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行看流水坐看雲 歷代禪詩鑒賞 (十三)

行看流水坐看雲歷代禪詩鑒賞【十三】

兩宋時期(5)絕句重喜地爐無火一囊空,雪似楊花落歲窮。乞得苧麻縫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

重喜(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會稽人。熙寧(1068—1077)中有史載。少事捕魚,喜誦經文,不識字,卻能書,善詩偈。

【賞析】 這是一首意境清寂的描寫修行生活的好詩。 首二句描寫歲末的寒冷與寺宇的清冷。爐中無火,喻詩人身心無「火」旺熾,身心清靜如洗。一囊空,更加深明示身心無望無欲。落地成裘的雪花飄揚於歲末之際,亦是詩人冰心如雪的寫照。臻達此一境界,哪還在乎芒鞋破衲,只覺得這清貧孤苦,正好守節持操,讓無欲的身心永浸於寂寥的禪意中。這寂寥的意趣,自有一番卓異的風骨,此正是詩中的禪意所在,也是詩人的詩興所在。山光寺曇秀扁舟乘興到山光,古寺臨流勝氣藏。慚愧南風知我意,吹將草木作天香。曇秀(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與蘇軾、晁補之為友。【賞析】 這是一首意氣風發的山水禪意詩。 詩作借盛讚揚州山光寺的風光表達自己的禪悅之境。《東坡題跋》云:「予在廣陵,與晁補之、曇秀道人同舟,送客山光寺。客去,予醉卧舟中,曇秀作詩。」 首句的「乘興」將詩人的意興點題,點明一個出塵脫俗的衲子視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是佛性空靈的化身,都是愉悅的生命。古寺臨流,顯得何等古樸雅緻,氣象萬千,只有用「勝氣藏」三字方可包容。不僅扁舟、古寺、清流飽藏勝氣,就連南風也通曉禪意,吹得江南春至,花木飄香,顯現出一派祥和之氣,交織出一帙物我同春的渾然一如的天香圖卷。絕句靚禪師春天一夜雨滂沱,添得溪流意氣多。剛把山僧推倒卻,不知到海後如何。靚禪師(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住汝州(今河南臨汝縣)香山,坐化而終。【賞析】 惠洪《冷齋夜話》載:「靚禪師,有道老宿也,主筠(今江西高安)之三峰。嘗赴供民家,渡溪漲,靚重為溪流所陷,童子掖至岸,坐沙石間,垂頭如雨中鶴,忽指溪作詩云雲。」可見本詩為即興詠得的妙構。 這是一首寫景詠物以寓禪興的佳作,氣勢豪放,放意深遠,將禪者如海洋般恣肆的氣度詩意地進行了勾勒。一夜豪雨,溪流一改往日之涓細,怒滔滾滾,摧堤沖岸,何其勢不可擋。可是這一切只不過是一時的幻象,一時飛揚跋扈也改變不了冥然中的命運,一切喧囂風塵終將歸於平靜,等溪流入海後終將被海的博大與深邃所吸納。詩詮至此,其禪意自明。 明代詩僧契遜亦做有一首《山雨》,表現的禪意亦呼之欲出:「一夜山中雨,林端風怒號。不知溪水長,只覺釣船高。」好一個放任山水而自得的僧家。題梵天寺守詮落日寒蟬鳴,獨歸林下寺。松扉夜未掩,片月隨行屨。唯聞犬吠聲,又入青蘿去。守詮(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一作惠詮,杭州梵天寺僧。蘇軾極愛其詩,有唱和詩《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凈。【賞析】 「幽深清遠,自有林下一種風流。」這是南宋詩人周紫芝對守詮詩作的中肯評述。(見《竹坡詩話》)自此,「幽深清遠,自有林下一種風流」,廣為世人論禪談詩時所引用。