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發布時間: 2007-08-16 08:24 來源:光明日報主持人 開場語近年來,一些知名人士英年早逝,引起社會種種嘆息。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人們終於認識到健康應當成為生活的主題。究竟什麼是健康呢?我們怎樣才能擁有健康、保持健康呢?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郝萬山最近在國家圖書館演講時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健康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這是為什麼?下面我們一起聽一聽郝先生是怎麼說的。

郝萬山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中醫教學、研究和臨床診療,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選聘的中醫經典著作全國示範教學《傷寒論》主講人。臨床上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的難治病證,以及對心理因素所導致的奇病怪證和精神躁狂抑鬱症的研究和治療,有較深的造詣。主持或參加重大科研課題5項,成果曾獲部級二等獎。主編、副主編或合著22部著作,在國內外發表論文60餘篇。大家好!我想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許多人生病以後都希望有最好的醫生、最好的葯來給他治病。但我作為一個醫生要告訴大家:「真正的高明的醫生不在醫院,而是你自己;真正的靈丹妙藥不在藥房,而在你身體之內。」中醫基礎理論的奠基著作《黃帝內經》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就是說,高明的人,他不去治療已經形成的疾病,而在疾病剛有一點苗頭的時候就治療。管理國家,不是等戰亂已經形成的時候再去治理,而要在戰亂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就要治理。《黃帝內經》還說:「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就如同「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病已經形成了你再去用藥物治療,戰亂已經發生了你再去進行管理,就像口渴了再去打井,要打仗了再去鑄造兵器,這不就已經晚了嗎?所以《黃帝內經》的這個觀點,對我們今天的人類健康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健康與亞健康提到健康,大家覺得什麼是健康呢?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下了這樣的定義:健康不但是沒有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一個健康的人應當具備以下四個條件:一是沒有生理和遺傳疾病。生理性的疾病就是我們臟腑的生理功能發生了缺陷、障礙。比方說我們不小心感冒了,細菌感染了咽喉部,得了扁桃腺炎。這本來是個常見病,但不及時治療就可能引起了全身的一種病態反應,造成了風濕。風濕侵害了關節,關節出現紅腫熱痛,這叫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風濕侵犯心臟,造成了心臟內膜炎,進一步發展就成心臟瓣膜病。患病的心臟瓣膜,該開的打不開,該關的關不住,這就叫風濕性心臟瓣膜病,進一步會導致心臟功能的受損。這不就是心臟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了影響嗎?這就叫生理性疾病。遺傳疾病就是遺傳基因發生了異常而導致的疾病。比如一個婦女生了個小孩兒,這個小孩兒一歲會走,兩歲會跑,可兩歲半就開始摔跤,到了四歲反而不會走了,五歲時身上的肌肉開始萎縮。後來這位婦女又生了第二個孩子,情況也是這樣。這叫進行性肌萎縮,是遺傳導致的,這就叫遺傳疾病。沒有生理性的疾病和遺傳疾病,這是健康的第一條件。