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驚天一射 世界各國紛紛炸鍋 – 鐵血網

導讀:媒體6月26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官方的中國中央電視台報道,中國新一代長征七號運載火箭6月25日首次成功發射。日媒6月25日報道稱,這一運載火箭於北京時間晚上8時左右從中國南部海南島上新建的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  普遍預計,長53米、重597噸的長征七號火箭將成為中國未來太空任務的主力運載火箭。新華社報道,長征七號火箭的主要任務將是向中國計劃於2022年左右投入運行的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  台灣媒體6月25日報道稱,中國大陸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6月25日晚間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大陸

媒體6月26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官方的中國中央電視台報道,中國新一代長征七號運載火箭6月25日首次成功發射。日媒6月25日報道稱,這一運載火箭於北京時間晚上8時左右從中國南部海南島上新建的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普遍預計,長53米、重597噸的長征七號火箭將成為中國未來太空任務的主力運載火箭。新華社報道,長征七號火箭的主要任務將是向中國計劃於2022年左右投入運行的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台灣媒體6月25日報道稱,中國大陸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6月25日晚間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大陸官方媒體報道,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晚間8時發射升空,火箭發射全過程約600秒,在8時10分左右結束。

中國新一代長征七號運載火箭6月25日首次成功發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中國大陸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研製的新型液體燃料運載火箭,箭體總長53.1公尺,芯級直徑3.35公尺,運載能力達近地軌道13.5噸,太陽同步軌道5500公斤。這次也是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執行飛行試驗任務。新加坡媒體6月25日報道,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6月25日晚8時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易自謙接受官方媒體採訪時表示。

中國新一代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瞬間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選址海南文昌具有多項優勢。首先,科學研究表明,距赤道越近、緯度越低,地球自轉速度越大,利用慣性離心力,在燃料不變的情況下,火箭可以節省推力攜帶更大的載荷。同時,在低緯度發射場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時,由於夾角偏小,衛星機動到地球同步軌道所需燃料減少,也可延長衛星壽命。海南省是中國緯度最低、距赤道最近的省份,緯度為19度。其次,靠海的發射場解決了火箭運輸的問題。大推力火箭直徑都很大。火箭從水路運輸不受鐵軌大小的影響。文昌地理位置靠海,長征七號火箭就是5月8日從天津港裝船起航,經過6晝夜海上航行,安全抵達海南文昌清瀾港碼頭的。最後,火箭發射後,助推器和箭體將剝離,形成火箭殘骸。火箭殘骸一般墜落在發射點以東1000公里以內。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後,1000公里內是茫茫大海,墜落的火箭殘骸不易造成傷害。海南文昌發射場未來將主要用於發射新一代大型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航天器等航天發射任務。

長征七號火箭就是5月8日從天津港裝船起航,安全抵達海南今日,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業內普遍認為,中國人「登月」是遲早的事,而長征七號的推出,意味著我國離「登月」又近了一步。那麼,「遲早」到底有多遲?有多早?據央視報道,今天傍晚後,海南文昌發射場區氣象轉好,滿足發射條件。火箭完成了燃料加註,全新的無毒、無污染的液氧煤油燃料,更加綠色環保。記者在指控中心看到,發射場各系統已經做好了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將從這座集科技、生態、環保、人文於一體的現代化綠色航天發射場實現首飛,開啟它的全新太空之旅。

火箭完成了燃料加註,全新的無毒、無污染的液氧煤油燃料,更加綠色環保據央視最新報道,6月25日8時22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離月球又近了一步。發射前做了什麼準備?記者注意到,今天上午,發射場區出現了陰雨天氣並伴有短時雷暴,針對氣象變化,發射場氣象部門臨機增加氣象會商,同時也相應加大了氣象觀測的密度。實時對可能給發射場區造成惡劣天氣的氣象系統和環流形勢進行科學比對和分析。「登月」還需解決哪些問題?記者了解到,長征五號的研製成功,讓我國運載火箭的整體水平將真正進入和美俄並駕齊驅的時代。不過,全國人大代表、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兼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醒道,新火箭和發射新火箭的海南文昌新發射場。都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磨合,一旦哪一個技術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會影響中國人的登月進程。此外,與月球探測不同,載人登月另一個需要考慮的是,航天員所必需的「生命保障系統」——食物、氧氣和水的再生。這一點在胡浩看來,並沒有太大的阻礙。

如果一個技術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會影響中國人的登月進程只需要在未來的研製試驗中進行更多的磨合。畢竟,自神舟五號等載人航天工程之後,我國的生保系統已經比較成熟。專家介紹,將來我們要完成登月、深空探測、空間站建設,這些依靠現有的火箭都無法完成。要實現載人登月就需要重型運載火箭,我國目前正在進行重型火箭的相關預研工作。2017年前後,執行首次月球採樣返回的嫦娥五號,其重量將是嫦娥三號的兩倍之上。為此,我國推出迄今為止推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一來為完成嫦娥三號任務,二來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做準備。

2015年年初,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重型火箭的關鍵技術研製也已經啟動。國防科技工業局已經正式批准重型火箭的關鍵技術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總體技術,二是發動機技術。從而實現重型火箭起飛推力在「長征五號」大型火箭1000噸的基礎上提升至2000-3000噸的目標。距離「登月」有多遠?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太空活動能力也就有多大。胡浩表示,目前航天界已組織了不少論證,大家普遍認為中國人登月是遲早的事。據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介紹,中國目前研製規模和技術跨度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於今年下半年首飛,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與國際上主流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將承擔發射嫦娥五號、空間站核心艙以及火星探測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任務,大幅提高了中國進入太空的能力。

長征五號於今年下半年首飛,具備近地軌道25噸運載能力是現有火箭運載能力的5倍多,超過正在研製的美國下一代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可滿足未來載人月球探測、火星取樣返回。太陽系行星探測等多種深空探測任務需求,保障中國在未來宇宙探索和更大更遠空間的話語權。

美國土星5號火箭土星5號火箭是目前人類唯一的載人登月火箭,美國利用土星5號火箭成功發射7艘阿波羅登月飛船,其中6艘成功登陸月球。土星5號火箭高110.6米,最大直徑10.1米,起飛重量為3038噸,起飛推力達3400噸,可將118噸的有效載荷送上近地軌道,或將45噸的有效載荷送入月球軌道。
推薦閱讀:

中國南海多事之秋,越南和印尼在南海的軍事之爭說明了什麼?
印度突然宣稱插手中國的南海,其意欲何為?
南海撞機16年了,你怎麼看?

TAG:中國 | 世界 | 中國南海 | 鐵血網 | 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