蘇軾喜愛小詩的清婉幽寂,追和守詮詩道:「但聞煙外鍾,不見煙中寺。綱人行未已,草露濕芒屨。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 詩名「題梵天寺」,實寫山僧夜歸。首聯點明時令,烘托出晚秋凄寒蕭殺的氣氛,獨有那古木掩映的林下寺,有一種提唱不盡的風流。眼前是松扉常啟,抬頭是明月如鉤,明月正自在地穿行於雲中,夜晚顯得如此幽美僻靜。唯有犬吠聲伴隨著衲子的靜修,而且也隨著夜色消失在青蘿深處。蟬鳴與犬吠,以動襯靜,著力渲染山中的空寂,烘托出一種永恆的靜寂。而那幽深清遠處,自有禪心的靈現,是忘卻塵俗的覺者最為鍾愛之所在。題西湖僧舍壁清順竹暗不通日,泉聲落如雨。春風自有期,桃李亂深塢。清順(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字怡然,杭州西湖北山僧,「清約介靜,不妄與人交」。(《避暑錄話》)王安石頗愛其詩,東坡晚年也與之唱和。【賞析】 《竹坡詩話》中載:「東坡游西湖,於僧舍壁間見小詩,問誰所作,或告以錢塘僧清順,即日求得之,一見甚喜,而順之名出矣。余留錢塘七八年,有誦順詩者,往往不逮前篇,政以所見之未多耳。然使止於此,亦可傳也。」可見這是一首廣為傳誦的禪詩。 這首五言絕句,全詩不著一「幽」,而幽寂畢現。首句重在一個「暗」字,篁竹蔽日,鬱郁蒼蒼,表現的是林中僧宇的幽寂;次句以動襯靜,使人備感寺院的清寂幽遠。「落如雨」形象生動地將林間的清幽表現得如繪如織,予人以動態的美感。而「春風自有期」句對春風進行了擬人化的描繪,「桃李亂深塢」句以一個「亂」字,將令人眼花繚亂的春色表現得疊彩紛呈,一個「深」字又將山塢的幽邃進一步強化。全詩動靜結合,明暗互現,真可謂字字見功力,句句有詩情,無怪乎其受世人傳唱了。 詩人還題有一首《北山垂雲庵》,多有妙句佳趣:「久從林下游,頗識林下趣。縱然綠陰繁,不礙春風度。閑於石上眠,落葉不知數。一鳥忽飛來,啼破幽絕處。」「一鳥忽飛來,啼破幽絕處」句,可謂深諳詩家三昧。

題大慈塢祖塔院先覺谷口兩三家,平田一望賒。春深多遇雨,夜靜獨鳴蛙。雲暗未通月,林香始辨花。誰驚孤枕曉,濤白卷江沙。先覺(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又名惠天覺。詩為蘇軾、元章(即米芾)所愛重。時人謂其詩作「渾然天成,無一毫斧鑿痕,雍容閑適,最有唐人風氣」。【賞析】 詩論《北窗炙棵》載:「惠先覺最為東坡、元章所禮。為人樸野,布衣草履,繩梭櫚為帶。時夜半起,捶其法嗣門,索火甚急,知是得句也。」為我們勾勒了一個勤於禪修又工於詩格的詩僧形象。 這首五言律詩,描繪了寺院暮春的幽深閑靜。全詩描摹了禪院自傍晚至翌日清曉的景色變化。暮春時日,站在谷口遠眺,但見一馬平川,視野極好,有兩三家庭舍點綴於桑田之間,織就一卷鄉間迷濛的小景。而春末多雨,細雨潤物而無聲,只有那蛙聲的鳴噪打破夜間的靜寂。在這靜靜的雨夜,雲暗天黑,明月不現,花開難曉,然而那林中傳出的清香依然傳遞著花的消息與生機。這一連串的景物描寫,使我們感受到一個詩人對春色的著迷,感受著他內心的寧靜。花香、蛙鳴催著詩人入眠,而到了清晨,席捲著岸邊白沙的漲潮的江濤又將詩人喚醒。 全詩情景交融,表現了一個留宿古寺暮春圖中的詩僧寧靜淡泊的意境和與自然契合相通的禪心。絕句道英南北東西住險峨,古岩寒桂冷依依。無人到我經行處,明月清風擬付誰。道英(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福建泉州人。嗣法覺照琦禪師。【賞析】 這首七絕,是甘守清虛、自在適意的禪子心靈的寫照。 首二句寫僧人云游四方,住在崇山峻岭之中,與古岩為群,寒桂為伴,過著遠離塵俗的清靜生活。