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電影發展及其評價維度

近期中國電影發展及其評價維度(文論天地)

饒曙光

《 人民日報 》( 2013年06月04日 14 版)

  核心閱讀

  中國電影進入新時代?新生代導演的崛起能否產生電影「新浪潮」?高票房是否同時擁有好口碑?中國電影怎樣在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催生真正意義的現代電影?這一系列課題應該並且已經引起理性探討。

     

  2012年2月18日,中美電影新協議簽訂以後,中國電影市場遭遇到了好萊塢電影的巨大衝擊。業內人士對中國電影的危機意識乃至緊張、絕望情緒一度瀰漫了整個電影界。2012年上半年,國產電影市場份額一度下降至30%。下半年開始,國產電影開始「絕地反擊」,《畫皮2》異軍突起,《人再囧途之泰囧》則出人意料地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蹟,成為了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華語電影。與此同時,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進入2013年,承接《人再囧途之泰囧》所營造的國產電影的熱度,一大批高票房的國產電影《西遊降魔篇》、《廚子戲子痞子》、《101次求婚》、《北京遇上西雅圖》、《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伙人》等擊敗了同期上映的美國大片,取得了有史以來中國影片的最好成績。僅僅幾年以前,票房過億是很多電影尤其是電影導演的一個追求乃至夢想。但如今,票房過億已經並不稀奇,「5億」則成為判斷一部影片、一個電影成功與否的新基準線,一部電影過10億、乃至20億元的票房也不再是奢望和夢想。

  2013年4月29日至5月5日,在國產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及好萊塢電影《鋼鐵俠3》的「雙核」驅動下,中國電影市場再創歷史新高,單周電影票房破9億元人民幣,而這一數字幾乎是2002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總額。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更新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幾乎每隔幾個月就有新紀錄產生。美國《華爾街日報》因此評價「中國電影走進新時代」。

  國產電影在電影市場上的超常表現和發揮讓觀眾處於狂熱狀態,也讓業界驚呼看不懂。無論如何,電影作為社會話題的關注度不斷升溫,在引起興奮的同時也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對中國電影取得的高票房及其高比例的市場份額,絕不能視而不見,但也絕不能盲目樂觀,而應該做出客觀的、理性的認識。

  其中幾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其一,取得高票房的國產電影無一例外都有較為清晰的類型訴求,對目標觀眾有較為清醒的認知,並且在敘事、影像、節奏等方面具有更多的現代品格。這是電影產業化改革不斷深化帶來的觀念變化。《北京遇上西雅圖》以細膩的女性視角,描述了女主人公在異國他鄉的生活。影片在原來愛情片的基礎上,特意將喜劇的因素不斷放大,使之成為一部愛情輕喜劇,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目標人群的觀影需求和消費慾望。

  其二,在類型電影創作和生產中,中國電影從機械地模仿、照搬好萊塢,過渡到了本土化改造,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創造性、現代化的轉化,為類型電影創作注入了更多的「內生性增長」元素。這些影片注重觀照社會熱點,以富有質感的生活狀態、鮮活的話語,直接吸收和借用網路文學、網路熱帖、網路遊戲的素材,因「接地氣」而贏得觀眾的青睞,其與當下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產生的情感共鳴和互動是進口大片無法替代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伙人》等影片所呈現的一代人的青春在生活細節上非常真實,在情緒上非常飽滿,把集體回憶的「共鳴」轉化為票房生產力。

  其三,在文化消費多元豐富的今天,電影不僅要表達主流社會心理、主流社會情緒,更要找到當下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樂於接受的表達方式。事實上,如果不以市場和觀眾的接受作為主要出發點,不去與社會主流價值形成共鳴,把大眾文化與主流價值有機結合,電影創作和生產很容易淪落到個人表達不充分、觀眾又不買賬的尷尬境地。在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的今天,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應該摒棄極端的、固執的個人表達,這或許是當代電影的一種「現代性」,是電影走向觀眾、贏得市場的通道和途徑。

  其四,中等成本的影片搶佔市場制高點贏得高票房,表明了中國電影從商業運作層面逐漸找到了適合中國電影市場的方式和模式,在與好萊塢大片的博弈中逐漸摸索出票房的制勝之道,推動了中國電影多類型、多品種發展,不斷走向完善和成熟。

  總之,最近出現的一部分高票房電影以獨特的現實視角、人文情懷、歷史訴求和較高水準的現代電影品質,不僅有效鞏固和提升了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更為國產電影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更多的「內生性成長」因素和動力。但是,這些新生代導演力量的崛起及其高票房電影能否成為中國電影的「新浪潮」並且推動中國電影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否在為中國電影帶來高票房的同時也同步贏得口碑,都需要進一步觀察。

  無須否認,最近取得高票房的影片很大程度上還得益於影院終端建設的高速擴張,得益於由此帶來的觀影人群的有效拓展。同時,也與當下主流院線的觀眾群體尤其是年輕觀眾群體普遍存在的盲目、非理性、過度娛樂化以及「粉絲消費」密切相關。更重要的是,最近取得高票房的影片在電影創作和生產的一些關鍵環節如創意、敘事、影像等方面依然存在著短板,面臨著對其藝術品質的質疑。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看,電影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依然偏低。中國電影要在市場層面真正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深入研究類型電影的規範和技巧,通過有敘事動力和情感張力的故事、鮮活的人物、現代化的製作,與大眾建立起良好的互動機制。事實上,中國電影目前還無法達到成熟的產業化和類型化程度,因此我們對本來發展就不完善、不成熟的類型電影應該有必要的包容和寬容。

  無論如何,對中國電影創作及其產業化發展的觀察和評價,必須有平衡、辯證的觀點。如果沒有票房的不斷增長、沒有產業層面的持續發展,中國電影的經濟總量就得不到有效增長,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就得不到合理提升,就不能搶佔文化戰略的制高點,就不能對文化強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也就不能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做出應有的貢獻。

  歸根結底,在文化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面對全球化大潮,中國電影必須進一步增強創意、提升品質,探尋有特色、有感染力的藝術表達方式,進一步提升文化傳播力和文化影響力。中國電影絕不能只停留在追求感性的生動外觀、追逐娛樂與消費的層面。電影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產品,必須不斷強化和提升自身的文化內涵、文化品質,否則很難得到觀眾普遍和持久的認同,很難全面與好萊塢電影抗衡和博弈。客觀地說,中國電影產業化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適應觀眾是目前一個有效的策略。當然,不能簡單停留在這個階段,必須儘快實現適應與引導、提高的有機統一。事實上,中國電影產業還要經過相當長時期的「磨練」甚至「磨難」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境界,最終實現個人表達與市場接受的統一,敘事層面與表意層面的統一,視聽刺激和視聽意蘊的統一,在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電影。

推薦閱讀:

《北京遇上西雅圖2》的主題是愛情嗎?
《戰狼》2的導演是誰?
最煽情的電影對白,你知道幾個?
你的 iPhone 太挫了
熱門歐美電影

TAG:電影 | 中國 | 中國電影 | 發展 | 維度 | 評價 |