二是有自我控制能力,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夠做到理智控制感情。大家可能在街上都見過,兩個司機為了超車鬥氣,還停下車來相互大罵,甚至動手打架。這是自我控制能力差,從醫生的角度來看,這就是一個不健康的人,心理不健康。三是能正確對待外界的影響。一個人在社會中工作、生活,常常會受到外界的影響。比如人家說最近股票漲得厲害,他就把所有的錢投入股票。結果過了些日子股票下跌了,他賠了不少錢。還有別人說他好,他就飄飄然;別人說他壞,他就心灰意冷。這些都是受外界的影響。一個健康的人要能夠正確對待外界的影響。四是處於內心平衡的滿足狀態。我遇到一些人,你只要和他談話,他就在發牢騷,單位不行、國家不行、社會不行。其實他發牢騷的結果,對單位、國家、社會都沒有什麼影響,反而說明他是個心理不健康的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當有一種心理平衡的感覺,知足常樂,有滿足感。大家可以對照這四個方面,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健康的人。結果可能發現,自己有時候內心不平衡,有時候不能控制感情,似乎是不健康的,可是到醫院檢查,又什麼病都沒有。這叫什麼?這就是亞健康。亞健康就是次於健康,亞健康是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生理功能低下,心理適應能力低下的狀態。比如說吃得多了胃就脹,吃得涼了胃就不舒服,這不就是胃的生理功能低下嗎?一個同事漲工資,其他同事心理都沒事,就我心理不平衡,這不就是心理適應能力低下嗎?亞健康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像容易疲勞、腰酸背痛、睡眠欠佳、食欲不振等等都是。還有心理脆弱,遇到一點事情就想哭,多愁善感;或者遇到一點事情就心煩急躁,焦慮緊張。這些癥狀到醫院檢查,不能診斷出什麼病,可是和我剛才所說的第一條健康的標準相比較又沒有達到健康的標準,所以叫亞健康。亞健康狀態對人有許多危害,它是許多疾病的前奏,也是衰老的徵兆,不可掉以輕心。亞健康狀態醫院不給治,要靠自我保健來調節。世界衛生組織把亞健康當作21世紀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因為一種病一旦形成,再用藥物治療就比較困難,像我剛才所說的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儘管現在可以做人工瓣膜,但是畢竟不是你原有的心臟,功能要差很多。許多肝病會使肝細胞損傷,之後就纖維化,最後逐漸發展到肝硬化,威脅生命。所以只要一個內髒的生理功能受損,在治療上應當說都是很困難的。醫生常常只是減輕病人的一些痛苦,改善一些癥狀,提高一些生活質量,真正受損的內臟是不大容易逆轉變好的。因此,把握好亞健康這個關,不讓它發展到疾病的狀態,對每個人的健康都是有好處的。二、心理與心理健康前面提到健康概念的時候,我們說到了心理,心理就是精神,是感覺、知覺和記憶。其實不僅僅是人類,動物也有心理活動,植物也能感知,但是人類的心理活動,是心理發展的最高階段,不僅有感覺、知覺和記憶,而且包括思維、情緒、情感、性格、能力等等。大家在聽我講課,結合我講的內容想自己或周圍的人是不是亞健康狀態,這就是思維。在生活中,人有的時候得意洋洋,有的時候心灰意懶,這都是情緒。人的愛、恨、怒、喜,這些都是屬於情感。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活潑好動,這是不同的性格。交給你一件事情,你靠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做得很好,說明你能力強;交給你一件事情,你每走一步都要問別人,遇到新變化想不出應對方法,說明你能力差些。如此種種,都屬於心理的範疇。因此心理是客觀事物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中醫和傳統氣功理論中沒有「心理」這個詞,但卻用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辭彙——「識神」。「識」是認識,認識周圍世界,認識人類社會的這種精神。中醫和傳統氣功所說的「識神」就是現代科學所說的「心理」。