此處「古岩」象徵心地堅定,「寒桂」象徵心靈純凈。如此孤高清寒的經行處,自然是人跡罕至、無人問津的,那麼清風明月的聖潔、閑適自得的意趣又與誰分享呢?一個設問句,似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愴然,實則表現出自我意識的醒覺:明月清風就是我,就是禪心,我就是明月清風,並與之已然化為一體。「明月清風」,取自《南史·謝惠傳》。傳載謝惠平日「不妄交遊,門無來賓,有時獨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唯當明月。」 宋僧守安的《南台靜坐》也可觀照一閱:「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緣無事可商量。」題勝業寺文政山鳥無凡音,山雲無俗狀。引得白頭僧,時時倚藜杖。文政(生卒年不詳) 南嶽衡山僧人。【賞析】 這是一首古樸蒼勁的五言絕句詩。 首二句描寫山間的鳥兒與山中的白雲。山鳥款語,清幽絕響;白雲蒼狗,變幻無際。引得白髮皓首、鶴髮童顏的老僧,時常依杖佇立,沉迷於山間的清虛奇勝之中。首二句的一個「無凡」一個「無俗」,著力烘托山寺的超凡脫俗,也從側面表現了詩人遠離塵俗、清虛無為的心境。而一句「時時倚藜杖」,將一個老僧陶然山水的怡然自得的心境表現得活靈活現。寥寥二十字,點染出一幅老僧醉山圖,令人回味無窮。絕句(二首)景純夜色中旬後,虛堂坐幾更。臨溪猿不叫,當檻月初生。※※※後夜客來稀,幽齋獨掩扉。月中無事立,草際一螢飛。景純(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元豐初(1080年前後),為「山水甲天下」之桂林詩僧。【賞析】 惠洪《冷齋夜話》載:「景純居豫章乾明寺,終日閉門,不置侍者,一室淡然。聞鄰寺齋鍾,即造焉,坐同眾食堂前,飯罷徑去。諸剎皆敬愛之。或陰雨,則諸剎為送食,住二十年如一日。」可見景純是一位精於禪修、矢志不渝的高僧。 本詩即是詩人內心生活的真實寫照。第一首小詩描寫詩僧坐禪時的清靜靈境。時過中旬之後,夜色深沉,在這深幽的夜色中,連溪邊的靈猿都將息了,只有一位老僧久久地靜坐觀心,直至那一輪下弦月冉冉地升起。一句「當檻月初生」,將象徵禪心的明月初升時的生機表現得栩栩如生,也襯托出詩人的禪心如那初生的明月般光潔純凈、大放光華。 第二首詩描寫山寺夜半客去,僧人獨掩幽齋。在這清靜孤寂的月明之夜,詩人沐浴在清亮如水的月華中,心中沒有一絲掛礙,他久久地站著,出神地專註於草際飛起的一點螢光。那閃閃爍爍的幽光,與詩人心中的靈性之光水乳交融,烘托出一種清靜無染的超然自適的美妙禪境。好一個「月中無事立,草際一螢飛」,與山谷的「小立近幽香」同為意趣盎然的造情景語。白雲庵元照道人倦逢迎,結庵在岩穴。靜愛山頭雲,空濛如積雪。隨風亦卷舒,觸石更明滅。卻憶古人詩,只可自怡悅。元照(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字湛然,號安忍子。浙江餘杭人。1081年前後住靈芝寺,賜謚大智律師。【賞析】 這是一首格調清新、意趣高致的白描詩。 全詩著力描寫白雲,自然而然地將齋庵的虛靈烘托而出。首句寫白雲庵結庵的因緣與白雲庵的所在。一句「道人倦逢迎」,將一個看破紅塵、清心寡欲的道者之心全然道破。頷聯與頸聯極力描摹白雲的靜美、空濛、舒捲與明滅,表現自然的神妙與造化,道出白雲的靈性與變幻。尾聯直抒胸臆,借用梁代陶弘景的「山中何所有?嶺上有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一詩中的「只可自怡悅」句,表現詩人怡悅自得的心境。