商品經濟。在禮物文化中,並不看你得到了多少,而是看你貢獻了多少。貢獻越多者,往往能夠在網路社會中獲得更大的「名望」。

  看看我們身邊的網路世界,實際例子比比皆是。享受批閱奏章快感的微博大V,意見領袖網路達人,幾萬粉絲的微信個人公眾號,知名論壇斑竹等等!6、7年前,我曾每天幾小時地流連在網路論壇的歷史板塊,據我所知,那時的論壇版主都是義務兼職的,但是很多版主每天8-9個小時掛在網上,維護論壇秩序,給好的帖子加精,自己也創作很高質量的作品。他們盡職盡責、任勞任怨、不計酬勞,還經常忍受網友們的不理解甚至責罵,但是依然堅守崗位、不離不棄。他們也因為自己的付出,贏得了大多數網友的尊重。贏得網友的尊重,贏得網上即智域中的威望,就是對他們的最高獎賞。

  如果你認為禮物經濟只是互聯網黑客們自娛自樂的小伎倆,就大錯特錯了。禮物經濟能夠產生出比交換經濟更加偉大、更加複雜、更加經久耐用的產品。互聯網本身就是禮物經濟的完美產物。蘋果、小米的粉絲經濟,也是禮物經濟的一種形式,通過粉絲與品牌的互動,粉絲已經成為品牌的一部分,在品牌推廣和壯大的過程中,由於自身的參與,獲得一份榮譽感和滿足感。

  禮物經濟優於交換經濟。由於禮物經濟的參與方,在一種完全自願和精神愉悅的過程中工作,他們往往爆發出驚人的創造力,帶來高品質的產品。開放源代碼社區的Linux操作系統,和Apache網站伺服器,都是在集市模式下,由全世界成千上萬的義務程序員,在禮物文化的內在驅動下,在業餘時間編寫完成的,卻具有比微軟的程序員在大教堂模式下,遵循交換經濟所開發的操作系統更加安全、更加穩定的性能。Linux的勝利,是開源社區的勝利,也是禮物經濟面對交換經濟的第一次世界範圍的大規模勝利,奠定了當今互聯網禮物文化的堅實基礎。

  禮物經濟中的聲譽,實際上是一種同行認可。比如黑客,你自己說自己是一名黑客並不算數。只有當別的黑客認為你是黑客的時候,你才是一名黑客。這個有點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團的騎士精神,或者星球大戰中的黑衣絕地武士。互聯網就是由這些閃耀著理想主義光芒的網路騎士一手締造的。他們視自己在網上的聲譽為生命,他們為了網路女神的禮物,無私地奉獻自己的智慧、發明和創造。他們建造了一個開放、互聯,充滿無窮可能性的互聯網架構。

  我們假設,在農業文明時代,由於定期耕種,農民的生活變得安定,開始有了自己的閑暇時間,農民平均的物質生活佔據了80%以上,剩下的20%是精神生活;在商業文明時代,由於機器代替了大量人類勞動,人們的精神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公民的平均物質生活佔據了60%以上,剩下的40%是精神生活;到了互聯網文明時代,物質極大豐富,網民的平均物質生活佔據了40%以上,剩下了60%是精神生活。人類的智域範圍不斷擴大。因此,基於精神層面的禮物經濟變得越來越重要。

  禮物文化也是一種部落文化。在互聯網上,不同的關注點,不同的興趣愛好,形成了不同的網路部落。想像一下微信的圈子。這個部落跟原始社會的部落,相同點就是部落長老的威望,並不來源於你獲取了多少,而是來源於你為部落付出了多少。付出越多者,贏得越多的尊重。有一種說法,堯舜禹的禪讓,不是他們有多麼的高尚與無私。而是,那個時候的部落長老,實在是沒有多少油水,真的是一個需要不斷付出的苦差事啊!責任遠遠多於權力!

  智域在黑客的眼睛裡,就像場在物理學家的眼睛裡,椅子在平常人的眼睛裡一樣,如此清晰可見,觸手可及。開拓智域的黑衣騎士,正在爭分奪秒地跑馬圈地,在一片片智域上,插上自己的小紅旗。從門戶到搜索,到博客、微博,微信,電商,遊戲,視頻,SNS社交網路到3D列印、虛擬現實。智域的搏殺,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互聯網上,你快,有人比你更快。沒有最快,只有更快!

  互聯網的智域里,每個人都是亞瑟王!請拿起你的劍,開拓你的智域!

  (未完待續,請看下篇《魔法大熔爐》)

作者:趙紹輝


推薦閱讀:

不瞞你說,我在春節檔電影里看到了互聯網運營思維!
三種互聯網思維(一)
互聯網時代有你的一席之地嗎
譚俊峰|問診手機:歡騰的OPPO,苦逼的鎚子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運營你20+歲的荒唐人生!

TAG:互聯網 | 思維 | 互聯網思維 | 聯網 | 開拓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