那麼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首先,心理健康的人,應當樂觀開朗、積極向上,能夠準確了解和認識自己在社會群體中的位置。社會中人們的分工不同,一個人處在他自己的位置,是不是安居樂業,是不是認可自己在社會群體中的位置,這很重要。有一次我在國外碰到一位計程車司機,他會十幾個國家的語言,能用中文向我介紹當地的各種情況。我很驚訝,一聊才知道,這個司機在大學是學歷史的,起初當老師,發現自己和學生溝通不好,就辭職了。因為會的外語多,他又去做導遊,可又不習慣導遊工作嚴格的時間限制,也干不下去。最後他發現,做計程車司機很自由,又可以運用自己的語言技能向各個國家的乘客介紹自己國家的名勝古迹和歷史。因此他在40歲之後,終於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每天過得都特別高興。我這才意識到,這個出租汽車司機是個心理非常健康的人。他在社會群體中準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從事著他所喜愛的和適應的工作。其次,能夠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他人和社會對自己的評價,內心平衡,有滿足感和幸福感,這一點也特別重要。我有一個同學,也是醫生,心理老不平衡,總是發牢騷,結果早早地衰老,心臟因病做了搭橋手術。其實這樣的心理,對社會沒有更多的影響,對自己的健康卻影響嚴重。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找一找,自己對目前的生活有沒有滿足感、幸福感。有人會說,你這不是阿Q精神嗎?其實必要的時候,阿Q精神是需要的,對健康是有好處的。第三,人際關係良好,能夠理智地處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它的標誌是朋友多。一個沒有朋友的人,是個心理不健康的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該既能夠和與自己意見一致的朋友處得好,也能夠和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朋友處得好。一次我在國外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會議的兩個負責人因為某一件事情處理的觀點不同,發生了劇烈的爭吵。沒想到他倆吵完之後,又一塊吃飯去了,在飯桌上有說有笑,這就是心理健康的人——朋友之間為不同的意見而爭吵,爭吵之後仍然是好朋友,可以在一個飯桌上吃飯。日本有一種觀念,認為一個健康的人要吃得快,排得快,睡得快。我覺得吃得快不好,中醫講細嚼慢咽,有利於消化,所以我把它改成吃得香,就是胃口好。排得快是指每天一次大便,在衛生間一分鐘解決問題,這說明你消化系統好。睡得快,指入睡快,睡眠深度足夠深,少夢,睡得時間長。如果吃得香、排得快、睡得快都做到了,那你身體上、心理上都是健康的。

中醫把五行相剋的理論和人體的器官、情緒、言行一一對應。三、心理對生理健康的影響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有直接聯繫的,我給大家說幾件事情,就好理解了。我在門診碰到過這麼個病人,她肚子脹疼三年了,吃不好,睡不下,什麼活兒都幹不了。我一問才知道,原來她三年以前和鄰居一個婦女一起做絕育手術,鄰居婦女手術後肚子里留了一塊紗布,傷口無法癒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她知道這件事後,想到自己和鄰居婦女是同一個醫生做的手術,一摸身上的刀口又特別硬,就覺得肚子里肯定留下刀子、鉗子什麼的了。過了些日子,她就覺得肚子開始脹疼。她去醫院檢查,什麼都沒有。可她就是不信,最後來北京看病了。當時我就跟這位病人說,道家練氣功,意守丹田,還講究守而不守,似守非守,意綿綿,若有若無,若存若亡,可你倒好,死守,而且守的是個惡性意念。你守著這個惡性意念,開始覺得肚漲是氣滯,後來感到疼了是血瘀,以後一想起這個事就一身汗,這就伴有了焦慮緊張,如果你再想,最後都能長腫瘤!我通過心理的疏導,輔以藥物的治療,這個病人現在身體完全好了,刀口的疤痕還是一樣硬——疤痕增生當然會硬了。現在她自己想起這件事都覺得好笑。我有一個學生還碰到過這樣的事。一個山區的農民花了他大部分積蓄買了頭小毛驢,可在回家的路上小毛驢驚了。