至此,則詩中著力描寫白雲之美的用意已歷歷彰明。 表現雲庵的詩句在禪詩中可謂俯首皆可拾。下面試舉數例,以一閱禪者的風采: 宋僧顯萬的《庵中自題》是一首巧用擬人手法的妙詩,廣為時人傳誦:「萬松嶺上一間屋,老僧半間雲半間。三更雲去作行雨,回頭方羨老僧閑。」一句「老僧半間雲半間」,將雲視做至友,其擬人之筆可謂精絕;而一句「回頭方羨老僧閑」,則將僧人的安閑意趣擎舉而出。 志芝的白描之作《千峰頂上》為:「千峰頂上一間屋,老僧半間雲半間。晚夜雲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閑。」大有異趣同工之妙。 南宋詩僧仲皎的《歸雲亭》,則寫得清麗靈動:「一叢飛出岫,舒捲意何長。作雨遍天下,乘風歸帝鄉。無心憐灑落,到處自清涼。縹緲來空碧,吟邊帶夕陽。」好一個「無心憐灑落,到處自清涼」,天衣無縫地將佛禪之意納入自然景物之中,可謂難得的璣璧之作。 元僧原妙的《雲庵》,則表現了一位山人愛雲候雲的自適心態:「或淡或濃施雨去,半舒半卷逆風來。為憐途路無棲泊,卻把柴扉永夜開。」其「或淡或濃」與「半舒半卷」句,辭采斐然;而永夜等候,又深蘊禪理。至於明人周權《山中雲》中的佳句「空山有白雲,雅與高人約」,則將白雲高雅的風致畢現得一覽無餘。 清詩人殷如梅之《宿中白雲》詩,將一位隱逸高士的幽閑風采作了詩意的點染:「布衾紙帳夜初寒,禪室幽閑夢亦安。不聽松風床下響,那知身在白雲端。」

夏雲奉忠如峰如火復如綿,飛過微陰落檻前。大地生靈干欲死,不成霖雨漫遮天。奉忠(生卒年不詳) 四川僧人。《冷齋夜話》栽其生性豪爽,善飲,與時人章子厚友善。【賞析】 這首描寫夏雲的詩表現了一位佛子慈悲為懷、普濟天下的愛心。 首句一口氣以三個比喻精到地描摹了夏雲的變幻多姿,字里行中顯出詩人內心的焦慮滯重。夏雲時如山峰般險峻,如猛火般沖盪,或如絹如綿點火即燃。即使有時灑下一片微陰,也不見得有一絲雨意。大地上已是餓殍遍野,饑渴難當,你何時才真正普降甘霖,拯救天下蒼生呢?! 無獨有偶,抱有一顆濟世佛心的詩人白居易也作有一首《嶺上雲》,表現了同樣救濟天下人的慈悲之心:「嶺上白雲朝未散,田中青麥旱將枯。自生自滅成何事,能逐東風作雨無。」天開岩有朋棲霞山後峰,天開一岩秀。中有坐禪人,形容竹柏瘦。飢餐岩上松,渴飲岩下溜。愛步岩室前,白雲起孤岫。有朋(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福建人。有《螺江集》傳世。【賞析】 這是一幅岩中坐禪人的白描圖。 首聯描寫天開岩的奇秀。頷聯描寫坐禪人的仙風道骨,形容枯奇。頸聯描寫坐禪人安於禪定的生活。他不食人間煙火,猿猱為伍,橡栗充食。人不堪其苦,禪者則不改其樂。他端坐岩中,沒有任何私慾,抱持的是一顆竹柏般的凈心。正因為他超塵脫俗,才有喜歡在岩前獨步的閑適,才有陶戀於孤岫白雲的高士情致,如同自由自在的神仙一般。 詩題為「山岩」,然全詩實寫坐禪僧,表現的是對僧人崇高的禮讚。「實快活,無羈絆,萬兩黃金終不換」,這一詩偈正是本詩中僧人心境的寫照。 元僧釋英的《徑山夜坐聞鍾》寫聞鐘的老僧,自有一種清凜的禪趣:「涼氣生毛骨,天高露滿空。二三十年事,一百八聲鍾。絕頂人不到,此心誰與同。憑闌發孤嘯,宿鳥起長松。」 元明之際高僧清進的《漫興》同為表現坐禪入境界之詩,卻一掃枯寂之意,而恣肆汪洋,一發而不可收,與《天開岩》的靜寂相比表現了狂禪之風。詩云:「困來高枕卧崑崙,覺後凌風到海門。信手挽回推日轂,轉身挨倒洗頭盆。山川也作紅塵化,富貴徒留青冢存。好在黃眉脫牙叟,且同花下醉芳樽。」投機偈克勤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里扶醉歸。