這位農民一看路的一邊是高山,一邊是深溝,小毛驢要是摔到山溝里就完了,所以他特別緊張。但是這頭小毛驢沒跑幾十米就被人攔住了,大家回頭看這個農民,肚子疼得蹲在地上動不了了。送到我學生在的那家醫院一檢查,小腸出現了五處穿孔。我的學生問我,人焦慮緊張,怎麼能使小腸出現穿孔呢?我說這叫急性應激反應性疾病。人在情緒遭到劇烈的創傷的時候,內臟可以發生嚴重的功能紊亂。《世說新語》記載:某皇帝游長江三峽,他的隨從上岸從一隻母猴懷裡搶了一隻小猴上了船,母猴在岸上一直追這個船。當船走了不遠又靠岸時,母猴跳到船上大叫一聲,倒地而死。皇帝的隨從剖開母猴的肚子一看,「腸皆寸寸斷」——說明腸子出現了多處穿孔。可見猴子在極度憤怒、焦慮緊張的情況下,也會出現這種急性應激反應性疾病,導致了內髒的多處穿孔。我還碰到過一個病人,他是一個出租汽車司機,從三個月前開始胃疼,是典型的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表現。這種病的發作,常常和精神因素有關。原來這個司機在三個月之前連著被搶過兩次。他說他們家庭的生活來源就靠他開車,他開車上路就希望有乘客攔車,可一旦有人攔車他又害怕碰上劫匪,因為緊張焦慮,於是出現了胃疼。雖然這種上消化道潰瘍,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和多種因素有關,但是它的急性發作,甚至發病的誘因,和心理、情緒有密切的關係。現代醫學,把由於心理因素所導致的各種疾病叫做心身性疾病。哪些疾病屬於心身性疾病呢?第一類,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大家說,這不是和飲食因素有關嗎?吃肥肉太多了、吃鹽太多了、運動太少了就容易得這類病。美國進行了連續40年的研究,發現A型性格的人容易得這類病。什麼是A型性格呢?A型性格的特點就是,爭強好勝、總愛拔尖、把同行當成對手、時時害怕別人超過自己。這種性格的人常處於一種焦慮的、緊張的狀態,所以得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的機率特別高。平常那些性格開朗、活潑大方、心情愉快、對朋友和同行的進步由衷高興的人,很少會得這類病。第二類,消化道潰瘍、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等消化系統的疾病。這類疾病和心理因素關係特別密切。有的人一著急生氣就拉肚子。口吃、神經性嘔吐、厭食、習慣性便秘都屬於心身性疾病。一個學生應聘到南方工作,壓力特別大,她對新工作又不太熟悉,所以不多久就出現了頑固性的便秘和環形脫髮,月經也紊亂了,吃藥也不管用。雖然那邊工資高,但她身體不行了,半年後回到北京,心情放鬆了,所有癥狀也沒有了。第三類,支氣管哮喘、蕁麻疹。大家說這些病不是過敏引起的嗎?是過敏,但是有的人,在某一年齡段他不過敏,在另一年齡段他就過敏。身體的狀況是在變化的,情緒緊張焦慮,哮喘就發作,過敏就發生;心情愉快放鬆,這些病就會好轉。有一次,一個媽媽帶著她的小孩找我看過敏性哮喘。這個孩子每說半句話,就要看看媽媽一眼,孩子患過敏性哮喘三年了,住過一次醫院,住到醫院,還沒有用藥就好了,在姨家住過兩周,也沒喘。我突然意識到,是這個孩子見到他的媽媽太緊張了。我單獨和孩子聊天,了解到她媽媽要求孩子特嚴,孩子很怕媽媽,所以見媽媽就緊張,哮喘就發作。這倒好,原來媽媽是過敏源。所以我就給她媽媽做工作,我說支氣管哮喘,有一類是心身性疾病,心理壓力大,它就容易發作,心理沒有壓力,它就不發作,你的孩子是個非常典型的心身性疾病。後來,她媽媽改變了教育子女的方法,孩子也很少哮喘了。第四類,神經性皮炎、斑禿、牛皮癬、濕疹和白癲風等病。這些都是皮膚病,很多皮膚病的加重和發展,和心理因素有密切的關係。我有一個女學生,由於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婚變,一宿沒睡,第二天早晨發現枕頭上有一大堆頭髮,一照鏡子,發現自己出現了環形脫髮——「鬼剃頭」。幾天之後,臉上黃褐斑也起來了。大家知道,環形脫髮容易治,用梅花針打一打,用生薑擦一擦,過上幾個月頭髮就長好了。但黃褐斑很難消下去,現在這個學生臉上仍然帶著黃褐斑。所以在座的各位女士,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要焦慮,不要緊張,不要讓臉上過早出現黃褐斑。第五類,類風濕性關節炎、部分腫瘤和某些糖尿病。這些疾病的發病、加重發展都和心理因素有關。