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克勤(1063—1135) 宋臨濟宗禪師。彭州(今四川彭州市)人。出家受具足戒後,謁五祖山臨濟宗楊岐派法演禪師,得蒙印證並嗣其法。與佛鑒慧勤、佛眼清遠齊名,世稱「演門二勤一遠」。於成都昭覺寺傳法。賜號圓悟禪師。所著《碧岩錄》,自宋以來列為「禪門第一書」。【賞析】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見道詩。 圓悟克勤為五祖法演侍者時,一次一位官員來訪,法演問他:「你讀過小艷詩嗎?其中的『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識得聲』當如何領會?」官人只是「諾諾」而已。克勤亦不得其解。當他走出方丈,忽見一隻紅冠大公雞高啼著飛上高牆,於是心有領會,作了如上詩偈。 首二句描寫豪家子弟熱衷於歌舞醉酒,其實是以少年比喻參禪之人。金鴨浮香、錦繡幃帳、笙歌扶醉,比喻色界的紛繁與喧囂。而修禪者只有超越這一聲色界,去除妄念,方能證悟自性,回歸本心。不過這一段扶醉而歸的風流韻事,是秘而不宣的,只有與少年一起「風流」的佳人才能知曉,是不能說與他人的。即所謂禪境只能自知,不能言說。 全詩滿布綺語,彩曲紛呈,卻深意蘊藉,不愧為錦繡之作。終日看天守珣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花爛漫始抬眸。饒君便有遮天網,透得牢關即便休。守珣(1064—1134) 宋臨濟宗楊岐派禪師。安吉(今屬浙江)人。佛鑒慧勤禪師法嗣,亦深得圓悟克勤禪師賞識,世稱佛燈禪師。【賞析】 這是一首開悟詩。守殉是借靈雲的桃花悟道詩而開悟的。 《水滸傳》中的英雄們是「一路看天不低頭」,而這位禪門英雄卻是「終日看天不舉頭」,為何?首句中的「天」即天道,即佛性,因為佛性是無所不在,無時不睹的,故衲子修禪時不用舉頭即可見道。當桃花爛漫,佛性大全顯現時抬頭便可明心見道。禪宗有三關:初關、重關與牢關,即修道、悟道、無所謂修與悟的徹悟三種境界。一旦怔悟到大自在的境界,任你再有遮天大網,也是瞞人不得的。 見花而悟道,實在是禪宗里的一樁盛事。在燈史中,有不少衲子是見桃花悟道的。試看下面二偈: 「岩上桃花開,花從何處來?靈雲才一見,回首舞三台。」這是宋代臨濟宗黃龍派傳人覺海因主開悟詩。「三台」指唐代官吏們處理政事之府衙。「舞三台」比喻治理國家大政的自在境界,是開悟的代名詞。 「二月春庭雨寂時,小桃紅綻兩三枝。紅白爭艷人盡見,因甚靈雲獨不疑。」這首《二月》為宋僧法雲所詠,表達對見花悟道的稱許。有省偈居說二十餘年用意猜,幾番曾把此心灰。而今潦倒逢知己,李白元來是秀才。居說(生卒年不詳) 宋代禪師。【賞析】 居說是一位苦參而悟的沙門。這首見道偈淺白易懂,意趣盎然,將悟禪的經歷敘述得情趣躍然紙上。 二十餘年他用心參禪,可是連初關都過不了,令他幾度心灰意冷。正當他把一切都放下,徹底地失望時,卻巧逢知己,穎悟了那個路人皆知的大真理:大詩人李白原來也是一位秀才嘛! 宗門中有不少如此淺白有趣的禪詩。宋僧野軒遵詠臨濟三頓棒,公案有偈云:「睡眼三番打不開,忽然狂蹶吼如雷。君看馬帶紅纓紱,只是去年曾秀才。」狀元原來也作過秀才,只不過如今他終於金榜題名罷了。 如璧禪師的侍僧如琳,一日打木魚而悟道。其悟道偈曰:「木魚元來無肚腸,聲聲喚我出鑊湯。佛法元來無多子,王婆頭上戴丁香。」 宋人鄭清之(1176—1251)的《詠茄》寓理於趣,令人回味:「青紫皮膚類宰官,光圓頭腦作僧看。如何緇俗偏同嗜,入口原來總一般。」 元人耶律楚材(1190—1244)的一首《夢中偶得》也深得禪詩妙趣:「昔年鉤隱索幽奇,只向縱橫枝上覓。而今拍手笑呵呵,九九元來八十一。」 「李白元來是秀才」、「只是去年曾秀才」、「王婆頭上戴丁香」、「入口原來總一般」、「九九元來八十一」講的道理皆為:「處處逢頭路,頭頭是故鄉。本來現成事,何必更思量」。(宋僧本如《呈法智大師》)

戲汪信民教授如璧汪侯思家每不寐,顛倒裳衣中夜起。豈作蓐食窘童奴,頗復射門攪鄰里。涼風蕭蕭月在亭,老夫醉著呼不醒。山童奔走奉嘉賓,銅瓶汲井天未明。如璧(1065—1129) 字德操,號饒節,撫州(今江西臨川)人。曾為丞相曾布門客,因論新法不和,遂離去。38歲時聽聞智海禪師說法而悟,後出家。掛錫靈隱寺,晚主襄陽天寧寺,道號倚松老人。詩入江西派,陸遊稱其詩為「近時僧中之冠」。劉克莊《後村詩話》稱「如璧詩,輕快似謝無逸」。著有《倚松老人集》。【賞析】 本詩用輕鬆幽默的筆調描寫了友人汪信民教授思家心切時的種種舉動,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詩僧與友人間親密的情誼。 汪侯思念故里時總是夜難成眠,有時半夜起床竟性急地穿錯了衣褲。不過他知道思念歸思念,回鄉的夙願是難以實現的。所以,他沒有催醒書童連夜起床趕路,也沒有敲門打攪鄰里的不雅之舉。然而,那回鄉的願望是如此的強烈,他唯一排解的方法便是找友人如璧聊敘衷曲。夜半時分,涼風習習,明月朗照,他來到詩人的居處,可氣的是詩人酣醉如泥,千呼萬喚總是不醒。幸好有童子起身接待,去井邊打水煮茶,其時天尚未明。一個是思家難寐、半夜奔走,一個卻大醉不醒、安然長睡,對比鮮明,極妙地表現了詩題中的「戲」字,也活靈活現地表現了一個有欲之人與一個無欲之人的明顯區別。寄呂居仁如璧向來相約濟時功,大似頻迦餉遠空。我已定交木上座,君猶求舊管城公。文章不療百年老,世事能排雙頰紅。好貸夜窗三十刻,胡床趺坐究幡風。【賞析】 這是一首寄友言志詩。 首聯寫二人志投意合,抱定匡濟天下之志,誓如長啼不止的神鳥般奉獻終生。怎奈世事變幻,壯志難酬,如今我已參禪出世,你這位詩人也提筆難有作為。首聯與頷聯在意趣上幡然一轉;而頷聯中的三、四句也是互為對襯,透露出對世事無奈的悲涼與醒悟。頸聯進一步用佛理來詮釋世事:文章再妙,難救百年老;世事如刀,卻能催人頹。既然如此,我將會珍惜眼下的時光,埋心於禪門奧理之中,於一切皆空中體證自性。全詩巧用典故,顯得詩意古樸,由此亦可見當時愛頌古、拈古之風氣;又妙用轉折、對比、對仗,散溢出斐然的詩意禪趣。難怪時人謂其詩風「高妙不可及」。 呂居仁即江西派重將呂本中(1084—1145),詩人與居仁交情甚厚,常以詩酬答。呂本中的《讀書》一詩可謂飽蘊禪趣:「老去有餘業,讀書空作勞。時聞夜蟲響,每伴午雞號。久靜能忘病,因行當出遨。胡為良自苦,膏油自煎熬?」如璧的一首《答呂居仁寄詩》,將兩個詩友間的友情勾勒盡現:「長憶吟詩對短檠,詩成重改又雞鳴。如今老矣無心力,口誦君詩繞竹行。」晚起如璧月落庵前夢未回,松間無限鳥聲催。莫言春色無人賞,野菜開花蝶也來。【賞析】 這是一首意趣平和沖淡的即景抒情詩。 首句緊扣詩題「晚起」,心安意適的詩人胸無塵事,自可安眠,無俗事攪擾,晚起也無妨。並且他的晚起還具有無比的詩意:是松間的鳥鳴將他從禪床上喚醒。「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衲子將大詩人孟浩然的這一情趣做了詩意的再現。三、四句以景句抒情,一句「野菜開花蝶也來」,既具濃郁的生活情趣,又表現了禪者隨緣任運、恬然自適的意趣。元明之際僧人明德的《雨前》,也有同樣的禪趣:「雨前不見花間葉,雨後渾無葉底花。蝴蝶紛紛過牆去,不知春色屬誰家。」春屬於花,也屬於蝶,更屬於熱愛春天的清修晚起之人。 詩人的不少詩作均表現出同樣澹然的情趣,如《偶成》:「松下柴門閉綠苔,只有蝴蝶雙飛來。