我們醫院有一個年輕的外科女護士,她大便膿血兩年多了,一直當成慢性痢疾來看。有一天一個外科醫生仔細幫她檢查了一下,發現是結腸腫瘤。這位護士知道後,心理負擔很重,白天吃不下飯,夜裡睡不著覺,不到3個月,她就去世了。心理承受能力的低下,導致了腫瘤的迅速發展,最後斷送了她的生命。其實她有這個腫瘤都兩年多了,以前不知道也沒有什麼事。我們看到許多腫瘤病人,帶瘤生存,五年、十年、十五年都有,這就是因為他們很樂觀,輕鬆的心態使他們可以帶瘤生存相當長的時間。第六類,性功能障礙。所有男性的陽痿,如果不是因為器質性病變的話,幾乎無一例外是心身性疾病。女性的月經紊亂也是心身性疾病。我們學校做過一次調查,新生入學,因為心理不適應,一年級女生80%以上在第一個學期出現過月經紊亂。這不就是心理因素所導致的嗎?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別深刻。一次我的門診來了一個42歲的女性,閉經三個月了,以為是更年期,但一檢查發現是懷孕了。開始這個病人根本不信,她結婚8年都沒懷孕,到醫院也檢查不出問題,她就以為自己是不孕症。原來他的丈夫家裡是幾代單傳,特別想要個男孩,這位女性和丈夫感情很好,也特別想給丈夫生個男孩,心理壓力一大,每次性生活都十分緊張,於是就較難懷孕。後來他們領養了一個孩子,沒有心理壓力了,反而懷孕了。這位女性知道自己懷孕後,站都站不起來了。為什麼呢?大家想,她多年沒懷孕,一懷孕特別高興啊。喜則氣緩呀,連站也沒勁站起來了。除了上述這幾大類外,緊張性頭痛(比如有的學生一考試就頭痛)、偏頭痛、無氣質性原因的軀體疼痛、兒童厭食、遺尿、夜驚,這些疾病都屬於心身性疾病的範疇。可見心理對生理健康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人的各種表情。這些表情是情緒的外部表現模式,而情緒能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四、心理失調導致生理失調的原因人的心理活動怎麼會導致生理出現問題呢?下面我再講講心理失調導致生理失調的原因。我們人體有一個自動優化的調節系統,是與生俱來的,它是我們生理健康的保證。比如一個人口渴,連著喝了三杯水,這就像往一段水管裡頭注入了很多水,壓力應當增加,可我們正常的人,並沒有因為連著喝了三大杯水而血壓升高,這就是因為人體的自動調節系統在起作用。冬天你出門,冷風一吹,身上的小血管一收縮,起了雞皮疙瘩。這就像把一段水管的末端給掐住了,按說水管里的壓力會增高,可是我們正常的人,並沒有因為吹冷風而血壓升高。這也是因為我們機體內的自動調節系統在起作用,它調節我們的血壓,血壓保持穩定。這個自動優化調節系統,是不受我們的意念支配的,我把它叫做「自調機能」,中醫也把它叫做「元神」。這個自調系統不僅調節我們身體內環境的穩定,它也調節對外環境的適應能力。比如冬天減少出汗,避免體溫的過多散失;夏天增加排汗,利於身體的散熱,這就是對外環境適應性的調節。自調機能的正常,是我們生理健康的根本保證。精神、情緒、情感等心理活動,前面我說過這叫「識神」,可以干擾和抑制人體的自調機能,從而使生理功能失調,產生各種疾病。所以精神的壓力,心理的焦慮,這些「識神」影響到「元神」,自調機能的功能下降,人就會得病。自調機能調得好,人就健康;自調機能對內環境不能穩定地調節,對外環境不能適應地調節,那疾病就產生了。所以我說,最好的醫生是你自己,健康最大的敵人也是你自己。一個人想要健康,就要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各種慾望、各種雜念、各種不正常的情緒和情感。在講求物質的時代,人們追求身外的「聲色犬馬」,各種因素很容易導致心理問題,這就會抑制干擾你的自調機能,其結果是健康出現問題。所以土話說「病都是自己作的」,就是這個道理。既然心理失調會導致生理失調,進而導致疾病,那我們應該怎麼解放自己的「元神」,怎麼讓身體的自動優化調節機發揮正常的作用呢。下面我要講一些具體的方法。

《灸背圖》描繪了鄉村郎中為病人施灸治病的情形。五、解放自調機能的方法1.調節心理平衡人在社會上,肯定會遇到不順利、不順心的事情,這些事情可能會讓你鬱悶、煩惱。面對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辦?就是要調節心理平衡,方法有很多:宣洩法。比如你受了「欺負」,又不能去報復,這時就要把自己的委屈宣洩出來,不能憋著。國外有這種場所,弄一個假的橡皮人,你戴上拳擊手套去打它,打得自己出了一身汗,手疼了,心裡也沒氣了。還有的人到山裡去喊一喊,叫一叫,喊完了,叫完了,自己心裡也痛快了。這些都是宣洩法。轉移法。我曾經問過一個院士,他在事業上取得那麼大的成就,是靠聰明還是靠機遇?他說其實是因為他在年輕的時候,追求一個姑娘,但那個姑娘根本瞧不上他。他愛情失意,就把精神轉移到事業上,結果獲得了成功。這位院士用的就是轉移法。你在一件事上失意了,就把精神轉移到另一件事上,在新的事情中找到樂趣。理喻法。有時候一個人會局限於一種思維,不能解脫。這時候你可以找一個你所信任的師長、朋友,說說你心裡的苦悶,讓他們用講道理的方法,給你做一些解釋和開導,類似心理諮詢。這樣使你想明白了,鬱悶的心理也解決了。以情勝情法。就是以一種情感來戰勝另外一種情感,這是運用了中醫五行相剋的理論。大家都知道《儒林外史》里范進中舉的故事吧?范進從20多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屢考不中,平時最怕他的屠夫岳父罵他。後來范進在快50歲的時候終於考中了,當他得到消息的時候高興得發瘋了。人們找來他的岳父,打了范進一巴掌,范進嚇出一身冷汗,然後神志清醒了。這叫「恐勝喜」。恐懼的這種心理,在中醫的五行里和水相應;喜這種心理,在中醫的五行里和火相應。水是克火的,所以用恐懼的這種情感可以戰勝「暴喜傷心」這種不良情緒。改變觀念法。有時候人的思維限於一種定式,精神情緒就會受到影響;換個角度看問題,可能就會豁然開朗。我在同仁堂出診,有一次碰到一個長期失眠的病人。這個病人住在北京那種大雜院里,鄰居家蓋房,從地里挖出塊大石頭放到她家的門旁邊,她從家裡推自行車出來,要把車搬一下才能拐過彎來。因此她就覺得鄰居欺負她,心裡就像堵著那塊大石頭一樣,氣得睡不著覺,吃安眠藥也睡不著。我沒有急著給她開藥,而是到她家裡看了看。那塊石頭並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原來應當是放在院子里作風景點綴的。我們找來幾個小夥子,把石頭豎起來,轉了個方向,墊穩了。我讓那個病人在石頭旁邊種些花草,等花草都長好了,再來找我。過了些日子,那個病人還真來了,她說石頭旁邊的花草都種好了,那周圍簡直是個小風景。她現在推自行車出門,怕碰著這些花草,也要把車提起來拐個彎。但她心裡很高興,不吃安眠藥也睡得著了。我告訴她,石頭還是這個石頭,你原來總是想著鄰居欺負你,所以心裡壓著塊大石頭;現在這塊石頭成了風景,你心裡高興,壓力、鬱悶都沒有了,這失眠不用治自然就好了。這就是改變了一個角度看問題,變了觀念,就柳暗花明、峰迴路轉了。2.修德修心《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恬」是愉快,「淡」是淡泊,一個人不過多地追求物慾,那他體內的正氣、真氣,就會很好地發揮作用,就是我所說的自調機能很好地發揮作用,那麼疾病就會少生。所以孔子也說:「大德必得其壽。」道德高尚的人,胸懷寬闊,「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每臨大事有靜氣」,「臨危不懼仍從容」,這樣的人必然能身體健康。而一個胸懷狹窄,看到別人進步就嫉妒的人,體內就會產生一種毒素,威脅健康。有醫學專家進行過研究和測試,這種毒素提取出來可以毒死一隻青蛙。所以嫉妒別人對別人沒什麼損傷,損傷的是自己的健康。孫思邈說過:「性既自善,內外百病皆不悉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生之大經也。」因此你要善良,要以善良之心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社會。3.解放自調機能前面我們說到自調機能很重要,那麼它受到心理和精神壓力的影響,是否有什麼技術手段能解放它呢?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幾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無為法。非常簡單,你就把自己扔在床上,什麼也不管,什麼事也不要想,要做到「物我兩忘」,我是誰,誰是我,不知道;我在哪裡,哪裡有我,也不知道。要「意氣俱靜」,思維是寧靜的,呼吸也是平靜的。你躺在那裡,不能想著「我什麼也不要想」,連「什麼也不要想」的這個意念也不要有,所謂「無無亦無」。結果可能有的人這樣躺著就睡著了。這個時候也不要睡著,要「一靈獨覺」。這個方法雖然簡單,但做到也不太容易。