蜜蜂兩股大如繭,應是山前花又開。」描寫細膩、生動,意境層層轉遞,自是筆力不凡。四皓智孜忠義合時難,雲林共掩關。因秦生白髮,為漢出青山。不顧金章貴,常披鶴氅還。如今聖明代,高躅更難攀。智孜(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福建長汀人。號禪鑒。【賞析】 這是一首詠古述懷詩。 相傳秦末漢初,有四位隱士因不滿秦朝暴政,隱居陝西商山,四人皆鬚眉鬢白,史稱商山四皓。漢時因受漢高祖邀請輔佐太子而出山。故本詩的首聯敘述了四皓隱居的原因。頷聯與頸聯寫四皓的高尚節操:他們為秦政中掙扎的百姓憂白了頭,為了替百廢待興的漢朝出力而出山。他們不為權貴利祿動心,始終以身披鶴氅的方式保持著高士的節操。亂世出英雄,如今天下歌舞昇平,高士在哪裡,高士的精神又在哪裡?! 一個心懷慈悲的衲子,通過對高士的吟誦,表現了對社會、蒼生的憂心,實在是難能可貴。下面再看一首明代僧人明秀的讀史詠懷詩,詩中的謝翱為曾從文天祥抗元的宋末志士:「南奔北走家何在,七里灘前許劍來。涯海夜寒惟月上,冬青樹老又花開。側身天地聊曦發,悵望江山獨把杯。一掬當年知己淚,秋風灑盡下西台。」(《讀謝翱傳》)郴陽道中(二首)顯萬草荒驛路欲迷人,未見梅花信息真。憶著舊家煙雨外,犯寒斜放竹籬春。※※※曉村寒水碧悠悠,雨歇浮雲漫不收。且緩晨炊三十里,不妨亭午到郴州。顯萬(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字致一,住錫浯溪(湖南祁陽縣)。嘗參拜江西派詩人呂本中。著有《浯溪集》。【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遊方僧生活的情趣盎然的好詩。 第一首詩寫雖然荒草連天遮古道,但是詩人心中早已有了春天。這種心情正應了英國大詩人雪萊的一名句詩:「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在詩人的眼前,出現了老家春的消息,出現了凌寒的冬梅斜放籬邊的詩意小景,於是詩人心中充滿了希望。 第二首描繪了一位經行的衲子暢快輕鬆的心情,其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儘管曉村寒水,浮雲滿天,但是詩人想儘快抵達郴州,儘快見到師友們,心情喜不自勝,於是決定「且緩晨炊」,早飯都不吃,趕他三十里路,並算好大概亭午時分便可抵達目的地。這種心情同李白歸鄉的心情、杜甫歸鄉的心情一樣,充滿了濃郁的詩意。李白的《白帝城》中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詩」(浦起龍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詩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又下襄陽向洛陽」,與顯萬衲子詩中的「且緩晨炊三十里,不妨亭午到郴州」,均令人痛感人生的快意。長路漫漫的行腳跋涉在衲子眼中是如此暢情,怪不得元僧行端也留下如此佳句:「落日照江村,秋花艷欲燔。芒鞋遙路客,一步一紛煩。」(《古今禪藻集》)


推薦閱讀: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鑒賞
清聯鑒賞二五
考古詩詞語言鑒賞方法
如何巧妙解答古代詩歌形象鑒賞題
(1)《滴天髓鑒賞》第五講「總論干支」 法園老師

TAG: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