我有個朋友,他從小就有這個能力。放學回來之後,書包一扔,把自己扔在床上不管了。家人叫他吃飯,他得起半天,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胳膊、腿都不在了,要找一會兒都找到了才能起床。各位體會體會這個感覺啊。我這個朋友這麼躺著,他並沒睡著,媽媽在地面走動他聽得見,但是聽而不聞;媽媽在幹什麼他也看見了,但沒有往腦子裡想,是視而不見。後來我們大學的氣功研究所用一台儀器來測試他進入這種狀態時那個大腦到底處於什麼狀態。結果發現,他進入這種狀態之後,大腦皮層的活動處於特別寧靜的狀態,可是腦幹的網狀上行激動系統卻特別活躍。所謂腦幹的網狀上行激動系統,就是我們內髒的各種生理活動,都要通過它向大腦下面的生命調節中樞發送各種信息,然後這個中樞發出各種指令來指揮各種內髒的生理活動。應當說這個系統是我們人體自調機能的核心所在。所以大腦皮層在完全抑制和寧靜的狀態時,腦幹上行激動系統特別活躍,人的自調機能就充分發揮出來了,輕度的內環境穩定性地失調,在這種狀態下就可以得到很好地調節。那為什麼不能睡覺呢?因為睡著覺以後,腦幹上行激動系統也抑制了,這個自調機能也有所抑制,所以睡覺不是最好的調節,而是很好地休息大腦皮層,恢復體力的一種方法。當然你用這種方法進入睡眠狀態,會睡得非常安穩,睡得時間長,這算睡眠法,大家也可以試試。第二個方法是意守法。剛才說的無為法很好,可是很多人想要什麼都不想,反而什麼都在想,所謂「心猿意馬」,心像猴子在森林中上躥下跳不能安靜;意念像野馬在草原上,易放難收,那怎麼辦呢?這時就要意守。守什麼?守丹田。丹田在肚臍下的腹部,你具體想它是肚皮、肚皮下的脂肪、脂肪下的瘦肉還是肚子里的小腸都無所謂。你想著想著,肚子里就有點熱氣,暖暖的,你就守這個熱團熱氣。這叫「以一念代萬念」,你無法捨棄萬念,就秉持一念,使大腦皮層儘可能地寧靜下來,使我們的「識神」———心理活動儘可能地寧靜下來,這樣我們的「元神」———自調機能就會得到解放,輕度的健康失調、亞健康狀態都會得到調整。意守法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有的人守著守著覺得肚子都燙了,撒尿又黃又澀,這是守得太死,要放鬆一些,讓大腦皮層寧靜下來就可以了,「守而不守,似守非守」,守得太死容易導致氣滯。二是有的女性意守丹田會導致月經量增加,那不要守丹田,可以守身外之物。守一朵花、一張畫、一句詩都可以。你只要選定一種東西,你就腦子裡老想它的形象,使整個身心處於放鬆安靜的狀態,找到並守著這種感覺可以了。第三個方法是吞津法。吞津法就是吞下口腔中的唾液,方法也很簡單。無論坐著站著,首先你要全身放鬆面帶笑容,面帶笑容就預示著你心裡愉快了,然後二唇輕閉,這是準備動作。第一步叩齒:上下牙齒輕輕叩動36次。在口腔中輕輕叩動,不要使勁,別把自己的腮幫子、牙都叩痛了。中醫認為「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而「齒為骨之餘」,牙齒是骨骼露在體外的部分,所以通過叩齒,可以強腎壯骨。第二步攪海:舌頭在口腔中輕輕攪動,順時針攪9次,逆時針攪9次,周而復始,也是36次。通過叩齒和攪海,口腔中就會分泌唾液。如果開始練唾液分泌不多,你就像漱口一樣輕輕地含漱到唾液滿口。中醫認為「舌為心之苗」,舌頭在口腔中輕輕地攪動,可以清心火。另外「脾開竅於口」,通過這樣的運動,可以清心健脾。第三步吞津:將唾液分三小口咽下。在咽的過程中,要「嘓嘓有聲」,就是咽出聲音來。用意念把唾液引至到丹田。第四步,意守丹田三分鐘。練功完畢。開始練唾液不多沒關係,練的時間長了,你只要腦子一想這件事情,舌頭一動,唾液就滿口,不必局限於次數。經常練習吞津,可以灌溉臟腑,濡潤四肢,面色紅潤,輕身不老。我有一個老師,堅持練吞津法,現在90歲了,仍然健步如飛。這個功夫要從年輕的時候開始練它,對身體健康極有好處。吞津法對健康的好處,其實不單純是唾液分泌的問題。唾液分泌的多少,和一個人的身心是否處於一种放松狀態有密切的關係。大家可能有這樣的體會,你如果焦慮緊張的話,喝再多的水,胃都喝飽了,嘴還是乾的。如果你比較放鬆,舌頭一動,唾液就分泌。實際上叩齒、攪海、咽津液,是使自己身心放鬆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法。第四個方法是把工作當作鍛煉。大家可能會說,你前面介紹的幾種方法,都需要專門的鍛煉時間,在那個時間段可能效果是不錯,但一回到現實生活中,一回到工作上,心裡仍然充滿煩惱。所以我提倡日常工作要注意三個原則:一是專註的原則,二是是放鬆的原則,三是愉悅的原則。不管工作你喜歡不喜歡,你要專註地去做,這就像意守丹田那樣。你放鬆、愉快地去工作,你的工作過程就是練功的過程,你的工作過程就是解放自己的過程。我忙的時候,一天有7個小時的課。有同學就問我,老師你上7個小時的課累嗎,還有時間鍛煉身體嗎?我說,我今天鍛煉了7個小時。為什麼呢?首先我上課習慣走來走去,這就好比在課堂上散步7小時;其次我給大家講課,就像和朋友聊天,愉快聊天7小時,也是鍛煉身體呀。所以我非常專註地和大家聊醫學的問題,我非常放鬆地和大家聊醫學的問題,我非常愉快地和大家聊醫學的問題,工作7小時這就等於鍛煉7小時。第五個方法是經常做到四個快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沒樂找樂。經常做到這四個快樂,你就能保持一種特別高興的心態。多年以前我第一次到新加坡時,看到熱帶植物,看到椰子、棕櫚、紅竹挺拔高聳,葉子像女孩兒的披肩發,在風中婆娑起舞。我興奮地幾乎要給每一棵樹拍照。一位新加坡的朋友對我說,這些樹有什麼好看,你們中國北方那些松樹和柏樹才好看,凌冬不凋,四季常青,堅強挺拔。我突然意識到,他們說得對呀。我家門前房後就有很多松樹和柏樹,但我從來沒注意過它們,給它們拍過照片,也沒有因看到它們而感到身心愉悅。回到北京之後,我就仔細觀察這些松樹和柏樹,發現它們竟是那麼美,於是我也開始給它們照相。現在我只要一出門,看到各種植物都特別高興,這就叫沒樂找樂。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留心身邊每一件美好的事情,這樣我們處處會快樂,時時會快樂,那我們就會得到健康。人體的自動調節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有疲勞的時候。我常把人的自動調節機能比作拉磨的小驢:早晨這頭小驢吃得飽飽的,它拉磨的時候自己就走,不用去打它;到了中午的時候,小驢肚子餓了,它再拉磨自己就不走了,拿鞭子打它一下子它才走一走。人到了中老年以後,自動調節機能也像累了的小驢一樣,需要運用一些刺激手段來促進它。於是我們就需要運用一些方法,通過改善肌膚的血液循環,促進經絡經氣運行,來達到激發、促進、推動人體自調機能的效果,達到保護健康的作用。這些方法很多,比如:一是拍打法。用空心掌拍打自己,從胸脯、腹部、上肢、脖子、後背,到臀部、大腿、小腿,每個地方拍36次,拍打完了會感到全身輕鬆愉快。如果拍不動,可以搓揉,一個地方搓10下。還可以真的做條「鞭子」,自己抽打自己。用8號鋼絲做骨架,外邊包上布,你就抽自己吧,想打哪兒就打哪兒。這就可以促進氣血運行,促進自動調節機能發揮作用。第二是刮痧、拔罐、循經推按調理(這是美容院的方法)、正脊、推拿、點穴、312經絡鍛煉法。這些都類似於抽鞭子的方法,能促進調動調節機能。第三是針刺、艾灸、埋線、割治、放血。這些方法你就要找醫生來做了。上述這些方法,我們可以在家裡隨意地選擇,但要想達到效果,一定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這樣才能促進我們機體的自調機能,保證我們的健康。各位朋友,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自己要解放自己的自調機能。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們健康永在。所以說「健康掌握在您手中」。我今天要講的,就是這麼多內容,謝謝各位!五禽戲的帛畫。傳說五禽戲由華佗發明,人的身體形態仿照五種動物,達到鍛煉身體的作用。

北京師範大學成都實驗中學(左)和西南交通大學(右)都在學校里為學生設立心理發泄室,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圖為各種版本《黃帝內經》書影。《黃帝內經》是中醫基礎理論著作,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
推薦閱讀:

緊身褲搭配的美女展現自己的青春時尚!
張兵:不給自己和別人增加不必要的麻煩,這是你需要的智慧
【百笑鳳保灸 · 空中課堂】76次檢查沒病,第77次確診癌症!!艾灸,其實是在給自己治未病
能帶旺自己和丈夫事業運的女人長什麼樣
從自己的出生月日上看富貴命

TAG:健康 | 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